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通论》求取 ⇩

第一章诗经略论1

一 引言1

二 诗之义界1

三 诗之起原2

三百篇之体制3

(1)赋比兴4

(2)风雅颂5

风诗背景6

(1)河西文学6

(2)河东文学7

(3)中部文学7

(4)海滨文学8

三百篇之作风8

(1)民众文学9

(2)朝廷文学9

(3)庙堂文学10

三百篇之艺术及其修词10

(1)描写——写人,写山水,田园,风雨气候,鸟兽,草木,10

(2)修词——顺叙,对叙,叠叙,叠句,叠调,铺叙,排偶,12

(3)抒情——感慨,想像,呼告,诘质,设譬,拟人,夸饰,16

用韵18

(1)起韵——连句韵,间句韵,18

(2)中韵——同句及连句韵,隔句韵,18

(3)收韵——连句韵,隔句韵,首句不韵,第三句不韵,19

(4)转韵——二句转韵,末二句转韵,三次转韵,四次转韵,20

(5)错韵——两韵互协,两韵隔协,三韵以上隔协,21

(6)空韵——二句空韵,三句空韵,22

(7)间韵——二句间韵,三句以上间韵,23

九 余论23

第二章论楚辞26

一 引言26

二 楚辞背景27

屈原生世28

(1)生卒年月28

(2)再逐再反31

(3)东迁南迁33

屈原思想及其特性37

(1)道家思想——出世37

(2)儒家思想——用世38

楚辞篇目40

(1)离骚41

(2)九歌42

(3)天问43

(4)九章43

(5)远游44

(6)招魂45

(7)卜居45

(8)渔父45

(9)九辨46

(10)大招46

楚辞艺术及其修词47

(1)描写——状人,状物47

(2)想像50

(3)抒情——愤激语,委婉语,壮烈语,反复语,回族语,层叠语,反语,希冀语,反诘语,呼问语,相形语,夸饰语,53

第三章诗骚之比较59

一 引言59

诗骚之渊源59

(1)夏后氏南音59

(2)殷人北音59

诗骚之背景61

(1)写实文学61

(2)理想文学61

四 诗骚之体制62

章句之比较64

(1)形式整齐64

(2)句读参差64

音律之比较67

(1)沈顿雄浑67

(2)迂徐凄清67

七 思想之比较70

情感之比较72

(1)慷慨昂激72

(2)悱恻缠绵72

宗教之比较74

(1)抽象描写74

(2)具体描写74

十 结论75

第四章论汉魏六代赋76

一 赋之义界76

二 赋之原流77

赋之修词及其技术79

(1)描写80

(2)抒情83

(3)想像84

四 赋之派别及其流变85

第五章论乐府诗89

一 引言89

二 乐府原流90

三 乐府之流变95

乐府之体制97

(1)郊庙歌辞98

(2)燕射歌辞99

(3)鼓吹歌辞101

(4)横吹歌辞103

(5)相和歌辞104

(6)清商曲辞106

(7)舞曲歌辞107

(8)琴曲歌辞109

(9)杂曲歌辞111

(10)近代曲辞113

(11)杂歌谣辞114

(12)新乐府辞116

五 乐府与古诗119

乐府诗之字句及命题123

(1)歌124

(2)行124

(3)歌行124

(4)引124

(5)曲124

(6)吟124

(7)辞125

(8)篇125

(9)唱125

(10)调125

(11)怨125

(12)叹125

乐府诗之歌法125

(1)散声126

(2)和曲126

(3)送声127

乐府之派别131

(1)典正派132

(2)绮丽派133

(3)悲慨派134

(4)劲健派135

(5)奥涩派136

(6)俚质派137

九 余论138

第六章论汉魏讫隋唐古诗140

一 引言140

古诗体制140

(1)楚辞体141

(2)前期古诗141

(3)后期古诗141

三 五古起原142

四 七古起原145

五 古诗之流变147

古诗之修词152

(1)起句152

(2)偶句153

(3)对照句154

(4)排句154

(5)反复句155

(6)叠句156

(7)练字157

古诗之艺术158

(1)描写——写人,写景,状物158

(2)记事——悲愤派,问题派,162

(3)抒情——哀伤,愁怨,惭感,愤激,壮烈,委婉,希骥,168

(4)想情171

第七章论唐人近体诗174

近体诗之起原174

(1)五七律175

(2)五七绝176

(3)排律178

近体诗之声律178

(1)五言正格180

(2)五言偏格181

(3)七言正格182

(4)七言偏格183

(5)折腰体184

(6)抝体185

(7)五绝——平起顺黏格,仄起顺黏格,平起偏格,仄起偏格185

(8)七绝——平起顺黏格,仄起顺黏格,平起偏格,仄起偏格186

近体诗之修词及其艺术186

(1)字法187

(2)句法189

(3)隶事191

(4)章法192

(5)绝句诗之章法194

(a)关于设譬者——直喻例,隐喻例194

(b)关于空间者——遥忆例,特著例195

(c)关于时间者——推进例,重提例,追忆例196

(d)对照——时间对照,空间对照197

(e)问答——唤起例,余韵例,答问例198

(f)句调——对结例,叠字例200

(6)描写201

(7)想像——拟人例,设想例,想像例204

近体诗之派别205

(a)初唐派207

(1)四杰207

(2)沈,宋207

(3)陈子昂,张九龄208

(b)盛唐派208

(1)杜甫208

(2)李白附李杜优劣论209

(c)中唐派211

(1)大历十子211

(2)韩愈211

(3)韦应物,柳宗元212

(4)储光羲212

(5)孟郊,贾岛212

(6)元稹,白居易212

(7)李贺213

(8)卢同,刘义214

(9)张籍,王建214

(d)晚唐派214

三十六体215

(e)结论215

各体之品藻216

(1)五律217

(2)七律219

(3)五言长律220

(4)七言歌行220

(5)五七绝221

六 五七言之比较223

第八章论唐五代及两宋词226

词之起原226

(1)诗余说——三百篇之余,乐府之余,绝句之余227

(2)新声说228

(3)由五七言绝诗变为词者——词式之同于五言诗者,词式之同于七言诗者,离合五七言诗而为词者,增减五七言诗而为词者,填泛声和声于五七言诗而为词者,由六言诗嬗变之词229

(4)由新声谱词者235

词之体制236

(1)令238

(2)引,近238

(3)慢曲238

(4)犯调238

(5)法曲239

(6)大曲239

(7)曲破240

(8)传踏240

(9)鼓吹曲240

(10)诸宫调241

(11)赚词242

(12)杂剧词242

(13)摘遍242

(14)序子243

(15)叠韵词243

(16)联章词244

词之声律245

(1)音律——宫调,犯调245

(2)词谱——制腔,结声,过腔247

(3)填词——平仄四声,阴阳,韵251

词之修词255

(1)字法——名字,动字,状字,叠字,虚字,衬字255

(2)句法——起句,结句,转换句,对句,叠句,衍词,用事,抝句262

(3)章法——呼应法,映带法,点染法,推进法,层深法,271

词之艺术275

(1)描写——写人,咏物,写景275

(2)抒情——高澹语,壮烈语,迷离语,决绝语,险丽语,本色语280

(3)想像——拟人例,设譬例,联想例,想像例,282

词家之派别285

(a)隋唐286

(1)李白286

(2)温庭筠287

(b)五代288

(1)韦庄288

(2)冯延己289

(3)南唐二主289

(c)两宋290

(1)晏殊及子几道291

(2)欧阳修292

(3)柳永292

(4)张永293

(5)苏轼293

(6)贺铸295

(7)秦观,黄庭坚295

(8)周邦彦296

(9)辛弃疾附苏辛之比较298

(10)姜虁300

(11)史达祖301

(12)吴文英302

(13)周密303

(14)张炎304

(15)王沂孙305

七 余论306

第九章论金元以来南北曲313

曲之原流313

(1)宋杂剧词314

(2)金院本314

(3)鼓子词,搊弹词,连厢词315

(4)元杂剧315

(5)明传奇316

(6)词曲之沿革316

(a)曲之宫调牌名多本于词317

(b)曲之体制多本于词317

曲之体制319

(a)小令320

(1)摘调320

(2)重头320

(3)带过曲320

(4)集曲320

(5)演故事者321

(b)套数321

(1)寻常散套322

(2)重头加尾声322

(3)无尾声者322

(c)杂剧322

(1)一本四折322

(2)一折一调一韵323

(3)楔子324

(4)一人独唱325

(5)题目,正名325

(d)传奇326

(1)出目326

(2)每出无一定之宫调,且许换韵326

(3)破一人独唱之例327

(4)楔子327

(5)下场诗327

南北曲之声律327

(1)宫调329

(2)调名331

(3)北曲套数332

(4)南北合套337

(5)南词套数338

(6)犯调339

(7)排场及剧情340

(8)声韵342

(9)衬字343

曲之修词344

(1)字法344

(a)用字344

(b)衬字345

(c)务头346

(d)重字347

(e)闭口字347

(f)叠字348

(g)字音349

(2)句法349

(a)叠字句353

(b)叠句355

(c)排句355

(d)比较句356

(e)对偶——扇面对,重叠对,救尾对356

(f)末句360

(g)用事364

(3)章法366

(a)立主脑366

(b)密针线367

(c)减头绪368

(d)避重复369

曲之艺术370

(1)描写——写人,写景,咏物370

(2)叙事378

(3)抒情——悲伤语,愁怨语,雄健语,委宛语,旷达语,本色语382

(4)想像——设想,想像389

南北曲之派别390

(A)北曲391

(1)关汉卿392

(2)王实甫393

(3)白朴394

(4)马致远395

(5)郑光祖396

(6)宫天挺397

(7)乔吉甫397

(8)张可大398

(9)沈和398

(B)南曲399

(1)高明400

(2)王九思401

(3)梁辰鱼402

(4)汤显祖402

(5)沈璟403

(6)李开先405

(7)郑若庸405

(8)徐渭406

(9)阮大铖406

(C)清代曲家408

(1)吴伟业408

(2)李玉409

(3)尤侗410

(4)李渔410

(5)洪昇411

(6)孔尚任411

余论412

1927《中国韵文通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钟凡著 1927 上海:中华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音韵学论文集(1984 PDF版)
中国音韵学论文集
1984 中文大学出版社
中国音韵学导论(None PDF版)
中国音韵学导论
None
音韵学通论 下( PDF版)
音韵学通论 下
音韵学通论 中( PDF版)
音韵学通论 中
音韵学通论 上( PDF版)
音韵学通论 上
中国教育思想史上( PDF版)
中国教育思想史上
上海书局
音韵学通论  下(1937 PDF版)
音韵学通论 下
1937
音韵学通论  中(1937 PDF版)
音韵学通论 中
1937
音韵学通论  上(1937 PDF版)
音韵学通论 上
1937
中国韵文史  下(1984 PDF版)
中国韵文史 下
1984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通史韵要(1993 PDF版)
中国通史韵要
1993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中国韵文史  上(1984 PDF版)
中国韵文史 上
1984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老年医学(1984 PDF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老年医学
198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民国丛书  第一编  57  中国韵文通论(1989 PDF版)
民国丛书 第一编 57 中国韵文通论
1989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声韵学通论(1978 PDF版)
中国声韵学通论
1978 世界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