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求取 ⇩

前言1

概说5

第一章中国地形的一般特征8

一、五类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8

(一)高寒多雨的山地8

(二)低矮的山地——丘陵9

(三)平顶的高地——高原10

(四)肥沃的平原11

(五)我国的聚宝盆——盆地11

二、西高东低的三级阶梯地形13

(一)世界唯一的最高的地形面——青藏高原15

(二)破碎的第二级地形面16

(三)低平的第三级地形面17

(四)为什么我国地形会分为三级19

第二章“一带三弧”的山文系统22

一、五千公里的昆仑—秦岭东西山系27

(一)中国的脊柱——昆仑山27

(二)南北分界的山岭——秦岭29

二、古老褶皱的蒙古弧山文系统36

(一)金山——阿尔泰山36

(二)西王母的山——天山37

(三)祁连山——又是一座天山41

(四)黄土高原上耸峙的六盘山42

(五)我国林区大兴安岭43

(六)险峻的太行诸山44

(七)日本海的海岸山脉——长白山地45

(八)千里松林的阴山山脉47

三、年青高大的西藏弧形山文系统48

(一)世界上最高而又年青的喜马拉雅山系48

(二)众水之源——冈底斯山54

(三)念青唐古拉山55

(四)冰川世界的喀喇昆仑山56

(五)高原的脊骨——唐古拉山脉59

(六)西藏弧形山系发育模式60

四、向西突出的华南弧形山文系统61

(一)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62

(二)东亚最高山——台湾中央山系69

(三)云贵高原上的脊岭——乌蒙山71

(四)川东褶皱带中的华蓥山72

(五)云雨巫山十二峰——巫山山脉73

(六)丘陵地上的华南弧形山地75

(七)华南弧北翼避暑名山——庐山、黄山、天目山77

五、中国的名山87

(一)各种形式的断块山87

(二)褶皱群山——罗平山脉、大瑶山、贺兰山92

(三)两种穹窿山地——五岭和西大明山95

(四)岩石性质影响的蚀余山——丹霞山、武夷山、雁荡山、九嶷山、峨眉山97

六、中国的火山106

(一)火山的形态及成因106

(二)我国的活火山108

(三)我国的死火山115

第三章西部“高原中国”——壮阔的四大高原124

一、世界的高极——青藏大高原124

(一)世界上快速上升的年青大高原125

(二)高原上的川地形冰128

(三)高原上的冻土地形132

(四)内陆流域、湖泊众多136

(五)青藏高原的地形分化141

二、华南弧包绕的热带性高原——云贵高原148

(一)断裂破碎了的云南高原——两级夷平面149

(二)湖盆和“坝子”150

(三)被溶蚀的高原——岩溶地形154

三、世界著名的牧区——蒙古高原163

(一)石砾荒漠——戈壁164

(二)蒙古高原两级地面——蒙古剥蚀面、戈壁剥蚀面168

(三)高原上三大广场——居延海、二连和呼伦贝尔他拉170

(四)鄂尔多斯高原——蒙古高原的河南部分172

(五)塞上江南——河套(前套、后套、西套)173

(六)欧亚交通孔道(丝绸之路)——河西走廊177

(七)蒙古高原上的沙漠182

四、世界古文化起源区之一——黄土高原190

(一)年青的高原191

(二)黄土高原上三大地形类型——山、原、川192

(三)黄土塬的三大侵蚀切割地形类型——原、梁、峁194

(四)八百里秦川渭河谷地——196

(五)地堑群所成的汾河谷地201

(六)地形阶梯上的裂点——龙门和壶口瀑布202

(七)“九曲黄河”的丰富水力资源203

(八)黄土高原的分区205

第四章祖国富饶的聚宝盆——西部四大盆地206

一、亚洲的心脏——塔里木盆地207

(一)山前平原的戈壁滩208

(二)横过戈壁的“丝绸之路”——绿洲带209

(三)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218

(四)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221

(五)中国的大耳朵——迁移湖罗布泊225

(六)石蘑菇和风城地貌230

(七)世界最低地点之一——吐鲁番盆地231

(八)哈密瓜产地——哈密盆地234

二、我国主要牧区——准噶尔盆地235

(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236

(二)戈壁滩和山前平原238

(三)游移湖——玛纳斯湖和艾比湖239

(四)额尔齐斯河与布伦托海240

(五)准噶尔西部谷地的风口241

三、高原上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243

(一)高原上的盆地243

(二)盐滩与沼泽地244

(三)农牧中心的山前平原245

(四)戈壁滩和沙漠地形246

(五)风蚀劣地和“风城”地形247

(六)双子湖——干旱区的交替湖248

四、天府之国——四川盆地250

(一)亿年以上的古老红盆地250

(二)红盆地中部的“方山”丘陵254

(三)川东平行岭谷褶皱山区255

(四)天府之国——成都平原256

(五)世界最大水电站坝址之一——长江三峡260

(六)三峡桔乡——秭归红盆地266

(七)黄陵庙花岗岩石蛋河床奇景268

(八)三峡的形成历史270

第五章东南半壁的五大丘陵地272

一、辽东半岛的脊骨——辽东丘陵地272

(一)丘陵区内古老的河流273

(二)丘陵地边缘的断裂活动274

(三)丘陵地上升的证据——夷平面和多级阶地275

(四)多次海侵形成的辽东半岛275

二、半岛上的丘陵地——山东丘陵地278

(一)鲁东和鲁中丘陵地279

(二)打碎了的盾——鲁中穹窿丘陵地280

(三)鲁东花岗岩丘陵地285

(四)纵贯半岛的胶莱运河平原286

三、华南弧北翼的江南丘陵地288

(一)一对地貌相似的湘、赣丘陵地289

(二)工农业生产基地的红层盆地290

(三)湘中红土丘陵地292

(四)苍茫赣水293

(五)红盆地中的“丹霞地形”的分布294

(六)暴流的“崩岗”、冲沟与水土保持297

四、东南沿海的浙、闽丘陵地298

(一)火成岩特多的沿海丘陵地299

(二)丹霞地形发育的浙、闽红盆地303

(三)丘陵地中的河谷盆地——邵武、建瓯305

(四)丘陵包绕的濒海平原306

(五)放射入海的丘陵地中山溪群308

五、“桂林山水”点缀着的两广丘陵地312

(一)“桂林山水”的形成313

(二)峰林石山的分类——峰林石山、峰丛石山322

(三)阶地上可恶的“土洞”325

(四)水土流失、崩岗发育的花岗岩丘陵328

(五)火山点缀着的玄武岩低丘台地329

第六章四海之滨的四大平原333

一、南临渤海的东北大平原334

(一)“北大仓”的三江平原334

(二)多次成湖的松嫩平原336

(三)古海湾上形成的辽河平原337

二、跨连黄、渤两海的华北大平原338

(一)黄河扇形平原340

(二)淀泊众多的海河平原348

(三)根治中的淮河平原355

三、江湖连串的长江河谷平原363

(一)江汉平原——中国经济的心脏区之一363

(二)鄱阳湖形成与赣江下游平原的淹没373

(三)湖泊、汊道组成的皖苏平原376

(四)长江口三角洲380

(五)向漏斗湾形态发展的杭州湾390

四、南海明珠——珠江三角洲平原394

(一)珠江三角洲发育的模式396

(二)热带内的西北江三角洲398

(三)东江典型的三角洲405

(四)珠江三角洲出口的八“门”地形406

第七章漫长的海岸 众多的岛屿408

一、一万八千多公里长的海岸线408

(一)优良的海岸及其类型409

(二)“华南型”山地港湾海岸411

(三)油田广布的沙泥质平原海岸417

(四)热带的珊瑚礁海岸425

(五)水上森林——红树林海岸430

二、五千多个大陆岛和海洋岛432

(一)东南沿海两大宝岛——台湾和海南岛433

(二)我国南北沿岸的五大岛群442

(三)南海四大珊瑚群岛452

(四)太平洋上两大火山岛链地形469

1985《中国的地形》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曾昭璇著;黄衍辉责任编辑 1985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是怎样形成的(1990 PDF版)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是怎样形成的
1990 北京:学苑出版社
中国文明的形成( PDF版)
中国文明的形成
中国文明的形成( PDF版)
中国文明的形成
新中国的雏形——抗日根据地政权(1994 PDF版)
新中国的雏形——抗日根据地政权
1994
中国地形研究  上( PDF版)
中国地形研究 上
中国文化服务社
我国的地形  蒙文(1982 PDF版)
我国的地形 蒙文
1982 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我国的地形(1980 PDF版)
我国的地形
1980 北京:商务印书馆
地形图的应用(1978 PDF版)
地形图的应用
1978 北京:测绘出版社
祖国的地形(1951 PDF版)
祖国的地形
1951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的地形和土壤概述(1959 PDF版)
中国的地形和土壤概述
1959 北京:商务印书馆
新中国的雏形  抗日根据地政权(1994 PDF版)
新中国的雏形 抗日根据地政权
1994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的地形(1985 PDF版)
中国的地形
1985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我国的地形(1955 PDF版)
我国的地形
1955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中国的隐形经济(1992 PDF版)
中国的隐形经济
1992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美国的中国形象(1999 PDF版)
美国的中国形象
1999 北京:时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