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作者 | 牟宗三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32 |
出版时间 | 199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252317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8740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讲 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性:哲学真理之普遍性与特殊性1
第二讲 中国哲学底传统:中国哲学所关心的是“生命”,而西方哲学所关心的其重点在“自然”10
第三讲 西方哲学底传统:柏拉图传统,莱布尼兹、罗素传统以及康德传统:从莱布尼兹、罗素传统说起——莱布尼兹思想之下委与上提27
第四讲 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此对反于“经验的观念论”与“超越的实在论”;由经验的实在论融摄知识范围内一切实在论的思想,由超越的观念论融摄一切关于智思界者的思想40
第五讲 康德的经验意义的二元论与罗素的中立一元论:超越意义的二元论不能成立59
第六讲 经验的实在论开感触界,超越的观念论开智思界:中西哲学对此两界之或轻或重,或消极或积极75
第七讲 一心开二门:中国哲学对于智思界是积极的,对于感触界是消极的(就成立知识言);西方哲学则反是85
第八讲 只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所开的两界可以与中国哲学会通:进一步讲 经验的实在论如何使主观的表象涉及对象而可以客观化101
第九讲 使主观表象客观化的是发自知性主体之形式,犹若“立于礼”113
第十讲 未决定的对象与决定了的对象126
第十一讲 范畴之发现:知性之逻辑的性格与存有论的性格140
第十二讲 范畴之形而上的推证与超越的推证154
第十三讲 “知性为自然立法”之意义:此是否主观主义?170
第十四讲 现象与物自身之超越的区分:感触直觉与智的直觉之对比以及直觉的知性与辨解的知性之对比:中国哲学肯定人可以有智的直觉194
附录:分判与会通——读牟宗三先生《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 罗义俊218
1997《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牟宗三著 199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学习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文件十讲
- 1995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哲学与社会实践 哲学专题十九讲
- 1989
-
- 思维导图实战派
- 2020
-
- 中国哲学十讲
- 1935
-
- 西欧哲学史讲话
- 1974年11月第1版 人民出版社
-
- 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
- 1946 东北书店
-
- 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
- 1949 东北新华书店
-
- 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
- 辽东建国书社
-
-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 2020 北京:中信出版社
-
- 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
- 1949 东北书店安东分店
-
- 哲学与社会实践 哲学专题十九讲
- 1989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中国哲学四十年
- 1989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世纪之交的抉择 论中西哲学的会通与融合
- 1991 北京:知识出版社
-
- 哲学学习参考资料汇编 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 1957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