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求取 ⇩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1

第一章 绪论1

一、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内容1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

三、环境地质学发展的几个阶段3

四、环境地质学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4

第二章 基本概念5

一、概念一5

二、概念二8

三、概念三9

四、概念四10

五、概念五11

六、概念六12

七、概念七13

八、结论14

第三章 地球的物质和运动15

一、地质旋回15

二、矿物17

三、岩石18

四、水26

五、风和冰31

六、结论35

第四章 土壤和环境37

一、土壤的形成37

二、土壤年代顺序41

三、土壤的肥力43

四、土壤中的水43

五、土壤分类44

六、土壤的工程性质46

七、土地的利用和土壤50

八、土壤污染54

九、土壤流失速率55

十、沙漠化55

十一、土壤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58

十二、结论60

第二部分灾害地质过程63

第五章 自然灾害概述63

一、自然过程的积极作用64

二、全美国和区域概况64

三、灾害予测66

四、风险估计67

五、灾害的缓解68

六、灾害的影响及重建家园69

七、人工控制自然灾害71

八、全球气候和自然灾害71

九、自然环境和特大灾害72

十、人口增长和自然灾害73

十一、结论73

一、洪水的大小和频率75

第六章 洪水泛滥75

二、城市化建设和洪水80

三、洪水灾害的特征和规模85

四、预防和控制洪水的方法86

五、美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洪水90

六、渠化的讨论91

七、结论95

第七章 滑坡及其相关的现象97

一、斜坡稳定性98

二、滑坡的原因104

四、滑坡的识别、预防与制止措施105

三、人类的利用和滑坡105

五、雪崩108

六、地面下沉109

七、结论110

第八章 地震及其相关现象112

一、地震的基本概念112

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118

三、构造蠕变121

四、地震震级、烈度及其频率121

五、人类利用土地引起的地震124

六、地震危害的减少125

七、地震预报130

八、地震活动的对策133

九、结论133

第九章 火山活动135

一、火山分布135

二、火山类型139

三、火山活动的影响139

四、火山活动的预测151

五、结论152

二、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状况154

一、海洋在全球环境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54

第十章 海洋开发与海岸灾害154

三、热带气旋156

四、海啸160

五、海岸侵蚀162

六、对海岸灾害的认识和采取的减灾措施172

七、结论173

第三部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76

第十一章 水176

一、水:简要的全球展望176

二、水是一种独特的液体177

三、水循环178

四、水管理184

五、水污染184

六、部分水污染物185

七、地表水污染188

八、地下水污染189

九、水的再利用194

十、脱盐196

十一、水和生态系统196

十二、中国的水资源和环境198

十三、结论200

第十二章 废物处置202

一、废物处置的概念202

二、固体废物处置203

三、有害的化学废物管理208

四、海洋废物场214

五、废水处理216

六、结论219

一、决定健康的因素220

第十三章 健康与地质环境220

二、环境健康的一些地质因素222

三、微量元素和健康225

四、慢性病和地质环境232

五、放射性幅射和氡气240

六、结论244

第四部分矿产、能源和环境247

第十四章 矿产资源和环境247

一、矿产对社会的重要性247

二、矿产的独特性质248

三、资源和储量248

四、矿产资源的可用性249

五、矿产资源地质学251

六、矿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262

七、资源的回收263

八、中国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264

九、结论266

第十五章 能源和环境267

一、煤269

二、石油和天然气274

三、化石燃料和酸雨278

四、核能281

五、地热能285

六、可再生能源287

七、中国的能源工业及其污染防治287

八、结论289

第五部分土地、空气与环境保护291

第十六章 土地利用规划291

一、土地利用规划293

二、选址的方法和评价301

三、景观美学:风景资源302

四、环境影响评价305

五、中国农业土地利用与规划307

六、发展林业改善环境309

七、结论311

第十七章 空气污染313

一、大气层314

二、大气层污染314

三、空气污染物315

四、城市地区和空气污染320

五、室内空气污染324

六、全球的展望325

七、空气污染的控制328

八、结论332

第十八章 中国环境保护法334

一、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与目的334

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334

三、全面加强环境监督管理336

四、保护和改善环境336

五、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338

六、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340

参考文献341

1992《环境地质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增亮主编译 1992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地方病环境水文地质(1982 PDF版)
地方病环境水文地质
1982 北京:地质出版社
矿山环境工程地质学( PDF版)
矿山环境工程地质学
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山西省地质矿产局矿管处
环境地学( PDF版)
环境地学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地质环境研究(1997 PDF版)
地质环境研究
1997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环境地质研究(1991 PDF版)
环境地质研究
1991 北京:地震出版社
环境工程地质学导论(1995 PDF版)
环境工程地质学导论
1995 北京:地质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培训(1997 PDF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培训
1997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水电站机电设备运行与检修技术问答(1996 PDF版)
水电站机电设备运行与检修技术问答
1996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1984 PDF版)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1984 北京:地质出版社
环境质量的地球化学原理(1988 PDF版)
环境质量的地球化学原理
1988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地下热水、环境地质(1975 PDF版)
地下热水、环境地质
1975 北京:地质出版社
环境地质学(1992 PDF版)
环境地质学
1992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环境地质学(1991 PDF版)
环境地质学
1991 北京:地质出版社
环境水文地质学(1993 PDF版)
环境水文地质学
1993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地学(1986 PDF版)
环境地学
1986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