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

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1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3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4

四、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学前提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7

一、德国古典哲学7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8

三、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0

四、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文明发展的结晶1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14

一、唯物史观的建立14

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16

三、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17

四、奠定了历史理论的科学基础19

一、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及其内在统一21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体系21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24

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26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28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28

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28

二、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32

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35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38

第二节 世界的发展38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40

三、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43

四、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46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48

一、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48

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1

三、科学和哲学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52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56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56

第三章 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基本范畴56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57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0

四、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62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64

一、质、量、度64

二、量变和质变67

三、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70

四、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72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73

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73

二、辩证的否定观75

三、否定之否定77

四、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79

第四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81

一、原因和结果81

二、偶然性和必然性85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87

四、内容和形式91

五、现象和本质94

第四章 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98

第一节 认识的基础与本质98

一、实践中的主体和客体98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01

三、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04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与辩证方法106

一、从实践到认识106

二、从认识到实践110

三、认识的多次反复与无限发展111

四、认识的辩证方法113

第三节 真理117

一、真理的基本属性117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120

三、真理的发展规律122

第四节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24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125

二、自由是对自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126

三、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128

第五章 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131

第一节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31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31

二、劳动发展史是认识社会发展史的锁钥133

第二节 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135

一、劳动在人类社会产生中的作用135

二、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137

三、劳动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协调发展的基础139

第三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41

一、地理环境142

二、人口因素144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47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151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51

一、生产力151

二、生产关系156

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58

一、经济基础161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61

二、上层建筑162

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163

第三节 社会形态167

一、社会形态的含义167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形态发展和更替169

三、社会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173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176

一、阶级的起源与实质176

第七章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6

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9

第二节 国家与革命181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181

二、国家的类型和职能183

三、社会革命的根源、实质和作用186

第八章 社会意识188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作用188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188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190

三、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191

第二节 社会意识形式192

一、艺术192

二、道德193

三、宗教194

四、政治法律思想196

五、哲学和科学196

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198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198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99

第九章 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1

第一节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相互关系201

一、科学和技术的一体化趋势201

二、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03

三、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日益加强的趋势205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7

一、科学是生产力的渗透因素207

二、科学技术形态生产力的第一位性209

三、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211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杠杆213

一、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基础革命化213

二、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216

三、“科技兴国”是一切国家的基本国策217

第十章 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219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价值219

一、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219

二、人的本质221

三、人的价值222

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的创造者225

一、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225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228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29

第三节 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233

一、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233

二、人类历史创造表现为一个合力234

三、不断提高人们创造历史的自觉性237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240

第一节 商品和生产商品的劳动240

第十一章 商品生产及其基本规律240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43

三、商品的价值量244

四、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46

第二节 商品和货币249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起源和本质249

二、货币的职能254

三、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256

一、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258

第三节 价值规律258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259

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60

第十二章 市场经济262

第一节 市场经济产生的客观必然性262

一、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性262

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266

三、市场体系267

一、资源配置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根本性问题270

第二节 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70

二、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72

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73

第三节 市场和计划的关系274

一、计划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274

二、资源配置中两种手段的内在结合276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279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279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279

二、小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过渡282

三、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建立284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286

一、资本主义私有制286

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288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289

四、剩余价值的分割291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294

一、资本主义的国体和政体294

二、资本主义的民主和法制297

三、资本主义的自由和平等300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301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302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302

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304

四、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演变的历史趋势305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07

一、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307

第十四章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307

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308

三、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总趋势309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311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实质311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313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316

第三节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317

一、资本的循环317

二、资本的周转318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320

第四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320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及其调节321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及其调节322

第五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325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326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326

三、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329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332

第十五章 垄断资本主义332

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332

二、金融资本的形成和统治334

三、垄断和竞争337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338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40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41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342

三、国家垄断和私人垄断的关系344

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346

第三节 国际垄断资本346

二、当代资本义经济一体化和多极化349

第四节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352

一、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352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353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354

四、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国际无产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356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359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359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359

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361

三、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364

第二节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366

一、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366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论证368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道路370

一、建立和建设无产阶级政党370

二、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372

三、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374

四、二十世纪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76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37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和现实378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378

二、当代社会主义的现实形态和本质特征379

三、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381

四、建设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382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3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385

二、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386

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387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38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390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国体和政体391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与法制392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党制度39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39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395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政策397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39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99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99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400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4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积累和社会再生产404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404

二、社会主义积累的实质和一般规律407

三、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40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411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411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标413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41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417

一、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418

二、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趋势419

第一节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体系421

一、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421

第十九章 世界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421

二、东西关系和南北关系423

三、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主题425

第二节 世界体系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抗427

一、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对抗的根源427

二、经济封锁和反经济封锁429

三、军事上的对抗和反对抗、侵略和反侵略430

四、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431

五、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反渗透433

一、两种制度国家合作的客观依据434

第三节 世界体系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合作434

二、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436

三、科学文化交流437

四、外交关系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43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历史命运440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440

二、不断探索和创造,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442

三、为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而斗争444

后记447

1993《马克思主义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显元主编;安徽省教育委员会高教一处组编 1993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5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7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3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0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1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2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