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的满语底层和“轻音”“儿化”探源》求取 ⇩

内容摘要(中文)1

第一章 清代北京话的语言接触1

1.1 清代北京话纵向演变和横向影响的发展态势1

1. 辽、金、元时期北京语言的背景1

2. 元、明以后至现代北京话发展概述2

3. 横向洪流的语言转换、融合史3

内容摘要(英文)4

1.2 元朝大都话至现代北京话的平面图示13

1.3 满汉语言接触的几个特点14

1. 清初满汉互学,为满汉语言的互相影响提供了宽松自由的语境14

2. 满语转向汉语过程中满式汉语的中介作用15

3. 满语京语不是简单地“消亡”,而是相当一部分融化到满式汉语中去。16

4. 权威方言的社会语言学意义17

第二章 北京话的满语底层例析及满汉词语的融合规律21

2.1 北京话中的满语底层例析21

1. 北京人习焉不察但却常用的满语(满汉合成、满式汉语)词(50)22

2. 词源简析25

3. 北京旗人口头常用的满语(满汉合成、满式汉语)词(50)45

4. 词源简析48

2.2 北京话满汉语词融合的共同规律61

1. 满汉文化交流中词语的辗转返借是挖掘满语底层的参考座标;61

2. 按音义兼译原则选用汉译字,是改造满语借词的重要手段;63

3. 双语口语中相似音素的自由变读是满语借词汉化性音变的特殊语境;65

4. 音节缩略成自由词干是满语得以和汉语自由词(素)组合的必要条件67

5. 并列互注以求得语言和心理的平衡,是满汉合成词得以流传下来的社会基础69

3.1 各地京旗方言岛之鸟瞰73

第三章 京腔方言岛的空间差异与北京话的时间发展73

3.2 湖北荆州驻防八旗话的语音特征75

1. 荆州旗人话的语言背景75

2. 融入满语口音的北京官话词77

3. 东、西两腔儿的单词音对比79

3.3 山东青州驻防旗城话的语音特征82

1. 青州旗人话的语言背景82

2. 青州北城京腔儿中的轻音词举例84

3. 青州北城京腔儿中的儿化词举例85

3.4 京郊香山健锐营京腔儿的语音特征87

1. 香山旗人话的语言背景87

2. 与汉语轻声词显有区别的轻音词89

3. 儿尾、化合、拼合掺杂的儿化词93

3.5 三个京旗方言岛与各自驻地汉语方言的区别98

1. 荆州旗人话和当地湖北汉语方言的区别98

2. 青州旗人话与当地山东青州汉方言的区别100

3. 香山旗人话与海淀区汉人话的区别101

3.6 从荆州旗城东边腔儿、西边腔儿的差异看入关前东北汉语和入关后京旗汉语的语音变化104

1. 东边腔儿的声调早于西边腔儿。104

2. 满式汉语中的儿化音是轻音环境中产生的105

3. 从东、西两腔儿轻音促变的不同程度可看出京腔儿中轻音、儿化产生的来源。106

3.7 从青州北城东北话和北京话的有机融合看清初北京满式汉语京腔儿的形成过程107

1. 满语轻音词中舌尖后部位的辅音大多变成儿音节107

2. 化合儿化词比荆州多,拼合儿化词少有出现108

3. 子尾、儿尾参半,反映了东北话和北京话融合的过程110

4. 比荆州旗人话更深入的轻音促变作用111

3.8 从香山健锐营三种共存儿音看北京话儿音的历史演变114

3.9 静态语言结构的平行对称与动态音变的渐进性推移120

第四章 连锁式音变的前提和北京旗人话的元、辅音分析129

4.1 从满汉双语到北京旗人话的过渡129

4.2 北京旗人话元音舌位的偏低化132

4.3 北京旗人话辅音部位的偏后化137

1. 舌尖后辅音聚合群的全面使用137

2. W音和零声母的低、后作用140

3. 小舌音声母代替舌根音声母141

4.4 低后型元、辅音和谐,便于音节拉长,促成音变142

第五章 清初满语京语重音前移考144

5.1 满文书面语与京语口语在语音上的差异144

5.2 从金、清以来东北满语地名的音变旁证其重音的前移146

5.3 乾隆朝《清语易言》中“单话上改韵说者”的前重音考148

5.4 《谈谈满语的京语》中有关前重音的线索与分析157

5.5 东北现代满语词与对译汉语词前重后轻的一致性160

5.6 满语京语的前重音移入旗人汉语162

第六章 汉语的轻声和满语的轻音165

6.1 满语“前重”的移入伴随“后轻”的转进165

6.2 汉语中古以后由语法(和词法)形式弱读产生的轻声166

6.3 来自满语的旗人汉语轻音按语音规则全面覆盖京腔儿?话171

6.4 北京话“轻声”的例外恰是满语轻音的特质177

6.5 语法轻声与语音轻音的区别183

1. 声学语音学对轻音性质的实验有别于传统对轻声的定性183

2. 对北京话轻声的二分证明两者来源不同186

3. “轻音”改造元、辅音的程度重于“轻声”188

6.6 轻音音节促使音素变化的巨人潜力191

6.7 满语边、颤闭辅音转为发[?]的轻音节194

6.8 轻音音节中舌尖后声母的浊化与元音的央中化199

第七章 轻音[?]音尾的生成和拼合儿化音的产生204

7.1 轻音音节中卷舌声母的脱落与卷舌特征的“改嫁”204

7.2 源于舌尖后辅音的轻化[?]音尾成为旗人的口音习惯类化到其它轻音节208

7.3 邻音的相互影响与共存212

7.4 旗人汉语前音节元音的低、后化便于拼合[?]音尾214

7.5 [?]音尾和前音节拼合的历史文献证明222

第八章 [?]音尾与原化合音拼化产生京腔儿儿化韵230

8.1 明代汉语儿音演变的线索和特点230

8.2 [?]音尾附置于化合音节后,形成双层拼合儿化韵238

8.3 京腔儿化韵独特性的原因之所在247

第九章 满汉语音融合所启示的理论和方法论252

9.1 对语言接触理论的新认识252

1. 民间口语的影响力大大高于官方书面语252

2. 语言转换中以“发音习惯”为主要特征的语音影响是主流254

3. 中介语--语言结构受影响的媒介和桥梁257

4. “里应外合”--语言得以渗入外来结构的必要条件259

5. 系列性音变往往源自语言接触261

9.2 满汉语音融合的模型及其方法论意义263

9.3 通过语音融合的共时变异构拟语言接触史的可行性271

参考文献274

转引文献289

后记294

续后记296

1996《北京话的满语底层和“轻音”“儿化”探源》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杰著 1996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北京的声音(1978 PDF版)
北京的声音
1978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一国两制]法律问题面面观(1989 PDF版)
[一国两制]法律问题面面观
1989
北京话初探(1987 PDF版)
北京话初探
1987
北京语音常识(1957 PDF版)
北京语音常识
1957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北京话儿化词典(1990 PDF版)
北京话儿化词典
1990 北京:语文出版社
底层(1960 PDF版)
底层
1960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满族话与北京话(1996 PDF版)
满族话与北京话
1996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北京郊区的满族(1989 PDF版)
北京郊区的满族
1989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北京话初探(1987 PDF版)
北京话初探
1987 北京:商务印书馆
北京话单音词词汇(1956 PDF版)
北京话单音词词汇
195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北京话语汇(1961 PDF版)
北京话语汇
1961 北京:商务印书馆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1999 PDF版)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
1999 北京:语文出版社
北京土话中的满语(1993 PDF版)
北京土话中的满语
1993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京味儿  透视北京人的语言(1993 PDF版)
京味儿 透视北京人的语言
1993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话词语(1986 PDF版)
北京话词语
198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