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求取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22

第一节 时代需要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22

一、马克思主义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23

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6

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3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37

一、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科学的世界观37

二、在实践基础上严整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统一40

第三节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44

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认识马克思主义44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6

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48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52

第一节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及其最高成果52

一、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和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52

二、近代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5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60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62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62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65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68

第三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70

一、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71

二、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73

一、原因和结果77

第四节 反映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诸范畴77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79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80

四、内容和形式82

五、本质和现象83

第五节 物质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84

一、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84

二、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86

三、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质量互变规律91

四、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否定之否定规律95

一、社会生产是人类历史的前提100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100

第一节 社会历史的前提和社会结构100

二、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102

三、社会的物质经济结构103

四、社会政治结构106

五、社会意识结构107

六、社会结构是历史的、变化的109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一般规律109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109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112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14

四、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116

五、社会发展的实际全景是多侧面、多层次的规律“群”交互起作用的复杂网络119

第三节 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121

一、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本质121

二、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125

三、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128

第四节 人生价值论131

一、价值论的兴起及其意义131

二、人生价值的含义133

三、人生价值的尺度135

四、人生价值的实现137

五、评萨特的人生价值观139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142

第四章 认识的实践基础和辩证运动14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实践为特征的能动的革命反映论142

二、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45

第二节 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反映的辩证过程151

一、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151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154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156

第三节 主体对客体反映的真理性158

一、真理的客观性158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61

三、真理和谬误164

一、感性直观方法167

第四节 科学认识方法167

二、唯物辩证的逻辑思维方法169

三、非逻辑思维方法171

第五节 现代思维方式及其特征174

一、现代思维方式的产生174

二、现代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178

三、掌握现代思维方式,实现观念上的变革180

第五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183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商品化、工业化和社会化183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83

二、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85

三、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187

一、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188

第二节 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前提188

二、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190

三、商品的价值量191

四、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93

五、价值规律及其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95

第三节 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阶级对立的根源196

一、资本流通公式及其矛盾196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198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99

四、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202

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204

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主要特点206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207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207

二、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其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10

三、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213

第五节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216

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216

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217

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演变的总趋势219

第一节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扩展和深化222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和发展222

第六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222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和深化224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现实运动中的曲折复杂性226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227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227

二、资本积累的社会后果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229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深刻对抗性质235

第三节 资本再生产实现过程中的矛盾236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236

二、个别资本的运动、资本循环和周转236

三、社会资本的再生产242

四、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中的矛盾247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250

第四节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集中爆发250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252

三、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254

第七章 资本主义的现今形式257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本质特征257

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257

二、垄断是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260

第二节 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新变化261

一、私人垄断资本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基础262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265

三、由国内垄断向国际垄断的发展270

第三节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制度的新形式和新特点272

一、在所有权方面,盛行所谓“资本民主化”和“资本民众化”273

二、在经营管理方面,推行所谓“管理民主化”275

三、在分配方面,推行各种“福利制度”,建立“福利国家”277

第四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281

一、垄断资产阶级加强了对经济命脉和政治权力的控制281

二、中小资本家的地位更不稳定284

三、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285

第五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289

一、经济迅速发展和腐朽停滞两种趋势289

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两种趋势交织并存中294

三、资产阶级经济学派理论无法挽救资本主义295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性299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它向更高社会形态转化的必然趋势299

第八章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99

二、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303

三、资产阶级学者的种种新理论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307

第二节 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311

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但不会自行消亡311

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是实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必然转变的关键313

三、暴力革命和打碎旧国家机器是实现革命变革的先决条件316

四、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319

第三节 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322

一、社会主义将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322

二、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324

三、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的基础328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多种模式333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社会主义的现实333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设想333

二、坚持实践观点,正确认识科学设想同现实的关系33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343

一、由一国到多国实践和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的新高度343

二、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345

第三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351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国家建立及实践提出的新课题351

二、正确认识本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354

三、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56

一、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要求冲破单一模式的束缚36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形成的多种模式360

二、社会主义多种模式的形成和特点361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未来发展3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370

一、社会基本矛盾范畴的提出370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373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377

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3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379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379

二、社会主义国家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应当及时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381

三、科技革命对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383

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和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385

第三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388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388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内容390

三、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指导原则393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9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397

一、社会主义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397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400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403

四、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自觉地为共产主义奋斗404

后记407

1989《马克思主义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景岳主编 1989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5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7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3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0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1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2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