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研究 第2卷 第1部分》求取 ⇩

前言页1

引论1

第1节 为了对纯粹逻辑学进行认识批判的准备和澄清,现象学研究所具有的必要性1

第2节 对这些研究目的的说明3

第3节 纯粹现象学分析的困难7

第4节 对逻辑体验的语法方面的关注之必要性10

第5节 对下列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的说明12

第6节 补充14

第7节 认识论研究的无前提性原则16

第一研究 表述与含义26

第一章 本质性的区分26

第1节 符号这个概念的双重含义26

第2节 指示的本质27

第3节 指明与证明28

第4节 附录:指示产生于联想31

第5节 表述作为有含义的符号。从表述中分离出一个不属于表述的意义33

第6节 包含在表述本身之中的现象学区别和意向区别问题34

第7节 在交往功能中的表述35

第8节 在孤独的心灵生活中的表述37

第9节 对物理表述现象、意义给予的行为和意义充实的行为的现象学划分39

第10节 含义意向行为的现象学统一41

第11节 观念差异:首先是在作为观念统一的表述和含义之间的观念差异44

第12节 续论:被表述的对象性47

第13节 含义与对象之间的联系50

第14节 内容作为对象,作为充实的意义和行为完全的意义或含义51

第15节 与这些区别有关的关于含义与无含义性之说法的歧义性53

第16节 续论。含义与共称58

第二章 对赋予含义的行为的特征描述65

第17节 说明性的想象图像被误认作含义65

第18节 续论。论据与反论据67

第19节 无直观的理解70

第20节 无直观的思维与符号的“代表作用”71

第21节 考虑这样一个必然性:为了澄清含义和为了认识建立在含义中的真理而回到相应性直观上去74

第22节 不同的理解特征和“相识性质性”76

第23节 表述中的统觉和直观表象中的统觉77

第三章 语词含义的偏差与含义统一的同一82

第24节 引论82

第25节 传诉内容与名称内容之间的含义关系83

第26节 本质上机遇性的表述与客观的表述84

第27节 其他类型的有偏差的表述90

第28节 作为意指偏差的含义偏差93

第29节 纯粹逻辑学与观念含义95

第四章 含义体验的现象学内容和观念的内容102

第30节 在心理学意义上的表述性体验内容与在统一含义意义上的表述性体验内容102

第31节 意指的行为特征与观念-同一的含义104

第32节 含义的观念性不是在规范意义上的理想性106

第33节 在种类意义上的“含义”和“概念”这两个概念不相合107

第34节 含义在意指行为中并不对象性地被意识到108

第35节 含义“自身”和明确的含义109

第二研究 种类的观念统一与现代抽象理论111

引论111

第1节 一般对象是在一种与个体行为有本质差异的行为中被意识到113

第一章 一般对象与一般意识113

第2节 一般对象之说法的必不可少性115

第3节 种类的统一是否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非本真的统一。同一性和相同性117

第4节 对将观念统一还原为分散的杂多这一做法的异议118

第5节 续论。J·St·穆勒与H·斯宾塞之间的争论121

第6节 向下面各章的过渡124

第二章 以心理学方式对一般之物所做的实在设定128

第7节 以形而上学方式和心理学方式对一般之物的实在设定。唯名论128

第8节 一个迷惑人的思路129

第9节 洛克的抽象观念学说132

第10节 批评134

第11节 洛克的一般三角形138

注释140

第12节 共同图像说142

第三章 抽象与注意力146

第13节 唯名论理论将抽象理解为注意力所具有的功能146

第14节 指责,这些指责同时也涉及到任何一种形式的唯名论149

a)一种对目的点的描述性确定的缺陷149

第15节 b)现代唯名论的起源是对洛克关于一般观念之学说的过分反应。这种唯名论的本质特征与通过注意力进行抽象的学说152

第16节 c)心理学作用的一般性和作为含义形式的一般性。一般之物与一个范围之关系的不同意义156

第17节 d)运用在对唯名论的批判上158

第18节 关于作为总体化力量的注意力的学说159

第19节 批评。a)对一个特征因素的关注并不取消它的个体性161

第20节 批评。b)对来自几何学思维的论据之反驳164

第21节 对被直观对象的一个不独立的因素之关注与对相应的种类属性之关注之间的区别166

第22节 在对注意力的现象学分析中的基本缺陷168

第23节 关于注意力的有意义说法不仅包含了直观领域,而且也包含了思维的整个领域171

第四章 抽象与代现178

第24节 一般表象作为思维经济的技艺手段178

第25节 一般代现是否可以作为一般表象的本质特征而被运用180

第26节 续论。一般意识的各种变更与感性直观182

第27节 一般代现的合理意义184

第28节 代现作为代表。洛克与贝克莱186

第29节 对贝克莱的代现论的批判188

第30节 续论。贝克莱从几何学证明过程中得出的论据190

第31节 被指出的这些谬误的主要起源192

第五章 关于休谟抽象理论的现象学研究198

第32节 休谟对贝克莱的依赖性198

第33节 休谟对抽象观念的批判及其不可避免的结果。他对现象学要点的忽略199

第34节 休谟的研究与两个问题的回溯关系202

第35节 休谟抽象论的主导原则、结论和阐述性思想203

第36节 休谟关于“理性的区分”的学说,对此学说的温和解释和极端解释205

第37节 对这门学说之极端解释的指责208

注释213

第38节 怀疑从抽象的部分内容引申到所有部分上214

第39节 对怀疑的最后提升以及对它的反驳216

附论:现代休谟主义218

第六章 对各种抽象和抽象物的概念的划分231

第40节 对两种关于抽象和抽象物的概念的混淆,一种是与不独立的部分内容有关的抽象和抽象物概念,另一种是与种类有关的抽象和抽象物概念231

第41节 对围绕不独立内容概念的各种概念之划分233

第42节 对围绕种类概念的各种概念之划分236

第三研究 关于整体与部分的学说240

引论240

第1节 复合对象与简单对象,有环节对象与无环节对象242

第一章 独立对象与不独立对象的区别242

第2节 引入对不独立对象(独立)和独立对象(内容)的划分243

第3节 不独立内容的不可分性245

第4节 根据施通普夫所做的事例分析246

第5节 对不可分性这一概念的客观规定249

第6节 续论。与对一个流行规定之批判相联结251

第7节 通过引入纯粹规律概念和纯粹属概念来更明确地刻划我们的规定254

第7a节 独立的和不独立的观念256

第8节 将独立内容与不独立内容之间的区别分离于直观上突出的内容和直观上融合的内容之间的区别257

第9节 续论。指明融合现象的更广泛领域259

第10节 属于各种不独立性的规律之杂多性262

第11节 这种“质料”规律与“形式”规律或“分析”规律的区别265

第12节 有关分析定律和综合定律的基本规定268

注释1269

注释2270

第13节 相对的独立性和不独立性270

第二章 关于一门整体与部分的纯粹形式之理论的思想285

第14节 奠基概念与相关的原理285

第15节 转向对更重要的部分关系的考察288

第16节 相互间奠基和单方面奠基,间接奠基和直接奠基289

第17节 对块片、因素、物理部分、抽象、具体这些概念的精神规定290

第18节 一个整体的间接部分和直接部分的区别292

第19节 这个区别的一个新的意义:整体的较为贴近和较为疏远的部分294

第20节 彼此相对较为贴近和较为疏远的部分297

第21节 借助于奠基概念来精确地规定整体与部分的确切概念及其本质类别299

第22节 感性的统一形式与整体301

第23节 范畴的统一形式与整体305

注释305

第24节 整体和部分的纯粹形式类型。先天理论的假设307

第25节 有关通过对整体之因素的分片来对整体进行分片的补充311

第四研究 独立与不独立含义的区别以及纯粹语法学的观念323

引论323

第1节 简单的与复合的含义324

第2节 含义的复合性是否仅仅是对象复合性的反映325

第3节 含义的复合性与具体意指的复合性。被蕴含的含义326

第4节 关于复合表述的“含义”组成部分之有含义性问题330

第5节 独立的与不独立的含义。感性语词部分的不独立性与表述性语词部分的不独立性333

第6节 其他区分的对立。不完备的、异常简略的和欠缺的表述335

第7节 将不独立含义理解为被奠基的内容337

第8节 这个观点的困难。a)含义的不独立性是否只是在于被意指对象的不独立性339

第9节 b)对被分离出的合义之理解340

第10节 含义复合体中的先天规律性342

第11节 指责。植根于表述或含义本质之中的含义变更347

第12节 无意义与背谬351

第13节 含义复合体的规律与纯粹逻辑-语法学的形式论353

第14节 须避免的无意义的规律与须避免的背谬的规律。纯粹逻辑语法学的观念358

注释363

第五研究 关于意向体验及其“内容”378

引论378

第一章 作为现象学的自我组成的意识与作为内感知的意识381

第1节 意识这个术语的多义性381

第2节 一、意识作为自我体验的实质-现象学统一。体验的概念382

第3节 现象学的体验概念和通俗的体验概念386

第4节 体验意识与被体验的内容之间的关系不是现象学所特有的关系种类387

第5节 二、“内在”意识作为内在感知389

第6节 第一个意识概念起源于第二个意识概念390

第8节 纯粹自我与被意识性393

第7节 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划界402

第二章 意识作为意向体验406

第9节 布伦塔诺对“心理现象”划界之意义406

第10节 作为“意向”体验的行为所具有的描述性特征408

第11节 对那些在术语上相近的误释的抵制:a)“心灵的”或“内在的”客体411

第12节 b)行为以及意识或自我与对象的关系416

第13节 对我们的术语的确定418

第14节 对将行为设定为一类在描述上被奠基的体验之做法的疑虑419

第15节 同一现象学属(并且尤其是感受这个属)的体验是否能够一部分是行为,一部分是非行为426

a)是否存在着意向感受427

b)是否存在着非意向感受。感受感觉与感受行为430

第16节 描述内容与意向内容的区分434

第17节 在意向对象意义上的意向内容436

第18节 简单的与复合的行为,奠基性的与被奠基的行为439

第19节 在复合行为中注意力的作用。以语音与意义之间的现象学关系为例441

第20节 一个行为的质性与质料之间的区别447

第21节 意向本质与含义本质452

第11节与第20节的附录:对“图像论”和关于行为的“内在”对象之学说的批判456

第三章 行为的质料与奠基性的表象476

第22节 行为的质料与质性之间的关系问题476

第23节 将质料理解为一个“单纯表象的奠基行为”477

第24节 困难。区分各个质性属的问题481

第25节 对这两种解答之可能性的进一步分析483

第26节 对被倡议的观点的斟酌和拒绝486

第27节 直接直观的证据。感知表象与感知488

第28节 对判断方面的事态的特别研究493

第29节 续论。对实事状态之单纯表象的“承认”或“赞同”495

补充500

第30节 将观念的语词理解和语句理解理解为“单纯表象”500

第31节 对我们的观点的最后一个指责。单纯的表象与孤立的质料502

第四章 在特别顾及判断理论的情况下对奠基性表象所作的研究512

第32节 表象这个词的双重意义以及“每一个行为都通过一个表象行为而被奠基”这个命题所具有的被误认的明见性512

第33节 根据一个新的表象概念而对这个命题所做的修正。指称与陈述514

第34节 困难。名称的概念。设定的与非设定的名称517

第35节 称谓设定与判断。判断是否能够成为称谓行为的部分521

第36节 续论。陈述是否能够作为完整的名称起作用526

第五章 关于判断学说的进一步研究。“表象”作为称谓行为和陈述行为的质性统一属537

第37节 以下的研究的目的。客体化行为的概念537

第38节 客体化行为的质性差异与质料差异539

第39节 在客体化行为意义上的表象及其质性变更544

第40节 续论。质性变更与想象变更548

第41节 对关于表象作为所有行为之基础的命题的新解释。客体化行为作为质料的第一性载者552

第42节 进一步的阐述。组合行为的基本命题553

第43节 回顾以往对这个被探讨的命题的阐述556

第六章 表象与内容这两个术语所具有的最重要歧义之汇总563

第44节 “表象”563

第45节 “表象内容”569

注释570

译者附记574

1998《逻辑研究 第2卷 第1部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德)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著;倪 1998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逻辑研究  第2卷  第2部分(1999 PDF版)
逻辑研究 第2卷 第2部分
1999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高等财经院校试用教材 外国农业金融(1988年09月第1版 PDF版)
高等财经院校试用教材 外国农业金融
1988年09月第1版
钱镠研究  第3辑(1993 PDF版)
钱镠研究 第3辑
1993
泥沙研究  第1卷  第2期( PDF版)
泥沙研究 第1卷 第2期
水利出版社
泥沙研究  第2卷  第1期( PDF版)
泥沙研究 第2卷 第1期
水利出版社
纪念与研究  第1辑  第2版(1974 PDF版)
纪念与研究 第1辑 第2版
1974
泥沙研究  第1卷  第2期(1956 PDF版)
泥沙研究 第1卷 第2期
1956
泥沙研究  第2卷  第1期(1957 PDF版)
泥沙研究 第2卷 第1期
1957
税工研究  第1卷  第2期(1950 PDF版)
税工研究 第1卷 第2期
1950
逻辑学与逻辑术  第2辑(1937 PDF版)
逻辑学与逻辑术 第2辑
1937 生活书店
逻辑研究  第1卷(1994 PDF版)
逻辑研究 第1卷
1994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唐研究  第2卷(1996 PDF版)
唐研究 第2卷
199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唐研究  第1卷(1995 PDF版)
唐研究 第1卷
199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沫若研究  第2辑(1982 PDF版)
沫若研究 第2辑
1982 曲阜师范学院《齐鲁学刊》编辑部
农史研究  第2辑(1982 PDF版)
农史研究 第2辑
1982 北京: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