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求取 ⇩

上篇 总论1

第一章 中医眼科学发展简史1

一、中医眼科学的萌芽时期1

(一)早期一般书籍文献中有关眼病医药的记载1

(二)早期医药书籍中有关眼病医药的记载2

二、中医眼科学的迅速成长时期3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3

(二)隋唐时期3

三、中医眼科学的独立发展时期4

(一)宋代4

(二)金元时期5

(三)明代6

(四)清代(鸦片战争以前)7

四、近百余年以来中医眼科学的发展7

(一)晚清时期7

(三)解放以后8

(二)民国时期8

第二章 祖国医学对眼解剖生理的认识11

第三章 眼与整体的关系16

第一节 眼与脏腑的关系16

一、眼与肝、胆的关系16

二、眼与心、小肠的关系17

三、眼与脾、胃的关系17

五、眼与肾、膀胱的关系18

四、眼与肺、大肠的关系18

第二节 眼与精、气、血、津液和神的关系19

一、眼与精的关系19

二、眼与气的关系20

三、眼与血的关系20

四、眼与津液的关系21

五、眼与神的关系21

第三节 眼与经络、经筋的关系22

一、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22

二、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24

三、眼与经筋的关系25

第一节 五轮学说27

一、五轮在眼部位与所属脏腑的关系27

二、五轮与五行及其功能的关系27

第四章 五轮八廓学说27

三、五轮见证的论述28

第二节 八廓学说29

一、历代医家对八廓学说的见解29

二、历代医家和著作对八廓学说含义的介绍30

第一节 病因33

第五章 病因病机33

一、六淫38

二、疠气42

三、七情42

四、饮食失宜43

五、劳伤44

六、外伤44

一、脏腑功能失调45

第二节 病机45

(一)先天与衰老45

(二)继发于其他疾病45

七、其他因素45

(一)肝、胆功能失调46

(二)心、小肠功能失调47

(三)脾、胃功能失调47

(四)肺、大肠功能失调48

(五)肾、膀胱功能失调49

二、精、气、血、津液和神失调50

(一)精失调50

(二)气失调50

(三)血失调50

(四)津液失调51

(五)神失调51

第六章 诊法52

第一节 问诊52

三、问眼部的自觉症状53

二、问病史53

一、问一般情况53

四、问全身症状54

第二节 望诊55

一、眼部望诊55

二、全身望诊60

(一)望形体60

(二)望面色及唇色60

(三)望毛发(包括眉毛、睫毛)60

(四)望舌60

(五)望小儿指纹60

(六)望排泄物61

第三节 切诊61

一、脉诊61

一、听声音62

二、嗅气味62

第四节 闻诊62

二、触诊62

第七章 辨证63

第一节 八纲辨证63

一、辨表里63

二、辨寒热64

三、辨虚实66

四、辨阴阳66

(一)肝和胆的辨证67

一、眼局部与全身证候相结合的脏腑辨证67

第二节 脏腑辨证67

(二)肾和膀胱的辨证68

(三)脾和胃的辨证69

(四)心和小肠的辨证69

(五)肺和大肠的辨证70

二、五轮辨证70

(一)辨肉轮病变70

(二)辨血轮病变71

(三)辨气轮病变71

(五)辨水轮病变72

(四)辨风轮病变72

三、八廓辨证73

第三节 六经辨证74

一、太阳目病74

二、阳明目病75

三、少阳目病75

四、太阴目病76

五、少阴目病76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77

六、厥阴目病77

一、辨卫分症状78

二、辨气分症状78

三、辨营分、血分症状78

第五节 气血津液辨证78

一、辨气的病变79

二、辨血的病变79

三、辨气血同病80

一、辨外障81

四、辨津液的病变81

第六节 内外障辨证81

二、辨内障82

第七节 常见症状辨证83

一、主觉症状辨证83

(一)辨自觉症状83

(二)以自视症状辨证84

二、客观症状辨证85

(一)辨外显的症状85

(二)辨眼底常见症状86

第八章 治法90

第一节 内治法90

一、祛风法90

(一)祛风清热法90

(二)祛风散寒法91

(三)祛风通络法91

二、清热法91

(一)清热泻火法91

(二)清热解毒法92

(一)温中祛寒法93

(二)益火助阳法93

四、祛湿法93

三、温里法93

(一)清热利湿法94

(二)健脾渗湿法94

(三)温阳利水法94

五、祛痰法94

(三)消职导滞法95

(一)凉血法95

七、理血法95

六、理气法95

(二)行气利肺法95

(一)疏肝理气法95

(二)止血法96

(三)祛瘀法96

九、平肝息风法97

(三)气血两补法97

八、益气补血法97

(二)补血法97

(一)益气法97

(一)镇肝息风法98

(二)凉肝息风法98

(三)滋阴息风法98

十、滋阴降火法98

十一、补益肝肾法98

十二、退翳障法99

(一)退翳法99

(二)退障法99

第二节 外治法100

一、古代中医眼科治疗及手术常用器械100

二、一般外治法104

(一)点眼法104

(三)洗眼法105

(二)滴眼法105

(四)敷眼法106

(五)熏洗法107

(六)熨法107

(七)开导法107

(八)?鼻法108

三、手术疗法108

(三)钩割法109

(四)割攀睛胬肉手法109

(二)夹法109

(一)拔倒睫法109

(五)翼状胬肉切除烧灼术110

(六)雄黄散摘除翼状胬肉110

(七)镰法111

(八)海螵蛸磨擦术111

(九)烙法111

(十)角巩膜割烙术112

(十二)金针开内障法113

(十一)针法113

(十三)白内障针拨术114

(十四)白内障针拨套出术119

第三节 针灸疗法125

一、针刺法125

二、艾灸法126

三、电针法127

四、穴位注射法127

五、耳针法127

六、针刺麻醉128

七、梅花针法129

八、挑治法130

第四节 眼保健操130

第九章 预防131

一、顺应四时,防止外邪侵袭131

二、调和情志,避免脏腑内损132

三、爱护目力132

七、防止外伤损目133

六、劳逸适度133

四、调和饮食133

五、力戒烟酒133

八、预防传染性眼病134

九、预防其他眼病134

第十章 护理135

第一节 一般护理135

一、精神护理135

二、饮食护理136

三、传染性眼病的护理137

四、其他护理137

五、病房护理137

第二节 手术前后护理138

一、内眼手术前护理138

二、内眼手术后护理139

第一章 胞睑疾病140

第一节 针眼140

中篇 各论140

第二节 眼丹141

第三节 眼痈142

第四节 睑发143

第五节 胞肿如桃143

第六节 胞虚如毬144

第七节 胞生痰核145

第八节 椒疮145

第九节 粟疮148

第十节 内急外弛之病149

第十一节 倒睫拳毛149

第十二节 睥急紧小150

第十三节 睥肉粘轮150

第十四节 胞肉胶凝151

七、痘风眼152

六、胎风赤烂152

四、迎风赤烂152

五、风沿烂眼152

二、眦帷赤烂152

一、风弦赤烂152

第十五节 眼弦赤烂152

三、目眶岁久赤烂152

第十六节 风赤疮痍154

第十七节 睥翻粘睑155

第十八节 目闭不开155

第十九节 上胞下垂156

第二十一节 目劄157

第二十节 眼皮麻木157

第二十二节 胞轮振跳158

第二十三节 眼癣158

第二十四节 眼胞菌毒159

第二十五节 目中结骨症160

第二十六节 蜡目160

第二十七节 鸡冠蚬肉160

第二十八节 鱼子石榴161

第三十一节 睑黡162

第三十节 眼生长肉162

第二十九节 眼瘤162

第二章 眦部疾病164

第一节 赤脉传睛164

第二节 胬肉攀睛(包括蚂蝗积、内泛等)165

第三节 流金凌木166

第四节 黄油症167

第五节 流泪症167

第六节 漏睛疮168

一、阳漏169

第七节 漏睛169

二、阴漏170

三、窍漏170

四、大眦漏171

五、小眦漏171

第三章 白睛疾病172

第一节 暴风客热172

第二节 天行赤眼173

第三节 天行赤眼暴翳174

第四节 赤丝虬脉175

第六节 暴露赤眼症176

第五节 白涩症176

第七节 目珠管177

第八节 形如虾座178

第九节 状如鱼胞179

第十节 时复症179

第十一节 金疳180

第十二节 火疳181

第十四节 色似胭脂症183

第十三节 白睛青蓝183

第十五节 瘀血灌睛184

第十六节 神水将枯185

第十七节 腐皮遮睛186

第十八节 偏漏187

第四章 黑睛疾病188

第一节 银星独见188

第二节 聚星障189

第四节 轮上一颗如赤豆190

第三节 聚开障190

第五节 木疳191

第六节 花翳白陷192

第七节 凝脂翳193

第八节 黄液上冲194

第九节 黑翳如珠194

第十节 蟹睛195

第十一节 青黄牒出196

第十二节 正漏196

第十三节 钉翳根深197

第十四节 气翳(包括混睛障)198

第十五节 垂帘翳(包括赤膜下垂)199

第十六节 血翳包睛199

第十七节 白膜侵睛200

五、剑横秋水201

三、玉翳遮睛201

四、阴阳翳201

一、冰瑕翳201

第十八节 宿翳201

二、云翳201

六、连珠外障202

七、玛瑙内伤202

八、孤星伴月202

九、圆翳外障202

第十九节 旋螺突起202

第二十一节 偃月侵睛203

第二十节 旋胪泛起203

第五章 瞳神疾病204

第一节 瞳神紧小205

第二节 瞳神干缺207

第三节 瞳神欹侧207

第四节 睛黄视渺208

第五节 重瞳子208

第六节 瞳神散大(包括通瞳)209

一、青风内障210

第七节 五风内障210

二、绿风内障211

三、黄风内障212

四、黑风内障213

五、乌风内障214

第八节 头风目病215

一、雷头风(包括大、小雷头风)215

五、卒脑风216

四、阳邪风216

三、阴邪风216

二、左右偏头风216

六、巅顶风217

七、游风217

第九节 血灌瞳神217

第十节 云雾移睛220

第十一节 珠中气动221

第十二节 视瞻昏渺221

第十三节 视瞻有色222

第十四节 视物易色224

二、视正反斜225

第十五节 视物易形225

一、视直如曲225

三、视定反动226

四、视大为小226

第十六节 视物颠倒227

第十七节 视一为二227

第十八节 目妄见 视惑228

一、目妄见228

一、高风雀目229

第十九节 雀目229

二、视惑229

二、肝虚雀目231

第二十节 黑夜睛明症232

第二十一节 神光自现症233

第二十二节 青盲(包括小儿青盲)233

第二十三节 暴盲234

3.滑翳内障237

2.如银内障237

1.圆翳内障237

(一)成熟期内障237

一、老年性白内障237

第二十四节 圆翳内障237

4.涩翳内障238

5.浮翳内障238

6.白翳黄心内障238

7.黑水凝翳内障238

8.冰翳内障238

9.水晶翳内障238

10.脑流青盲眼238

(二)未成熟期内障238

1.偃月翳内障238

2.仰月内障238

3.沉翳内障238

4.散翳内障238

3.金花内障239

4.青盲翳239

2.银风内障239

三、惊振内障(外伤性白内障)239

四、胎患内障(先天性白内障)239

6.丝风内障239

1.如金内障239

二、并发性白内障239

8.瞳人淡白内障239

7.枣花翳内障239

5.横翳内障239

第六章 其他眼病242

第一节 近视242

第二节 远视243

第三节 老花眼243

第四节 肝劳244

第五节 目偏视244

一、小儿通睛245

二、神珠将反245

三、瞳神反背245

四、坠睛245

第六节 口眼斜247

第七节 辘轳转关249

第八节 突起睛高250

第九节 鹘眼凝睛250

第十节 因风成毒症251

第十一节 目内陷251

第十二节 小儿疳眼252

第十三节 痘疹兼目病253

第十四节 麻诊兼目病255

第十五节 血亡目病256

第十六节 经期目病257

一、女子逆经257

二、行经目痛258

第十七节 妊娠目病259

第十八节 产后目病260

第十九节 痒若虫行症261

第二十一节 目晕262

第二十节 神祟眼痛262

第二十二节 目衄263

第七章 眼外伤265

第一节 异物入目265

第二节 振胞瘀痛266

第三节 触伤真气266

第四节 物损真睛267

第五节 膏伤珠陷268

第六节 惊振外障268

第七节 目眶骨伤269

第八节 火爆伤眼270

第九节 碱水入目271

第十节 蟾酥入目271

第十一节 其他外伤271

一、化学性灼伤272

二、烫伤273

三、电光性眼炎273

附 雪盲274

藁本275

一、祛风散寒药275

荆芥275

下篇 眼科常用中药与方剂275

第一节 祛风药(包括祛风止泪药)275

第一章 眼科常用中药275

防风276

独活276

羌活276

白芷276

二、祛风清热药277

薄荷277

菊花277

桑叶277

牛蒡子278

蔓荆子278

蝉蜕278

葛根278

秦艽279

桑寄生279

柴胡279

三、祛风通络药279

木瓜280

伸筋草280

海风藤280

桑枝281

络石藤281

五加皮281

威灵仙281

穿山甲282

白附子282

松节282

第二节 清热药282

寒水石283

知母283

栀子283

一、清热泻火药283

石膏283

天花粉284

淡竹叶284

鲜竹叶284

连翘285

大青叶285

板蓝根285

金银花285

二、清热解毒药285

紫花地丁286

蒲公英286

野菊花286

白菊花286

千里光287

土茯苓287

败酱草287

青葙子288

夏枯草288

决明子288

三、清肝明目药288

密蒙花289

谷精草289

木贼草289

夜明砂289

黄芩290

黄连290

四、清热燥湿药290

秦皮290

黄柏291

龙胆草291

苦参291

五、清热凉血药292

犀角292

生地黄292

玄参292

紫草293

赤芍药293

牡丹皮293

六、清虚热药294

地骨皮294

白薇294

银柴胡294

一、祛风除湿药295

乌梢蛇 (附:蛇蜕)295

第三节 祛湿药295

胡黄连295

蚕砂296

防已296

海桐皮296

寻骨风296

二、利水渗湿药297

茯苓297

猪苓297

薏苡仁298

赤小豆298

泽泻298

豆卷299

冬瓜皮299

车前子(附:车前草)299

木通300

滑石300

萹蓄300

瞿麦301

石苇301

海金沙301

冬葵子301

地肤子302

萆薢302

茵陈302

金钱草302

白豆蔻303

砂仁303

虎杖303

三、??化湿药303

第四节 祛痰、软坚散结药304

一、温化寒痰药304

半夏304

天南星304

贝母305

前胡305

二、清化热痰、软坚散结药305

瓜蒌306

竹茹306

竹沥306

枇杷叶306

海浮石307

瓦楞子307

海藻307

昆布307

马兜铃308

桑白皮308

荸荠308

三、止咳平喘药308

葶苈子309

紫苏子309

杏仁309

紫菀309

款冬花310

第五节 开窍药310

麝香310

牛黄310

石菖蒲310

细辛311

远志311

桔梗311

乌头312

干姜312

第六节 温里药312

附子312

肉桂313

吴茱萸313

丁香313

一、平肝息风药314

羚羊角314

钩藤314

第七节 平肝药314

小茴香314

僵蚕315

全蝎315

天麻315

二、平肝潜阳药316

石决明316

紫贝316

珍珠母316

白芍316

第八节 理气药317

龙骨317

白蒺藜317

磁石317

陈皮318

枳实(附:枳壳)318

青皮318

木香318

檀香319

第九节 理血药319

厚朴319

香附319

一、止血药320

蒲黄320

仙鹤草320

白茅根320

百草霜321

蕺菜(又名鱼腥草)321

藕节321

血余炭321

泽兰322

丹参322

旱莲草322

川芎322

二、活血药322

牛膝323

红花323

桃仁323

血竭324

苏木324

鸡血藤324

三、祛瘀药325

三七325

花蕊石325

茜草根325

郁金325

三棱326

五灵脂326

没药326

乳香326

蓬莪术327

水蛭327

虻虫327

毛冬青327

茺蔚子328

姜黄328

四、消滞药328

山楂328

鸡内金329

麦芽329

谷芽329

第十节 补益药(包括滋养止泪药)329

党参330

太子参330

一、补气药330

人参330

黄芪331

白术331

山药331

甘草332

二、补血药332

当归332

大枣332

五味子332

熟地333

阿胶333

何首乌333

枸杞子334

楮实子334

桑椹334

三、补阴药334

沙参334

天门冬335

玉竹335

麦门冬335

石斛336

女贞子336

龟版336

鳖甲336

鹿角胶(附:鹿角霜)337

补骨脂337

鹿茸337

四、补阳药337

肉苁蓉338

巴戟天338

淫羊藿338

山茱萸338

菟丝子339

紫河车339

骨碎补339

沙苑蒺藜340

锁阳340

杜仲340

第十一节 杀虫药341

槟榔341

使君子341

鹤虱341

贯众342

百部342

乌梅342

芜荑342

芦荟343

白癣皮343

第十二节 退翳障药343

空青石343

绿豆皮344

海蛤壳344

望月砂344

乌贼骨344

明矾345

硇砂345

第十三节 外用药345

炉甘石345

芙蓉叶346

蕤仁346

真珠346

朱砂346

冰片347

琥珀347

雄黄347

石燕348

石蟹348

轻粉348

熊胆348

白丁香349

硼砂349

铜绿349

鹅不食草349

鲤鱼胆350

胆矾350

黄丹350

珊瑚350

猪胆351

密陀僧351

西瓜霜351

人乳351

鸡子黄352

第二章 眼科常用方剂353

第一节 内服方剂353

一、治风剂353

(一)祛风清热354

1桑菊饮354

2银翘散354

3散热消毒饮子354

5洗肝散355

6保光散355

4栀子胜奇散355

7保胎清炎汤356

8白薇丸356

9葳蕤散356

10 加减四物汤356

11调脾清毒饮357

12石膏羌活散357

13菊花通圣散357

15小菊花膏丸358

14防风通圣散358

16柴胡清肝散359

17祛风散热饮子359

18羌活胜风汤359

19清震汤360

20蝉菊散360

(二)祛风通络360

21牵正散360

24凉膈清脾饮361

22正容汤361

23消风散361

25消风除热汤362

26羌活汤362

27万应蝉花散362

28清脾凉血汤363

29小续命汤363

30钩藤饮子363

(三)祛风解痉 止痒止痛364

31排风散364

32加减知母汤364

33石膏散364

34川芎散364

35菊花散365

36驱风-字散365

37柴胡散365

40防风散结汤366

(四)祛风活血366

39乌蛇汤366

38川芎茶调散366

41除风清脾饮367

42当归活血饮367

43抽风汤367

44通草散368

45通血散368

46助阳和血汤368

47大秦艽汤368

(五)平肝息风369

48羚羊角散369

49绿风羚羊饮369

50息风丸370

51半夏羚羊角散370

52镇肝息风汤370

56牛黄丸371

55半夏白术天麻汤371

54羚羊钩藤汤371

53沈氏息风汤371

二、清热剂372

(一)清热解毒372

57仙方活命饮372

58五味消毒饮372

59普济消毒饮373

60清瘟败毒饮373

63归芍红花散374

62内疏黄连汤374

61银花解毒汤374

64黄连解毒汤375

65泻肝散375

66经效散376

67四顺清凉饮子376

68黄连天花粉丸376

69还阴救苦汤377

70分珠散377

73救苦观音散378

71新制柴连汤378

72三黄去热煎378

74黄芩散379

75羌菊散379

76朱纯嘏加减消毒拨翳汤379

77洗心汤380

78郁金丸380

79泻脑汤380

(二)清热凉血381

82犀角地黄汤381

81小金丹381

80至宝丹381

83清营汤382

84退热散382

85定明丸382

(三)清肝泻热383

86龙胆泻肝汤383

87当归散383

90车前子散384

88凉胆丸384

89凉肝散384

91猪肝散385

92决明夜灵散385

93芍药清肝散385

(四)清心泻热386

94导赤散386

95泻心汤386

96金花丸386

97退热散387

98宁肝散387

(五)清肺泻热387

99泻白散387

100清肺丸388

101桑白皮汤388

102泻肺饮388

104退赤散389

105清燥救肺汤389

103泻肺汤389

(六)通脾泻胃390

106通脾泻胃汤390

107泻脾除热饮390

108三黄汤390

109大黄平胃散391

110清热泻脾汤391

111茺蔚丸391

三、疏肝解郁剂391

112逍遥散392

113丹栀逍遥散392

114柴胡疏肝散392

四、祛湿剂393

115甘露消毒丹393

116三仁汤393

118猪苓散394

119燥湿汤394

117八正散394

120泻脾除热饮395

121除湿汤395

122羌活除湿汤395

123抑阳酒连散395

124葛花解毒饮396

125黄芪汤396

126五苓散396

128二陈汤397

129六君子汤397

五、祛痰剂397

127苓桂术甘汤397

130温胆汤398

131蒿苓清胆汤398

132化坚二陈丸398

133导痰汤399

134清痰饮399

135白附子散399

六、理血剂400

138滚痰丸400

136海藻玉壶汤400

137消核浸膏片400

(一)止血剂401

139生蒲黄汤401

140宁血汤401

(二)活血祛瘀剂402

141桃红四物汤402

142通血丸402

143通窍活血汤402

144血府逐瘀汤403

145破血汤403

146补阳还五汤403

147大黄当归散403

148除风益损汤404

149修肝活血汤404

150调经散404

153和肝饮405

152破血红花散405

151通经散405

154桃仁承气汤406

155通草散406

156通幽汤406

七、补益剂406

158参苓白术散407

159定志丸407

157四君子汤407

(一)补气407

160生脉散408

161天门冬饮子408

162复明汤408

163益气聪明汤408

(二)补血409

164四物汤409

165芎归补血汤409

169十全大补汤410

168八珍汤410

166当归养营汤410

167乌风补肝散410

(三)气血双补410

170人参养营汤411

171大补元煎411

172归脾汤411

173神效黄芪汤412

174补中益气汤412

175熟地黄汤412

(四)补阴413

178六味地黄丸413

176炙甘草汤413

177托里消毒散413

179知柏地黄丸414

180杞菊地黄丸414

181明目地黄丸415

182益阴肾气丸415

186左归丸416

185加减八味丸416

183滋阴地黄汤416

184补水宁神汤416

187滋阴降火汤417

188补肾丸417

189增液汤418

190养阴清肺汤418

191大定风珠418

192地芝丸418

193甘露饮419

194天王补心丹419

(五)补阳419

195右归丸419

196肾气丸420

197温经益元散420

198补血回阳汤420

200驻景丸加减方421

(六)补肝肾421

199托里十补散421

201菊睛丸422

202石斛夜光丸422

203补肾滋石丸423

八、温里剂423

204吴茱萸汤423

205附子理中丸424

206真武汤424

九、驱虫剂424

207九味芦荟丸424

208消疳散425

209四味肥儿丸425

210肥儿丸425

十、退翳障剂425

211石决明散426

213开明丸427

214补肝散427

212地黄散427

215密蒙散428

216通神散428

217退翳散428

第二节 外用方药429

220 1%黄芩素眼液429

221三黄眼液429

219千金磁朱丸429

218金水丸429

222 10%黄连眼液430

223 10%穿心莲眼液430

224 10%千里光眼液430

225黄连西瓜霜眼液430

226 0.5~1%槟榔眼液(附:槟榔硷眼用药膜)431

227 1:1螃蜞菊眼液431

228化铁丹眼药水431

233光明眼膏432

231生肌红玉膏432

232琥珀膏432

230如意金黄散(附:金黄油膏)432

229黄连鸡子清眼液432

234土大黄膏433

235白蔹膏433

236三黄膏433

237琼液膏433

238眼龙脑膏433

239清凉膏434

240春雪膏434

241五胆膏434

242摩风膏434

243鸡蛋黄油膏434

244陈氏油膏眼药434

248炉硝散435

247生肌散435

245吹霞散435

246真珠散435

249朱砂煎436

250补漏生肌散436

251化积散436

252活血散436

253黄连炉甘石散436

257生肌八宝丹437

258八将丹437

255?鼻碧云散437

256七厘散437

254贝齿散437

259涩化丹438

260石燕丹438

261敷烂弦眼方438

262治烂弦眼生虫方438

266东垣碧天丸439

265紫金锭439

267疏风散湿汤439

263顽癣方439

264翠云锭439

268三物化坚散440

269清凉丸440

270八宝丹440

附:外用西药440

271病毒灵眼液440

272 1%毛果芸香硷眼液440

275 0.5%东莨菪硷眼液441

276苯肾上腺素441

273 1%阿托品眼液441

274人工泪液441

4迎香442

3禾髎442

2合谷442

1二间442

3太渊442

二、手阳明大肠经442

1天府442

一、手太阴肺经442

第一节 常用十二经脉穴位442

第三章 眼科常用针灸穴位442

2列缺442

5大迎443

9足三里443

8头维443

7下关443

6颊车443

4地仓443

3巨髎443

2四白443

1承位443

三、足阳明胃经443

4养老444

3腕骨444

2后溪444

1少泽444

六、手太阳小肠经444

2神门444

五、手少阴心经444

三阴交444

四、足太阴脾经444

10内庭444

1通里444

3曲差445

7玉枕445

6络却445

5承光445

4五处445

七、足太阳膀胱经445

2攒竹445

1睛明445

7听宫445

6颧髎445

5肩中俞445

2水泉446

3照海446

1涌泉446

九、手厥阴心包经446

1内关446

10肾俞446

八、足少阴肾经446

11至阴446

9脾俞446

8肝俞446

2大陵447

十、手少阳三焦经447

1关冲447

2液门447

3中渚447

4外关447

5天牖447

6翳风447

7和髎447

8丝竹空447

6曲鬓448

7完骨448

5悬厘448

8本神448

9阳白448

十一、足少阳胆经448

3上关448

2听会448

1瞳子髎448

4悬颅448

10头临泣449

11目窗449

12风池449

13光明449

14足临泣449

15地五会449

十二、足厥阴肝经449

1行间449

2太冲449

5水沟450

3上星450

4神庭450

2百会450

三、经外奇穴450

1鱼腰450

1关元450

1风府450

二、督脉450

2承浆450

一、任脉450

第二节 常用奇经穴位及经外奇穴450

2上明451

3太阳451

4球后451

5内迎香451

6牵正451

7翳明451

1985《中医眼科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成都中医学院编 198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眼科(1975 PDF版)
中医眼科
197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眼科西医学习中医入门( PDF版)
眼科西医学习中医入门
中医眼科(1975 PDF版)
中医眼科
1975 河北新医大学医教部
中医眼科学讲义(1960 PDF版)
中医眼科学讲义
196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眼科学(1976 PDF版)
中医眼科学
1976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新医眼科学(1977 PDF版)
新医眼科学
1977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中医眼科学(1985 PDF版)
中医眼科学
198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眼喉科学(1980 PDF版)
中医眼喉科学
198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医眼科学简编(1989 PDF版)
中医眼科学简编
1989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眼科学(1999 PDF版)
中医眼科学
199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眼科学(1987 PDF版)
中医眼科学
1987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眼科(1989 PDF版)
中医眼科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眼科学习题集(1998 PDF版)
中医眼科学习题集
1998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Usage(1997 PDF版)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Usage
199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中医眼科学(1987 PDF版)
中医眼科学
1987 五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