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工作年报 1981》求取 ⇩

第一研究室1

白血病615小鼠和615小鼠肝细胞RNA聚合酶B免疫学特性的初步比较 王恢鹏 王斌 刘连瑞 黄崇喜 王金霞1

高等动物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B的抗血清制备方法研究 王斌 王恢鹏 刘连瑞 张大达 王金霞 黄崇喜3

分离抗鹅膏蕈碱的细胞突变体 莫鑫泉 宁益华 冯尚5

巨噬细胞中一种能识别蛋白质抗原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黄华樑 尚芙蓉 李延7

噬菌体基因组在枯草杆菌依赖链霉素突变体中的表达 童克忠 陈玲爱 张秀媛 丁家炳 王玮9

枯草杆菌染色体strA-spcA区的托普霉素抗性突变 白应林 王玮 周素11

枯草杆菌抗利福霉素条件孢子形成突变体的大分子合成及其RNA聚合酶的离体转录 金振华 马志方 尧素芳 周素13

干扰素诱生抗病毒蛋白合成动力学的研究 费云标 梁志国15

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转移质粒 李明凤 柳君科 范树田 汤懋竑17

双记号重组质粒的构建 汤懋竑 杨月琴 胡建祥19

从Staphylococcus aureus 307株分离的三个质粒在Bacillus subtilis中的表达及其特性 孙永华 李新鸣 汤懋竑21

pKCI克隆无选择标志的DNA片段 汤懋竑 齐绍春 杨月琴 孙永华23

中国林蛙输卵管蛋白及其基因的研究Ⅰ.中国林蛙输卵管蛋白质的分析 王苏生 褚婕 林友刚 徐乃正25

第二研究室26

非洲爪蛙染色体组型的分析 孙海源 朱苏玲 张乃昌 蒋耀青26

白化型非洲爪蛙的培育(初报) 孙海源 林友刚 张乃昌 蒋耀青27

雌性小鼠中的钝化X染色体 蒋耀青 孙海源 朱苏玲 张乃昌28

鸡的血型研究Ⅰ.抗血清制备方法的探讨 程光潮 吴丽城 张婷 崔道枋29

鸡的血型研究Ⅱ.抗血清分型与确定单价血清 程光潮 吴丽城 徐克学 段章雄 张婷 崔道枋31

来航鸡京白Ⅱ系近交试验(第二报) 崔道枋 段章雄 程光潮 董绍棠 李东33

蛋鸡产蛋数早期估测的研究 段章雄 程光潮35

小鼠卵巢中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受精 白琴华 陈秀兰37

多囊卵巢、乳溢症、Turner氏综合征病人和服口服避孕药妇女核仁形成区的银染研究 李心治 周宪庭39

家族性额外小染色体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董兆文 汪安琦41

中国人群1、9、16和Y染色体C带多态性的研究--汉族和黎族人群的比较 李立容 许碧珍 汤火顺 肖桂芳 汪安琦 傅维宁43

微型核形成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颜永杉 习霞辉45

绵羊血清胆碱酯酶的多态性 陈幼臣 周爱勤 崔予 羿翰卿47

金鱼同工酶的发生遗传学研究Ⅱ.金鱼各组织器官苹果酸脱氢酶和葡糖-6-磷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比较 罗莉中49

云南黑鹿和日本屋久鹿的染色体组型 王宗仁 杜若甫 许娟华 车启承51

鹿科动物染色体组型及其进化 王宗仁 杜若甫53

中国十三个民族的初潮年龄 崔梅影 徐玖瑾 陈良忠 王永发 毛钟荣 李绍武 段章雄 杜若甫55

我国妇女初潮年龄的变化趋势 崔梅影 徐玖瑾 段章雄 杜若甫57

中国人的红细胞血型分布Ⅰ.MN、Rh和P血型系统 袁义达 徐玖瑾 张志 杜若甫59

中国人的红细胞血型分布Ⅱ.Kell、Kidd、Diego Duffy、Lutheran和Xg血型系统 袁义达 徐玖瑾 张志 杜若甫61

回、苗、黎族肤纹研究(初报) 李实喆 徐玖瑾 崔梅影 王永发 陈良忠 袁义达 杜若甫64

第三研究室66

高温与供体植株的生理状况对小麦花粉植株诱导的影响 景健康 郗子英 胡含66

非整倍体小麦花粉植株后代的鉴定--获得6B单体花粉植株 郗子英 景健康 胡含67

(六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F1花粉植株染色体的初步观察 王兴智 胡含67

小麦和小偃麦单倍体花粉植株染色体加倍的研究 贾旭 庄家骏68

几种因素对诱导小麦×小偃麦中间型杂种花粉植株的影响 庄家骏 贾旭69

从玉米胚性细胞团分离抗S-2-氨乙基半胱氨酸突变体(初极) 陈少麟 张桂华 田文忠70

水稻雄核发育早期的细胞学观察 梁荣达 陈英71

在水稻花药培养中几种激素对小孢子形态发生的影响 陈英 李淑媛 左秋仙73

从水稻花粉与花粉愈伤组织分离耐氯化钠的突变体(初报) 田文忠 陈少麟 张桂华75

一种适用较广的原生质体培养基 李向辉 颜秋生 孙勇如 黄美娟 李文彬 魏荣瑄77

甘蔗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颜秋生 李向辉79

拟矮牵牛和烟草体细胞杂种植株的获得 黄美娟 李文彬 孙勇如 李向辉80

粉兰烟草与矮牵牛的属间体细胞杂种植株的再生 孙勇如 黄美娟 李文彬 李向辉80

利用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 赵佐宇 谷明光81

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第一代植株染色体变异 赵佐宇 谷明光82

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与普通玉米杂交F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陶自荣 郭丽娟84

三叶橡胶移栽成活花粉植株的细胞学研究 陈正华 许绪恩 张世杰 潘勉 柯碧琼 张丽华85

三叶橡胶花药培养中脱分化培养基的改进 钱长发 陈正华 岑明 林明云 许绪恩87

油菜花药液体漂浮分步培养和高频率诱导花粉胚状体 陈之征 陈正华89

甘蔗花药培养中的雄核发育 陈正华 邓重焘 黄南生 吴四黎 张丽华91

第四研究室93

玉米叶绿体突变系中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的研究 李玉湘 李继耕93

高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分析 刘祚昌 罗会馨95

玉米不同细胞质雄花不育类型的同工酶分析 杨太兴 李继耕 曾孟潜96

玉米、烟草离体叶绿体分裂的观察 曾孟潜 赖世登98

玉米亲本同工酶“酶谱纯度”与杂种产量优势的关系 杨太兴 曾孟潜100

葫芦草--玉米族东方属中的一个种 李继耕 覃作干 耿玉轩102

78032高粱新杂交种的选育和试种 任治安 张孔湉 刘根齐104

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受精过程中恢复系DNA的引入 刘根齐 张孔湉 孔繁瑞105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方法的改良 周祉祯 宋家林 沈光平 艾先元 王钦南107

平阳霉素诱发中国仓鼠细胞株染色体畸变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王钦南 费云标 梁志国 艾先元 宁益华 周祉祯108

关于水稻雄性不育性的细胞质因子和基因的进化规律 王培田 陈家玉 许莉萍 王联清109

普通烟草与黄花烟种间体细胞杂种第二代的研究 王培田 陈家玉 赵世民 徐金相 王联清111

伊型协作2号小麦不育系的特点 祝仲纯 吴海珊 安庆坤 刘振岳113

从(洋姜×向日葵)F1未传粉子房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祝仲纯 吴海珊 安庆坤 刘振岳114

青藏高原大麦和小麦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Ⅰ.野生小麦和野生大麦新类型 李璠115

青藏高原大麦和小麦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Ⅱ.染色体数与染色体亲缘关系 李璠 李敬仪117

青藏高原大麦和小麦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Ⅲ.酯酶同工酶与植物亲缘关系 李璠 余光泽119

中国小麦草的细胞学及同工酶的分析 李璠 李敬仪 余光泽121

第五研究室123

青藏高原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的核型研究 周泽其 邵启全 周之杭123

青藏高原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的染色体N-带带型分析 周泽其 邵启全 周之杭125

青藏高原栽培大麦与野生大麦F1的细胞学观察 周泽其 邵启全 周之杭127

高产大豆理想型的设计和筛选 林建兴 张性坦 赵存 柏慧霞130

摩擦禾遗传物质转入玉米的研究 林建兴 柏慧霞132

偏凸山羊草×小麦的杂种性状遗传分析 张炎 张翠兰 张帆 吴郁文 汪永祥 袁淑安 肖洪佑134

山羊草-小麦-黑麦三属杂种的初步观察 张炎 吴郁文 汪永祥 张翠兰 张帆 袁淑安 肖洪佑136

普通小麦胚乳E1区酯酶同工酶的遗传控制 吴郁文 张翠兰 张炎139

普通小麦和小黑麦正反交杂种的比较研究Ⅰ.杂交结实率、种子形态及其酯酶同工酶特点 张翠兰 吴郁文 张炎140

一种特殊小黑麦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 吴郁文 张翠兰 张炎143

黑麦幼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器官形成 张帆 张炎145

异细胞质诱发小麦雄蕊心皮化的观察 袁淑安147

黑麦和节节麦的染色体加倍 汪永祥149

小麦及其亲缘属光合性状测定结果初报 肖洪佑150

利用球茎大麦技术由小麦品种间杂种F1获得纯合二倍体 何宗宇 李大玮 毛钟荣152

普通小麦与球茎大麦杂交的受精及幼胚发育过程 魏秀玲 曹化林154

普通小麦与四倍体球茎大麦的可交配性 李大纬 何宗宇 胡启德156

棉花种间不育杂种的一个分枝自然恢复育性的报道 梁正兰 姜茹琴 刘棣良159

陆地棉科遗2号与野生棉色伯氏棉杂交的研究 刘棣良161

草棉×比克氏棉的杂种F1植株性状观察 姜茹琴163

第六研究室165

防止甘薯品种病、杂、退化方法的研究 以凡 杜述荣 林自安 王文质 苏广林 谢正涛 罗开素 孙文太 李开源 康守智 方福景165

甘薯无性变异的研究 以凡 王文质 林自安 杜述荣167

关于薯类作物缩短育种年限的研究初报 以凡 王文质 杜述荣 林自安169

甘薯愈培号植株性状的观察 王文质 林自安 以凡 杜述荣171

甘薯幼龄子房诱导株的初报 杜述荣 王文质 林自安 以凡172

多穗玉米多穗白131和穗穗红220的选育 周子恕 覃作干 于兰泉 裘三辰 周文娟173

几个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粒败育时期、败育形态和异常现象的细胞学观察 潘湘民 杜允 张玉香175

技术室177

用细胞化学方法分析氩激光对核仁DNA和RNA的作用 胡应和 梁宏 蒋耀青177

一种氩离子激光微束装置 梁宏 陆仲康 王兰岚 胡应和 宋桂英 邓燕华 孙宝霞179

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在615小鼠内脏细胞中的超微结构定位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变化 贾敬鸾181

雄?(PTK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显微摄影观察 刘敏颂 欧笑兰 徐正平 胡应和 王兰岚 梁宏 杨玉凯183

组蛋白与环化核苷酸相互作用的核磁共振研究 袁传照 张诚 吴军184

真核生物DNA核磁共振研究方法的改进 袁传照185

核酸及其与组蛋白相互作用的1H、13C、31P核磁共振研究 袁传照 张诚 吴军187

真核细胞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制备 袁传照 费云标189

植物细胞酶化学的电镜研究 Ⅰ.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和细胞的定位 高文琴191

国际间学者互访研究简报192

酵母菌的抗铬突变体 小野文一郎 翁曼丽192

酵母菌的对铬敏感的突变体 小野文一郎 翁曼丽192

枯草杆菌半胱氨酸缺陷与铬敏感性 陈玲爱 童克忠 于雷 小野文一郎193

大肠杆菌阿拉伯糖操纵子调节基因突变体的克隆化及其DNA碱基顺序分析 Ron G.Wallace 曾伟强 李岚茜195

SV40 DNA增殖性感染时未插入CV1染色体的研究 曾伟强 Charles E.Samuel197

人干扰素抑制SV40的DNA复制 曾伟强、Charles E.Samuel199

杂交体细胞的形成与溶液pH值的关系 颜永杉200

中国仓鼠小分离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细胞克隆 颜永杉202

Dipodomys ordii的一个重复DNA序列的重组改变 刘良式 Karl G.Lark204

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及其与玉米的杂种的减数分裂研究 丁玉澄 谷明光 张雪琴 黄大年205

玉米花粉植株体细胞染色体变异 谷明光 丁玉澄 张雪琴 黄大年207

大豆与小麦的原生质体融合 邵启全 Peter S.Carlson208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细胞株系的建立 邵启全 Peter S.Carlson209

小麦、大麦叶栅栏细胞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及分裂 邵启全 Peter S.Carlson210

小麦、大麦、黑麦染色体分离技术 邵启全 Peter S.Carlson211

植物原生质体、游离细胞扫描电镜观察技术 邵启全212

已发表的论文及著述213

国际国内学术交流217

国内学术活动217

国际性学术活动219

外国专家来我所做的学术报告221

1982《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工作年报 1981》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研究工作年报》编辑小组编 1982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