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县志》求取 ⇩

目录1

概述1

大事记4

第一编 建置59

第一章 建置沿革境域59

第一节 建置沿革59

第二节 境域62

第二章 行政区划63

第一节 清末行政区划63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64

第三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67

第三章 区乡镇概况77

第一节 雍阳镇77

第二节 雍阳区78

第三节 草塘区82

第四节 中坪区87

第五节 永和区90

第六节 珠藏区94

第七节 玉山区99

第八节 天文区102

第一节 地质106

第二编 自然环境106

第一章 地质矿产106

第二节 矿产109

第二章 地貌112

第一节 地貌特征112

第二节 地貌类型113

第三章 气候117

第一节 气候概况117

第二节 农业气候122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127

第一节 地表水131

第四章 水文131

第二节 地下水135

第三节 水资源136

第五章 土地土壤137

第一节 土地137

第二节 土壤138

第六章 植物动物143

第一节 植物植被143

第二节 动物147

第一节 政党155

第一章 民国时期政党和群众团体155

第三编 政党群团155

第二节 群众团体156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158

第一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158

第二节 中共瓮安县委员会161

第三节 县委领导活动163

第四节 县委办事机构164

第五节 县属机关厂矿党委和党组174

第六节 中共瓮安县纪律检查委员会176

第七节 基层组织177

第一节 瓮安县总工会179

第三章 解放后群众团体179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瓮安县委员会181

第三节 瓮安县妇女联合会183

第四节 瓮安县农民协会和贫下中农协会185

第五节 瓮安县工商业联合会186

第四编 政权政协188

第一章 元代至民国时期政权188

第一节 土司188

第二节 县署190

第三节 县公署县政府193

第五节 县参议会196

第四节 基层政权196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197

第一节 瓮安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197

第二节 瓮安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3

第三节 乡镇(公社)人民代表大会205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206

第三章 人民政府207

第一节 瓮安县人民政府207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办事机构208

第三节 区公所和乡(镇)人民政府209

第四节 人事监察工作210

第五节 民政工作215

第六节 档案工作222

第四章 政协224

第一节 瓮安县历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24

第二节 瓮安县政协历届委员会议225

第三节 瓮安县政协常务委员会228

第五编 军事公安司法230

第一章 军事230

第一节 地方军事机构230

第二节 地方武装驻军232

第三节 团练团防防剿总队234

第四节 民兵235

第五节 战备防空237

第六节 兵役238

第二章 公安242

第一节 公安机构242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242

第三节 刑事侦察禁毒禁赌243

第四节 治安户政管理244

第五节 消防246

第七节 交通安全管理247

第六节 监所管理247

第三章 司法248

第一节 检察248

第二节 审判250

第三节 司法行政254

第六编 政事纪略257

黄隆韦保苗民起义257

平播之战在瓮安及瓮安建县258

蓝二苗民起义259

榔民抗粮斗争259

何得胜黄号军起义260

辛亥革命在瓮安的反响262

红军三过瓮安263

解放瓮安接管政权266

剿匪斗争267

“五大任务”运动269

土地改革运动271

抗美援朝运动273

镇压反革命运动274

“三反”“五反”运动275

农业合作化运动276

手工业合作化运动277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78

“审干”“肃反”279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280

“大跃进”运动280

人民公社化运动282

反“右倾”反“瞒产私分”运动283

反“五风一化”运动284

调整国民经济285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86

“文化大革命”运动287

揭批“四人帮”运动291

“四类分子”摘帽292

平反冤假错案29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93

城镇经济体制改革295

核查“三种人”296

整党297

政治体制改革298

第七编 经济综合管理301

第一章 经济综述301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况301

第二节 经济结构306

第三节 经济效益312

第四节 国民收入基建投资316

第五节 人民生活318

第二章 计划统计物资管理经济技术协作322

第一节 计划管理322

第二节 统计管理325

第三节 物资管理327

第四节 经济技术协作329

第三章 物价计量土地管理330

第一节 物价管理330

第二节 计量管理338

第三节 土地管理341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343

第一节 集市343

第二节 市场管理346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348

第四节 个体经济管理351

第五节 经济合同商标广告管理352

第五章 劳动工资管理353

第一节 劳动工资管理机构353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353

第三节 工资管理357

第四节 劳保福利360

第八编 财税金融363

第一章 财政363

第一节 财政机构和体制363

第二节 财政收入364

第三节 财政支出366

第四节 财政预算决算368

第五节 财务管理371

第六节 债券推销372

第二章 税务373

第一节 税务机构和管理373

第二节 田赋农业税375

第三节 工商各税379

第四节 其他征收利润监交386

第三章 审计386

第一节 审计机构386

第二节 政府审计387

第三节 内部审计389

第四节 社会审计390

第四章 金融保险391

第一节 金融保险机构391

第二节 货币392

第三节 存款贷款396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存款和贷款401

第五节 基本建设投资管理401

第六节 保险402

第九编 农业404

第一章 农业体制农业区划404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404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406

第三节 农业区划408

第一节 耕地413

第二节 劳动力413

第二章 耕地劳动力农机具413

第三节 农机具415

第三章 种植业418

第一节 粮食作物418

第二节 经济作物419

第三节 种植技术424

第四节 农作物保护防雹426

第五节 生产指导机构428

第四章 烤烟428

第一节 烤烟生产429

第二节 烟叶收购调运434

第三节 经营管理437

第五章 水利439

第一节 蓄水工程439

第二节 引水工程442

第三节 提灌饮水工程444

第四节 水土保持446

第五节 水政管理及水文观测447

第六章 林业449

第一节 营林450

第二节 经济林木林副产品452

第三节 山林保护455

第四节 林政管理456

第七章 养殖业458

第一节 家畜养殖458

第二节 家禽养殖462

第三节 蜂蚕养殖463

第四节 水产养殖463

第五节 疫病防治464

第八章 乡镇企业465

第一节 乡镇企业发展概况465

第二节 采掘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66

第三节 建材建筑运输企业467

第四节 其他工业企业468

第五节 农商企业470

第六节 乡镇企业管理471

第十编 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472

第一章 工业472

第一节 工业经营体制473

第二节 电力工业476

第三节 磷化工业480

第四节 煤炭炼铁工业484

第五节 建材机械木材工业487

第六节 造纸印刷纺织缝纫制鞋工业491

第七节 食品工业494

第一节 交通设施499

第二章 交通邮电499

第二节 运输交通运输管理505

第三节 邮政电信509

第三章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516

第一节 县城建设516

第二节 集镇和乡村建设520

第三节 建筑业524

第四节 建设管理528

第五节 环境保护531

第一节 私营商业535

第十一编 商业535

第一章 私营合作公私合营商业535

第二节 合作和公私合营商业538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540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组织540

第二节 农副产品和废旧物资购销544

第三节 农资日杂商品购销546

第四节 商品储运549

第五节 扶持农副土特产品生产549

第六节 经营管理盈余分红551

第一节 国营商业管理机构和体制552

第三章 国营商业552

第二节 百货文化用品针纺织品经营554

第三节 五交化石油商品经营558

第四节 盐糖烟酒经营561

第五节 食品蔬菜水产经营565

第六节 外贸商品经营569

第七节 饮食服务经营570

第四章 粮食征收粮油经营571

第一节 粮油管理机构和经营网点571

第二节 粮油市场572

第三节 粮油征购572

第四节 粮油销售577

第五节 粮油储运581

第十二编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585

第一章 教育585

第一节 县学书院私塾义学585

第二节 幼儿教育586

第三节 小学教育587

第四节 普通中学教育592

第五节 职业和成人教育596

第六节 教师600

第七节 教育行政601

第一节 科技组织607

第二章 科技607

第二节 科学知识普及613

第三节 科技推广应用614

第四节 科技成果615

第三章 文化617

第一节 文化机构617

第二节 文学艺术620

第三节 文物630

第四节 名胜637

第五节 新闻广播电视640

第一节 医疗644

第四章 医药卫生644

第二节 防疫保健650

第三节 医药654

第四节 卫生管理医务人员656

第五章 体育659

第一节 体育组织经费设施659

第二节 群众体育660

第三节 学校体育662

第四节 体育运动会666

第一节 人口变化和分布667

第十三编 人口民族民情习俗667

第一章 人口667

第二节 人口构成671

第三节 计划生育675

第四节 老龄工作678

第二章 民族680

第一节 苗族680

第二节 布依族683

第三节 民族工作684

第三章 婚姻家庭习俗风尚686

第一节 婚姻家庭686

第二节 习俗688

第三节 风尚691

第四章 方言692

第一节 语音693

第二节 词汇697

第三节 谚语699

第四节 歇后语700

第五章 宗教会社701

第一节 宗教701

第二节 会社702

人物传706

人物706

傅玉书犹法贤何得胜朱勋施汝德冷少农舒葆初737

僧宝华曾春如刘金元吴士俊熊弼陈绍云闵永濂737

刘平衡张克襄陈运杰朱金文王贤忠王逸琴米绍周737

陈金榜郭平熊正诗田仁华冷启富袁恩波吴泽萱737

王齐芳谭明生商文立肖太书班武亮潘治凡罗宗华737

朱学文武春生韩碧飞周贤朱发明熊锡洲沈红光737

革命烈士名录737

瓮安籍革命烈士名录737

外籍革命烈士名录743

抗日阵亡官兵名录745

附录748

瓮水草塘二司改土为流合设瓮安县(明《神宗万历实录》)748

辩析瓮安建县有无重安司合入748

清《瓮安县志》序750

清《桑梓述闻》序751

民国《瓮安县志》序751

民国《瓮安县志》自叙752

瓮安县人民政府布告754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瓮安县建镇并乡撤区行政区域变更的批复755

瓮安县1991—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表757

1995《瓮安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贵州省瓮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5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安图县志(1993 PDF版)
安图县志
1993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瓮安的解放(1991.12 PDF版)
瓮安的解放
1991.12 贵州人民出版社
民国  瓮安县志( PDF版)
民国 瓮安县志
红军三过瓮安(1987 PDF版)
红军三过瓮安
1987
贵州省瓮安县志  1( PDF版)
贵州省瓮安县志 1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贵州省瓮安县志  2( PDF版)
贵州省瓮安县志 2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贵州省瓮安县志  3( PDF版)
贵州省瓮安县志 3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贵州省瓮安县地名录(1982 PDF版)
贵州省瓮安县地名录
1982 瓮安县人民政府
六安县志(1993 PDF版)
六安县志
1993 合肥:黄山书社
瓮安县综合农业区划(1989 PDF版)
瓮安县综合农业区划
198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安县志(1991 PDF版)
安县志
1991 成都:巴蜀书社
宁安县志(1989 PDF版)
宁安县志
1989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安邑县志(1991 PDF版)
安邑县志
1991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成安县志(1996 PDF版)
成安县志
1996 北京:新华出版社
广安县志(1994 PDF版)
广安县志
1994 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