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活 史学答问》
作者 | 许冠三著 编者 |
---|---|
出版 | 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参考页数 | 458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957551927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519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卷一总论3
第一章历史本然与历史真实3
提要3
服从史证之真6
不能全知与全不能知7
「历史魔方」9
缘实用兴趣而生之相对10
可作比较之相对12
「作为思想之历史」13
「历史事实」与「历史实事」14
「事实本然」与「历史事实」15
史学致知能否客观?17
共识与真知20
可以客观到什么程度?22
因研究性质异22
因知识论准则异25
个别的具体之真与普遍的抽象之真27
特定断言与普遍断言28
必然之真、或然之真与适然之真29
言之成理的真30
持之有故的真30
证之得实的真31
第二章旧史学、新史学与科学的史学35
提要35
长安与罗马异文同工39
旧中有新39
新中有旧40
梁启超的新史学42
「新新史学」44
各有其「新」45
各有其「科学」46
如实的「科学」46
「历史科学」47
「自行说话」的「科学」48
「人的科学」49
「科学的」史学49
「社会—科学的史学」50
「新的科学的史学」51
「历史的社会科学」52
现代与传统之异53
诸科学观之得失56
尽量利用社会科学57
以史学为本57
以史学为主58
恰当利用58
真正科学的历史研究61
常变兼顾61
集合体与个别体兼顾62
主客表里兼顾64
质量兼顾65
第三章「大史学」与「活史学」71
提要71
不是「后设史学」73
消极之大、积极之大74
破门户、破宗派75
根基深厚76
博取广容78
开阖伸缩自如79
有成例无定法81
以切实如实为依归83
大中有活84
法因事易84
体随用移85
生生不已85
卷二致知论91
第四章史料与史料处理(上):中西经历殊途同归91
提要91
无史料学则无真史学95
「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97
三大动力98
明经卫道98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100
刘氏校书103
中国史料学鼻祖105
长编考异108
考异、考据与考证111
古籍考辨112
原实考信115
以治史之法治经115
万斯大门径116
金石考古118
中西之术不谋而合120
傅式中西联姻122
第五章史料与史料处理(中):证供、遗迹各有其用127
提要127
新史学与新史料学130
辗转加工132
古已有之133
语文遗迹134
是注经亦是证史135
文献遗迹136
与证供配合138
古今所证之异同141
由重证供而重遗迹142
由简直推证而繁曲推证144
演绎—归纳—演绎146
以归纳为主148
层进归纳149
遗迹需要证供151
证供需要遗迹152
第六章史料与史料处理(下):质料量料相需互补157
提要157
耗费钜大163
计量取向之局限165
可计量与不可计量166
三不宜167
见於《日知录》的古典范例170
统计表经常说谎171
一查身世、二查质素171
查问卷设计173
抽样统计难免之误差175
查预设之理论或模式177
查原料之取舍178
查计量所本之指标178
「完全」之统计不必然完全179
传媒史料180
报刊之偏蔽182
四项须知184
五层用途185
「同源异流」比勘186
追本穷源187
纵横错综比较189
影视资料190
乱人耳目、迷人心窍191
孤立之表象194
时序颠倒195
空间乖错196
口述原料197
传召缺席、蒙冤之证人198
伪误偏曲之防范200
第七章历史重建(上):依考证成主体207
提要207
主为客用之学210
三种型态211
考证型212
解释型214
为何?因何?216
无欲以观其妙216
分析型217
析事以验理218
考证与考证史学220
论证四式223
类比223
归纳224
演绎227
比较论证230
比较方法与比较史学231
比较观点233
最佳解释论证234
第八章历史重建(中):按解释布格局241
提要241
四大类别245
历史性格的解释247
发生性格的解释247
历史性格的因果解释248
归总解释250
定性解释251
古典的显性因果解释252
古典的隐性结构解释253
近代的因果与非因果解释254
理性解释256
科学的因果解释258
涵盖规律解释之先天缺陷260
类似规律陈述261
范常陈述262
史事的独特性264
史事的复杂性与适然性265
融通解释267
因实际制宜269
仍须诉诸发生解释271
既是历史的又是科学的272
忌一、忌唯、忌理论挂帅273
第九章历史重建(下):以分析开先路281
提要281
结构解析之蔽288
系统解析之短289
多元史络分析之长290
内外主客史络291
多元分析293
「历史的」分析294
行为分析296
得失关键298
语言(文)分析302
文本(献)分析305
内容分析306
历史语意分析308
发展(生)分析309
抽样(典型)分析310
实在系统与模拟系统312
系统分析312
机械观与有机观316
结构与功能之共变318
结构解释与结构分析319
「深层结构」之解与析322
卷三致用论329
第十章史著撰述(上):燮理「三要」329
提要329
知故藏往与述往思来331
本然秩序、建构秩序与再现秩序332
圆透之识与圆融之象333
今为古用与古为今用333
文胜质则史334
撰史如绘画336
因旨而异、因世而移337
核心课题338
事实判断、价值判断340
事居先、意次之、文又次之343
厚实叙述348
计量表述349
以圆贴之笔成圆通之作353
第十一章史著撰述(下):协和「四义」357
提要357
有徵如实360
文约事丰363
省体、省句、省字363
炼事、炼句、炼辞364
文士工夫与史家能事366
事在句外、意在言外368
详略相称370
以事为本371
以意为主375
意赅旨明377
始末圆备379
谋篇定位381
搜闲传神382
寓评解於叙事383
第十二章论史用(上):史无定用387
提要387
因人而改389
因世而易390
戒恶劝善392
奖成懼败393
稽兴坏成败之理394
神交万古397
人文教养基础398
提供价值取舍样版401
袪除当代心魔403
历史智慧404
历史思维406
因体而移407
第十三章论史用(下):史有恒用415
提要415
书之则与天地并久420
史存周存、史亡周亡422
扩充经验、增广选择424
储藏文化精神、传播价值信息425
说明现状427
鉴戒未来436
虽可知来但不必知来437
法成固难、戒败亦不易442
未来可预测而又不可预测444
可测中有不可测、不可测中有可测448
教人聪明、移人心性452
后记457
1996《大 活 史学答问》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许冠三著 1996 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大众哲学问答
- 1939 三户书店
-
- 史学问题解答
- 1957年10月第1版 河南人民出版社
-
- 植物生活知识问答
- 1959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党的生活问题解答
- 1962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企业经济搞活问答
- 1992 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
-
- 生活百科问答
- 1989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三大宪章学习问答
- 1950 实用出版社
-
- 大学物理问答题
- 1988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 史学问题解答
- 1957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农村青年手册
- 1984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大哥大”使用问答
- 1999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大众政治学问答
- 1939 三户书店
-
- 大众社会科学问答
- 1939 三户书店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