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中国社会结构》
作者 | 麻国庆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文物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28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101124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5226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导论1
一对已有成果的概述、比较、检讨3
(一)满铁调查和研究4
(二)宗族理论检定研究7
(三)中国学者的研究9
二 本书的思路和分析框架12
三 基本概念的界定15
(一)大传统和小传统15
(二)有关家、族、家庭、家户和家族的界定16
(二、经济型的会 118
四 研究方法19
第二章家庭的观念与实际21
一大家庭观念与绅士22
二传统农民社会的大家庭30
第三章分家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互动37
一分家的内涵:家庭的再生产38
(一)另立门户:分家40
(二)分中有继也有合49
二分家的内在机制:产权流动和社会流动56
三分家的社会再生产功能63
第四章家庭的集团化——宗族72
一宗族的概念73
二宗族发展的历史脉络77
一 家亲戚同族的概念的异同 178
(一)祠堂81
三宗族的标志81
(二)族田84
(三)族谱86
四 宗族的结构及运行机制88
五 祖宗与子孙:祖先崇拜与生育观94
六 宗族与村落:集权、分权与自治101
(一)华南的宗族与村落103
(二)华北的宗族与村落政治:分权与自治106
第五章村落的社会结合与家族112
一 村落社会的结构基础112
二 会与中国传统村落社会114
(一)民俗政治型的会与村落组织115
(三)宗教与娱乐的会120
三 村的信仰与家122
一 拟制的宗族126
第六章拟制的家与社会结合126
(一)宗族兼并与联合129
(二)同姓联合131
(三)地缘的纽带132
(四)收养义子134
二行 会的家的拟制性136
(一)行会的家族式阶序关系137
(二)师傅与徒弟139
(三)摹拟的祖先——祖师崇拜140
三 秘密社会的家的拟制性142
第七章家庭和社会变迁147
一 图德关于家族形态与意识形态的观点148
二 传统社会的农民经营和家庭150
(一)小农家庭和耕地151
(二)小农家庭与副业155
三 从集团化到家庭经营159
四 家的传统与再生166
(一)农村工业化与家的传统167
(二)华侨“寻根”与经济发展171
(一)关于家、亲戚、同族语言上的不同178
第八章社会的比较:日本的家与社会178
(二)家179
(三)亲戚181
(四)同族182
二 日本家的阶层性:武士与平民183
(一)武士家庭184
(二)庶民家庭187
三日本的分家188
四 日本的同族195
(一)村落类型论的展开199
五传统日本村落社会的特点199
(二)不同村落类型的特点201
(三)村社和村庙203
六 家与社会的结合206
第九章余论与结语——家、社会与国家211
一 投射与折射215
二 分·继·合218
三 类与推219
四 名与实224
后记226
1999《家与中国社会结构》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麻国庆著 1999 北京:文物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
- 1988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 信息社会的社会结构
- 1984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社会结构论
- 1993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研究
- 1992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 纪念利玛宝来华四百周年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 1983 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
-
-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现代化理论
- 1988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 社会学家的眼光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
- 1998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 国家与社会
- 1998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黄土板结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探析
- 1994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日本社会结构
- 1982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 国家与社会
- 1989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 南斯拉夫国家结构和社会结构
- 1963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寻求苏美力量均衡的努力 论赫鲁晓夫的对美政策
- 1999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