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
作者 | 王凤阳著;张克责任编辑 编者 |
---|---|
出版 |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986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528211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3069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绪论1
第一章汉字学和汉字改革1
第一节 汉字学1
第二节 汉字研究小史3
第三节 汉字研究与汉字的改进和改革9
第二章文字和文字的发生17
第一节 对几种文字定义的检讨17
第二节 文字是什么21
第三节 文字的起源39
第四节 文字产生的历史历程47
第三章汉字和汉字的起源66
第一节 关于汉字来源的种种说法67
第二节 汉族周围民族的岩画与图画文字74
第三节 汉字源于古图画文字的推测86
第四章汉字的历史面目96
第一节 殷商以前的文字98
第二节 殷商、西周文字101
第三节 春秋、战国文字112
第四节 秦系文字128
第五节 两汉文字138
第六节 魏晋以来的文字146
第七节 汉字字形演进举例158
字体论177
第五章汉字字体的演进177
第一节 什么是字体177
第二节 标准体与应用体180
第三节 字体的更替187
第四节 字体的分类与名称194
第六章线条与笔画212
第一节 从线条到笔画212
第二节 笔画——线条的改造221
第三节 楷书的笔画230
第四节 字的笔画数问题235
第五节 笔顺与现行笔顺规则247
体系论259
第七章文字体系259
第一节 文字体系及其构成259
第二节 体系与文字的质变262
第三节 文字体系划分的标志264
第四节 文字体系的演进266
第八章汉字体系273
第一节 汉字的体系变革与汉字的发展阶段273
第二节 汉字体系的分类274
第三节 关于汉字体系分类的检讨278
第四节 汉字体系的命名286
第九章图画提示文字288
第一节 关于汉字源头的论争288
第二节 对排斥图画文字的根据的检讨292
第三节 关于使汉字与记号联姻的检讨296
第四节 图画提示文字的记录原则303
第五节 图画文字的表达方法308
第六节 图画文字的排列次序315
第七节 图画文字的类型316
第八节 由提示语言向记录语言的过渡318
第九节 由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过渡的历程327
第十章象形表意文字330
第一节 象形文字的诞生330
第二节 象形文字的基本特征331
第三节 象形文字产生的时代334
第四节 象形文字产生的意义336
第十一章象形表意文字的写词法与造字法337
第一节 “六书”介绍338
第二节 “六书”检讨342
第三节 形象写词的造字法355
第四节 形象写词法与词的语法分类、词义分类375
第五节 形象造字法的阶段论是错误的381
第十二章象声写词法387
第一节 假借的发生387
第二节 假借——象形文字的产婆394
第三节 通假——象声写词法扩大的里程碑400
第四节 联绵词的音节化405
第五节 关于“假借”的检讨412
第六节 不能将文字假借与表音文字混用414
第十三章形声写词法421
第一节 表达律与区别律421
第二节 形声字——求区别的产物423
第三节 形声化是单音节词占优势的词根孤立语的共同趋势430
第四节 形声字的发展434
第五节 形声字的分类436
第六节 声符——形声字的主体441
第七节 形符——词义的范畴符号445
第八节 形声字是汉字演进中的又一里程碑451
第九节 象形文字阶段的写词法的相互补足与相互替代(一)454
第十节 象形文字阶段的写词法的相互补足与相互替代(二)461
第十四章从象形表意文字向记号表意文字的转化472
第一节 记号化472
第二节 象形字与词义的脱离与字的记号化473
第三节 象形字的表音化与字的记号化476
第四节 形声字的发生与字的记号化477
第五节 字形自身的演进与字的记号化479
第六节 使字形与词义脱节的诸因素的连锁反应480
第七节 象形文字记号化的社会原因483
第八节 文字的记号化与定形化484
第九节 记号表意文字的成熟487
第十五章记号表意文字490
第一节 记号表意文字——脱胎于象形文字的新文字体系490
第二节 “文”与“字”——文字的二分化及文字观念的变化494
第三节 基本字符的切分501
第四节 基本字符的组合504
第五节 记号文字的主体写词法——形声字506
第六节 记号文字的辅助写词法——会意字509
第十六章记号文字的记号化518
第一节 记号文字与记号化518
第二节 形声字的构形与记号化519
第三节 声符失声与记号化521
第四节 形符失“义”与记号化526
第十七章记号文字字符量的绝对增长与相对增长530
第一节 记号文字的内在矛盾530
第二节 记号文字字符量的膨胀531
第三节 记号文字的字符累积情况539
第四节 汉字的时代应用量543
第五节 记号文字字符的笔画构成547
第六节 多符性、多笔性是表意系统文字的痼疾550
第十八章记号文字能记与所记的矛盾552
第一节 作为记录工具的汉字与掌握运用的矛盾552
第二节 作为交际工具的汉字与当前统一民族语的适应与矛盾555
第三节 作为交际、记录工具的汉字与汉语的矛盾558
第十九章汉字的改进571
第一节 汉字改进中的两类矛盾571
第二节 汉字字符量的限制572
第三节 汉字的再归并577
第四节 同音归并581
第五节 同源归并591
第六节 汉字构成上的简化598
第七节 简化汉字的运动599
第八节 简化汉字的规律—常用趋简602
第九节 频率与汉字的简化603
第十节 频率研究对当前简化汉字的启示622
第十一节 简化汉字应遵循的原则624
第十二节 简化汉字的步骤642
改革论649
第二十章汉字的改革649
第一节 汉语的复音节化与汉字的表音化——汉字改革的内在根据651
第二节 表意汉字与文字的机械化——汉字改革的物质条件663
第三节 汉字改革之风的吹起与汉字改革运动——汉字改革的社会条件671
第四节 怎样改进、改革汉字——汉字改革道路的探索684
第五节 走什么样的拚音道路——改革方案问题698
第六节 什么时候走拚音道路——改革的条件问题711
第七节 怎样走拼音道路——改革的步骤问题725
字形论732
第二十一章行款与汉字字形变化732
第一节 汉字行款形式的形成732
第二节 汉字行款对汉字字形的影响742
第三节 方形汉字的演化747
第四节 汉字的方化与形声字结体的多样化749
第五节 行序与汉字字形754
第二十二章书写生理与汉字字形756
第一节 “手”与字形756
第二节 “自上而下”、“自左而右”与汉字字形758
第三节 “趋直”、“反逆”与汉字字形760
第四节 “串连”、“并连”与汉字字形764
第五节 笔顺与汉字字形766
第六节 现行汉字演变的新趋势769
第二十三章字形的“同化”与“异化”——演变中的字形的交互影响772
第一节 关于“同化”和“异化”772
第二节 汉字的“异化”773
第三节 汉字的“同化”775
第四节 类推律776
第五节 “类推律”在字形演进中的作用784
第二十四章字形的“简化”与“繁化”787
第一节 字形的简化与简化的方法787
第二节 各种简化方法的作用的分析799
第三节 字形繁化与繁化的种类801
第四节 字形繁化的原因808
第五节 简化与繁化的矛盾统一809
第六节 简易律与区别律814
第二十五章字形的分化、交替与归并830
第一节 字形与词830
第二节 词的共居与字的分化831
第三节 分化字的研究835
第四节 字形的分化与词的频率838
第五节 字形的交替与词的频率843
第六节 分化与交替的交织851
第七节 字形的分化与交替的启示861
第八节 字形的归并868
第二十六章字形演进中的变易与规范871
第一节 文字的二重性与文字应用中的变异与规范871
第二节 文字的社会性要求文字规范化873
第三节 错别字879
第四节 产生错别字的根源887
第五节 纠正错别字890
附录象形字释例897
象物字897
象事字934
象意字960
标示字970
后记973
1989《汉字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凤阳著;张克责任编辑 1989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汉学字规范字帖
- 1991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
- 汉字规律与识字教学
- 1990
-
- 汉字学纲要
-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 现代汉字学
-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汉字
- 1957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 汉字
- 1984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 汉字形义考源
- 1996 武汉:武汉出版社
-
- 汉字教与学
- 1999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 小学生规范字典
- 1999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汉字学史
- 1991 北京:学苑出版社
-
- 《说文解字》与汉字学
- 199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汉字学
- 1989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 汉字·汉字改革史
- 1988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趣味学汉字
- 1995 长春:长春出版社
-
- 金银岛 化身博士
- 1998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