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求取 ⇩

前言页1

第一卷 古代(1868年以前)3

第一篇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3

第一章 原始社会3

第一节 旧石器文化与日本人的起源3

一、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3

二、日本人的起源4

三、旧石器文化6

第二节 绳纹文化与原始公社7

一、绳纹时代的石器与陶器7

二、狩猎、捕鱼与采集8

三、水稻的传入9

四、房屋与村落10

五、家庭与社会11

六、服饰与墓葬12

第三节 弥生文化与原始公社的解体13

一、弥生式陶器13

二、铁器与青铜器13

三、水稻栽培15

四、原始公社的解体16

五、中日关系的萌芽18

一、成立年代与地理位置21

第一节 邪马台国--国家的起源21

第二章 奴隶社会21

二、生产情况与风俗习惯22

三、国家与社会24

四、邪马台国与中国的通好26

第二节 大和国统一日本与对外关系27

一、古坟的出现及其变迁27

二、国土的统一与侵略朝鲜29

三、倭五王时代与中国的通好30

一、铁器的广泛使用32

二、手工业的发展32

第三节 大和国的社会经济状况32

三、部民制的确立33

四、氏姓制的确立37

第四节 大陆文化的传入38

一、科学技术的传入38

二、文字和儒学的传入40

三、佛教的传入41

第五节 圣德太子的改革与飞鸟文化43

一、改革前的国内外形势43

二、圣德太子的改革45

三、飞鸟文化47

一、改新的社会政治背景52

第一节 大化改新52

第三章 大化改新与封建制的确立52

第二篇 早期封建社会52

二、新旧势力的斗争53

三、改新的主要内容55

四、改新后的社会性质56

第二节 壬申之乱 与天武朝的政治革新57

一、新旧势力的再次交锋57

二、出兵朝鲜58

三、迁都近江59

四、 壬申之乱60

五、政治的革新61

第三节 《大宝律令》的制定与封建制的确立63

一、律令的制定63

二、律令的主要内容64

第四章 奈良时代(710-794)70

第一节 奈良时代的经济发展70

一、平城京的建造与边境的开拓70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71

第二节 班田制的动摇与庄园制的产生73

一、班田制的动摇73

二、庄园制的产生75

第三节 朝廷内部的权势之争76

一、遣唐使的派遣78

第四节 日唐文化交流与白凤、天平文化78

二、遣唐使的路线79

三、遣唐使的任务和作用79

四、遣唐留学生80

五、鉴真东渡82

六、白凤文化88

七、天平文化89

第五章 平安时代(794-1192)93

第一节 桓武朝的改革与班田制的崩溃93

一、迁都平安与桓武朝的改革93

二、嵯峨等朝的改革94

三、田堵制的出现95

四、地租形式的演变96

第二节 庄园制的形成与经济的发展97

一、庄园 不输不入 化97

二、封建领主等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98

三、封建经济的发展99

第三节 藤原氏的摄关政治100

一、摄关政治的出现100

二、 延喜、天历之治101

三、摄关政治的确立102

第四节 农民的斗争与武士阶层的形成103

一、农民的斗争103

二、武士与武士团的产生104

三、武士团的叛变与源、平两氏的崛起106

一、院政107

第五节 院政与平氏政权107

二、平氏政权109

三、源、平之争与平氏灭亡110

第六节 日中、日朝通好111

一、与唐、渤海郡的通好111

二、 遣唐使 停派后的日中通好112

三、与新罗、高丽的通好113

第七节 平安时代的文化114

一、佛教与神道114

二、假名与文学116

三、建筑与雕刻118

四、绘画与音乐119

五、书道与茶道121

六、教育与学术122

第三篇 中期封建社会126

第六章 镰仓时代(1192--1333)126

第一节 镰仓幕府的建立126

一、中央与地方机构的设置126

二、幕府的经济基础128

三、公武两重政权129

第二节 承久之乱 与武士政权的巩固130

一、北条取代源氏的权力斗争130

二、 承久之乱131

三、武士政权的建立132

四、武士政权出现的意义133

第三节 镰仓时代的社会经济134

一、庄园制经济的进一步强化134

二、农民的斗争135

三、地头制的确立136

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37

第四节 日中通好139

一、与宋、元贸易139

二、入宋入元僧140

第五节 抗元战争与镰仓幕府的衰落141

一、文永之役141

二、弘安之役142

三、战后的衰落143

四、得宗专制145

第六节 镰仓时代的文化146

一、净土宗与净土真宗146

二、时宗与日莲宗147

三、禅宗147

四、早期武士道思想148

五、文学、史学与医学149

六、艺术150

第七章 室町时代前期(包括南北朝,1333-1477)152

第一节 建武中兴 与南北朝时代152

一、后醍醐天皇152

二、镰仓幕府的崩溃153

三、 建武中兴154

四、足利幕府与南北朝155

第二节 室町前期的幕府统治157

一、守护领国制的形成与庄园制的衰落157

二、足利义满的统治159

三、幕府与朝廷161

第三节 室町前期的经济与日中、日朝通好162

一、农业与手工业162

二、商业、交通与城市163

三、前期倭寇164

四、 勘合贸易165

五、日明文化交流167

六、与李氏朝鲜的通好168

第四节 室町前期的文化169

一、朱子学与《神皇正统记》169

二、民间文艺170

三、文学艺术171

第五节 农村自治体的形成与农民起义172

一、农村自治体( 惣 )的形成172

二、阶级矛盾的激化174

三、正长起义与嘉吉起义174

四、起义的性质与历史意义176

一、幕府的衰落179

第一节应仁战乱 与山城国农民起义179

第八章 室町时代后期--战国时代(1477-1573)179

二、 应仁战乱 与战国时代的出现180

三、山城国农民、国人的联合起义181

四、 山城惣(总)国 政权的性质182

第二节 一向宗农民战争183

一、一向宗的兴盛183

二、本愿寺教团的基层组织184

三、加贺宗徒 王国185

四、石山战争186

第三节 战国大名领国制187

一、战国大名的产生187

二、战国大名领国制188

三、军事制度与农民政策189

第四节 室町后期的经济与文化190

一、农业、矿业与手工业190

二、商品经济的发达191

三、自治城市的出现193

四、文学艺术194

五、医学195

第五节 室町后期的对外关系196

一、后期倭寇196

二、葡萄牙人的来航与 南蛮贸易197

三、天主教的传入198

第一节 织田、丰臣统一日本201

一、织田信长201

第四篇 后期封建社会201

第九章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201

二、丰臣秀吉203

第二节 丰臣秀吉的统治205

一、土地政策与 兵农分离205

二、商工业政策206

三、对天主教的政策208

第三节 安土·桃山时代的文化208

一、文禄之役210

第四节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210

二、李舜臣与李如松的抗击日军211

三、日本的反战运动212

四、庆长之役213

第十章 德川前期(1603-1680)215

第一节 江户幕府的建立215

一、关原之战215

二、幕府的建立216

第二节 德川幕府的集权政治216

一、政治体制--幕藩制216

二、政治机构217

三、军事组织219

四、武家统制220

一、封建领主制经济221

第三节 德川前期的经济与社会制度221

二、社会组织222

三、身分等级制度223

第四节 德川前期的文化225

一、独尊朱子学225

二、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226

三、封建教育的宣扬228

四、后期武士道思想229

第五节 德川前期的对外关系230

一、对中、朝和南洋的贸易230

二、对西方各国的贸易232

三、对天主教的政策233

第六节 幕府的禁教与锁国233

一、幕府与天主教的矛盾233

二、禁教的实行234

三、 大殉教235

四、宽永禁令236

五、肥前领主对农民与教徒的迫害237

六、岛原主义238

七、锁国的完成240

三、织、丰政权的统治体制240

八、锁国的历史影响241

第十一章 德川中期(1680-1716)248

第一节 商品生产的发展248

一、农业248

二、手工业250

第二节 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农村阶级关系的分化252

一、城市的繁荣252

二、交通的发达253

三、货币金融的活跃254

四、农村阶级关系的分化255

第三节 幕藩财政的困难与町人思想的成长257

一、幕藩财政困难与武士的贫困257

二、商人势力的抬头258

三、町人思想的成长259

第四节 元禄文化261

一、文学艺术261

二、自然科学263

三、学术思想265

四、宗教268

五、人民生活269

六、日本的文艺复兴时代问题269

第十二章 德川后期(1716--1845)275

第一节 农民市民运动的高涨与享保改革275

一、幕潘统治的腐败275

二、封建剥削的加强与农民斗争277

三、城市贫民的斗争278

四、农民思想家安藤昌益279

五、吉宗独裁与节约令281

七、开垦新田与增产兴业283

六、掠夺农民的新制度283

八、享保改革的历史意义285

第二节 幕藩体制的动摇与宽政改革286

一、田沼的增产兴业策286

二、田沼政策的特质及其失败287

三、天明饥馑与农民暴动288

四、城市贫民的暴动与田沼政治的没落289

五、强化封建小农经济与压抑商品经济289

六、禁止异学与坚持锁国291

七、宽政改革的成果292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因素与生产关系的变化292

一、全国市场的出现292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294

二、手工业工场的出现294

第四节 新思想的发展与天保改革295

一、兰学的发展及其历史局限性295

二、经世学家与富国强兵思想297

三、天保农民起义299

四、大盐平八郎的暴动300

五、水野忠邦的幕政改革302

六、藩政改革和强藩的兴起303

第五节 德川后期的文化305

一、德川时代的教育305

二、德川后期文学艺术的繁荣307

三、学术思想309

第一节 攘夷与开国314

一、欧美列强进入东亚314

第十三章 德川末期--民族危机与封建危机(1845-1867)314

二、攘夷与开国的争论316

三、日本的开国318

第二节 开国前后的日本社会319

一、安政期幕藩的改革319

二、 安政条约320

三、 安政大狱322

四、开港后日本经济的恶化323

五、阶级关系的新变化324

一、尊攘思想的兴起326

第三节 尊王攘夷运动326

二、尊攘派对公武合体派的斗争327

三、尊攘派的攘夷行动和新军的组成329

第四节 倒幕运动330

一、8月18日政变与下关战争330

二、长州藩转向倒幕开国332

三、维新前夕列强的角逐333

四、萨土两藩策略的转变335

五、萨长同盟336

六、日本何以没有沦为殖民地337

一、中日贸易342

第一节 中日贸易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342

第十四章 清代中日文化的交流342

二、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343

第二节 学术思想的传入345

一、学问的考证风345

二、历史学345

三、汉籍的翻译与出版346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传入347

一、医药学347

二、物理学347

三、数学与天文历法348

一、文学、小说、戏剧349

第四节 文艺与宗教的传入349

二、绘画书法350

三、工艺美术351

四、黄檗宗的传入352

第二卷 近代(1868-1945)355

第一篇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355

第一章 日本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355

第一节 明治政府的成立355

一、农民起义与市民暴动355

二、第二次征长的失败357

三、武力倒幕358

四、 奉还大政360

五、 王政复古 的政变361

六、倒幕派与公议政体派的斗争363

一、 辞官纳地364

第二节 德川幕府的灭亡364

二、戊辰战争的开始365

三、德川幕府的灭亡366

四、内战结束368

第三节 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370

一、《五条誓文》与《政体书》370

二、 版籍奉还372

三、 废藩置县373

四、天皇亲兵的建立375

第一节 政治改革377

一、官制改革377

第二章 明治政府的资产阶级改革377

二、法制改革378

三、废除封建等级身份制度380

四、废除封建武士俸禄制度381

第二节 军事改革383

一、常备军的建立383

二、军事学校与武官制的建立384

三、警察制度的建立385

第三节 财政经济改革385

一、土地改革385

二、地税改革387

三、发行纸币与金融机构的建立389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391

第四节殖产兴业 政策391

二、 殖产兴业 的机构和方针392

三、大办国营企业394

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396

五、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398

六、 殖产兴业 政策实施后的日本经济399

第五节 文明开化 政策400

一、社会风习的变革400

二、大学的设置401

三、留学生的派遣401

四、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401

五、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403

一、岩仓使节团的派遣与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失败405

第三章 明治初期的外交与平定土族判乱405

第一节 收复民族权利的努力405

二、收复民族权利的成功407

三、关于小笠原群岛问题408

四、关于库页岛问题409

第二节 对朝鲜与中国的侵略政策410

一、 征韩论410

二、《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411

三、侵略台湾与吞并琉球412

四、侵略朝鲜414

一、佐贺之乱415

第三节 平定土族叛乱415

二、敬神党、秋月,荻的叛乱416

三、西南战争417

第四章 自由民权运动与近代天皇制的确立420

第一节 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420

一、各阶层对新政权的不满420

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热潮422

三、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422

四、农民运动422

五、设立民选议院的建议425

六、爱国社的重建426

七、国会期成同盟的成立427

九、明治14年政变429

八、宪法草案的出现429

十、地主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430

十一、和党派对外政策的一致431

第二节 自由民权运动的高涨与挫折432

一、民权运动的革命化432

二、政府的镇压与怀柔433

三、各党派的分化与对立434

四、自由民权运动的高涨435

五、自由民权运动的衰落435

六、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斗争436

七、自由民权运动的结束438

一、封建思想复活与军国主义化439

第三节 近代天皇制的确立439

二、皇室财产制与内阁制等的建立441

三、《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发布443

四、修改条约444

五、初期的议会与政党445

六、近代天皇制的确立及其阶级基础446

七、明治维新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447

八、明治维新与中国452

第五章 日本资本主义的形成458

第一节 日本的产业革命458

一、日本产业革命的特点458

二、整顿与发展财政金融事业460

三、重点经营军事工业461

四、发展以棉纺业为主的轻工业463

五、发展交通运输事业465

六、发展对外贸易466

七、最初的经济危机467

八、日本工人的来源及其反对资本家的斗争468

第二节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外交471

一、 大陆政策471

二、日本资本主义与大陆市场473

三、日本与欧美列强的关系475

四、大陆作战的准备477

一、战争的导火线479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479

二、日清两国的出兵480

三、日清两国的交涉481

四、战争的爆发482

五、战争的经过484

第四节 马关议和与中国人民反对割占台湾的斗争486

一、马关议和486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487

三、三国的干涉488

四、日本占领台湾与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斗争489

一、工业发展与经济危机492

第五节 日本资本主义的形成492

二、日本资本主义的特征496

三、资产阶级政治势力的增长498

四、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转化500

第六节 工农运动与社会思潮502

一、工人运动的兴起502

二、社会民主党及其纲领503

三、农民运动与佃农协会505

四、明治中期的社会思潮506

第二篇 帝国主义时期514

第六章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形成514

第一节 日俄战争514

一、日俄在东北亚的角逐514

二、日俄两国的扩军备战与列强的态度516

三、日俄战争的爆发518

四、日本人民的反战斗争521

五、《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522

第二节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形成525

一、垄断资本的形成与寄生地主制的发展525

二、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形成530

三、日本在朝鲜的殖民统治532

四、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对华新扩张536

五、日本人民对中国的友谊538

六、日本与美英等帝国主义的矛盾540

一、工人运动的发展543

第三节 工人运动的发展与政府的镇压543

二、工人运动的派别斗争与政府的镇压544

第四节 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垄断资本的加强546

一、围绕扩军的斗争与大正政变546

二、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对华侵略549

三、战争期间日本垄断资本的加强552

第七章 明治·大正时代的文化555

第一节 自然科学555

一、基础科学556

二、工学561

三、医学565

四、农学566

一、哲学568

第二节 社会科学568

二、经济学570

三、法学573

四、史学574

第三节 文学艺术576

一、文学576

二、音乐578

三、戏剧579

四、绘画581

五、建筑582

六、雕刻584

七、工艺585

一、维新初期的教育改革和保守教育思想的抬头586

第四节 教育586

二、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的成立和加强587

三、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的发展588

第五节 宗教589

一、神道589

二、基督教591

三、佛教592

第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594

第一节 米骚动 (夺粮暴动)594

一、大战结束与 战时景气594

二、国内阶级矛盾的加深与十月革命的影响597

三、米骚动的爆发及其发展598

四、米骚动的历史意义601

第二节 大正民主主义运动与战后工农运动603

一、大正德谟克拉西与原敬内阁603

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危机605

三、工人运动与无政府工团主义607

四、农民运动与部落解放运动609

第三节 日本共产党的诞生612

一、马列主义在日本的传播612

二、日本共产党的成立614

三、建党初期的革命活动616

一、对苏俄的武装干涉617

第四节 大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617

二、凡尔赛会议与日美争夺亚太地区621

三、中国人民收回山东的斗争与朝鲜的三一运动623

四、华盛顿会议与日美争夺中国和太平洋626

第九章 政党内阁的内外政策与工农运动632

第一节 对内政策632

一、关东大地震时期的白色恐怖632

二、第二次护宪运动633

三、政党内阁的政治635

四、政党内阁的经济638

第二节 工农运动641

一、日本共产党的解散、重建与《27年纲领》641

二、评议会的成立及其斗争643

三、农民运动与 日农 的两次分裂644

四、无产政党的成立与分裂646

五、 三·一五 与 全协 全农 的成立648

第三节 对外政策650

一、币原外交与对华对苏政策650

二、田中外交与出兵山东656

三、伦敦海军裁军会议与日本的扩军备战659

第十章 九·一八事变 与天皇制法西斯专政的形成665

第一节 30年代初期日本的经济危机与国内外矛盾665

一、1930年至1932年日本的经济危机665

二、经济军事化倾向与国内矛盾的加剧667

三、日本人民反对统治阶级转嫁危机的斗争670

四、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与台湾人民的十月起义671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 与侵占中国东北673

一、发动侵略中国东北战争的准备673

二、 九·一八事变677

三、侵华战争的扩大679

四、美、英、法、苏等国对日本侵华的态度682

五、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684

第三节 日本人民反对侵华战争与中朝人民的抗日686

一、日本人民反对侵华战争686

二、中国人民的抗日688

三、朝鲜人民的抗日691

一、法西斯思潮的泛滥与法西斯团体的建立693

第四节 天皇制法西斯专政的基本形成693

二、从 五·一五 到 二·二六 法西斯政变695

三、广田内阁的建立与天皇制法西斯专政的基本形成698

第十一章 全面侵华战争与法西斯统治体制的建立704

第一节 全面侵华战争与中华民族的抗战704

一、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704

二、中华民族的抗战708

第二节 法西斯统治的加强与日本人民的反战711

一、法西斯总动员与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幻想711

二、经济统制与财阀势力的扩大713

三、日本人民生活的贫困715

四、日本人民的反战716

第三节 对苏挑衅与法西斯统治体制的建立718

一、法西斯战略的演变与对苏挑衅718

二、近卫新体制运动与法西斯统治体制的建立720

第十二章 两次大战之间的日本文化和科技726

第一节 文化726

一、20年代的文化726

二、30年代的文化729

三、40年代前期的文化731

四、中日文化交流733

第二节 科技735

一、研究所的创设735

二、军事科学的发展736

三、大学及其附设研究所738

四、产业合理化运动与战时科学动员体制739

五、研究成果741

第十三章 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法西斯的覆灭745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745

一、近卫内阁的南进政策与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745

二、日美矛盾与日军进驻印度支那南部748

三、东条上台与大本营的作战计划751

四、偷袭珍珠港与进犯东南亚754

第二节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败北758

一、东条内阁的法西斯统治758

二、日本人民的厌战反战760

三、日帝的殖民统治762

四、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764

五、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768

第三节 日本法西斯的灭亡772

一、东条内阁的倒台与垂死挣扎772

二、战争经济的崩溃与财阀暴富775

三、对苏外交与对华诱降阴谋的破产777

四、《波茨坦公告》与最后一战779

五、日帝的投降与人民的胜利780

一、占领的计划791

第一节 军事占领791

第一章 美国的军事占领与战后的改革791

第一篇 美国占领时期791

第三卷 战后(1945-1992)791

二、占领的实行792

三、统治的方式与机构793

第二节 占领初期的政治797

一、美国的对日政策797

二、东久迩内阁799

三、币原内阁801

第三节 战后改革805

一、《日本国宪法》的制定805

二、政治改革807

三、解散财阀810

四、农地改革813

五、战后改革的性质817

第四节 新政治体制的建立与重建经济的努力819

一、革新与保守政党的涌现819

二、第一次吉田内阁824

三、片山内阁828

四、芦田内阁831

第五节 民众运动833

一、工人运动的崛起833

二、 产别会议 的成立与 二·一 大罢工835

三、 三月斗争837

四、农民运动的兴起839

第二章 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转变与旧金山体制的建立845

第一节 占领政策的转变845

一、杜鲁门主义845

二、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846

三、美国复兴日本经济的诸政策848

四、道奇路线850

五、美国对日的援助852

六、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实质852

第二节 第二、三次吉田内阁(1948.10.15--1952.10.30)853

一、第二、三次吉田内阁的成立853

二、吉田内阁的经济政策855

三、对民众运动的压制857

四、维护民主权利与反对解雇的斗争859

第三节 单独媾和的准备861

一、媾和的准备861

二、从全面媾和到单独媾和863

三、重新武装日本865

四、消除日美分岐866

五、压制民众868

六、日本人民反对单独媾和、争取全面媾和的斗争869

七、各国人民反对单独媾和、争取全面媾和的斗争872

第四节 旧金山体制的建立873

一、《旧金山和约》873

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875

三、《日美行政协定》876

四、《日台条约》877

五、旧金山体制的建立878

第二篇 独立自主时期883

第三章 自主经济的复苏与起步883

第一节 第四、五次吉田内阁(1952.10.30--1954.12.7)883

一、第四、五次吉田内阁的成立883

二、 政治安定 的对策与《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协定》的签订885

三、朝鲜战争与日本经济887

第三节 吉田内阁的倒台与鸠山内阁的成立889

四、自立经济政策的实施890

一、日本共产党的统一893

第二节 各派政治势力的重组893

二、日本社会党的统一895

三、自由民主党的建立897

第四节 鸠山内阁(1954.12.10--1956.12.200901

一、经济全面恢复与 神武景气901

二、第一次消费革命904

三、日苏邦交的恢复与加入联合国905

第五节 50年代前期的民主运动908

第四章 经济起飞915

第一节 石桥内阁(1956.12.23--1957.2.23)、岸信介内阁(1957.2.25--1960.7.15)915

一、 从石桥内阁到岸内阁915

二、 重化工业化918

三、 农业的技术改造921

四、 经济高速增长论922

第二节 反对修改《日美安保条约》的运动925

一、围绕《警职法》、 勤务评定 展开的民主运动925

二、《新日美安保条约》的签订929

三、各阶层反对《新日美安保条约》932

第三节 岸内阁的对外政策938

一、对中国的敌视政策938

二、对东南亚各国的渗透政策942

三、对南朝鲜的协调政策945

第一节 池田内阁(1960.7.19--1964.11.9)949

一、池田内阁的成立949

第五章 走向经济大国949

第三篇 高速增长时期949

二、池田内阁的新面貌951

三、池田·肯尼迪会谈后的日美关系952

四、日韩会谈的展开958

五、中日关系的新局面961

第二节 经济高速增长969

一、《国民收入倍增计划》969

二、 岩户景气 与第二次消费革命974

三、《农业基本法》的实施975

四、中小企业的现代化978

五、贸易与外汇的自由化980

六、 奥林匹克景气982

一、三池煤矿的罢工斗争984

第三节 民众的斗争984

二、《政防法》的流产986

三、60年代前期日本人民争取和平、民主与独立的斗争988

第六章 经济大国的确立995

第一节 佐藤内阁(1964.11.9--1972.7.7)995

一、佐藤内阁的成立与改组995

二、《日韩基本条约》的签订996

三、《归还冲绳协定》的签订998

四、日本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1001

五、日本人民要求收回北方领土的正义斗争1004

六、从萧条到繁荣1007

七、大企业的合并1009

八、资本自由化的实现1012

第二节 佐藤内阁的对外关系1013

一、日美经济摩擦1013

二、日苏关系的缓和1018

三、中日关系的新篇章1024

第三节 经济大国的确立1029

一、工业的发展1029

二、农业的发展1034

三、对外贸易与资本输出1037

四、 伊奘诺景气1042

五、日本成功的思考1045

一、田中内阁的成立1061

第一节 田中内阁(1972.7.7--1974.12.9)1061

第四篇 稳定增长时期1061

第七章 日本经济与政治的转折1061

二、中日邦交正常化1064

三、日本列岛改造计划1068

四、石油危机1072

五、田中内阁的倒台1076

第二节 动荡的日本政局1080

一、三木内阁1080

二、洛克希德事件与 倒三木 活动1084

三、从福田内阁到大平内阁1088

四、在野党的动向1093

一、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的经济对策1097

第三节 转折期的日本经济1097

二、70年代日本经济的稳定增长1102

三、农业的发展1106

第四节 70年代以来的日本外交1111

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1111

二、日美关系的新变化1117

三、日本与亚洲1123

四、日苏关系1131

第八章 当代世界中的日本1137

第一节 80年代的日本1137

一、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137

二、日本的防卫政策和军事实力1140

三、从铃木内阁到中曾根内阁1144

四、竹下登内阁与利库路特案件1148

五、昭和天皇之死与日本政局的动荡1150

第二节 科技、文化与教育1152

一、日本的科技政策与成果1152

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1156

三、社会意识与文化生活的变化1160

第九章 90年代初期的日本1167

第一节 海部、宫泽内阁的内政和外交1167

一、海部俊树内阁1167

二、宫泽内阁1169

三、贿赂案与自民党的金权政治1170

第二节 对外关系1172

一、与中国的关系1172

二、与亚洲各国的关系1174

三、与苏联、俄罗斯的关系1177

四、与美国的关系1178

第三节 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1184

一、经济实力的强大1184

二、科技的发展1187

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1188

四、军事新动向1190

日本史大事年表1195

1994《日本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廷璆主编 1994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日本通史(1993 PDF版)
日本通史
1993 明文书局
日本全史(1927 PDF版)
日本全史
1927
日本史史料( PDF版)
日本史史料
吉川弘文館
新日本史( PDF版)
新日本史
自由書房
新日本史(1973.03 PDF版)
新日本史
1973.03 三省堂
日本史(1995.03 PDF版)
日本史
1995.03 三省堂
日本史(1977.01 PDF版)
日本史
1977.01 実教
日本史クロスワード(1978.08 PDF版)
日本史クロスワード
1978.08 光文社
日本史(1971.05 PDF版)
日本史
1971.05 平凡社
日本史(1955.05 PDF版)
日本史
1955.05 學生社
日本史 2(1965.11 PDF版)
日本史 2
1965.11 筑摩書房
日本史(1958.01 PDF版)
日本史
1958.01 山川出版社
新日本史(1997.03 PDF版)
新日本史
1997.03 山川出版社
日本YMCA史(1959.01 PDF版)
日本YMCA史
1959.01 日本YMCA同盟
日本历史(1943 PDF版)
日本历史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