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系统概论》求取 ⇩

第一章结构系统绪论1

1.1 结构系统目的1

1.2 结构系统的要求1

1.2.1 机能的要求1

1.2.2 安全性的要求2

1.2.3 材料强度的要求2

1.2.4 经济性的要求3

1.2.5 美学上的要求3

1.3 结构分析设计步骤3

1.4.1 工作应力法7

1.4 结构设计方法7

1.4.2 强度设计法8

1.5 结构系统之分类10

1.5.1 依使用材料不同而分类10

1.5.2 依力量传递不同而分类11

1.5.3 高楼耐震系统之分类12

1.5.4 依构筑方式不同而分类13

〔第一章习题〕14

第二章作用於建筑物之荷重17

2.1 荷重分类17

2.2 静载重17

2.2.2 屋面重量18

2.2.1 材料重量18

2.2.3 天花板重量19

2.2.4 地板面重量19

2.2.5 墙壁重量20

2.3 活载重21

2.3.1 最低活载重21

2.3.2 斜屋顶之活载重22

2.3.3 其它活载重22

2.3.4 活载重之折减23

2.4 风力载重24

2.4.1 风力特性24

2.4.2 风力计算26

2.4.3 风力阶级28

2.4.4 技术规则有关风力之规定31

2.5 地震力33

2.5.1 地震的起因33

2.5.2 地震波与地震记录36

2.5.3 地震规模与地震阶级40

2.5.4 台湾之地震活动47

2.5.5 地震力分析54

2.6 其它载重64

2.6.1 土、水压力64

2.6.2 基础不均匀沈陷67

2.6.3 温度负载68

2.6.4 动力负载及共振负载69

2.6.5 火灾负载70

〔第二章习题〕72

第三章结构材料之性质77

3.1 材料基本性质77

3.1.1 弹性、塑性行为77

3.1.2 应变硬化及应变软化现象80

3.1.3 安全系数80

3.1.4 载重速率与强度的关系82

3.1.5 材料之脆裂及疲乏现象84

3.1.6 残留应力86

3.1.7 鲍氏效应87

3.1.8 等向性材料及非等向性材料88

3.1.9 乾缩与潜变88

3.2 材料之韧性91

3.2.1 延展比与韧度91

3.2.2 韧度的表示法92

3.2.3 能量消耗与恢复力环93

3.2.4 韧度之意义93

3.3.1 塑性铰的意义94

3.3 材料之耐震行为94

3.3.2 塑性流变95

3.3.3 梁、柱之韧性98

3.3.4 配筋比例对韧度之影响99

3.3.5 部材之韧性设计101

〔第三章习题〕103

第四章基本应力107

4.1 基本应力107

4.1.1 张力107

4.1.2 压力108

4.1.3 弯矩111

4.1.4 剪力114

4.1.5 扭力117

4.1.6 温度应力120

4.2 应力的作用122

4.2.1 直接应力与弯曲应力122

4.2.2 二次应力123

4.2.3 主应力线125

〔第四章习题〕128

第五章缆索及拱系统133

5.1 缆索系统133

5.1.1 缆索特性133

5.1.2 缆索应力分析134

5.1.4 缆索系统之应用空间137

5.1.3 缆索不稳定原因及安定方法137

5.2 拱系统143

5.2.1 拱之行为143

5.2.2 拱之分类146

5.2.3 拱之应力分析147

5.2.4 三种拱之力学行为148

5.2.5 拱抵抗水平推力方法150

5.2.6 拱系统之应用空间151

〔第五章习题〕153

6.1.1 桁架之构成157

6.1 桁架行为157

第六章桁架系统157

6.1.2 桁架之应力158

6.1.3 桁架种类161

6.1.4 桁架横越大空间方法165

6.2 桁架接合方法166

6.2.1 桁架基本假设166

6.2.2 节点接合166

6.2.3 支承处接合169

6.3 曲桁架与空间桁架169

6.3.1 曲面桁架169

6.3.2 曲面桁架之破坏及补强170

6.3.3 曲面桁架之应用空间171

6.3.4 空间桁架173

〔第六章习题〕175

第七章梁及构架系统177

7.1 梁与构架之行为177

7.1.1 梁与构架之意义177

7.1.2 梁之抵抗外力行为178

7.1.3 柱之抵抗外力行为180

7.2 梁系统182

7.2.1 悬臂梁182

7.2.2 简支梁184

7.2.3 固定梁187

7.2.4 外伸梁与连续梁190

7.2.5 各种梁组合之效应191

7.3 构架系统194

7.3.1 连梁柱构架194

7.3.2 简单构架195

7.3.3 多层及多间构架198

〔第七章习题〕202

第八章格子梁、平板及摺板系统207

8.1 格子梁系统207

8.1.1 负荷之传递方式207

8.1.2 格子梁之应力行为208

8.1.3 格子梁之分类211

8.1.4 格子梁之设计原则212

8.2 板系统214

8.2.1 板之行为214

8.2.2 板系统之分类216

8.2.3 一般R.C板之应力与配筋220

8.3 摺板系统222

8.3.1 平板与摺板222

8.3.2 摺板行为223

8.3.3 摺板的种类与应用225

〔第八章习题〕229

9.1.1 膜之构成及行为233

第九章膜及薄壳系统233

9.1 膜系统233

9.1.2 膜之应力235

9.1.3 膜系统的应用237

9.2 薄壳系统240

9.2.1 壳的行为240

9.2.2 薄壳之基本形态242

9.3 薄壳系统之应用246

9.3.1 圆筒壳246

9 3.2 圆顶壳250

9.3.3 双曲抛物面壳253

〔第九章习题〕257

第十章高楼结构系统261

10.1 高楼结构之负荷传递方式261

10.1.1 垂直荷重之传递方式261

10.1.2 地震力之传递方式262

10.2 高楼立面之耐震方式264

10.2.1 立面之耐震处理264

10.2.2 立面到地面层之处理266

10.3 耐震壁之配置原则268

10.3.1 耐震壁之形式269

10.3.2 平面配置耐震壁之原则270

10.3.3 立面配置耐震壁之原则273

10.3.4 耐震壁之耐震效果275

10.4 高楼结构系统之种类及应用278

10.4.1 承重墙式系统278

10.4.2 核心式系统280

10.4.3 刚构架系统282

10.4.4 无梁板系统284

10.4.5 刚构架及剪力墙合用系统284

10.4.6 刚构架核心与水平带状桁架系统286

10.4.7 深刚架或深桁架系统287

10.4.8 管式结构系统289

10.4.9 高楼结构系统之比较294

〔第十章习题〕296

1987《结构系统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启中编著 1987 詹氏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建筑结构系统(1972 PDF版)
建筑结构系统
1972 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系统结构(1992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1992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1984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1984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壳体结构概论(1963 PDF版)
壳体结构概论
1963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结构概念和体系(1985 PDF版)
结构概念和体系
198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农村产业结构系统论(1989 PDF版)
农村产业结构系统论
1989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一般系统结构理论(1998 PDF版)
一般系统结构理论
1998 广州市:暨南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1996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199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神之囚(1990 PDF版)
美神之囚
1990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1998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1998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1985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1985 黑龙江省:黑龙江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1997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1997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1992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1992 北京:科学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1997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1997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系统、结构和经验(1997 PDF版)
系统、结构和经验
1997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