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学》
作者 | 沈志云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49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11403330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7657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绪论1
第一篇 综合运输体系8
第一章 综合运输体系的结构8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概述8
第二节 综合运输系统构成10
第三节 综合运输网络系统12
第四节 综合运输枢纽系统16
第五节 综合运输的组织管理系统19
第二章 综合运输布局与规划23
第一节 生产布局与综合运输布局23
第二节 综合运输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24
第三节 综合运输规划过程26
第四节 综合运输需求预测29
第三章 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37
第一节 各种运输方式配置状况38
第二节 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40
第三节 各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的原则42
第四节 各种运输方式配置的经济论证指标体系44
第四章 运输系统智能化47
第一节 铁路运输系统智能化47
第二节 水路运输系统智能化49
第三节 公路运输系统智能化50
第四节 新航行系统54
参考文献56
第二篇 铁路运输及其发展57
第一章 铁路运输概述57
第一节 铁路运输技术经济特征57
第二节 当前世界铁路发展方向59
第二章 铁路运输设备61
第一节 铁路线路与轨道61
第二节 铁路机车与车辆64
第三节 铁路车站及枢纽66
第四节 信号与通信设备71
第三章 铁路车站工作组织72
第一节 车站接发列车和调度工作72
第二节 车站客货运工作73
第三节 技术站的技术作业和协调75
第四节 车站作业计划及指标78
第四章 客货列车运行组织79
第一节 货物列车运行组织79
第二节 旅客列车运行组织83
第五章 列车运行图及铁路通过能力85
第一节 列车运行图85
第二节 列车运行图指标体系89
第三节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90
第四节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95
第五节 铁路通过能力加强97
第一节 铁路运输现代化的主要发展趋势98
第六章 铁路运输现代化98
第二节 铁路运输现代化100
第三节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铁路现代化102
参考文献103
第三篇 公路运输及其发展104
第一章 公路运输概述104
第一节 公路运输的功能、特点、地位与作用104
第二节 公路运输现状与发展趋势106
第二章 公路通行能力108
第一节 概述108
第二节 公路交通流的要素109
第三节 公路通行能力112
第四节 各级公路适应的交通量115
第三章 公路运输设施116
第一节 公路运输设施117
第二节 公路交通控制与管理122
第四章 汽车125
第一节 汽车的分类及主要技术性能125
第二节 汽车技术发展趋势126
第五章 道路建设新技术131
第一节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131
第二节 土工合成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133
第三节 改性沥青136
第四节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8
第六章 公路快速运输140
第一节 公路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41
第二节 公路快速客运系统142
第三节 公路快速货运系统145
第四节 公路主枢纽147
参考文献147
第四篇 水路运输及其发展149
第一章 水路运输概述149
第一节 水路运输特点、地位和作用149
第二节 水路运输发展现状与趋势151
第三节 国际航运中心及其发展153
第一节 水运资源分布及利用155
第二章 水运资源优化配置155
第二节 航线设置与配船158
第三章 船舶与水运基础设施160
第一节 船舶种类与特点160
第二节 船舶设备与装置162
第三节 港口及其陆上设施164
第四章 航行安全保障技术167
第一节 船舶航行定位与避碰167
第二节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169
第三节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170
第四节 特种货物与危险货物运输管理172
第五章 船舶运输组织173
第一节 船舶运输组织的基本要求173
第二节 班轮运输组织174
第三节 不定期船运输组织177
第四节 轮驳船队运输组织179
第六章 港口装卸工艺180
第一节 港口装卸机械180
第二节 港口装卸工艺182
第三节 港口通过能力184
第七章 水路运输现代化188
第一节 船舶现代化188
第二节 港口现代化190
第三节 现代信息技术在港航管理中的应用191
参考文献194
第一节 航空运输的体系195
第一章 航空运输概述195
第五篇 航空运输及其发展195
第二节 航空运输的特点、地位与作用196
第三节 航空运输的发展与趋势197
第二章 航空运输设备与设施199
第一节 民用飞机199
第二节 机场206
第三节 通信与导航设备219
第三章 空中交通运行与管理223
第一节 空中交通管制223
第二节 空域管理225
第三节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227
第一节 航空运输规划229
第四章 航空运输管理229
第二节 航空旅客运输管理230
第三节 航空货物运输管理235
第四节 国际航空运输管理239
参考文献243
第六篇 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多式联运)244
第一章 多式联运概述244
第一节 联合运输244
第二节 多式联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48
第三节 多式联运的作用与优点251
第二章 多式联运业务运行机制253
第一节 多式联运运输组织方法253
第二节 运输代理制255
第三节 运输承包发运制259
第三章 我国国内的多式联运公司及其业务260
第一节 多式联运公司的主要业务260
第二节 货物多式联运的业务程序261
第三节 多式联运业务网261
第四节 多式联运费用的核收办法262
第四章 集装箱运输264
第一节 集装箱运输的产生与发展264
第二节 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组成结构267
第三节 集装箱货物的流转与交接269
第一节 国际多式联运概述272
第五章 国际多式联运272
第二节 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274
第六章 集装箱货物国际多式联运业务277
第一节 国际多式联运合同277
第二节 国际多式联运中使用的主要单证和文件279
第三节 国际多式联运主要业务程序及运输组织281
第四节 国际多式联运的单一费率284
第五节 国际多式联运的其他业务286
第六节 欧亚大陆桥运输288
第七节 协调国际多式联运的国际公约与国内法规290
第七章 多式联运的信息化291
第二节 国外快运业信息系统简介292
第一节 信息流与运输效率的关系292
第三节 多式联运信息网及其综合开发294
第四节 进出口单证作业与国际信息系统300
参考文献302
第七篇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及其发展304
第一章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概述304
第一节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含义304
第二节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304
第三节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305
第四节 中国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与发展趋势306
第二章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308
第一节 道路交通设施308
第二节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310
第三节 交通信号及其设备311
第四节 道路交通隔离设施312
第五节 城市交通载运工具313
第三章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314
第一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总体设计314
第二节 城市交通基础信息调查315
第三节 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317
第四节 城市道路网络布局规划方案设计322
第五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326
第四章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327
第一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原则327
第二节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329
第三节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策略330
第四节 典型交通管理策略分析331
第五节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334
第六节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组织管理338
第五章 城市公共客运系统及其运行组织339
第一节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339
第二节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系统设计342
第三节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343
第四节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344
第五节 城市汽车客运场站规划与设计345
参考文献349
1999《交通运输工程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沈志云主编 1999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交通运输市场营销学
- 1997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
- 交通运输通讯
- 1987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 交通运输统计
- 1990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 交通运输统计学
- 1986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交通运输统计学原理
- 1991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 交通运输会计学
- 198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交通运输学概论
- 198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 柔姿纱下
- 1988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 1998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 交通运输法教程
- 1999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 科学译丛-地理学:第2种- 经济地理学理论问题与区域经济地理研究
- 1954 中国科学院出版社
-
- 运输工程
- 199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 交通运输设备
- 1997 北京市:中国铁道出版社
-
- 交通运输通论
- 1996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