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跨世纪的主题和难题》求取 ⇩

前言页1

序/厉以宁1

上篇1

第一章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挑战3

市场消费无热点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3

第二章 决战时期改革趋势的总体把握20

市场经济新体制建设越是向前推进,风险也就越大。改革进入新体制行将取代旧体制的“决战”时期,面临的风险也将达到最高程度。20

中篇39

第三章所有权的重构与企业效率39

在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中,不管由谁来代表国有资产,代表者仍然是代理人而不是终极委托人。39

肯定生产中各种要素的贡献并使之得到相应的回报,是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潜力和作用的前提。55

第四章 企业分配: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有机统一55

第五章 资产重组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67

在我国,由于受上市额度的限制,一些业绩优良、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企业尤其是民营高科技企业仍然难以上市。67

第六章 政府改革与财政民主84

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已经越来越地方化了,越来越面对地方纳税人的需要了,但能够制约、惩处以至罢免地方政府不当行为的仍然只是“上级”。84

第七章 增加有效贷款:中国银行业跨世纪发展的主题93

判断银行业是否最大限度地支持了经济发展,主要看其是否充分有效和安全地动员和分配了国民储蓄。而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就要求银行业在最大限度地增加有效贷款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93

第八章 转轨时期的宏观调控问题98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尽管有所调整,但并没有根本变化。政府行为缺乏约束,职能错位、随意性大。手段僵硬的问题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制约因素。98

第九章 证券市场的发展与资源配置机制的转换110

目前部分上市国有企业把发行股票仅仅当作筹资和解决困难的手段,“穿新鞋,走老路”,没有真正转换经营机制,运作也不规范,致使企业缺乏发展后劲.110

我国新老基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核心在于如何提高投资收益水平,给广大投资者以满意回报。应当说,新老基金的管理人绝大多数是尽心竭力、力争丰厚回报的。128

第十章 投资基金与大众理财机制的完善128

第十一章 资本机制的引入与金融意识的培育143

金融意识的培育不是一次性的,要使我们的民族普遍培育起能与改革的要求和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的金融意识,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情。143

下篇157

第十二章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问题157

贫困地区既可能是一个漏斗,也可能是一个蓄水塘。外部投入好比向这里注水,如果贫困地区是漏斗,那么注入的水再多也要流光;如果贫困地区是一个蓄水塘,外部注入的水不会流失,而会蓄积在塘里,于是在塘里养鱼,鱼就会繁殖,157

第十三章 转型期的中国财政问题174

企业和个人的开支紧缩,是扩大财政开支的好时机。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企业和个人开支紧缩的程度就是财政开支可以扩张的程度。也只有通过财政开支的扩张来弥补企业和个人开支紧缩的缺口,经济增长才不会因为总需求的萎缩而滑入长期衰退的轨道。174

第十四章 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与制度创新191

制度改革和创新对经济增长有巨大作用。中国目前已经再次进入了一个制度“瓶颈”阶段,需要在前20年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局面。191

今后几年中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相当突出。外汇收入在经常项目下可能出现负增长,在资本项目下也难以有较大的增长,同时中国即将进入外债还本付息的高峰期。211

第十五章 汇率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问题211

第十六章 不宽松周边环境下的中国对外贸易227

保持进出口的适度平衡是我国外贸的既定政策,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往往是重出口而轻进口。人为地压低进口需求,227

第十七章 就业目标:结构转换与企业重组的重要约束252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成本之一便是下岗、失业职工的安置问题,其中既包括显性费用,如失业、下岗职。的生活费如何支付,再就业费用如何筹集等;也包括隐性成本,252

第十八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301

创新技术之所以能实现收益递增,是因为它通过市场而获得广泛应用。如果科研创新的成果仅仅停留在献礼样品和获得奖杯、奖状阶段,走不出实验室到市场去进行“惊险的跳跃”,那么,知识产权所维护的知识利益并不能够真正实现。301

第十九章 保险市场的有序发展与创新发展326

持续的高经济增长、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和巨大的人口规模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然而,如果不能有效克服消费者的保险意识薄弱、保险公司产品供给质量低下、保险投资渠道狭窄、保险人才匮乏和粗放式经营等一系列弊端.326

第二十章 世纪之交的中国城镇住房需求346

就城镇居民总体而言,目前既有改善住房需求的欲望,也有一定的住房消费能力。但由于国家的住宅政策尚不明确,管理观念尚未转移以及家庭收入预期不佳,使得相当一部分居民不愿意自己出资购置住房。346

后记/厉以宁 董辅礽 韩志国384

1999《中国经济跨世纪的主题和难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厉以宁等主编 1999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跨世纪的中国  1990-1999主题教育读本(1999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 1990-1999主题教育读本
199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走向21世纪中国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前景( PDF版)
走向21世纪中国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前景
气功流向—中国气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993 PDF版)
气功流向—中国气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993
跨世纪的中国  中(1998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 中
1998 北京:红旗出版社
跨世纪主题的探索(1997 PDF版)
跨世纪主题的探索
1997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大实验  跨世纪的中国经济特区(1995 PDF版)
大实验 跨世纪的中国经济特区
1995 武汉:武汉出版社
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  跨世纪的两大课题(1998 PDF版)
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 跨世纪的两大课题
1998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跨世纪的世界经济(1997 PDF版)
跨世纪的世界经济
1997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欧元-跨世纪的话题(1998 PDF版)
欧元-跨世纪的话题
199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贫困与发展-跨世纪的主题(1987 PDF版)
贫困与发展-跨世纪的主题
1987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走向21世纪  中国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前景(1992 PDF版)
走向21世纪 中国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前景
1992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跨世纪的世界经济(1998 PDF版)
跨世纪的世界经济
1998 北京:时事出版社
跨世纪难题  谁为中国人造饭碗(1999 PDF版)
跨世纪难题 谁为中国人造饭碗
1999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和中国(1999 PDF版)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和中国
1999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就业:中国的世纪难题(1998 PDF版)
就业:中国的世纪难题
1998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