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与道德》
作者 | 梁国钊编写 编者 |
---|---|
出版 |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49 |
出版时间 | 198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3113·31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4570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热爱祖国 忠于人民2
童第周--“不许你污辱我的祖国”2
侯德榜--为中国人争口气6
吴仲华-爱国之心锁不住10
华罗庚--“我们应当回去”15
蔡希陶--“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科研课题”18
张钰哲--为“中华”小行星命名21
韦钰--为国分忧的女博士24
谢希德--“我不后悔”28
盖·吕萨克--“无论如何必须超过戴维”31
献身科学 不畏艰险35
李时珍--为“造福生民”舍生忘死35
王伽林--献身科研的勇士39
彭加木--改名言志42
司密斯--见到死神的人46
杨联康--万里黄河徒步行48
吉姆斯--自愿充当“精神病人”51
福尔斯曼恩--荣获诺贝尔奖的“疯子”53
拉齐尔-以身殉职死而无憾56
海斯德-征服蛇毒的科学家59
施密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61
魏格纳--敢于“异想地开”的人62
吉多尔--揭示黑猩猩王国奥秘的探险者65
路易斯--为最大的科学实验献身68
维萨里--冒着上绞刑架的危险70
造福人类 不图名利75
黄鸣龙--只为发明不为发财75
夏凯令--一个光荣的人78
熊金城--不为“名缰利索”所羁绊81
富兰克林--将发明慷慨贡献于社会83
伦琴--不为金钱所动85
居里夫妇--不为私利的“科学精神”87
居里夫人--不假思索的选择90
爱因斯坦--所鄙视和所追求的92
法拉第--“为真理而耕耘,不为名利而卖力”96
达尔文、华莱士--互相谦让桂冠99
弗兰克琳--“关心的只是真理发现了没有”102
韦尔斯、杰克逊、莫顿--悲剧的合演者105
狄塞尔--自食追名逐利的苦果108
索曼、费里格--“科学强盗”的下场111
道森--“曙人”骗局的破产113
李四光--“不识”女儿117
专心致志 忘我工作117
朱洗--看戏引起“风波”119
侯光炯--舍糖果取泥巴的怪事122
童第周--囊空如洗为购镜124
李四光--既“吝啬”又“大方”的人126
吴文俊--一位“健忘”的数学家127
苏步青--巧接“零头布”130
玻尔--一次险些付出生命代价的思考132
白求恩--“答非所问”134
维纳--不知饥饱136
贝尔--“忘乎所在”138
爱因斯坦--鱼子酱·钥匙·地震·家址139
法布尔--象凸透镜那样聚焦142
居里--一生别无它求,“只亟需一个实验室”145
安培--留言·黑板·怀表148
柳比歇夫--惜时如金150
巴斯德--朋友跪请他吃饭153
欧立希--写信给自己的人155
一丝不苟 严谨治学159
竺可桢--对儿子的批评159
詹天佑--一丝不苟搞测量163
华罗庚、天王--坚决要求撤回获奖候选项目166
丁肇中--宁愿失去独得诺贝尔奖金的机会168
本生--抓苍蝇严测定171
瑞利--不忽略第三位小数174
密立根--“专门爱做困难实验的人”177
摩瓦桑--金刚石之谜179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184
竺可桢--五十年和五千年184
特尔门、西尔斯--接力观察半世纪188
道尔顿--五十七年如一日191
罗斯--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193
麦哲伦--坚定不移是他最突出的美德197
爱迪生--“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200
开耳芬--“我相信大西洋阻挡不住人类的进步”204
莫尔斯--从画家到发明家208
富尔顿--从失败的泥坑中跃上成功的道路212
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216
李四光--以事实推倒洋权威的结论216
陈惠波--“我就是要碰破这个壁”220
覃慕陶--为发展原子能事业大胆探索225
杨振宁、李政道--“不要丢掉自己的胆魄”228
伽利略--在前人已有答案的地方231
维勒--“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235
约里奥、查德威克--“守旧”与“创新”239
普朗克--他的“胆略”和“胆却”241
乐于助人 支持发明246
夏凯令--“尽我的一切力量帮助你”246
蒋筑英--“义务资料员”250
唐敖庆--千里送“经”252
吴健雄--助人为乐254
邦普朗--支持别人不畏艰险256
达尔文--解人急难的热心人258
摩尔根--慷慨解囊261
康恩--暗中助人不露姓名263
亨利--两句令人鼓舞的话265
普鲁斯--排除偏见支持发明269
勒维烈、亚当斯--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结果274
乐当“伯乐” 提携后辈278
华罗庚--因“错”荐才278
钱学森--抗议“老头子制”282
李国豪--双料第一流的桥梁专家285
摩尔根、谈家桢--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超过自己288
谈镐生--“指导你们科研是我的责任”290
居里夫人--一份热情的“推荐书”293
爱因斯坦--一封回信架起了科学发现的桥梁295
欧拉--无私举荐拉格朗日298
奥斯特瓦尔德--支持“落第博士”300
柏齐力阿斯--可贵的“人才癖”303
戴维--一生最大的发现和最大的错误306
翁内斯--“当年多么糊涂”308
对己对人 谦虚谨慎311
钱学森--不愿署名311
陈建功--明己之“短”和知人之“长”314
李华钟、郭硕鸿--建议联合申报研究成果316
竺可桢--临终补课318
林巧稚--学无止境321
李政道--颁奖会上说“西游”323
爱丁顿、戴文赛--在学生面前承认学识不足325
达尔文--伟大而谦逊328
赖特兄弟--一句话的演说332
富兰克林--从他的墓碑见精神334
李斯特--一封谦恭的致敬信336
卡哈--没有淹没于赞扬之海339
格林尼亚、萨巴特--互相谦让风格高341
爱因斯坦--拜助手为“师”343
巴斯德--为助手“请功”344
洪堡德--七十五岁的大学生346
开耳芬--辞职当研究生348
德佛里斯、柯伦斯、丘歇马克--有趣的巧合,高尚的情操350
尊师敬师 不忘师情353
华罗庚--永志不忘老师的栽培353
陈景润--尊敬师长情真意切357
钱学森--终生感谢老师361
杨振宁--不辞路遥念师情364
普朗克--“我爱您”367
玻尔--为子取名纪念恩师369
评价学术 公正无私374
周培源--“还在牛顿力学的范围之内”374
陈建功--不同意夫人提升副教授376
叶企荪--拍板提拔华罗庚377
卢瑟福--评价他人不抱成见379
希尔伯特--“大学不是洗澡堂”382
惠更斯--幸遇法国求贤若渴385
弗累密--做老师的一件乐事387
雷纳特--缺德的科学家390
钱学森--施巧计倡导学术民主395
学术民主 提倡争鸣395
谈家桢--主张学术上师生平等397
玻尔、爱因斯坦--三十年的友好争论399
范特霍夫--化“敌”为友403
李比希、维特--由争论建立起友谊406
普鲁斯特--把质难当作攀登的阶梯409
普利斯特列、卡文迪许--为论敌提供论据412
朗道--作风专断造成恶果415
“水成派”和“火成派”--水火不相容的丑剧418
郑作新--为麻雀平反“冤案”421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421
赵东生--要求记录自己的错误423
普林格尔--“违背自然规律的,我不能照办”425
赫胥黎--为真理而战的“斗犬”427
塞尔维特--探索血液流向真理的殉道者431
桑格夫人--倡导计划生育的先驱434
维纳--闻过则喜437
赫歇尔--“权威”推翻自己的假设439
洪堡德--向批评者认错441
鲁本斯--批评错了普朗克之后444
密立根--固执限制了他的才能447
1986《科研与道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梁国钊编写 1986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科学家与科学道德
- 1989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 道德与法律
- 1995
-
- 性与道德
- 1988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 爱情与道德
- 1987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 权力与道德
- 1989 求实出版社
-
- 科技道德与就业指导
- 1999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 科学与道德
- 1992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 科学研究与道德
- 1987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
- 科学家与科学道德
- 1984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道德与道德教育
- 198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现代科技与道德
- 1987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科研道德问答
- 1989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风俗与道德
- 1992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 科技道德
- 1988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