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县志》求取 ⇩

序言1

目录1

概述1

凡例4

大事记8

卷一 建置32

第一章 建置沿革32

第一节 隶属变更32

第二节 境域33

第一节 宋元明清时期区划34

第二章 行政区划34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35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区划37

卷二 自然地理47

第一章 地质47

第一节 地质演变47

第二节 岩石48

第三节 构造48

第四节 矿藏52

第二章 地貌53

第一节 类型与分布53

第二节 山脉山峰54

第三章 气候56

第一节 四季特征56

第二节 气候要素57

第四章 水文64

第一节 溪流64

第二节 地下水66

第三节 水质67

第五章 土壤68

第一节 类型68

第二节 土质71

第六章 植被72

第一节 种类73

第二节 分布74

第七章 野生动物75

第八章 自然灾害76

第一节 旱灾76

第二节 水灾76

第三节 其他灾害78

卷三 乡(镇)村概貌80

一、熊山镇80

二、东平镇81

三、石屯乡84

四、星溪乡86

五、铁山乡89

六、外屯乡92

七、镇前乡94

八、杨源乡98

九、澄源乡101

卷四 人口105

第一章 人口变动105

第一节 自然变动105

第二节 机械变动106

第二节 城乡人口分布109

第一节 人口密度109

第二章 人口密度与分布109

第三章 人口构成110

第一节 民族构成110

第二节 性别构成110

第三节 年龄构成111

第四节 文化构成118

第五节 职业构成119

第六节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构成120

第四章 婚姻与家庭122

第一节 婚姻状况122

第二节 家庭结构125

第五章 计划生育126

第一节 机构126

第二节 节育127

第三节 晚婚晚育129

第四节 优生优育130

卷五 经济综述132

第一章 经济体制132

第一节 旧所有制成份132

第二节 土地改革1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133

第四节 体制改革134

第二章 经济发展135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135

第二节 国民收入137

第三节 财政收入138

第三章 经济结构139

第一节 国民收入结构139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140

第三节 产业结构141

第四章 固定资产投资143

第一节 工农业投资143

第四节 科教文卫投资144

第三节 商业供销投资144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入144

第五节 城市建设投资145

第五章 人民生活146

第一节 农民收入与消费水平146

第二节 职工工资水平147

第三节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148

第四节 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48

第五节 城乡储蓄额148

第一章 生产条件151

第一节 耕地151

卷六 农业151

第二节 劳动力153

第三节 畜力153

第四节 农田水利建设154

第五节 综合农业资源分区154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156

第一节 土地改革156

第二节 互助组158

第三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158

第四节 人民公社159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0

第六节 国营生产单位161

第三章 农作物162

第一节 水稻162

第二节 杂粮163

第三节 水果164

第四节 蔬菜166

第五节 食用菌166

第六节 其他作物167

第四章 农技农艺169

第一节 耕作制度169

第二节 水稻良种170

第三节 施肥171

第四节 栽培172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173

第六节 改造中低产田176

第五章 农业机具177

第一节 农机具种类177

第二节 农机推广使用177

第三节 农机维修179

第六章 畜禽饲养179

第一节 种类数量179

第二节 疫病防治181

第一节 品种与鱼苗182

第七章 淡水养鱼182

第二节 养殖与产量183

第三节 鱼病防治183

第八章 管理机构184

第一节 县农业局184

第二节 县畜牧水产局184

第三节 县农机管理站184

卷七 林业187

第一章 森林资源187

第一节 面积 蓄积量187

第二节 林木种类和古稀树190

第二章 山林权属变更192

第三章 造林育林194

第一节 采种育苗194

第二节 植树造林195

第三节 林木抚育198

第四章 森林保护199

第一节 护林防火199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201

第三节 林政管理201

第四节 依法治林203

第一节 采伐204

第五章 木材产销204

第二节 集运206

第三节 木材经销206

第六章 林副产品208

第七章 机构210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210

第二节 事业单位211

第三节 企业单位212

卷八 茶业215

第一章 茶叶种植215

第一节 面积产量215

第二节 茶树品种216

第三节 茶园分布217

第四节 经营体制218

第五节 茶园管理219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219

第七节 种植技术220

第二章 茶叶加工221

第一节 加工工艺221

第二节 名茶简介223

第三章 茉莉花生产224

第一节 种植224

第一节 外销225

第二节 加工225

第四章 茶叶销售225

第二节 内销227

第五章 管理227

第一节 机构227

第二节 茶政管理227

卷九 水利水电230

第一章 水利工程230

第一节 供水工程230

第二节 蓄水工程233

第三节 防洪工程235

第四节 水土保持工程236

第二章 水电建设238

第一节 电站工程238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241

第三节 供电243

第三章 管理244

第一节 机构244

第二节 工程管理245

第三节 企业管理246

第一章 所有制249

第一节 私营249

卷十 工业249

第二节 集体250

第三节 公私合营251

第四节 地方国营251

第二章 行业252

第一节 森林工业252

第二节 食品工业253

第三节 化学工业255

第四节 造纸建材陶瓷印刷业256

第五节 机电工业257

第六节 纺织缝纫工艺美术业259

第七节 矿冶260

第八节 其他工业262

第三章 主要名优特产品263

第一节 传统产品263

第二节 名优产品264

第四章 管理265

第一节 机构265

第二节 企业管理266

卷十一 交通268

第一章 交通线路268

第一节 古道268

第三节 公路269

第二节 水路269

第四节 桥梁 渡口 隧道272

第二章 运输274

第一节 客运274

第二节 货运276

第三节 装卸搬运278

第三章 管理278

第一节 机构278

第二节 航政管理279

第三节 路政管理279

第四节 民间运输管理282

卷十二 邮电283

第一章 邮政283

第一节 邮路283

第二节 业务285

第三节 设备287

第二章 电信288

第一节 电话288

第二节 电报291

第三章 管理292

第一节 机构人员292

第二节 经营管理293

第一章 所有制295

第一节 私营295

卷十三 商业295

第二节 集体296

第三节 公私合营297

第四节 国营297

第二章 集市贸易299

第一节 墟集299

第三章 商品购销300

第一节 副食品300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300

第二节 农副土特产品303

第三节 糖烟酒305

第四节 百货307

第五节 针纺织品307

第六节 五金交电308

第七节 金属机电化工建材309

第八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311

第九节 石油313

第十节 药品 医疗器械313

第十一节 废旧物资回收313

第一节 饮食业314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314

第二节 服务业316

第五章 对外贸易317

第六章 管理319

第一节 机构319

第二节 储运管理320

第三节 财务管理321

第四节 计划商品管理322

第五节 经营责任制323

第一节 自由贸易324

第一章 粮油购销324

卷十四 粮油贸易324

第二节 粮油统购326

第三节 粮油统销329

第二章 储运加工334

第一节 粮油仓储334

第二节 粮油调运336

第三节 粮油加工337

第三章 管理339

第一节 机构网点339

第二节 财务管理339

第三节 票证管理341

第一章 市场管理344

第一节 墟市建设344

第二节 经营监督344

卷十五 工商行政 物价管理344

第三节 度量衡管理346

第二章 企业管理348

第一节 企业登记348

第二节 企业监督352

第三节 商标注册352

第三章 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53

第一节 合同鉴证354

第四章 经济合同管理354

第二节 调解仲裁356

第五章 物价管理356

第一节 物价变动356

第二节 价格政策358

第三节 物价检查363

第六章 机构364

第一节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364

第二节 县物价委员会365

第三节 其他机构365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财税体制366

第一章 财税体制366

卷十六 财政 税务366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财税体制367

第二章 财政收入369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赋税收入369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财税收入373

第三章 财政支出383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财政支出383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财政支出384

第四章 管理390

第一节 预决算编制390

第二节 国营企业财务管理391

第三节 行政事业费预算管理394

第四节 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394

第五节 冻结存款395

第六节 审计监督395

第五章 机构396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财税机构396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财税机构396

卷十七 金融398

第一章 机构398

第一节 当铺 钱庄398

第二节 银行399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400

第四节 保险公司401

第二章 货币401

第一节 币种401

第二节 投放与回笼403

第三章 储蓄存款404

第一节 城乡储蓄404

第二节 单位存款407

第四章 信贷409

第一节 民间借贷409

第二节 工商业贷款409

第三节 农业贷款412

第四节 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414

第五章 代理业务415

第一节 公债415

第二节 国库券416

第六章 保险业务416

第一节 险种与收入416

第二节 理赔417

第七章 管理419

第一节 现金管理419

第二节 结算419

第三节 金银管理420

第四节 货币管理421

第一章 县城建设422

卷十八 城乡建设422

第一节 城墙423

第二节 街巷桥梁423

第三节 房屋426

第四节 供水排污429

第五节 供电430

第六节 园林431

第二章 村庄建设432

第一节 集镇432

第三节 民居436

第二节 村庄436

第三章 建筑业437

第一节 建筑队伍437

第二节 建筑技术438

第三节 质量监督439

第四节 建筑定额439

第四章 环境保护439

第一节 环境污染439

第二节 环境治理440

第三节 环境监测441

第一节 机构442

第四节 环境美化442

第五章 管理442

第二节 规划管理443

第三节 土地管理444

第四节 公房管理445

第五节 建筑市场管理445

第六节 城建监察446

卷十九 政党44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政和县地方组织447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党组织及其活动447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党组织及县委办事机构451

第三节 党员457

第四节 党的代表大会459

第五节 县委重大活动纪略460

第六节 宣传教育465

第七节 干部管理468

第八节 纪律检查469

第九节 统战工作471

第十节 信访工作47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政和县地方组织473

第一节 组织机构473

第二节 主要活动474

第三章 中国民主社会党政和县地方组织475

卷二十 政权 政协476

第一章 民国及其以前政权476

第一节 宋元明清县署及基层政权476

第二节 民国县公署 县政府480

第三节 民国县参议会482

第四节 民国国大代表选举482

第二章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县人民代表大会482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483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83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485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主要工作490

第三章 人民政府493

第一节 苏维埃政府493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494

第三节 基层政权500

第四节 政务纪略501

第四章 人民政协507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会507

第二节 办事机构511

第三节 主要工作511

第一节 驻军514

第一章 武装防务514

卷二十一 军事514

第二节 地方武装515

第三节 防务设施520

第二章 兵役521

第一节 募兵制521

第二节 征兵制521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521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522

第五节 志愿兵与义务兵相结合兵役制522

第一节 组织建设523

第三章 民兵523

第六节 预备役登记523

第二节 军事训练524

第三节 重要活动525

第四章 战事纪略526

第一节 封建时代战事526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528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初剿灭匪霸531

卷二十二 司法532

第一章 公安532

第一节 机构532

第二节 剿匪533

第三节 镇反534

第四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535

第五节 刑侦536

第六节 治安537

第七节 预审与监押539

第八节 户籍与出入境541

第九节 消防542

第二章 检察542

第一节 机构542

第二节 刑事检察543

第五节 监所检察544

第四节 法纪检察544

第三节 经济检察544

第六节 林业检察545

第七节 控告与申诉545

第三章 审判545

第一节 机构545

第二节 刑事审判546

第三节 民事审判547

第四节 经济审判547

第五节 林业审判548

第六节 申诉复查548

第二节 法制宣传549

第一节 机构549

第四章 司法行政549

第三节 公证事务550

第四节 律师事务550

第五节 调解550

卷二十三 群团552

第一章 职工组织552

第一节 组织沿革552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553

第三节 主要活动554

第一节 组织沿革557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557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558

第三节 主要活动559

第四节 少先队工作560

第三章 妇女组织561

第一节 机构沿革561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562

第三节 主要活动562

第四章 农民组织564

第一节 农会564

第二节 农民协会564

第一节 商会565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565

第五章 工商业者组织565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566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566

第六章 其他组织566

卷二十四 劳动人事568

第一章 工人568

第一节 队伍568

第二节 管理569

第三节 工资劳保福利572

第一节 队伍574

第二章 干部574

第二节 管理576

第三节 工资福利578

第三章 知识青年安置580

第一节 上山下乡安置580

第二节 就业安置581

第四章 管理机构581

卷二十五 民政582

第一章 优政安置582

第一节 优待补助582

第二节 抚恤586

第三节 烈士褒扬588

第四节 安置589

第五节 拥军优属590

第二章 社会救济591

第一节 灾害救助591

第二节 贫困救济597

第三章 社会福利600

第一节 残疾人福利600

第二节 老年人福利601

第三节 弃婴收养602

第四章 老区建设602

第一节 老区分布603

第二节 老区扶建604

第三节 老区与“五老”优待605

第五章 其他民政事务606

第一节 婚姻事务606

第二节 少数民族工作607

第三节 地名工作607

第四节 殡葬改革608

第六章 扶持贫困608

第七章 管理机构609

第一节 私塾611

卷二十六 教育611

第一章 私塾 书院 学宫611

第二节 书院 社学612

第三节 学宫612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613

第一节 公办幼儿园613

第二节 民办幼儿园613

第三章 小学教育614

第一节 公办小学614

第二节 民办小学616

第一节 普通中学618

第四章 中学与中专教育618

第二节 职业中学619

第三节 中专学校620

第五章 业余教育621

第一节 扫盲621

第二节 文化补习622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623

第四节 函授教育623

第六章 教师与教研624

第一节 队伍624

第二节 待遇625

第三节 培训与教研627

第七章 经费和设施628

第一节 经费来源628

第二节 经费使用630

第三节 教育设施631

第八章 管理631

第一节 机构631

第二节 行政管理632

第三节 学籍管理635

第四节 招生管理636

第一节 行政机构637

卷二十七 科技637

第一章 机构637

第二节 科研机构638

第三节 学术团体639

第二章 科技队伍641

第一节 人员641

第二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定641

第三节 待遇642

第三章 科技普及643

第一节 宣传活动643

第三节 情报与咨询644

第二节 技术培训644

第四节 学术交流646

第五节 青少年学科学647

第四章 科研与科技推广648

第一节 农业648

第二节 林业651

第三节 茶业651

第四节 工业652

第五节 电力交通653

第六节 医药卫生653

第二节 科研经费管理656

第五章 管理656

第一节 科研项目管理656

第三节 科研成果管理657

卷二十八 文化 体育658

第一章 群众文化658

第一节 活动场所658

第二节 文艺创作660

第三节 民间文艺663

第四节 文艺演出664

第二章 戏剧曲艺665

第一节 剧种与剧团665

第二节 创作剧目选669

第一节 电影670

第三章 电影广播电视670

第二节 广播671

第三节 电视673

第四章 图书674

第一节 藏书借阅674

第二节 图书发行675

第五章 档案资料676

第一节 档案676

第二节 文史资料677

第一节 新闻报道678

第六章 新闻报道书报678

第二节 书报679

第七章 文物胜景681

第一节 古遗址681

第二节 革命遗址684

第三节 馆藏文物684

第四节 胜景685

第八章 体育686

第一节 群众体育686

第二节 学校体育688

第三节 竞技体育689

第四节 设施与经费692

第九章 管理693

第一节 文化市场管理693

第二节 机构693

卷二十九 医药卫生695

第一章 机构队伍695

第一节 机构695

第二节 设施697

第三节 队伍699

第二章 医疗技术701

第一节 中医701

第二节 西医702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703

第三章 疾病防治703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703

第二节 寄生虫病防治707

第三节 其他疾病防治708

第四章 卫生保健709

第一节 卫生宣传709

第二节 公共卫生710

第三节 妇幼保健711

第四节 卫生监测监督713

第五节 疫病专项调查714

第五章 健康水平716

第一节 生长发育716

第二节 死因回顾716

第三节 平均寿命717

第六章 药品药店717

第一节 药品717

第二节 药店718

第七章 管理719

第一节 机构719

第二节 医政管理719

第三节 药政管理721

卷三十 民俗 宗教723

第一章 生活习俗723

第一节 衣着装饰723

第二节 饮食724

第三节 住宅家具726

第四节 出行727

第二章 婚丧喜庆习俗727

第一节 生育727

第二节 婚嫁727

第四节 丧葬730

第五节 义亲730

第三节 寿庆730

第三章 宗教习俗731

第一节 分家立户731

第二节 族规家法731

第三节 称谓731

第四章 岁时节庆习俗734

第一节 传统节日734

第二节 法定节日736

第五章 其他习俗737

第一节 生产737

第四节 乡规民约738

第二节 上学738

第三节 义举738

第六章 陋习与忌讳739

第一节 封建迷信739

第二节 其他陋习740

第三节 忌讳741

第七章 宗教742

第一节 佛教742

第二节 道教743

第三节 基督教743

第一节 声韵调744

第一章 语音744

卷三十一 方言744

第二节 音节结构746

第二章 同音字表747

第三章 文白异读764

第四章 政和方言特点768

第一节 语音特点768

第二节 词语特点770

第三节 句式特点775

第五章 实用语言举例775

第一节 熟语775

第二节 民歌777

第三节 民间故事778

卷三十二 人物780

一 人物传780

二 革命烈士英名录795

附录801

一、旧志序言辑录801

二、旧志诗文选辑807

三、政和县现任六套班子成员名单811

本志编纂始末812

815

编修审定《政和县志》机构人员名单817

1994《政和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天福主编;政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4 北京:中华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云和县志(1996 PDF版)
云和县志
1996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西和县民政志( PDF版)
西和县民政志
云和县政协志( PDF版)
云和县政协志
梅县政协志(1994 PDF版)
梅县政协志
1994
大庸县政志(1985 PDF版)
大庸县政志
1985
开县政协志(1989 PDF版)
开县政协志
1989
忠县政协志(1999 PDF版)
忠县政协志
1999
和县志(1995 PDF版)
和县志
1995 合肥:黄山书社
太和县志(1993 PDF版)
太和县志
1993 合肥:黄山书社
南和县志(1996 PDF版)
南和县志
1996 北京:方志出版社
和顺县志(1993 PDF版)
和顺县志
1993 北京:海潮出版社
和龙县志(1992 PDF版)
和龙县志
1992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民和县志(1993 PDF版)
民和县志
199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和静县志(1995 PDF版)
和静县志
1995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政和县志(1994 PDF版)
政和县志
1994 北京: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