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的眼光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
作者 | 袁方等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55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146017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6166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跨世纪的稳定:改革不可逆转1
重心的转移:现实呼唤新的稳定机制—利益群体的冲突:“身份认同危机”1
——收入差距:从经济开放到社会开放1
——心灵的稳定:“消费示范”与道德重建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著名社会学家)1
目录1
——是否存在着严重的收入“脑体倒挂”26
——流动民工(“民工潮”)的形式26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地位26
——如何面对贫困问题26
——新时期阶层结构的变化26
——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26
——作为社会流动的民工流动26
——市场机制的导入是否造成了收入不平等的加剧26
——收入差距扩大是否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和代价26
——改革的深入已越来越触及利益格局的刚性方面26
——市场经济与新时期的利益格局26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体制要素26
——结构转型对中国的特殊意义26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交往方式26
——流动民工的生活交往方式26
——结构性评价和流动民工发展前景展望26
——企业组织新论26
——组织也是一种资本26
——组织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制度化结构的创新26
——组织创新的意义和诱导因素26
——国有企业组织创新的目标和途径26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发展战略构想26
——经济发展主要靠市场,社会发展主要靠政府26
——变被动保障为积极保障26
——让先行者先飞吴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社区发展研究专家)26
——中国是否出现了两极分化26
——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26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发展战略及企业组织创新26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26
——引起强烈反响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26
——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性发展26
——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变动26
——社会转型是一个数量关系的分析概念26
——目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趋势26
——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26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26
——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26
——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26
——结构转型造成变革压力26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点26
——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同步进行26
——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启动26
——城市化过程的双向运动26
——转型进程中的非平衡状态26
——社会结构转型的力量所在26
——结构转型形成的不可逆的趋势26
——个体主义方法论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问题时存有局限26
——群体意识和群体生活规范26
——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的变动26
——法人结构对资源的配置26
——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型26
——社区服务在我国大地上兴起82
——企业和社会的“离异”与“结合”82
——听众·观众·主体82
——社会团体:良好的润滑剂82
——福利性?经营性?症结在哪里82
——文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82
——事在人为: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和研究工作的组织杨心垣(南开大学社会学教授,社会学方法与中国农村研究专家)82
重温恩格斯和滕尼斯的创见82
——政府在社区发展中的角色82
——发展:听其自然与宏观调控82
——社区:变化莫测,还是变化可测82
——浦东:热土,从这里起步82
——谁的答案符合实际82
城市社区发展探微: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个视角82
——农村改革发展与社会结构转型119
——农民的流动与分化119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乡土化的强化119
——乡党与乡绅:传统政治的地方化119
——社会关系的演变与权力重心的转移119
——转型中的结构特征:两种文化的交织与并存119
——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到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刘祖云(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城市社会学研究专家)119
中国农村社会的巨变:社会结构转型119
——家族社会:一个放大了的家庭119
——家庭为什么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核心119
——西方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自我主义119
——如何理解以家庭为中心的“差序格局”119
从乡土社会到工业文明:转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119
——乡土中国:“家”与“乡”的关系119
——社会转型对社会流动的作用和影响145
——中国社会流动的趋势:从被动服从走向主动选择,从消极控制走向积极吸引张厚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农村社会学研究专家)145
——为什么农民是流动的主体145
——80年代中国的流动潮—90年代农民、工人、干部的相互流动与转化145
——社会流动:社会转型的标志145
——社会流动:社会转型的重要机制145
引言145
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145
——私营企业主群体有没有可能演变成新的资产阶级李路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城市社会学研究专家)167
——私营企业主是不是新生的资产阶级167
——私营企业主群体的结构和特征167
——私营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67
——“帮手”、“敌手”论167
私营企业发展的新特点:连续增长、规模扩大、结构改变167
中国的私营企业主会不会发展成新生的资产阶级167
中国非均衡的结构转型208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行政制、单位制和身分制208
——社会结构变化的双重奏:体制内和体制外人的变化208
——结构面临的基本问题208
——从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说起208
——结构性障碍和结构性优势208
——旧的社会结构的机制是否起着重要作用208
——一个小结:渐进式向市场经济转型对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刘应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研究员)208
——角色换位与身份调整:挂职副市长的感受邹农俭(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应用社会学研究专家)252
——城市新移民:从农村到城市与个人的城市化252
——农民工人:中国独特而矛盾的社会群体252
——城乡关系:中国社会一个结构性问题252
——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化:“是石墨还是金刚石”252
社会学:如何认识社会252
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城市与乡村的交叉视野252
——城乡边缘人:认识社会的新视角252
——乡镇工业和小城镇共同发展299
引导城市化走上有序之路王训礼(山东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问题研究学者)299
——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举措299
——又一条城市化之路299
——小城镇开辟了城市化的新路299
——乡镇工业开辟了中国工业化的新路299
——制度创新:299
——农村工业化与小城镇共生共荣299
——多重的能集于一身的小城镇299
——新型小城镇自画像299
——改革开放:小城镇勃兴的引子299
时代呼唤小城镇跃上历史的舞台299
小城镇: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结晶和基石299
——乡村工业的落脚地299
——私营经济是否处于补充地位331
——私营企业对公有企业家及干部的影响331
——私营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331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331
——私营经济对经济结构的影响331
——对私营经济的有关政策规定331
——私营经济为什么会超常规发展331
——中国是否已经产生一个新中产阶级331
——百万富翁知多少331
——私营企业中的百万富翁331
——什么是私营经济331
私营经济是不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331
私营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331
后记353
1998《社会学家的眼光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袁方等著 1998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
- 199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
- 1998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 信息社会的社会结构
- 1984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社会结构论
- 1993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 1987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
- 1994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当代中国离婚现状及发展趋势
- 1999 北京:文物出版社
-
- 社会学家的分析 中国社会问题
- 1998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 社会结构的变迁
- 199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瑞士的社会结构
- 1990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 日本社会结构
- 1982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 南斯拉夫国家结构和社会结构
- 1963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 中国社会调查
- 1997 北京:改革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