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编 建置区划73

第一章 建置73

第一节 位置境域73

第二节 建置沿革73

第二章 区划75

第一节 乡都制75

第二节 乡村制76

第三节 区村制77

第四节 区乡村制79

第五节 社队制80

第六节 乡(镇)村制83

第一节 县城84

第三章 县城乡镇84

第二节 乡镇86

第一章 地质构造97

第一节 地层97

第二编 自然环境97

第二节 岩浆岩99

第三节 构造100

第四节 地震100

第一节 地貌102

第二节 山脉102

第二章 地形地貌102

第三节 河流104

第一节 季节特征106

第二节 气温气压106

第三章 气候106

第三节 降水蒸发107

第四节 光照湿度风雾107

第五节 区域差异108

第一节 土壤母质109

第二节 土壤种类109

第四章 土壤植被109

第三节 植被112

第五章 自然资源113

第一节 土地113

第二节 水114

第三节 植物117

第四节 动物118

第五节 矿物118

第一节 干旱120

第二节 冰雹120

第六章 自然灾害120

第三节 洪涝121

第四节 淫雨121

第五节 霜冻122

第六节 大风122

第一章 人口状况125

第一节 户口规模125

第三编 人口125

第二节 人口变动126

第三节 人口分布129

第四节 人口构成131

第二章 人口控制139

第一节 生育状况139

第二节 生育管理140

第三章 人民生活143

第一节 职工生活143

第二节 农民生活145

第一章 体制变革153

第一节 私有制153

第四编 农业153

第二节 互助合作155

第三节 人民公社160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4

第二章 种植业165

第一节 耕地165

第二节 劳力171

第三节 农具农机174

第四节 作物品类177

第五节 耕作制度183

第六节 生产过程185

第七节 粮食收成190

第三章 养殖业193

第一节 牧草饲料193

第二节 禽畜饲养194

第一节 宜林地200

第二节 采种育苗200

第四章 林业200

第三节 植树造林201

第五章 病虫害205

第一节 虫害205

第二节 病害207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208

第六章 农业经济210

第一节 产业结构210

第二节 生产总值211

第三节 经济效益212

第七章 农业典型大寨214

第八章 农业学大寨218

第一章 水患治理225

第一节 水土保持225

第五编 水利225

第二节 河道治理226

第二章 水利建设228

第一节 蓄水工程228

第二节 用水工程231

第三节 农田灌溉235

第一节 乡(社)办企业239

第一章 经营体制239

第二节 村(队)办企业239

第六编 乡镇企业239

第三节 直属企业240

第四节 其它企业241

第二章 产业结构243

第一节 工业243

第二节 农业245

第三节 第三产业2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249

第二节 管理职能249

第三章 企业管理249

第一章 能源工业253

第一节 煤炭253

第七编 工业253

第二节 电力257

第二章 冶金机械264

第一节 冶金264

第二节 机械265

第三章 化工建材267

第一节 化工267

第二节 建材270

第四章 纺织印染273

第一节 纺织273

第二节 印染274

第五章 其它工业276

第一节 服装鞋帽276

第二节 粮油加工277

第三节 食品酿造278

第四节 陶瓷铝矾土280

第五节 造纸印刷281

第六节 日用工业282

第六章 经营体制284

第一节 所有制284

第二节 经营方式289

第三节 企业管理291

第七章 经济运行294

第一节 资产设备294

第二节 经济指标297

第一章 私营商业303

第一节 数量分布303

第八编 商业外贸303

第二节 经营状况305

第三节 私营改造305

第四节 个体商业307

第二章 集体商业309

第一节 合作商业309

第二节 经营312

第三节 城镇集体商业314

第三章 国营商业316

第一节 机构316

第二节 经营319

第三节 对外贸易322

第四章 饮食服务325

第一节 饮食业325

第二节 服务业326

第一章 粮油贸易331

第一节 集市交易331

第九编 粮油商业331

第二节 议购议销333

第二章 粮油收购334

第一节 粮食收购334

第二节 油脂收购338

第三章 粮食储运341

第一节 储存341

第二节 调运344

第四章 粮油供应346

第一节 非农供应346

第二节 粮票供应347

第三节 农村供应347

第四节 补助供应348

第五节 工商供应348

第六节 饲料供应349

第七节 油脂统销351

第五章 经营管理354

第一节 机构354

第二节 管理355

第一章 交通363

第一节 古道363

第十编 交通 邮电363

第二节 大道367

第三节 公路369

第四节 铁路377

第五节 桥梁377

第六节 运输379

第七节 管理382

第二章 邮电385

第一节 邮政385

第二节 电信391

第一节 县城规划401

第二节 村镇规划401

第十一编 建设 环保第一章 建设规划401

第二章 县城建设402

第一节 街巷道路402

第二节 公共建筑403

第三节 公益设施406

第四节 民居民宅408

第三章 村镇建设410

第一节 农村建设410

第二节 集镇建设411

第一节 公房管理412

第二节 私房管理412

第四章 房产管理412

第三节 房屋普查413

第五章 建筑施工414

第一节 建筑队伍414

第二节 设计施工415

第六章 环境保护416

第一节 环境污染416

第二节 污染治理419

第十二编 财税 金融第一章 财税423

第一节 机构423

第二节 体制424

第三节 收入425

第四节 支出440

第五节 财政管理443

第二章 金融447

第一节 金融机构447

第二节 民间借贷452

第三节 货币沿革453

第四节 货币流通456

第五节 金融活动466

第六节 保险486

第一章 计划管理491

第一节 计划编制491

第十三编 经济管理491

第二节 资源配置494

第三节 监督执行496

第一节 管理机构498

第二节 市场管理498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498

第三节 企业登记501

第四节 检查管理502

第五节 合同管理502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503

第三章 劳动管理505

第一节 用工管理505

第二节 就业安置506

第三节 安全管理507

第四节 劳动报酬508

第五节 劳保福利510

第四章 物价管理513

第一节 价格调控513

第二节 物价监督515

第二节 统计业务520

第一节 统计机构520

第五章 统计管理520

第二节 调查统计5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522

第六章 土地管理522

第三节 地籍管理523

第四节 用地管理524

第二节 审计职能527

第一节 审计机构527

第七章 审计管理527

第一节 计量管理529

第八章 标准计量529

第二节 标准质量管理530

第一节 组织建设53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昔阳县地方组织535

第十四编 党派团体535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545

第三节 思想建设548

第四节 作风建设552

第五节 统一战线554

第六节 纪律检查555

第七节 人民信访556

第八节 专项工作557

第二章 国民党昔阳县地方组织559

第一节 政治团体560

第三章 群众团体560

第二节 学术团体566

第四节 工商业团体567

第三节 文艺团体567

第一节 参议会573

第一章 权力机构573

第十五编 政权政协573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574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575

第四节 基层人民代表大会580

第五节 人大常委会582

第一节 县衙县署584

第二章 行政机构584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府589

第三节 昔阳县政府590

第四节 基层政权595

第一节 政协委员598

第三章 人民政协598

第二节 委员会议599

第三节 常委会议600

第四节 政协工作603

第二节 干部录用605

第一节 干部状况605

第四章 干部管理605

第三节 任免调配606

第五节 科技干部管理607

第四节 考核奖惩607

第六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608

第一节 来访610

第五章 外事610

第二节 出访614

第三节 互援615

第一节 优抚619

第一章 优抚安置619

第十六编 民政619

第二节 安置627

第一节 救灾631

第二章 救灾救济631

第二节 救济634

第二节 孤寡赡养636

第一节 残疾救助636

第三章 社会福利636

第一节 婚姻管理638

第四章 婚葬管理638

第二节 殡葬改革640

第五章 收容遣送642

第六章 地名普查644

第一节 机构649

第一章 公安649

第十七编 政法649

第二节 社会治安650

第三节 监所管理653

第四节 户籍管理654

第六节 消防管理655

第五节 交通管理655

第七节 特别管理656

第二节 刑事检察658

第一节 机构658

第二章 检察658

第四节 经济检察659

第三节 法纪检察659

第五节 监所检察660

第一节 机构661

第三章 审判661

第二节 刑事审判662

第三节 刑事复查664

第四节 民事审判665

第五节 经济审判667

第一节 法制宣传668

第四章 司法行政668

第二节 民事调解669

第三节 律师公证671

第一节 关隘要塞675

第一章 地要设施675

第十八编 军事675

第二节 军事设施676

第一节 兵役678

第二章 兵役兵防678

第二节 兵防680

第一节 组织建设686

第三章 民兵686

第二节 训练学习687

第三节 参战支前688

第一节 古代战事690

第四章 战事纪略690

第二节 近代战事691

第一节 惨案697

第五章 日军暴行697

第二节 事件700

第三节 酷刑701

第一节 文化机构705

第一章 机构设施705

第十九编 文化705

第二节 文化设施707

第一节 民间艺术710

第二章 群众文化710

第二节 民间故事713

第三节 文娱活动716

第一节 文学创作719

第三章 文艺创作719

第二节 艺术创作721

第一节 戏剧726

第四章 戏剧电影726

第二节 电影728

第一节 有线广播730

第五章 广播电视730

第二节 中波广播731

第三节 电视732

第四节 录像733

第一节 报纸734

第六章 报刊通讯734

第三节 通讯735

第二节 刊物735

第一节 档案736

第七章 档案方志736

第二节 方志738

第二节 古建筑740

第一节 古遗址740

第八章 文物古迹740

第三节 石刻造像744

第四节 革命文物745

第五节 馆藏文物746

第七节 文物保护748

第六节 其它文物748

第二节 书院753

第一节 私塾753

第二十编 教育 科技第一章 儒学教育753

第三节 县学754

第一节 幼儿园758

第二章 幼儿教育758

第二节 学前班759

第一节 小学教育762

第三章 普通教育762

第二节 中学教育768

第三节 教师771

第四节 经费设施778

第四章 职业教育785

第五章 成人教育790

第一节 农民教育790

第二节 职工教育793

第六章 教育管理797

第一节 行政管理797

第二节 学校管理798

第三节 体制改革799

第七章 科技801

第一节 机构组织801

第三节 科技普及802

第二节 科技队伍802

第四节 科技成果803

第一章 公共卫生811

第一节 环境卫生811

第二十一编 卫生811

第二节 食品卫生812

第二章 防疫814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814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816

第三节 职业病防治816

第四节 慢性病普查817

第三章 卫生保健818

第一节 妇幼保健818

第二节 学生保健820

第四章 医疗821

第一节 医疗机构821

第二节 医疗队伍823

第三节 医疗技术825

第四节 卫生经费825

第五节 公费医疗826

第五章 药政药检829

第一节 药政管理829

第二节 药品检验831

第一节 机构835

第一章 机构设施835

第二节 设施835

第二十二编 体育835

第一节 农民体育837

第二节 职工体育837

第二章 群众体育837

第三节 学校体育838

第三章 竞技体育841

第一节 县内竞赛841

第二节 外出参赛843

第二十三编 民情风俗第一章 岁时习俗855

第一节 传统时节855

第二节 纪庆节日857

第二章 礼仪习俗858

第一节 婚嫁858

第二节 丧仪860

第三节 喜庆862

第四节 礼俗863

第三章 生活习俗865

第一节 住宅865

第二节 发饰866

第三节 衣着867

第四节 饭食868

第五节 用具870

第六节 乘载870

第七节 游戏871

第四章 宗教信仰872

第一节 宗教流派872

第二节 祭神祝庙874

第一节 尊老爱幼876

第二节 家庭新风876

第五章 良风美德876

第三节 尊师重教877

第四节 急公好义878

第五节 拾金不昧879

第六节 舍己救人879

第六章 陈俗陋习880

第一节 迷信880

第二节 陋习882

第三节 禁忌882

第二十四编 方言 谣谚第一章 语音887

第一节 音系887

第二节 变调892

第三节 儿化893

第四节 子变韵895

第五节 入声舒化895

第六节 特殊读音896

第二章 内部差异898

第三章 词汇选录899

第一节 名词899

第二节 动词909

第三节 形容词914

第四节 其它词915

第五节 反语骈词918

第六节 四字格919

第四章 语法922

第一节 前缀“圪”922

第二节 重叠式923

第三节 形容词比较级924

第四节 指示代词924

第五节 助词“哩”925

第五章 谣谚926

第一节 民谣926

第二节 谚语927

第二十五编 人物935

第一章 名人传略935

第二章 烈士英名987

第三章 闻人名录1005

第二十六编 文献辑存第一章 文告1025

第二章 碑记1036

第一节 碑铭1036

第二节 事记1040

第三节 现存碑碣1044

第四节 历代县志序言1050

第三章 诗文1057

第一节 诗歌1057

第二节 散文1066

第三节 论文1073

第四章 学术论著目录1076

第五章 书目1084

第一节 公开出版物1084

第二节 内部发行物1086

第一节 人民日报题录选1088

第六章 报纸载文题录选1088

第二节 《山西日报》题录选1093

第一章 经济1107

第一节 公路建设1107

限外纪要1107

第二节 通讯设施1108

第三节 大寨工贸园区1108

第二章 政治1110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1110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1111

第三节 政协委员会1112

第三章 教育1114

第四章 灾害1116

第五章 领导视察1117

修志始末1121

采编名录1123

1999《昔阳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史文寿,凌三苟主编;昔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9 北京:中华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