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求取 ⇩

目 录1

绪 论1

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对象和1

任务1

二、大气过程与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运动变化过程的关系2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3

四、气象学与气候学发展简史4

第一章大气的基本状况8

一、大气的组成8

(一)大气的组成8

(二)大气中存在的几种主要污染物质9

二、大气的分层10

(一)对流层10

(二)平流层12

(三)中间层13

(四)暖 层13

(五)散逸层14

三、大气的重要物理性质14

(一)主要的气象要素14

(二)状态方程17

四、气压变化21

(一)大气静力学基本方程21

(二)压高公式21

(三)气压垂直梯度和单位气压高度差23

(四)气压随时间的变化24

第二章辐射过程29

一、辐射概述29

(一)辐射光谱29

(二)基尔霍夫定律30

(三)黑体辐射与温度的关系31

二、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32

(一)太阳高度角和可照时间32

(二)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34

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37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37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37

(三)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后减弱的一般规律37

四、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39

(一)直接辐射39

(二)散射辐射40

(三)总辐射41

(四)对太阳辐射的反射42

(五)地球行星反射率44

五、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45

(一)地面辐射45

(二)大气辐射45

(三)地面有效辐射46

(四)温室效应46

(五)长波射出辐射46

六、辐射差额47

(一)地面辐射差额47

(二)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48

第三章热力学过程51

一、地面的增热与冷却51

(一)水陆表面热力情况的差异51

(二)土壤热力过程52

二、低层大气的受热和冷却55

(一)大气中热量的传输方式55

(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56

三、大气升降运动中的热力过程58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58

(二)大气中的绝热过程59

(三)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判据63

(四)温度逆增现象67

第四章水汽的凝结现象和降水70

一、水汽凝结的条件70

(一)水的三态和各态之间的平衡70

(二)饱和水汽压71

(三)水汽凝结的条件74

二、地表面的凝结现象76

(一)露和霜76

(二)雾凇和雨凇77

三、大气中的凝结现象77

(一)雾的形成条件和分类77

(二)云的形成条件和分类79

四、降水84

(一)降水的种类84

(二)降水形成的物理过程84

(三)降水的年变型86

第五章大气的运动88

一、等压面的形势88

(一)等压面和等压线88

(二)等压面形势89

(三)气压系统的垂直结构91

二、大气中气流的形成92

(一)作用于空气的力92

(二)地转风与梯度风97

(三)摩擦对风的影响101

(四)自由大气中风随高度的变化102

(五)气压系统中气流的辐合和辐散105

三、大气环流概述107

(一)大气总环流图说107

(二)行星风系108

(三)海平面气压场与环流的变化109

四、季风111

(一)季风的概念112

(二)季风的形成112

(三)我国季风的活动及其影响114

五、局地环流115

(一)海陆风115

(二)山谷风116

(三)焚风117

(四)冽风117

第六章天气119

一、气团和锋119

(一)气团119

(二)锋120

二、锋面气旋124

(一)气旋的发展124

(二)锋面气旋的天气127

(三)东亚的气旋活动128

三、冷高压活动与寒潮130

(一)冷高压活动130

(二)寒潮天气与寒潮天气过程131

四、中高纬度上空的主要天气系统134

(一)空中的槽脊134

(二)阻塞高压与切断低压135

(三)急流136

(四)切变线137

(五)低涡139

五、副热带高压与梅雨天气过程140

(一)太平洋高压的活动情况140

(二)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天气140

(三)梅雨天气过程141

六、台风及其他低纬天气系统144

(一)台风144

(二)赤道辐合带150

(三)东风波151

(四)热带云团152

七、中小尺度天气系统152

(一)飑线153

(二)雷暴154

(三)龙卷154

(四)冰雹155

八、天气预报简介155

(一)天气图预报方法简介156

(二)气象站天气预报方法简介157

第七章地表特征对气候的影响160

一、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160

(一)气温年较差160

(二)气温日较差162

(三)年温相时162

(四)洋流的作用163

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65

(一)地形对辐射状况的影响165

(二)地形对地温和气温的影响169

(三)地形对气流的影响170

(四)地形对降水的影响172

(五)山脉对气候的屏障作用及垂直气候带174

三、小气候176

(一)小气候的概念176

(二)小气候的特点176

(三)小气候的物理基础177

(四)农田小气候179

(五)谷地小气候183

(六)森林小气候184

(七)防护林带、林网小气候185

(八)城市小气候189

第八章热量、水分条件与地理地带性193

一、热量平衡的气候计算193

(一)辐射差额193

(二)蒸发耗热198

(三)地面与大气间的湍流热交换201

(四)土壤热交换203

二、热量平衡的地理分布207

(一)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地理分布207

(二)地球热量平衡208

三、水热系数212

(一)蒸发力的确定212

(二)水热系数214

四、热量、水分条件与地理地带性规律216

第九章气候分类和气候变迁220

一、气候形成的概念220

二、气温和降水的地理分布221

(一)气温的地理分布221

(二)降水的地理分布224

三、世界气候分类226

(一)以气温和降水为基础的分类226

(二)以气团、环流为基础的分类232

四、中国气候区划237

(一)赤道季风气候238

(二)热带季风气候238

(三)副热带季风气候238

(四)暖温带季风气候238

(五)温带季风气候238

(六)寒温带季风气候238

(七)高原气候238

五、气候变迁242

(一)地质时代的气候变迁242

(二)历史时代的气候变迁245

(三)本世纪以来的气候变迁247

(四)气候变迁原因的一些解释250

附录一、天气图分析254

(一)天气图的种类254

(二)天气图的填绘254

(三)地面天气图分析255

(四)等压面图分析258

附录二、温度-对数压力图分析260

(一)温度-对数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260

(二)温度-对数压力图的应用261

附录三、气象学常用数据263

附录四、单位换算265

1986《气象学与气候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润本,黄伟峰等编 198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气象学与气候学原理  上(1953 PDF版)
气象学与气候学原理 上
1953 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农业气象学原理 农业应用气候学与小气候( PDF版)
农业气象学原理 农业应用气候学与小气候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1979年05月第1版 PDF版)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
1979年05月第1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气象学与气候学( PDF版)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气候学( PDF版)
气象气候学
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
气候学  气候学基础知识与中国气候(1965 PDF版)
气候学 气候学基础知识与中国气候
1965
气象学与气候学原理  下(1954 PDF版)
气象学与气候学原理 下
1954 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气象学与气候学原理  上(1954 PDF版)
气象学与气候学原理 上
1954 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气象学与气候学(1991 PDF版)
气象学与气候学
1991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气象学与天气学(1991 PDF版)
气象学与天气学
1991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气象学与气候学(1996 PDF版)
气象学与气候学
1996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气象与气候知识问答(1988 PDF版)
气象与气候知识问答
1988 北京:气象出版社
气候学研究  气候与中国气候问题(1993 PDF版)
气候学研究 气候与中国气候问题
1993 北京:气象出版社
气象学与气候学(1986 PDF版)
气象学与气候学
198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气象学与气候学原理  下(1953 PDF版)
气象学与气候学原理 下
1953 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