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10

第一篇建置48

第一章 建置沿革48

第二章行政区划50

第一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50

第二节 解放以后行政区划51

第二篇自然环境56

第一章地质56

第一节 地质构造56

第二节 地层58

第二章地貌60

第一节 山地60

第二节 丘陵61

第三节 平坝61

第三章气候62

第一节 日照 太阳辐射62

第二节 气温63

第三节 降水66

第四节 蒸发 湿度68

第五节 风云 霜期 寒潮68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69

第四章水文74

第一节 河流74

第二节 地下水78

第三节 水质79

第五章土壤79

第一节 类型及分布79

第二节 质地82

第六章野生动植物82

第一节 野生动物82

第二节 野生植物83

第七章矿藏84

第一节 煤 石油 天然气84

第二节 铁85

第三节 盐85

第四节 石灰石 石膏 硫磺 磷86

第三篇人口87

第一章人口演变87

第一节 数量87

第二节 分布89

第二章人口调查92

第一节 统计92

第二节 普查93

第三章人口构成94

第一节 性别构成94

第二节 年龄构成95

第三节 民族构成96

第四节 文化构成96

第五节 职业构成97

第六节 家庭、婚姻构成98

第四章人口控制99

第一节 节制生育99

第二节 节育效果101

第四篇政党103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广安地方组织103

第一节 中共广安地下组织103

第二节 中共广安县委107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109

第四节 县委常务委员会112

第五节 党的建设114

第六节 宣传工作119

第七节 统战工作122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广安地方组织123

第一节 组织机构123

第二节 主要活动124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广安分团部126

第五篇政府128

第一章 大汉蜀北军政府128

第二章知事公署 县政府129

第一节 县行政机构129

第二节 区、乡行政设置131

第三节 统治体制132

第三章县人民政府132

第一节 直属机构133

第二节 乡(镇)行政机构137

第三节 村、组群众自治组织138

第四节 领导体制139

第五节 施政措施139

第六篇党政要务144

第一章民国时期要务144

第一节 禁烟 禁毒144

第二节 抗日活动145

第三节 镇压群众146

第四节 苛捐杂税147

第五节 抓壮丁148

第六节 防共反共149

第七节 “二五”减租150

第二章解放后重大政事150

第一节 减租退押150

第二节 抗美援朝151

第三节 土地改革151

第四节 “三反”、“五反”153

第五节 对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54

第六节 整风、反右与摘帽工作154

第七节 反右倾和甄别工作155

第八节 整风整社155

第九节 贯彻“八字方针”156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57

第十一节 农业学大寨158

第十二节 “文化大革命”158

第十三节 纠正错案 落实政策159

第十四节 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160

第十五节 打击经济领域里的严重犯罪活动161

第十六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61

第十七节 政治体制改革162

第七篇议会 人大163

第一章议会164

第一节 议事会 参事会164

第二节 民意咨询委员会164

第三节 参议会165

第四节 乡(镇)民代表大会166

第五节 选举166

第二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67

第三章人民代表大会170

第一节 代表产生170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172

第三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176

第四章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77

第一节 机构设置177

第二节 权力行使178

第三节 代表联系179

第八篇政协180

第一章政协广安县委员会180

第一节 政协机关180

第二节 政协会议181

第二章政协工作186

第一节 协商 监督186

第二节 献策献力188

第三节 文史资料工作189

第四节 自身建设190

第九篇群团191

第一章工人团体191

第一节 民国时期工会191

第二节 广安县总工会192

第二章农民团体195

第一节 农会195

第二节 农民协会195

第三节 贫农下中农协会196

第三章共青团广安县委196

第一节 组织机构196

第二节 团务工作198

第四章妇女团体199

第一节 妇女会199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200

第五章商民团体203

第一节 商会203

第二节 工商联204

第六章侨联205

第一节 机构205

第二节 侨务工作205

第十篇劳动人事207

第一章职工队伍207

第一节 公职人员207

第二节 干部207

第三节 工人209

第二章劳动就业210

第一节 遗留失业人员安置210

第二节 城镇待业人员安排211

第三节 知青安置212

第四节 离、退休职工子女顶替212

第三章人事管理213

第一节 行政干部编制213

第二节 领导干部任免214

第三节 培训215

第四节 职工调动217

第五节 职工奖惩219

第六节 离、退休职工管理219

第四章劳动保护220

第一节 安全设施220

第二节 安全管理221

第三节 劳动保健222

第五章职工待遇223

第一节 工资 奖金 津贴223

第二节 劳保福利225

第十一篇民政228

第一章优抚安置228

第一节 拥军优属228

第二节 优待 补助230

第三节 伤亡抚恤232

第四节 烈士旌褒234

第五节 退伍安置235

第二章救灾救济236

第一节 灾害救济236

第二节 贫困户救济237

第三节 精简退职职工救济240

第四节 特殊救济240

第五节 收容遣送240

第三章社会福利241

第一节 社会福利事业241

第二节 社会福利生产242

第四章婚丧管理243

第一节 婚姻登记243

第二节 殡葬改革244

第十二篇政法246

第一章公安246

第一节 清匪 镇反 打击刑事犯罪247

第二节 治安管理249

第三节 交通管理252

第四节 消防管理253

第五节 户政管理254

第六节 监管 改造255

第二章检察256

第一节 刑事检察257

第二节 法纪检察258

第三节 经济检察259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259

第五节 监所检察260

第六节 监督260

第三章审判261

第一节 审判制度262

第二节 刑事审判262

第三节 民事审判263

第四节 经济审判264

第五节 执行264

第六节 审判监督265

第四章司法行政265

第一节 法制宣传266

第二节 律师266

第三节 公证267

第四节 调解268

第十三篇军事269

第一章军事机构269

第一节 民国时期机构269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270

第二章驻军271

第一节 民国时期驻军271

第二节 驻县中国人民解放军272

第三章地方武装273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273

第二节 解放后地方武装274

第四章兵役274

第一节 募兵274

第二节 抽丁275

第三节 志愿兵276

第四节 义务兵276

第五节 预备役277

第五章民兵277

第一节 组织277

第二节 教育278

第三节 训练278

第四节 装备279

第五节 活动280

第六章防空282

第一节 抗日防空282

第二节 人民防空283

第七章重大兵事283

第一节 同盟会广安起义283

第二节 蜀北民军克广安284

第三节 黔军左翼军攻广安285

第四节 王翼雄团与李荣华团之战286

第五节 国民党军围攻郑启和286

第六节 代市武装起义287

第七节 观阁武装起义288

第八节 50团解放广安288

第十四篇经济管理290

第一章计划管理290

第一节 生产计划管理290

第二节 流通计划管理292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管理294

第二章统计管理296

第一节 统计制度296

第二节 统计分析298

第三节 统计资料整理299

第三章物价管理300

第一节 物价评议、制定300

第二节 物价监督304

第四章物资管理305

第一节 物资采购305

第二节 物资供应306

第五章工商行政管理306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306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308

第三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310

第四节 商标、合同管理310

第六章标准计量管理312

第一节 计量器具管理312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313

第十五篇农业315

第一章生产关系316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316

第二节 土地经营318

第三节 收益分配321

第二章生产条件325

第一节 耕地325

第二节 劳力327

第三节 机具327

第三章种植制度329

第一节 稻田种植制度329

第二节 旱地种植制度330

第三节 复种指数330

第四章作物种植331

第一节 水稻331

第二节 玉米334

第三节 小麦337

第四节 红薯339

第五节 其他粮食作物341

第六节 油菜343

第七节 其他油料作物345

第八节 经济作物346

第九节 蔬菜 绿肥 饲料348

第五章农场349

第一节 官办、民办农场349

第二节 广安县示范繁殖农场350

第六章农业服务351

第一节 服务机构351

第二节 技术推广352

第三节 良种选育354

第四节 植保植检服务355

第十六篇林业356

第一章林业资源356

第一节 林地356

第二节 林种分布357

第三节 珍稀古树358

第二章林权359

第一节 私有359

第二节 公有360

第三节 国有360

第四节 社队集体所有361

第三章林业生产361

第一节 用材林、薪炭林营造361

第二节 经济林木培育364

第四章林业管理368

第一节 封山育林368

第二节 森林防火369

第三节 病虫防治370

第四节 采伐控制370

第十七篇牧副渔业373

第一章畜牧业374

第一节 猪374

第二节 牛375

第三节 羊 兔377

第四节 骡 马378

第五节 鸡 鸭 鹅379

第六节 蜂380

第七节 疾病防治380

第二章副业384

第一节 养蚕384

第二节 编织387

第三节 加工389

第四节 采集389

第三章渔业390

第一节 鱼苗繁殖390

第二节 鱼种引进390

第三节 放养391

第四节 捕捞392

第十八篇农田水利394

第一章蓄水工程394

第一节 平塘 山湾塘394

第二节 石河堰396

第三节 囤水田396

第四节 水库396

第二章引水工程401

第一节 溪河 山涧 渠道401

第二节 水库配套渠道402

第三章提水工程404

第一节 柴油机提灌站404

第二节 电力提灌站405

第三节 水轮泵站405

第四节 喷灌站405

第四章工程投入406

第一节 国家投资406

第二节 群众集资投劳407

第五章管理407

第一节 管理体制407

第二节 工程管理408

第三节 灌溉管理409

第四节 水费征收409

第十九篇工业411

第一章经济类型412

第一节 私营、个体工业412

第二节 集体工业413

第三节 国营工业414

第四节 公私合营工业414

第五节 国社联营和中外合资工业414

第二章纺织工业416

第一节 棉纺织416

第二节 缫丝417

第三节 织绸417

第四节 印染417

第三章造纸及纸制品业418

第一节 文化用纸418

第二节 生活用纸419

第三节 包装用纸和纸制品420

第四节 印刷420

第四章能源工业421

第一节 煤炭421

第二节 电力423

第三节 石油及天然气426

第五章化学工业427

第一节 火柴427

第二节 化肥428

第三节 硫磺 硝药428

第四节 炭黑429

第五节 电石 肥皂430

第六章冶炼及金属制造工业430

第一节 炼铁430

第二节 机械制造431

第三节 金银铜锡制品432

第七章建材工业432

第一节 水泥及水泥制品432

第二节 砖瓦 石灰433

第三节 耐火材料 玻纤瓦 马赛克 条石434

第八章食品、饮料工业435

第一节 粮食加工435

第二节 植物油加工436

第三节 肉类加工437

第四节 制糖及糖果糕点生产438

第五节 饮料酒酿造439

第六节 调味品制作440

第七节 制茶441

第九章其他工业441

第一节 陶器及玻璃瓶制作441

第二节 服装、帽鞋制作442

第三节 猪鬃 皮革443

第四节 刊刻444

第五节 自来水生产444

第六节 饲料生产444

第七节 兽药生产445

第八节 铁木制品445

第九节 沼气炉、灯生产446

第十节 竹藤制品446

第十章管理450

第一节 管理体制450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451

第三节 质量管理452

第二十篇商业453

第一章经济成份454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454

第二节 集体商业455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456

第四节 国营商业456

第二章集市457

第一节 设置457

第二节 贸易457

第三章粮、油、棉经营458

第一节 粮油统购458

第二节 粮油统销460

第三节 粮油议购议销463

第四节 粮油调拨464

第五节 棉花购销465

第四章农副产品经营465

第一节 肉 禽 蛋465

第二节 蔬菜 辣椒 水产 水果467

第三节 白蜡 烟叶 麻类469

第四节 草编 竹编470

第五章生产资料经营471

第一节 耕牛 农具471

第二节 肥料 农药472

第三节 石油 煤炭473

第四节 木材 钢材 水泥474

第五节 机电产品476

第六章日用工业品经营476

第一节 纺织品476

第二节 五金 交电 化工477

第三节 糖 烟 酒 盐478

第四节 百货 文体用品481

第五节 纸 火柴482

第七章药品经营483

第一节 中药483

第二节 西药484

第三节 药械484

第八章外贸485

第一节 茶叶485

第二节 猪鬃 肠衣 杂皮486

第三节 其他487

第九章废旧物资经营487

第一节 回收487

第二节 交售488

第十章饮食 服务488

第一节 饮食业488

第二节 服务业490

第十一章管理491

第一节 计划管理491

第二节 财务管理492

第三节 仓储管理493

第二十一篇交通495

第一章古道496

第一节 驿道496

第二节 民道497

第二章公路汽车站498

第一节 省道498

第二节 县道501

第三节 乡道504

第四节 专用道505

第五节 汽车站506

第三章铁路 火车站507

第一节 过境襄渝铁路507

第二节 厂矿专用铁路507

第三节 火车站507

第四章航道 码头 渡口509

第一节 航道509

第二节 码头510

第三节 渡口512

第五章运输513

第一节 陆路运输513

第二节 水路运输517

第三节 索道运输518

第四节 装卸搬运519

第六章管理520

第一节 陆路交通管理520

第二节 水路交通管理524

第二十二篇邮电527

第一章机构528

第一节 县级邮电机构528

第二节 区乡邮电机构529

第三节 民办邮务529

第二章邮政530

第一节 县间邮路530

第二节 县内邮路532

第三节 城乡投递535

第四节 业务535

第三章电信539

第一节 长途电话539

第二节 市内电话540

第三节 乡村电话541

第四节 会议电话543

第五节 有线电报543

第六节 无线电报545

第四章管理545

第一节 技术培训545

第二节 机械、线路管理546

第三节 质量管理546

第四节 安全管理547

第五节 责任事故处理548

第二十三篇财政550

第一章财政收入550

第一节 农业税551

第二节 工商税553

第三节 企业收入558

第四节 公产收入558

第五节 公债推销与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征集559

第二章财政支出560

第一节 行政管理费支出560

第二节 经济建设费支出561

第三节 支农支出561

第四节 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561

第五节 社会救济事业费支出562

第六节 基本建设投资562

第三章管理563

第一节 管理机构563

第二节 管理体制565

第三节 财务管理565

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566

第五节 财政审计567

第六节 稽征管理568

第二十四篇金融571

第一章金融组织571

第一节 当铺 因利局 银行571

第二节 保险公司573

第三节 信用社 合作金库574

第二章货币575

第一节 流通币种575

第二节 流通量576

第三章信贷577

第一节 存款577

第二节 贷款579

第四章保险585

第一节 险种585

第二节 理赔585

第五章管理 监督586

第一节 金银管理586

第二节 现金管理586

第三节 流动资金管理588

第四节 拨款监督588

第二十五篇城乡建设590

第一章县城建设590

第一节 县城概况及总体规划590

第二节 房屋建设592

第三节 市政建设593

第二章集镇建设599

第一节 集镇概况及总体规划599

第二节 主要集镇600

第三章农房、沼气、乡道建设606

第一节 农房606

第二节 沼气607

第三节 乡道608

第四章建筑施工609

第一节 设计609

第二节 队伍609

第三节 机具610

第四节 技术610

第五章管理611

第一节 管理机构611

第二节 基本建设占地管理611

第三节 公房管理613

第六章环境保护614

第一节 污染情况614

第二节 治理措施614

第二十六篇教育616

第一章旧式教育617

第一节 私塾617

第二节 乡(义)学617

第三节 书院618

第二章幼儿教育618

第一节 幼儿园(班)设置618

第二节 教养活动619

第三章中小学教育620

第一节 学校建置620

第二节 教育 教学624

第四章专业教育632

第一节 师范教育632

第二节 其他专业教育633

第五章成人教育634

第一节 农民教育634

第二节 职工教育635

第六章师资636

第一节 任用 聘用636

第二节 编制 结构638

第三节 师资培训640

第四节 工资 福利640

第五节 社会地位642

第七章经费 设备643

第一节 经费来源643

第二节 支出645

第三节 设备645

第八章学校管理及教工、学生组织647

第一节 学校管理647

第二节 教工组织648

第三节 学生组织648

第二十七篇科技650

第一章机构650

第一节 管理机构650

第二节 研究机构651

第三节 科技群团652

第二章队伍653

第一节 在职科技人员653

第二节 闲散科技人员654

第三节 农村技术人员654

第三章科技活动655

第一节 科普宣传655

第二节 学术交流657

第三节 技术联产承包658

第四节 “双法”推广659

第五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659

第四章科技成果660

第一节 获奖概况660

第二节 部分研制项目662

第五章管理664

第一节 科技干部管理664

第二节 科技工作管理665

第二十八篇文化667

第一章群众文化667

第一节 曲艺668

第二节 音乐 舞蹈669

第三节 美术 书法 摄影672

第四节 馆办文化675

第五节 文艺会演677

第二章戏剧 杂技677

第一节 戏剧677

第二节 杂技681

第三章民间文艺发掘和文学创作682

第一节 民间文艺发掘682

第二节 文学创作682

第四章电影 电视 录像684

第一节 电影684

第二节 电视686

第三节 录像686

第五章图书687

第一节 发行687

第二节 馆藏689

第三节 借阅689

第六章报刊 新闻 广播690

第一节 报刊690

第二节 新闻691

第三节 广播691

第七章档案693

第一节 档案收集693

第二节 档案管理693

第三节 档案利用694

第八章写史修志694

第一节 写史694

第二节 修志695

第九章文物 名胜696

第一节 文物696

第二节 名胜700

第二十九篇卫生医药705

第一章卫生运动706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706

第二节 除“四害”706

第三节 讲卫生707

第二章卫生防疫708

第一节 卫生防疫站708

第二节 卫生宣传709

第三节 公共卫生710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713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716

第三章医疗717

第一节 医疗机构717

第二节 医卫团体721

第三节 医务人员722

第四节 人员培训723

第五节 医疗技术725

第六节 护理729

第四章妇幼卫生730

第一节 妇幼保健站730

第二节 妇女保健730

第三节 儿童保健732

第五章中西药品733

第一节 中药733

第二节 西药制剂734

第六章管理735

第一节 医政735

第二节 药政736

第三十篇体育738

第一章体育活动738

第一节 武术 信鸽 棋类738

第二节 球类739

第三节 体操 田径 射击741

第四节 游泳742

第五节 学生体育锻炼742

第二章体育竞赛及场地743

第一节 县办辖区运动会743

第二节 在县举办县以上运动会744

第三节 派员赴外地参加运动会744

第四节 体育场地746

第三章人才培养747

第一节 骨干培训747

第二节 人才输送748

第三十一篇 民俗749

第一章姓氏、家族习俗749

第一节 姓氏749

第二节 家庭750

第三节 宗族750

第四节 称谓751

第二章生产、交易习俗752

第一节 生产习俗752

第二节 交易习俗753

第三章生活习俗754

第一节 服饰754

第二节 饮食755

第三节 居住756

第四节 行旅756

第五节 发型757

第四章礼仪习俗757

第一节 婚嫁757

第二节 生育760

第三节 寿庆761

第四节 丧葬761

第五章宗教信仰762

第一节 佛教762

第二节 道教763

第三节 天主教763

第四节 基督教764

第六章封建迷信习俗765

第一节 祭祀765

第二节 占卜765

第三节 禁忌766

第四节 吃斋 拜佛766

第七章节日习俗766

第一节 传统节日766

第二节 法定节日768

第八章社团习俗768

第一节 行会768

第二节 袍哥769

第三节 会馆770

第四节 其他会社组织771

第九章语言习俗772

第一节 俚语772

第二节 谚语773

第三节 歇后语775

第十章社会风尚777

第一节 尊老爱幼777

第二节 尊敬老师778

第三节 文明礼貌779

第四节 邻里互助779

第五节 勤俭持家779

第三十二篇人物781

一、人物传781

二、英名录835

三、1950~1985年间县籍人担任副地师级(含相当级别)以上人员名录839

四、1950~1985年底获全国、省级劳动模范及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人员名录841

附录845

一、政令845

二、文稿861

三、表录866

四、诗文870

五、杂记877

编后记880

1994《广安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四川省广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94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