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环境地质学》求取 ⇩

第一篇基本篇1

第一章诸论1

1.1环境地质学之发轫1

1.2环境地质学之定义2

1.3环境地质学之内涵3

1.4环境地质学之基本观念4

第二章动态之地球9

2.1前言9

2.2地球之外貌9

2.3地球之内部构造11

2.4板块构造学说16

2.4.1学说源起16

2.4.2离散边界18

2.4.3会聚边界20

2.4.4平移边界23

2.4.5台湾之板块构造模式25

2.4.6台湾之地殼垂直运动28

2.5地球之外营力作用31

2.5.1类型31

2.5.2风化作用32

2.5.3搬运作用33

2.5.4剥蚀作用36

2.5.5沈积作用40

第三章岩石之风化47

3.1概述47

3.2风化作用之分类与产物47

3.2.1物理风化作用48

3.2.2化学风化作用49

3.2.3生物风化作用51

3.2.4风化作用之产物52

3.3影响岩石风化之因素54

3.3.1内因54

3.3.2外因58

3.4岩石风化之描述59

3.4.1风化层之垂直分层60

3.4.2岩体风化程度之描述63

3.5岩石风化之防治64

3.5.1风化岩石之处理64

3.5.2风化岩石之预防65

第四章岩土之描述67

4.1土壤之描述法67

4.1.1土体之描述68

4.1.2土样之描述70

4.1.3土壤之完整描述75

4.1.4统一土壤分类法76

4.2岩石之描述法79

4.2.1岩样之描述79

4.2.2岩体之描述83

4.2.3岩石之完整描述85

4.2.4统一岩石分类法86

4.3露头调查92

4.4开挖面调查95

4.4.1试坑95

4.4.2明沟97

4.4.3竖井97

4.4.4隧道98

第二篇环境篇105

第五章地震105

5.1前言105

5.2地震之基础认识105

5.2.1地震之发生105

5.2.2地震波107

5.2.3地震之规律性109

5.2.4地震之能量111

5.3地震效应113

5.3.1振动破坏效应113

5.3.2地面破坏效应115

5.4工址地质条件对震害之影响118

5.5地震区之防震灾措施124

5.5.1防震策略124

5.5.2工址之选择126

5.5.3旧建筑物之抗震检讨129

5.5.4新建筑物之抗震措施129

5.6台湾地区之地震活动130

第六章活动断层139

6.1前言139

6.2活动断层之特性139

6.2.1活动断层之类型140

6.2.2活动断层之规模142

6.2.3活动断层之活动度145

6.2.4活动断层之继承性149

6.3活动断层之判别149

6.3.1地形方法149

6.3.2地质方法150

6.3.3历史方法152

6.3.4微震监测方法152

6.4活动断层之调查与监测153

6.4.1室内研究153

6.4.2地面调查154

6.4.3遥测155

6.4.4地下探查155

6.4.5明沟调查156

6.4.6监测157

6.5活动断层带之防灾措施158

6.5.1工址之选择158

6.5.2建筑物型式之选择160

6.5.3结构设计160

6.6台湾地区之活动断层162

第七章火山165

7.1前言165

7.2火山喷发之产物166

7.2.1火山期喷发物166

7.2.2火山期后喷发物168

7.3火山喷发之预测169

7.3.1地震监测法169

7.3.2地倾量测法170

7.3.3水平距量测法170

7.3.4温度量测法170

7.3.5地化分析法171

7.4火山灾害之评估171

7.5火山地带之防灾措施173

7.6台湾地区之更新世火山活动174

第八章灾害性土壤177

8.1膨胀土177

8.1.1膨胀土之特徵177

8.1.2膨胀土之判别178

8.1.3膨胀土区之防灾措施182

8.2液化土185

8.2.1砂土液化之形成条件185

8.2.2砂土液化之判别188

8.2.3砂土液化区之防灾措施191

8.3软弱土194

8.3.1软弱土之生成条件与结构特徵194

8.3.2软弱土之分类195

8.3.3软弱土之工程性质197

8.3.4软弱土之处理方法198

8.4盐渍土199

8.4.1盐渍土之成因与性质200

8.4.2盐渍土之工程特性201

8.4.3盐渍土之危害性与其预防202

8.5人工填土203

8.5.1人工填土之种类204

8.5.2人工填土之工程特性205

8.5.3人工填土之勘查207

8.6土壤冲蚀207

8.6.1加速侵蚀208

8.6.2侵蚀控制原则209

第九章山崩213

9.1前言213

9.2边坡之应力状态214

9.2.1边坡之应力场214

9.2.2影响边坡应力分布之主要因素217

9.3山崩之基本类型219

9.3.1坠落221

9.3.2倾翻223

9.3.3滑动224

9.3.4侧滑227

9.3.5流动228

9.4崩塌地之辨认与调查230

9.4.1旋滑体之识别与调查230

9.4.2滑动面调查236

9.5影响边坡稳定性之因素239

9.5.1岩土类型与性质239

9.5.2地质结构240

9.5.3水文地质241

9.5.4地震242

9.5.5人类活动242

9.6边坡稳定性之区域性评估243

9.7山崩之防治244

9.7.1山崩防治原则245

9.7.2山崩防治方法246

9.7.3土石流之防治255

9.7.4崩塌区之规画257

9.8台湾地区之山崩分布257

第十章地盘下陷261

10.1前言261

10.2矿洞之地盘下陷262

10.2.1下陷窪地之垂直分带262

10.2.2下陷窪地之形状265

10.2.3矿洞地盘下陷之防治271

10.3溶洞之地盘下陷273

10.4超抽地下水之地盘下陷277

10.4.1危害性277

10.4.2地质环境282

10.4.3形成机制283

10.4.4防治对策285

10.4.5台湾沿海地区之地盘下陷287

第十一章地下水污染291

11.1前言291

11.2地下水之赋存291

11.2.1储水空隙292

11.2.2地下水之垂直分带293

11.2.3储水层之透水性294

11.2.4含水层中地下水之受压性295

11.3地下水之流动298

11.3.1达西定律298

11.3.2透水性能之计测300

11.3.3地下水之补注、渗出与迳流305

11.4地下水之受污染312

11.4.1污染源312

11.4.2污染与侵蚀指标316

11.4.3污染物之衰减320

11.5地下水污染之监测322

11.6初步环境评估329

11.6.1既有资料蒐集与访问329

11.6.2现场踏勘330

11.6.3报告型式334

第十二章废弃物掩埋337

12.1前言337

12.2场址选择与调查338

12.2.1选址原则339

12.2.2场址定位准则339

12.2.3场址调查步骤340

12.3包封式掩埋场之构造349

12.3.1底襯系统349

12.3.2渗出水收除系统352

12.3.3封蓋系统354

12.4渗漏水之监测355

12.4.1监测网之规画355

12.4.2连续夹层之监测356

12.4.3不连续夹层之监测358

12.4.4监测井之构造359

12.5核废料之处置362

12.5.1核废料处置法362

12.5.2多层屏障观念364

12.5.3处置场之选址准则367

12.5.4处置场之母岩370

第三篇应用篇371

第十三章环境地质资料之应用371

13.1前言371

13.2土地利用之管制371

13.2.1土地管理之有关法案372

13.2.2环境敏感区之分类与特性375

13.2.3环境敏感区之管制379

13.3环境地质之应用面386

13.4土地利用潛力评估389

13.4.1土地评价389

13.4.2土地利用潛力之评估法390

第十四章环境影响评估397

14.1前言397

14.2环境项目与环境效应397

14.2.1人类398

14.2.2植物400

14.2.3动物401

14.2.4土壤402

14.2.5水403

14.2.6空气405

14.2.7气候406

14.2.8地貌407

14.2.9有形资产407

14.2.10文化资产408

14.2.11公共危险409

14.3环境影响评估之架构409

14.3.1环境背景值调查410

14.3.2环境效应预测与评估414

14.3.3行动方案之选择416

14.3.4环境影响说明书之撰写420

第十五章环境地质调查425

15.1前言425

15.2环境地质测绘426

15.2.1环境地质测绘精度426

15.2.2环境地质测绘内容429

15.2.3遥测影像在环境地质测绘中之应用435

15.3环境地质资料分级436

15.4环境地质报告440

15.4.1环境地质图440

15.4.2环境地质报告书443

后记444

参考资料447

索引455

1993《应用环境地质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潘国栋编著 1993 地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环境工程水文地质学(1998 PDF版)
环境工程水文地质学
1998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矿山环境工程地质学( PDF版)
矿山环境工程地质学
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山西省地质矿产局矿管处
环境地学( PDF版)
环境地学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地质环境研究(1997 PDF版)
地质环境研究
1997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环境地质研究(1991 PDF版)
环境地质研究
1991 北京:地震出版社
环境工程地质学导论(1995 PDF版)
环境工程地质学导论
1995 北京:地质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培训(1997 PDF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培训
1997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地下热水、环境地质(1975 PDF版)
地下热水、环境地质
1975 北京:地质出版社
环境地质学(1992 PDF版)
环境地质学
1992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环境地学分析方法及应用(1994 PDF版)
环境地学分析方法及应用
1994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地质学(1991 PDF版)
环境地质学
1991 北京:地质出版社
环境水文地质学(1993 PDF版)
环境水文地质学
1993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地学(1986 PDF版)
环境地学
1986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地方病环境水文地质(1982 PDF版)
地方病环境水文地质
1982 北京:地质出版社
海洋环境与地质(1997 PDF版)
海洋环境与地质
1997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