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求取 ⇩

绪论1

第一节传统思维方式——汉字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1

一、文德化成到知识修养——中国“文化”的内涵1

二、人类的实践创造——西方“文化”的指涉4

三、思维方式与思想观念——汉字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5

第二节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6

一、语言与文化6

二、汉字与文化10

第三节 汉字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期望11

一、《说文》汉字的性质11

二、传统的《说文》汉字研究12

三、《说文》汉字的文化研究14

第一章仰观俯察、立象尽意:汉字与意象思维17

第一节 象·意象·意象思维17

一、物象、法象和意象——“象”义微阐18

二、“意象”略原20

三、汉字——意象符号23

第二节 单体文的表现方式25

一、“文”、“字”及其结构单位25

二、取象赋形28

三、取象比事31

第三节 复体字的表现方式34

一、无“声”复体字——会意字34

二、有“声”复体字——形声字37

第四节 汉字表现方式的思维特征及文化背景40

一、单体文的创构体现了意象思维特征41

二、复体字的创构体现了意象思维特征43

三、“中华元典”体现了意象思维方式46

第二章有序联系、综合把握:汉字与整体思维51

第一节 汉字结构的成分位序52

一、附加型单体文的空间秩序52

二、无“声”复体字的位序56

三、有“声”复体字的位序60

第二节 汉字结构的背景制约61

一、“形位旁解”的背景制约61

二、形声字意义构成的背景制约65

一、汉字结构联系性的特征分析72

第三节 联系、有序——汉字整体观的特征与心理分析72

二、汉字结构有序性的心理分析76

第四节 “文化字境”——整体思维的广泛应用与影响82

一、《说文》汉字聚合——整体综合性84

二、《说文》汉字聚合——承前与发展90

三、整体思维的广泛应用与意义94

第三章物我为一,以人为本:汉字与“天人合一”观97

第一节 以人示物,以物示人——汉字的转类与兼类表达98

一、以人示物99

二、以物示人102

三、人物兼适106

第二节 取象构形,以人为本——取象资源的人物比较109

一、人、物,作为取象本源的地位比较110

二、人、物,作为构字成分的地位比较113

三、人、物转类中的表现力比较115

第三节 天人合一与人文精神的历史考察119

一、众象归“一”——“天人合一”观的原始表征与汉字表达119

二、由图腾到鬼神——天人的分化与对立124

三、以人为本——汉字文化的人文精神考察129

第四章“造化赋形,支体必双”:汉字与偶对思维138

第一节 两两合一——汉字组合结构的双偶合成性140

一、《说文》汉字双偶性的静态考察140

二、《说文》汉字双偶性的动态考察143

三、《说文》汉字双偶性的语言组织基础148

一、同源反义字156

第二节 相反相成——汉字聚合结构的辩证性156

二、反形字160

三、同源反义字与反形字的语言基础167

第三节 源发造化、流被人文——偶对思维的形成发展与影响170

一、自然的效仿——偶对思维的缘起171

二、能动的实践——偶对思维的形成173

三、时代的要求——偶对思维的发展178

第五章“终则复始,极则复反”:汉字与圜道观186

第一节 对立转化、反本复初——汉字意义系统的圜道观187

一、反形系统的圜道观188

二、多义系统的圜道观191

三、同源系统的圜道观195

第二节 生死同构、魂灵永在——丧葬字所见的恒长观201

一、通连不绝、变而不迁的恒长意蕴202

二、骨遗魂离——“死”字的理据分析206

三、生与死的统一——“尸”字的意义考察209

四、坟茔字的文化意义213

第三节 圜道观的源起及其对汉字处理的影响220

一、圜道观的源起220

二、圜道观的发展及其对《说文》汉字处理的影响228

第六章尊祖尚始,重古厚今:汉字与推原思维237

第一节 大地崇拜与“生生”的本源敬崇238

一、“社”,作为语词书写符号的涵义238

二、“社”,作为土地神主的物质构成及其涵义240

三、祀社活动的底蕴探索246

一、人祖的历史追寻256

第二节 祖先崇拜与尊祖尚始意识256

二、“祖”·“且”,人祖之字的形义结构及文化蕴涵258

第三节 汉字的存古与载今267

一、“古”字的形义结构及其文化蕴涵268

二、汉字的“存古”品性276

三、汉字的“载今”品性282

结束语289

一、汉字的生成发展与汉民族的思维认识习惯息息相关289

二、汉字系统与汉语系统密切关联291

三、汉字与汉文化一样,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与现实的生命力292

附:主要参考文献296

后记298

1999《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作新著 1999 武汉:武汉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语言·系统·结构(1995 PDF版)
语言·系统·结构
1995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维护(1997 PDF版)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维护
1997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大系统思维论(1998 PDF版)
大系统思维论
1998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通信系统与传输方式(1978 PDF版)
通信系统与传输方式
197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协调与超越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探讨(1992 PDF版)
协调与超越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探讨
1992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监理概论(1994 PDF版)
监理概论
199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系统思想与方法(1984 PDF版)
系统思想与方法
1984 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
气论与传统思维方式(1990 PDF版)
气论与传统思维方式
1990 上海:学林出版社
汽车燃油喷射系统结构与维修(1999 PDF版)
汽车燃油喷射系统结构与维修
1999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汽车电子点火系统结构与维修(1999 PDF版)
汽车电子点火系统结构与维修
1999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思维与思维方式(1987 PDF版)
思维与思维方式
1987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系统思维(1990 PDF版)
中国系统思维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1994 PDF版)
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
1994 武汉:武汉出版社
空间经济  系统与结构(1996 PDF版)
空间经济 系统与结构
1996 武汉:武汉出版社
建筑结构系统(1972 PDF版)
建筑结构系统
1972 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