《中国通史韵要》求取 ⇩

第一章中华国史引义2

(1)王朝兴替2

(2)中国近代史摄要2

目录2

(3)史前世界3

(4)古猿类别3

(5)从猿到人3

(6)中国社会形态4

(7)纪传体正史——二十五史4

(3)文化时代的早期——猿人阶段6

(5)原始群时代的传说史6

(4)文化时代的中期——古人阶段6

(1)原始社会概述6

(2)原始社会初期——原始群6

第二章原始社会6

(6)原始社会发展时期——氏族公社7

(7)氏族公社前期——母系公社7

(8)母系公社初期7

(9)母系公社后期7

(10)氏族公社后期——父系公社7

(13)远古传说史——尧舜禹之世8

(12)远古传说史——炎黄之世8

(11)远古传说史——三皇之世8

(14)中华民族9

第三章奴隶社会——夏商王朝11

(1)中国奴隶制社会概述11

(2)夏后先世——世袭确立11

(3)夏代世系与国家制度11

(4)夏代的社会经济11

(5)夏代本纪11

(9)殷商时代12

(8)商代前朝本事12

(7)商代先世的发起12

(6)夏朝灭亡12

(10)殷商政治——奴隶制的强化13

(11)商代文明13

(12)殷纣之鉴13

第四章周朝——封建领主制社会15

(1)中国封建社会15

(2)周族先世的兴起15

(3)武王伐纣15

(4)有周一代的历史分期15

(8)西周社会的封建政治16

(7)周初大封建16

(6)周朝世系16

(5)东周——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16

(9)西周的军政职官制度17

(10)西周经济17

(11)西周版图与民族融化17

(12)周召之治与成康盛世17

(13)西周社会的险象17

(17)平王东迁与王室衰微18

(16)幽王无道与西周末世18

(15)宣王中兴——肃政与征伐18

(14)厉王虐政与共和行政18

(18)春秋时代的东周王室19

(19)战国时代的东周王室19

第五章春秋——封建领主制的发展21

(1)三百六十七年的春秋大势21

(2)春秋时代领主经济的发展21

(3)社会进步与政治变革21

(4)称霸前的齐国21

(5)管仲相齐与齐桓霸业21

(8)晋文霸业22

(9)晋国衰败22

(6)姜齐衰败22

(7)称霸前的晋国22

(10)楚国前期23

(11)楚庄霸业23

(12)楚国衰落23

(13)秦霸西戎23

(14)宋国图霸与华元弥兵23

(17)卫国历史24

(18)郑国历史24

(19)鲁国历史24

(16)句践卧薪尝胆与越国霸业24

(15)伍员亡吴与吴国霸业24

(20)十二诸侯25

第六章 战国——封建地主经济的萌芽27

(1)一百八十二年的战国大势27

(2)列国变法之大观27

(3)魏国李悝开战国变法之先河27

(4)楚国吴起的改革27

(5)变法前的秦国国情27

(6)商鞅变法28

(7)变法后的秦国国情28

(8)战国的政治制度28

(9)战国时的农业经济社会28

(14)秦与六国——合纵与连横的斗争29

(13)魏齐争雄与徐州相王29

(10)战国时的工商业发展29

(11)战国之际的民族融合29

(12)魏国强盛与避秦东略29

(15)齐灭宋国与乐毅伐齐30

(16)七国之一——韩国30

(17)七国之二——赵国30

(18)七国之三——魏国30

(19)七国之四——楚国31

(20)七国之五——燕国31

(21)七国之六——齐国31

(22)七国之七——秦国32

(3)五经四书——儒家经典之集成34

(5)春秋三传34

(4)诗书易礼之大义34

第七章先秦文化34

(2)中华古典文化的三大渊源34

(1)由社会变革所导致的文化繁荣34

(6)十三经——儒家经典之再集成35

(7)竹书纪年35

(8)教育家、思想家——先哲孔丘35

(9)百家争鸣35

(14)兵家——孙武兵法与孙膑兵法36

(13)主张以法治国、以吏为师的法家36

(10)作为两千年封建思想正统的儒家36

(11)具有兼爱节用庶民意识的墨家36

(12)主张矛盾辨证但消极无为的道家36

(15)养士风行37

(16)先秦文学37

(17)战国时代的科学技术37

(2)秦平六国——一统中华39

(4)一十四年的秦朝大势39

(3)秦嬴政步入中国政治舞台39

(1)秦国统一的必然趋势39

第八章秦朝——统一专制的封建帝国39

(5)秦朝的建国、任官和定制40

(6)秦朝官制——三公九卿之制40

(7)秦始皇帝的贪侈与暴政40

(8)秦朝的武功和版图41

(9)秦二世皇帝的滥权和失政41

(10)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41

(11)六国贵族的守旧复国运动41

(14)楚汉的合作与相持42

(15)暴秦的最后灭亡42

(12)项羽起兵42

(13)刘邦入关42

(16)霸王以义帝为号封王十八43

(17)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汉兴楚亡43

(18)匡汉人杰与刘邦之知人善用43

第九章 西汉——封建中央集权的强化46

(1)二百余年的西汉大势46

(2)西汉王朝之世系46

(3)汉高祖刘邦政绩46

(4)异姓七王的沿革与始末46

(7)同姓王的七国之乱与勘平47

(8)汉武帝的抑豪废封和北伐匈奴47

(6)文景之治——社会稳定和发展47

(5)惠帝幼弱与吕后专制47

(9)汉武帝改革财政48

(10)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8

(11)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48

(12)西汉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48

(13)汉季匈奴与汉匈关系的三个阶段49

(14)汉武帝的三伐匈奴49

(15)汉通西域,开丝绸之路49

(19)新莽的托古改制50

(18)西汉晚期之社会险象50

(17)霍光辅政与宣帝中兴50

(16)设九郡、通关市,南开闽越50

(20)西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51

第十章东汉——豪强地主经济的发展53

(1)一百九十五年的东汉大势53

(2)一十四传的东汉帝系53

(3)刘秀起兵与东汉建立53

(4)刘秀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53

(5)明章二帝的励精图治54

(6)东汉中期七帝之政事54

(7)东汉经济发展与豪强田庄的扩大54

(10)班超出使与复通西域55

(8)东汉之民族关系55

(9)东汉二窦北略匈奴55

(11)东汉之戚宦党争56

(12)宦官专权——怨满朝野56

(13)评品公卿——诸生清议56

(14)两次党锢之衬56

(15)社会矛盾激化的王朝末日57

(16)东汉末的黄巾大起义57

(4)秦汉时期的哲学59

(2)今文经的历史渊源59

(3)古文经的出现和今古文争59

第十一章秦汉文化59

(1)秦汉文化大势59

(5)秦汉时期的宗教60

(6)东汉一代的社会风化60

(7)秦汉时期的文学60

(8)秦汉时期的雕绘艺术60

(9)两汉时期的历史典籍61

(10)司马迁与其大著——史记61

(11)秦汉时期的天文历算科学61

(12)秦汉时期之医药卫生科学61

(3)汉末军阀之割地称雄64

(4)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64

(1)三国鼎立之大势64

(2)汉献残政与军阀混战64

第十二章三国——豪强割据64

(5)天下三分之势的形成65

(6)曹操武功——统一北方65

(7)曹操行政——奠立北魏65

(8)四十五年的曹魏政权65

(9)一代枭雄刘备的兴起66

(10)政军兼能的蜀相诸葛亮66

(11)四十二年的蜀汉政权66

(13)五十八年的孙吴政权67

(12)孙氏父子兄弟经略江东67

(1)司马氏成雄禅魏69

(2)两晋的帝系69

(3)五十一年的西晋大势69

(4)晋武帝的武功69

(5)晋武帝的开国行政69

第十三章晋朝——由统一之走向分裂69

(6)西晋的社会险象70

(7)参加暴乱的西晋八王70

(8)西晋八王之乱之始末70

(11)东晋立国的社会基础71

(12)东晋军民之北伐71

(10)士民南渡与东晋的建立71

(9)匈奴入主中原与西晋之灭亡71

(13)决定东晋存亡的淝水之战72

(14)南渡人口之由入侨到土断72

(15)东晋王朝的社会危机72

(16)晋末人民大起义73

(17)东晋之前期帝事73

(18)东晋之中期帝事73

(19)东晋之后期帝事73

(21)东晋政风的腐朽74

(20)东晋时期的社会经济74

(1)一百七十年南朝大势76

(2)刘裕起义与刘宋建国76

(3)宋武帝刘裕的开治行政76

(4)六十年的刘宋王朝76

第十四章南朝——中华社会重心的南移76

(5)刘宋文帝的十年——元嘉之治77

(6)齐高帝萧道成建国77

(7)二十四年的萧齐政权77

(8)梁武帝萧衍的建国和行政77

(11)频繁的废立与萧梁之滥统78

(12)三十三年的南陈政权78

(10)五十五年的南梁政权78

(9)反叛无常的侯景与侯景之乱78

第十五章五胡十六国81

(1)五胡入主中原81

(2)十六国之分布81

(3)十六国前期81

(4)氐族起义与李氏建成汉81

(5)匈奴刘氏建前赵82

(6)羯人石勒建后赵82

(7)后赵石虎的嗜杀和暴政82

(11)氐人苻氏建前秦83

(10)鲜卑慕容氏建前燕83

(8)汉人张氏建前凉83

(9)十六国中期83

(12)十六国后期84

(13)氐人吕氏建后凉84

(14)羌族姚氏建后秦84

(15)鲜卑秃发氏建南凉84

(16)匈奴段氏建北凉84

(22)汉族冯氏建北燕85

(21)鲜卑慕容氏建南燕85

(20)鲜卑慕容氏建后燕85

(19)匈奴赫连氏建夏国85

(18)鲜卑乞伏氏建西秦85

(17)汉族李氏建西凉85

第十六章 北朝——中华民族之第二次大融合87

(1)北朝——魏与周齐之大势87

(2)拓跋氏南迁与猗卢封代87

(3)拓跋魏之帝系87

(4)北魏之国初三帝——统一北中国87

(5)北魏初期社会的封建化87

(9)北魏后期的政治危机88

(8)北魏失治和各族人民大起义88

(7)北魏社会经济之发展88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88

(10)东魏——政出高欢而虚立孝静89

(11)高洋废东魏——建国北齐89

(12)西魏三世而政出字文89

(13)字文废西魏建国北周89

(14)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90

(15)漠上柔然的建国与融化90

(16)高车的建国和融合90

(4)佛教流传——乱世人心的再寄托92

(3)范缜独树神灭论92

(2)玄学兴于乱世92

(1)魏晋南北朝文化一般92

第十七章魏晋南北朝文化92

(5)道教——赖之方术,仅以为养生93

(6)史地科学的发展93

(7)建安文学与三国文学93

(8)晋代文学94

(9)魏晋南北朝的民歌94

(10)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评论94

(11)佛教之寺庙石窟艺术94

(12)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94

(4)隋文帝之巩固统一与集权行政97

(3)杨氏父子之灭陈一统97

(5)隋朝经济的大发展97

(1)三十七年的隋朝大势97

第十八章隋朝——封建民族国家之再一统97

(2)杨隋之先世97

(6)隋炀帝之暴政劳民98

(7)隋炀帝之骄奢淫逸98

(8)隋末农民起义之大势98

(9)翟让李密领导下的瓦岗义军99

(10)窦建德领导的河北义军99

(11)杜伏威与辅公祏领导的江淮义军99

(12)隋末之豪帅割据99

(14)隋代边疆各民族和文化远播100

(13)隋朝的灭亡100

第十九章唐朝——中华古国的空前繁荣102

(1)二百九十年的李唐王朝102

(2)李渊父子建立唐朝102

(3)唐朝之二十二帝系102

(4)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02

(5)女皇则天与武周政权103

(6)唐朝前期大势103

(7)唐玄宗开元之治103

(11)唐代盛衰之转折——安史之乱104

(10)唐代中叶的社会危机104

(8)唐朝初年的政治经济制度104

(9)唐朝社会经济的大发展104

(12)唐朝后期大势105

(13)藩镇割据——裁藩与反叛的斗争105

(14)唐朝后期宦官之专权拔扈105

(15)唐廷之内的牛李党争106

(16)唐朝后期的社会经济大势106

(17)唐朝末季的社会险象106

(18)黄巢起义与朱温降唐107

(4)只有和亲而无恶战之回纥109

(3)收复薛延陀与设府燕然109

(2)抗击突厥并设督成治109

(1)唐际之武功拓疆与民族融合109

第二十章唐际民族融合与对外交谊109

(5)收复西突厥与设府行政110

(6)唐李靖之平服吐谷浑110

(7)室韦与奚并于契丹110

(8)收复辽东与安东设府111

(9)唐风化于渤海与勃海之兴亡111

(10)松赞干布治蕃与唐蕃会盟111

(14)唐朝与诸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112

(13)中日之文化交流与友谊112

(12)新罗与唐朝的交谊112

(11)南诏、大理与大长和112

第二十一章隋唐文化115

(1)三百余年的隋唐文化大势115

(2)隋唐宗教115

(3)哲学界唯心与唯物的斗争115

(4)诗歌的黄金时代115

(5)唐代散文与小说116

(6)隋唐之季的历史科学116

(7)隋唐之绘画艺术116

(11)隋唐时代之医学117

(12)隋唐时代的实用技术117

(8)唐代之雕塑艺术117

(10)隋唐时代的天文历算117

(9)隋唐时代之书法艺术117

第二十二章五代十国120

(1)五代十国之大势120

(2)朱温建后梁120

(3)李氏建后唐120

(4)石氏建后晋120

(7)王建建前蜀121

(5)刘氏建后汉121

(6)郭威建后周121

(8)孟氏建后蜀122

(9)杨行密建吴122

(10)李升建南唐122

(11)王审知建闽122

(12)马殷建楚国122

(15)高氏建荆南123

(16)刘旻建北汉123

(17)五代社会——民不聊生123

(14)刘隐建南汉123

(13)钱镠建吴越123

第二十三章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126

(1)三百二十年的两宋王朝大势126

(2)赵匡胤建宋与武力统一126

(3)一十八传的两宋帝系126

(4)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126

(5)北宋经济之发展127

(6)北宋前期——太宗之世127

(7)北宋中期——真仁英三代之治127

(11)兵临城下与北宋灭亡128

(10)徽钦无道与农民起义128

(9)王荆公安石变法128

(8)北宋后期——社会险象频见128

(12)偏安王朝——南宋的建立129

(13)南宋之临安定治129

(14)北方人民之抗金斗争129

(15)钟相与杨么起义129

(16)民族英雄岳飞抗金始末130

(17)南宋中期大势130

(18)南宋末期与奸臣误国130

(21)宋代之民族政权与民族关系131

(20)南宋之季对江南之开发131

(19)王朝末日——但英雄正气长留131

第二十四章 契丹兴起与辽国的建立133

(1)契丹与辽国的建国和九代帝系133

(2)耶律阿保机与契丹建国133

(3)辽太宗耶律德光行政133

(4)辽国前期133

(5)辽国中期——圣兴之季134

(6)辽国末世——道宗与天祚帝134

(7)宋与辽的对持与战合134

(9)辽代的经济形势135

(10)八十七年的西辽大势135

(8)辽代的政治制度135

第二十五章党项建西夏与女真建金国137

(1)一百九十六年的西夏政权137

(2)夏主之先世137

(3)元昊成治与西夏建国137

(4)西夏前期137

(5)西夏仁宗的崇儒行治137

(8)金朝施政与女真封建化138

(9)金朝前期三帝138

(7)一百二十年的金朝大势138

(6)蒙军入侵与西夏之灭亡138

(10)废帝海陵王之四十年治迹139

(11)金朝中期——社会封建化139

(12)蒙宋合兵与金朝的灭亡139

(13)金和南宋之战与和140

(14)金朝一代的社会经济140

第二十六章 蒙古崛起和元朝的建立142

(1)蒙古和元朝的兴衰大势142

(2)蒙族形成与蒙古建国142

(3)蒙军南进——降夏灭金与亡宋142

(4)蒙古军的三次西征142

(7)蒙古和元朝帝系143

(6)元朝版图和世祖之武功143

(5)元世祖建元灭宋143

(8)元朝大一统的形势和意义144

(9)元朝的政治统治和民族高压144

(10)元朝经济之由停滞到发展144

(11)社会矛盾加剧和元朝统治的危机145

(12)元末人民大起义145

(13)朱元璋灭元建明145

(2)浙东学派和功利主义148

(4)词起五代和宋词之盛148

(3)宋元一代的宗教148

(1)程朱理学的产生和作用148

第二十七章五代宋元文化148

(5)宋代散文和唐宋八大家149

(6)元曲四家——关马郑白149

(7)宋代类书与四文史总汇149

(8)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49

(9)宋元史学和史书的修纂149

(10)宋元一代的地理科学150

(11)宋元的绘画书法150

(12)宋元之科学技术150

(4)明太祖朱元璋行政图治152

(3)明初专制统治的加强152

(2)明季十六帝世系152

第二十八章 明朝——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152

(1)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大势152

(5)明成祖靖难之变153

(6)永乐帝朱棣迁都行治153

(7)有明一代的宦官专权滥政153

(8)明朝一代的特务统治153

(9)土木之变与英宗复位154

(10)明代中期的社会危机与人民起义154

(11)世宗嘉靖帝的行政大势154

(12)穆宗行治与张居正改革154

(15)三宝太监——郑和远航155

(16)明季之中日关系155

(13)明代经济——资本主义萌芽155

(14)明代的民族关系155

(17)明季中国和各西方国家关系156

(18)明帝失治与宦官乱政156

(19)明末的社会矛盾156

(20)明末农民大起义156

(21)张献忠与大西政权157

(22)李自成与大顺政权157

(4)满族封建化与清朝之建立159

(3)明清辽东之战159

(2)满族崛起与后金立国159

第二十九章清朝——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159

(1)二百六十七年的全清大势159

(5)清兵入关与人民反暴斗争160

(6)明末清初农民大起义的终结160

(7)南明四朝及其抗清活动160

(8)郑成功光复台湾与康熙一统161

(9)平定南方——平藩收台与改土归流161

(10)平服准回与经略蒙藏161

(12)清代经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受制162

(13)清王朝的封建专制162

(11)清王朝的一统疆域162

(14)清朝中后期的社会危机163

(15)清朝前六帝的主要政绩163

(16)中外关系与民族危机的酝酿163

(17)晚清历史附记164

第三十章明清文化166

(1)明清文化纵述166

(2)明代理学与反理哲学的发展166

(3)号称明末清初的三先生166

(4)类书丛书——明清一代的堂皇巨著166

(8)明清小说的发展167

(7)桐城古文流派167

(6)清朝的考据学167

(5)浩繁的史地著作167

(9)明清小说的六部名著168

(10)市井文学——戏剧的发展168

(11)科学技术的进步168

第三十一章鸦片战争170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170

(2)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170

(3)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170

(4)弛禁派与严禁派的争论170

(5)林则徐受命广州赴任170

(9)琦善督粤和穿鼻草约的签废171

(10)鸦片战争第二阶段171

(6)林则徐虎门销烟171

(8)鸦片战争第一阶段171

(7)英国发动侵略性的鸦片战争171

(11)三元里人民抗英172

(12)鸦片战争第三阶段172

(13)总兵葛云飞定海激战172

(14)老将陈化成与吴淞之战172

(15)东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72

(19)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影响173

(18)望厦条约和黄浦条约173

(17)南京条约及其附件173

(16)广州人民的自发赴难173

(20)列强奢求与二次鸦片战争起因174

(21)英法藉口与战争之发动174

(22)广州与港澳人民的反抗斗争174

(23)中俄瑷珲条约174

(24)大沽失限与天津条约的签订175

(25)英法联军的北京暴行175

(26)北京条约和中国大片领土的丧失175

(3)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177

(5)天朝田亩制度177

(4)北进长江与天京定都177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原因177

(2)洪秀全的早期反清活动177

第三十二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77

(6)清廷围剿太平军的对策178

(7)太平军的北伐178

(8)太平军的西进178

(9)天京的外围战役178

(14)中外反革命大联合179

(1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179

(12)洪仁玕和资政新编179

(10)太平天国内讧——天京事变179

(11)翼王石达开出走179

(15)天京保卫战180

(16)太平天国失败原因180

(17)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180

(18)捻军的兴起180

(22)两广天地会起义181

(24)云南李文学彝族起义181

(23)贵州张秀眉苗民起义181

(21)上海小刀会起义181

(20)东捻和西捻的分合与灭亡181

(19)捻军与太平军联合作战181

(25)楚雄杜文秀回民起义182

(26)陕西任武回民起义182

第三十三章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84

(1)辛酉政变与慈禧专权184

(2)总理衙门的设立184

(3)洋务派的产生184

(4)洋务前期与工业求强184

(5)洋务求强与军械工业的兴办184

(10)洋务运动的作用185

(9)清朝海军的建立185

(6)洋务后期与工业求富185

(7)洋务求富与民用工业的兴办185

(8)科技文教事业的兴办185

(1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86

(12)中国资产阶级特点186

(13)中国无产阶级的诞生186

(14)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186

(15)中国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187

(16)早期的维新思想187

(3)美国和日本对台湾的侵略189

(4)浩罕阿古柏入疆僭立189

第三十四章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189

(2)十九世纪末叶的国内形势189

(1)十九世纪末叶的国际形势189

(5)沙俄和英国侵略新疆190

(6)左宗棠收复新疆190

(7)曾纪泽与中俄伊犁条约190

(8)马嘉理事件和烟台条约190

(11)刘永福和黑旗军抗战191

(12)清廷内部的中法战和之争191

(10)法国侵略越南191

(9)英俄对西藏的侵略和渗透191

(13)法国发动侵略战争192

(14)李鸿章误国与马尾败迹192

(15)清廷被迫应战192

(16)二战台湾与浙江沿海之战192

(17)镇南关大捷193

(18)中国不败而败——天津条约193

(5)平壤之战195

(4)日本不宣而战195

(3)甲午之际的清廷概况195

(2)日本侵略朝鲜195

(1)日本资本主义特点与扩张政策195

第三十五章 甲午战争与瓜分之危195

(6)中日黄海大海战196

(7)甲午英烈与致远忠魂196

(8)辽东战役196

(9)威海失守与海军覆没196

(10)李洪章求和197

(11)马关条约的签订197

(12)中国人民的保台斗争197

(13)外帝对华资本输出——开办银行197

(17)帝国主义的争夺与勾结198

(16)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98

(14)外帝对华资本输出——修筑铁路198

(15)外帝对华资本输出——开矿建厂198

第三十六章戊戌政变与义和团运动201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01

(2)康有为与梁启超201

(3)公车上书与维新思潮201

(4)谭嗣同著“仁学”与创立南学会201

(5)严复对西学的介绍201

(7)百日维新之始末202

(8)戊戌变法的内容202

(6)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202

(9)戊戌变法的意义203

(10)戊戌政变和变法的失败203

(11)义和团运动前的国内形势203

(1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203

(13)义和团的口号和行动203

(14)义和团运动的发展204

(15)内外勾结的东南互保204

(16)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204

(17)八国联军进北京204

(21)沙俄侵略东北205

(20)辛丑条约及其危害205

(19)八国联军的北京暴行205

(18)义和团运动的意义205

(22)在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206

(23)东北人民的拒俄抗日206

第三十七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208

(1)洋人朝廷——清廷买办化208

(2)重于末节流于形式的清廷新政208

(3)各地人民的抗暴斗争208

(4)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208

(7)同盟会的建立209

(6)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209

(5)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209

(8)同盟会纲领——三民主义210

(9)改良派的保皇滥调210

(10)革命派的革命宣传210

(11)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武装起义210

(12)清廷的“预备立宪”之骗局211

(13)嗣君变迁与清廷末季211

(14)抢米风潮和抗捐斗争211

(15)慷慨壮烈的黄花岗起义211

(18)清王朝的覆灭212

(17)民军发难——武昌起义212

(16)四川的保路风潮212

(19)中华民国的建立213

(20)辛亥革命的意义213

第三十八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15

(1)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破坏215

(2)袁世凯的起用与投机215

(3)清室逊位与袁世凯窃国215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15

(8)白朗起义和袁世凯的镇压216

(7)袁世凯复辟帝制216

(6)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216

(5)袁世凯剿杀革命216

(9)帝国主义的趁机侵略217

(10)俄占外蒙与蒙疆叛乱217

(11)英犯西藏与麦克马洪线217

(12)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件217

(13)丧权辱国与人民反袁218

(14)袁世凯帝制自为与护国运动218

(15)军阀割据,直奉与直皖战争218

(16)段祺瑞操纵的北京政府218

(20)日美在华企业的扩张219

(19)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19

(17)张勋辫子军的逼宫与复辟219

(18)段祺瑞废除临时约法与护法运动219

(21)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220

(22)工人斗争的深入220

第三十九章近代思想和文化222

(1)前后两代思想家222

(2)鸦片战后知识界的觉醒222

(3)力主改革的思想家龚自珍222

(4)经世致用的思想家魏源222

(5)热心国是的思想家姚莹222

(10)新文化运动223

第四十章 中国现代革命史摄要223

(1)五四运动——揭开历史的新一页223

(6)经世学者包世臣223

(9)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223

(8)严复与天演论223

(7)历史变易观与进化论223

(11)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224

(12)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224

(13)革命先驱李大钊224

(14)文学革命主将鲁迅224

(15)新文化运动的作用224

(18)文学和艺术上的成就225

(17)新文学运动和诗界革命225

(16)史地研究的新发展225

(20)革命飞行设计师冯如226

(21)教育的发展226

(19)李善兰、詹天佑、徐寿和华蘅芳226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28

(3)帝国主义操纵的军阀混战228

(4)第一次国共合作228

(7)扩军建政——红色政权的发展229

(8)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229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广州起义229

(5)国民党新军阀之争229

(9)二五长征——红军北上抗日230

(10)第二次国共合作230

(11)芦沟桥事变与抗日战争爆发230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230

(13)国民党战场的溃败230

(14)皖南事变与新四军改编231

(15)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31

(16)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231

(17)第三次国内战争的胜利231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231

后记232

1993《中国通史韵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受恒编著 1993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通史纲要  下(1971 PDF版)
中国通史纲要 下
1971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通史纲要(1980 PDF版)
中国通史纲要
1980
中国通史纲要  下( PDF版)
中国通史纲要 下
中国通史纲要  中( PDF版)
中国通史纲要 中
中国通史纲要(1989 PDF版)
中国通史纲要
1989 外文出版社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1987 PDF版)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
1987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中国通史纪要歌(1985 PDF版)
中国通史纪要歌
1985 重庆:重庆出版社
中国彝族通史纲要(1993 PDF版)
中国彝族通史纲要
1993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中国通史纲要(1980 PDF版)
中国通史纲要
1980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声韵学要义(1965 PDF版)
中国声韵学要义
1965 广文书局有限公司
中国声韵学通论(1978 PDF版)
中国声韵学通论
1978 世界书局
中国通史  下  增订本(1972 PDF版)
中国通史 下 增订本
1972 大中国图书公司
中国韵文史(1972 PDF版)
中国韵文史
1972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通史纲要(1980 PDF版)
中国通史纲要
1980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通史纲要  上(1971 PDF版)
中国通史纲要 上
1971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