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工作年报 1985》求取 ⇩

一、分子遗传学和遗传工程1

Ti质粒pGV2206基因文库的建立及含2,020pb T-DNA片断克隆的筛选 朱祯、李向辉1

利用反转克隆的方式克降出广泛寄主型质粒pSa*秦长乐、李向辉2

荧光法鉴定龙葵的阿特拉津抗性植株及其叶绿体DNA的初步分析 朱立煌、李诺、岳绍先、翟文学、朱荣焕3

龙葵抗阿特拉津基因的克隆 朱立煌、胡乃璧、李诺、翟文学、岳绍先4

甘薯对阿持拉津抗性的研究 李诺、朱立煌、翟文学、李小兵、胡乃壁5

菠菜叶绿体DNA基因文库的建立 朱荣焕、李小兵、翟文学、朱立煌、胡乃璧、李诺6

菠菜叶绿体基因组的两个SalⅠ片段的克隆及其初步研究 李小兵、胡乃壁、翟文学、朱荣焕、朱立煌、李诺7

菠菜atp A基因的探针制备和克隆 胡乃壁、翟文学、李小兵、朱荣焕、朱立煌8

高等植物细胞器DNA和原核生物DNA的同源性 王斌、高洁、刘边瑞、李继耕9

克隆化玉米线料体DNA离体转录因子的研究 王斌、程文10

抗三株大豆花叶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宁益华、陈艾、黄华辉、柏慧霞、张性坦、林建兴11

植物毒蛋白和免疫毒 刘连瑞12

篦麻毒蛋白的分离和性质测定 刘连瑞、王恢鹏、冯尚、杨涛兰、王刚13

用双重抗体法提取半野生大豆7S贮藏蛋白mRNA 陈建南、杨晓辉、冶国宏、李海民14

从鹅绒委陵菜中发现一组高赖氨酸植物蛋白 舒群芳、王苏生、杜保兴15

核糖体蛋白质S12影响lambda噬菌体N基因的表达 童克忠、王玮16

改建穿梭质粒pRW101 朱小荣、章银梅、汤懋?17

筛选枯草杆菌Ki-2-132r-m-突变株指示噬菌体的选择 汤伏生、汤懋?18

抗H-Y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黄华?、宁益华、陈艾、陈秀兰、谭丽玲、孟春玲19

蛋白酶缺陷型的分离 李明凤、汤懋世、范树田20

L615细胞的癌基因研究 刘连瑞、杨涛兰21

苜蓿根瘤菌固氮基因转入水稻根系菌 王敏琦、周枫、刘良式22

二、单倍体及其遗传变异23

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种F1花粉植株中黑麦染色体的传递与重组 陶跃之、胡含23

通过花药培养得获2n=48小麦植株新类型 陶跃之、胡含24

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种混数体植株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苗中和、周新松、陶跃之、廖兰杰、郗于英25

由远缘杂种花药培养快速获得带有异源染色体的遗传变异体 苗中和、王亦兵、胡含26

普通小麦(6x)×硬粒小麦(4x)杂种F1代花药培养的研究 景健康、郗子英、胡含27

去氧葡萄糖促进小麦愈伤组织的形成 曾君祉28

一些因素对籼稻花药培养诱导率的影响 田文忠、郑世文、陈英29

小麦未传粉子房培养及其单倍体植株无性系的保存与繁殖 祝仲纯、吴海珊 、乔跃民31

由未传粉马铃薯子房培养获得双单倍体植株 陶自荣、刘敏颂、祝仲纯32

来源于不同基因型玉米的花粉胚性细胞系的倍性变异 谷明光、丁玉澄33

在长期继代培养的玉米花粉胚性细胞系的染色体上异染色带变异 谷明光、丁玉澄34

油菜花粉植株的加倍处理及移栽技术 张丽华、张铁汉、陈正华、李文彬35

离体幼穗培养高频率获得小麦再生植株 赵铁汉、胡含36

三、植物体细胞遗传学36

麦类植物幼穗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及再生能力保持的研究 陈英、张小玲、李良材37

小麦幼胚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再生能力保持的研究 陈英、张小玲、李良材38

利用液体振荡培养保持及恢复水稻愈伤组织再生为植株的能力 李良材、陈一明、陈英39

小冠花原生质体和外植体植株的再生 吕德扬40

豆科牧草百脉根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建立 吕德扬、颜岐山、陈一明、陈英41

芥菜型油菜原生质体培养体系建立的初步结果 吕德扬、王超 、李良材、陈英42

紫苜蓿选株MS9-6性状的初步观察 吕德扬、孙彤、颜岐山、张涛43

芥菜型油菜原生质体再生成完整植株 李文彬、陈正华、宋玉华、张大卫44

重瓣和单瓣矮牵牛的快速繁殖 郑迈珍、王保华45

重瓣大岩桐的快速繁殖 关月兰46

花叶芋组织培养的研究 黄娇香、关月兰47

Neocarjinostatin诱发植物细胞染色体畸变 谷爱秋、耿玉轩、周祉祯48

普通烟草和拟矮牵牛体细胞杂种无性后代的分析 黄美娟、张伟、李向辉49

抗链霉素的烟草SRI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张伟、黄美娟、李向辉50

由根癌农杆菌转化烟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张俊龙、李向辉51

西洋参花蕾体细胞再生植株的诱导 李安生、邵启全、傅志明、杜令阁、陈艳华52

含T-DNA的龙葵不定芽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蒋兴邨、邓万银、李金国、王小林、张敬、陈永强、邵启全53

根癌农杆菌对中国大白菜的致瘤效应及其瘤组织的体外培养的结果初报 冯新华、邵启全、蒋兴邨54

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研究 赵世民、陈家玉、徐金相、刘祚昌、李陶55

马铃薯不同部位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左秋仙、李淑媛、林自安、以凡56

四、植物细胞质遗传学57

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叶绿体DNA内切酶谱比较 王虹、周长久、张友良、李继耕57

萝卜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质分析 李玉湘、陈湘宁、耿玉轩、张友良、李继耕57

油菜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绿体DNA酶切图谱比较 高洁、孔繁瑞、李继耕58

小麦和水稻花药培养中白化突变体叶绿体膜蛋白质的分析 陈湘宁、李玉湘、耿玉轩、李继耕59

高梁雄性不育系的热激反应Ⅰ.高梁雄性不育系经热激处理后蛋白质的变化 李京京、张孔?60

高梁雄性不育系的热液反应Ⅱ.非高梁雄性不育系热激处理后几种工酶的变化 李景京、张孔?61

通过非配子融合转移基因的作物育种Ⅲ.非配子融合转移小麦粒色基因试验 张孔?、刘根齐、李登春、石社民62

小麦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过程中引人外源DNA机理的探讨 李京京、张孔?63

利用恢复系花粉匀浆处理转移可育基因培育小麦恢复系的研究 刘根齐、张孔?、郭志远、弓陆身64

不同类型小麦三系的比较Ⅰ.芽、叶、穗中的同工酶变化 王培田、张韶辉65

不同类型小麦三系的比较Ⅱ.花药中的同工酶变化 王培田、张韶辉66

小麦粘型雄性不育性的特征 王培田、张帆、张韶辉67

小麦几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比较研究 王培田、张韶辉、张帆68

一对稳性基因控制的节节麦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材料的分析 张炎、吴郁文、张翠兰69

小麦品质改良中的细胞质效应 吴郁文、张炎、张翠兰70

种间杂交获得秋播早熟优质小麦 张翠兰、张炎、吴郁文71

小麦种间杂种的成株率和类型形成 张翠兰、吴郁文、张炎72

五种细胞质小麦越冬性的表现 吴郁文、张翠兰、张炎73

尾形山羊草细胞质诱发普通小麦雄蕊心皮化的多型性 吴郁文、张翠兰、张炎74

五、群体遗传学与进化遗传学75

湘西苗族五种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分布 金锋、赵红、杜若甫75

腺苷脱氨酶、腺苷酸激酶在?、藏、满族中的多态分布 赵红、杜若甫76

萄糖磷酸变位酶-1在?、藏、满族中的多态分布 赵红、杜若甫77

彝族、藏族、满族的乙二醛酶Ⅰ多态性研究 李实喆、杜若甫78

六个少数民族四种红细胞酶的基因频率 徐玖瑾、赵晓曦、杜若甫79

?族的红细胞血型分布 艾琼华、袁义达、杜若甫80

白、苗、土家、彝族组特异性成分亚型的研究 徐玖瑾、艾琼华、赵会全、杜若甫81

藏族中红细胸血型系统的分布 艾琼华、赵红、战文惠、杜若甫82

满族的红细胞血型调查 艾琼华、李实喆、杜若甫83

鸡的血型研究Ⅵ.蛋用鸡品系种群关系分析 程光潮、吴丽城、良章雄、张婷、郑小惠、王力、刘坤凡、单崇浩、常景畲、王恒星85

鸡的血型研究Ⅶ.边鸡、大骨鸡种群关系分析 程光潮、吴丽城、段章雌、王力、刘坤凡、李生禅、张宏魁86

甘肃省民乐县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古代炭化小麦 李璠87

大麦叶绿体4.5S rRNA核苷酸序列测定 张虹、李璠88

中国几种野生稻种和农家徭种的核型分析 吴家睿、李璠89

中国几种野生稻种和农家稻种的同工酶分析 吴家睿 李璠90

我国几种野生稻种染色体核型观察 李敬仪 李璠91

两个人群中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率 周庭宪、肖桂芳、许碧珍、王会92

六、医学遗传学92

人类染色体热点Ⅳ.尿苷对热点和脆性X染色体的影响 李宁、周宪庭93

人类染色体热点Ⅴ.四种核苷对染色体的影响 李宁、吴晔、周宪庭94

石油化学工人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研究 崔梅影、于瑞芳、净祖安、周宪庭95

石油化学工人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李立容、李琳、周宪庭96

服用抗癫?药物对人体染色体的影响 李宁、周宪庭97

利用激光微束照射单细胞技术测定叶绿素衍生物的药效 梁宏、王兰岚、陆仲康、宋桂英、金秀莲98

H?La细胞摄入几种HPD后的扫描电镜观察 欧笑兰、邓燕华、梁宏、陆仲康99

HPD加激光照射单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邓燕华 欧笑兰、梁宏、陆仲康100

用激光微束照射单细胞技术对扬州光咔啉的药效测试及合理生产工艺条件的探讨 梁宏、王兰岚、陆仲康、宋桂英、欧笑兰、邓燕华、徐正平101

激光微束照射对几种HPD药效的比较研究 梁宏、王兰岚、陆仲康、宋桂英、邓燕华、欧笑兰、徐正平102

七、动物发育遗传学103

金鱼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多态性与基因加倍 罗莉中、王春元103

紫外线诱导金鱼雌核发育的研究 王春元、李延龄、金瑞蓁、王长城104

激光照射金鱼早期胚胎的到畸作用 陆仲康、梁宏、王春元、徐正平105

男用节育药棉酚对大鼠精子蛋白质组成的影响 吴鉴、蒋耀青106

男用节育药棉酚对鼠类LDH-X活性的影响 吴鉴、蒋耀青107

小鼠8细胞期胚胎超低温(-196℃)冷冻保存 白琴华108

玉米与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杂种后代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电泳分析 何锶洁、谷明光109

八、应用遗传学109

青饲多杆多穗玉米细胞突变体筛选的研究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刘纪华、施介村、王亚辉、周文娟110

粮饲兼用玉米单交种--科单102号进入生产试验 曾孟潜、杨太兴111

青饲青贮玉米“京多1号”的选育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施介村、叶晓、覃作干、王绪田、刘纪华、周文娟112

马铃薯离体花药培养成株的研究 李淑媛、左秋仙、林自安、以凡113

甘薯、马铃薯优健高增产法在北京连续试验成功 以凡、杜述荣、林自安、许丽萍114

甘薯淀粉形态特征的遗传趋势 王文质、许丽萍、杜述荣、以凡115

利用种子分类法探索马铃薯选种后代的早期鉴定 林自安、金德敏、以凡116

?射线辐射甘薯配子诱导变异 魏秀玲、许丽薄、以凡117

实验小鼠结合珠蛋白的研究 王东江、白琴华118

九、技术与方法119

动物组蛋白及其氨基酸的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 袁传照、吴军、陈德俊119

血红素蛋白质的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 袁传照、程光潮、戴培林、肖圣前、陈德俊120

核酸甲基化的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 袁传照、曾伟强、肖圣前121

银染蚕豆核仁组织形成区的细胞学观察 袁淑安122

凝胶中3H、14C及35S同位素测定的快速荧光自显影方法 王苏生、周芬123

用双向电泳和硝酸银染色法对糖尿病人血清蛋白的电泳分析 程文、王斌、袁绍仁124

绒毛和蜕膜细胞蛋白质的三维电泳分析 林友刚、汤炎顺125

FPLC、NMR及IEF在生物工程后工序中的应用 曾伟强、袁传照、杨秀琴126

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生精细胞 吴鉴、蒋耀青127

微型计算机TRS-80在遗传学某些课题中的初步应用 吴军、袁传照128

一种检测H-2抗原的微量细胞毒试验方法 魏志强129

百脉根子叶结构的扫描电镜研究 贾区鸾、吕德扬129

甘薯提取物治疗白血病疗效的初步观察 刘连瑞、王刚、冯尚、杨涛兰、以凡、林自安、魏秀玲、王文质、许丽萍131

植物高分子量核DNA的简易分离纯化 朱祯、秦长乐、李向辉133

油菜单位体苗形成过程中硫苷含量及芥子酸活性测定 桑建利、陈正华、张大卫、李文彬134

油菜离体培养物硫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桑建利、陈正华135

油菜离体培养物芥子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桑建利、陈正华136

四倍体宁夏构杞绿枝扦插繁殖实验 牛德水、蒋兴邨、邵启全137

几种枸杞抗病性的人工接种鉴定 牛德水、邵启全、秦金山、王莉、郭晋华、王大桢138

小麦一年繁殖三至五代的简易方法 王培田、张帆、潘湘民139

331型薯粉生产新工艺的研制 以凡、林自安、杜述荣140

246型薯脯生产新工艺的研制 以凡、林自案、杜述荣141

已发表的论文及著述142

成果和奖励146

国际国内学术交流149

国内学术活动149

国际性学术活动152

外国专家来我所做的学术报告154

1986《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工作年报 1985》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研究工作年报》编辑委员会 198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