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概论》
作者 |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编 编者 |
---|---|
出版 |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 |
参考页数 | 199 |
出版时间 | 197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635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绪论1
一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1
二 水文地质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承担的光荣任务1
三 我国水文地质学的产生和发展3
第一章地下水的贮存5
第一节地下水的贮存空间5
一 孔隙5
二 裂隙6
三 溶隙6
第二节地下水的贮存形式7
一 气态水7
二 吸着水7
三 薄膜水7
四 毛细水8
五 重力水8
六 固态水8
第三节岩石的水理性质9
一 容水性9
二 持水性9
三 给水性10
四 透水性10
五 毛细性11
第四节含水层13
一 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13
二 含水层的划分14
三 相对隔水层的概念16
四 含水岩组17
第五节 地下水的类型17
第二章地下水的埋藏18
第一节地下水的主要埋藏类型18
一 上层滞水18
二 潜水19
三 承压水22
第二节储水构造23
一 褶曲储水构造23
二 断裂储水构造32
三 岩脉储水构造34
四 风化壳储水构造36
第三章地下水的循环37
第一节地下水的补给37
一 大气降水的补给37
二 地表水的补给40
三 凝给补给41
四 人工补给41
第二节地下水的排泄42
一 泉42
二 蒸发44
三 向地表水的排泄45
第三节地下水的径流46
一 地下水径流的产生及影响因素46
二 地下水径流量的表示方法48
三 地下水渗流运动的型态50
四 层流运动定律50
五 紊流运动定律54
第四节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转化54
一 自然条件改变引起的转化54
二 人类活动引起的转化56
第五节地下水补给量、排泄量的计算57
一 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57
二 地下水排泄量的计算60
第四章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68
第一节地下水的物理性质68
一 地下水的温度68
二 地下水的颜色72
三 透明度73
四 嗅73
五 味73
六 比重74
七 导电性74
八 放射性74
第二节地下水的化学成份74
一 地下水的气体成份75
二 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份75
三 地下水的细菌成份77
四 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78
第三节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形成与变化80
一 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形成、变化作用80
二 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基本成因类型83
三 地下水化学元素间的比例系数及其对研究地下水化学成份形成的意义85
第四节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分析与资料整理85
一 地下水化学成份分析的种类85
二 水样的采取86
三 水化学分析成果审查86
四 水分析资料的整理和表示方法87
五 水质评价94
第五章地下水的动态和均衡96
第一节地下水的动态96
一 地下水动态的概念96
二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96
第二节地下水的均衡104
一 地下水均衡的概念104
二 水均衡方程式105
三 应用与实例106
第六章孔隙水110
第一节 松散岩石的孔隙性110
第二节 孔隙水的基本特征111
第三节孔隙水的埋藏与分布112
一 孔隙水的主要类型112
二 山前平原地下水112
三 山间盆地地下水116
四 河谷平原地下水119
五 冲积平原地下水120
六 黄土(类土)中的地下水123
第七章裂隙水127
第一节岩石的裂隙性127
一 成岩裂隙127
二 构造裂隙127
三 风化裂隙129
第二节裂隙水的埋藏和分布130
一 面状裂隙水130
二 成状裂隙水132
三 脉状裂隙水132
第三节裂隙水的富集特征134
一 不同岩性的富水性不同134
二 不同力学性质结构面的富水性不同135
三 不同构造部位的富水性不同135
四 不同地貌部位的富水性不同137
第四节 裂隙水运动的性质138
第五节裂隙水类型的划分140
一 裂隙水类型的划分140
二 沉积岩中的裂隙水140
三 火成岩中的裂隙水142
四 变质岩中的裂隙水143
第八章岩溶(喀斯特)水145
第一节 岩溶介质特征145
第二节岩溶水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148
一 岩溶水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148
二 岩溶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划分151
第三节岩溶水富水地段的分布规律153
一 质纯的可溶岩岩溶发育富水性强154
二 断与裂的部位岩溶发育富水性强154
三 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部位岩溶发育富水性强156
四 浅部比深部岩溶发育富水性强156
第四节岩溶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156
一 岩溶水的补给156
二 岩溶水的排泄156
三 岩溶水的径流158
第五节 岩溶水的动态163
第六节岩溶水的类型165
一 岩溶水类型的划分165
二 裸露型岩溶水165
三 复盖型岩溶水166
四 埋藏型岩溶水168
第九章地下水的调查170
第一节地下水调查的任务与基本要求170
一 地下水调查的任务170
二 地下水调查的基本要求170
第二节地下水调查中的地质研究175
一 地层岩性175
二 地质构造176
三 地貌176
四 第四纪地质177
第三节水点的调查、观测和描述177
一 水井、钻孔的调查177
二 泉的调查178
三 岩溶水点的调查178
四 地表水的调查178
五 老窑、矿坑水的调查179
第四节井泉流量的测定179
一 泉水流量的测定179
二 简易民井抽水181
第十章水文地质图183
概述183
第一节综合性水文地质图185
一 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内容185
二 综合水文地质图的表示方法及图例189
第二节等水位线图192
一 等水位线图的编制方法192
二 编制等水位线图的意义194
附录196
1流量单位换算表196
2 三角堰水头高度与流量换算表197
3 矩形堰水头高度与流量换算表198
4 梯形堰水头高度与流量换算表199
1977《地下水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编 1977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地图概论
- 1985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地下水脈
- 1970.07 三一書房
-
- 地下水道
- 1987.08 岩波書店
-
- 地下水
- 1981.11 集英社
-
- 地下水脈
- 1979.04 光文社
-
- 同位素水文地质概论
- 1991 北京:地质出版社
-
- 水文地质学概论
- 1988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 地下水文与地下水调控
- 1998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 地下水水文学
- 1998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 苏联河流水文地理概论
- 1959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地下水
- 1987 北京:地震出版社
-
- 四子王旗地名录
- 1983 四子王旗地名办公室
-
-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下
- 199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地下水
- 1975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
- 地下水水文学
- 1986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