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循环流化床煤热解-碳燃烧技术实验研究及燃烧过程数学模化》求取 ⇩

上篇:循环流化床煤热解-碳燃烧技术实验研究1

1绪论1

1.1 发展煤气—蒸汽联产技术的意义1

1.2 循环流化床燃气-蒸汽联产技术发展现状2

1.3 本文所提出的循环流化床煤热解-碳燃烧装置技术特点3

1.4 本篇章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4

2循环流化床煤热解-碳燃烧技术实验研究6

2.1 试验装置介绍6

2.2 试验装置启动方法12

2.3试验结果及其分析12

2.3.1 热解室炉型影响13

2.3.2 试验装置的运行操作性能14

2.3.3 热解室床料粒度分布特性15

2.3.4 循环煤气量的影响19

2.3.5 煤气生产特性20

2.3.6 热态试验结果分析21

2.4 本章小结23

参考文献24

下篇: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数学模化26

3循环流化床燃烧综合数学模型26

3.1 引言26

3.2 模型概述26

3.3流体动力模型29

3.3.1密相区流动模型29

3.3.1.1 临界流化速度29

3.3.1.2 气泡特性30

3.3.1.3 密相区高度计算31

3.3.1.4 颗粒混合31

3.3.2稀相区流动模型32

3.3.2.1 固体颗粒扬析夹带率32

3.3.2.2 颗粒浓度分布33

3.4煤颗粒燃烧模型35

3.4.1 挥发份的析出和燃烧35

3.4.2 焦碳颗粒的燃烧36

3.4.3 焦碳颗粒温度计算38

3.4.4 SO2的生成与吸收39

3.4.5 NO的生成与还原40

3.5传热模型41

3.5.1对流换热计算42

3.5.1.1 颗粒团对流换热42

3.5.1.2 固体颗粒分散相的传热44

3.5.2 辐射换热44

3.6 固体颗粒破碎和磨损模型45

3.7 分离器模型46

3.8固相物质衡算模型47

3.8.1 燃烧系统总体质量平衡47

3.8.2小室质量平衡51

3.8.2.1 灰颗粒质量平衡51

3.8.2.2 焦炭颗粒的质量平衡52

3.9气相物质衡算模型54

3.9.1密相区气体平衡方程55

3.9.1.1 乳化相气体平衡方程55

3.9.1.2 气泡相气体平衡方程57

3.9.2 稀相区平衡方程58

3.10 能量平衡模型61

3.11 循环流化床综合数学模型求解方法62

4模拟计算结果和分析63

4.1 计算结果和运行数据对比63

4.2 锅炉负荷影响66

4.3 给煤粒度影响67

4.4 分离器效率影响69

4.5 结论72

参考文献73

致谢76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77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78

个人简历79

永久通信地址79

1997《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循环流化床煤热解-碳燃烧技术实验研究及燃烧过程数学模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方建华著 1997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