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志学概论》求取 ⇩

序一1

序二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方志定义与本质特征1

一、方志定义1

二、方志本质特征8

第二节 方志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地位12

一、方志学研究对象12

二、方志学学科体系构成与研究内容14

三、方志学的学科地位19

第三节 方志学的建立和发展21

一、方志学的建立21

二、民国时期的方志学理论研究30

三、新时期方志学理论的发展特点35

第四节 方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7

一、逻辑方法38

二、哲学方法39

三、历史方法40

四、多学科方法41

五、比较法42

第二章 方志概说43

第一节 方志名称与种类43

一、方志名称43

二、方志种类46

第二节 方志的起源与发展49

一、方志起源49

二、方志发展55

一、方志卷帙78

第三节 方志的卷帙和收藏78

二、方志收藏82

第三章 方志体例86

第一节 旧志体例86

第二节 新志体裁88

第三节 方志篇目拟定91

一、篇目拟定的基本要求91

二、篇目拟定程序93

三、拟定篇目需注意的关系问题94

四、新编方志的几种篇目类型95

第四节 方志的字数和断限98

一、方志的字数98

二、志书的断限100

一、方志的文体102

第五节 方志文体文风102

二、方志的文风105

第四章 方志编纂基础112

第一节 方志编纂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12

一、指导思想112

二、编纂原则116

第二节 方志总体设计122

一、总体设计的准备122

二、总体设计的要求124

第三节 方志编纂程序127

一、准备阶段127

二、初创阶段127

三、总纂阶段128

四、评审、验收出版阶段130

一、政治质量131

第四节 方志编纂的质量标准131

二、体例质量133

三、资料质量134

四、著述质量135

五、语言文字质量138

第五章 志书各种体裁编写139

第一节 序言的撰写139

一、序言的涵义139

二、序言的撰写140

第二节 凡例的制定141

一、凡例的涵义与作用141

二、凡例的内容143

三、凡例制定的要求143

一、概述的由来与功能145

第三节 概述的撰写145

二、概述的写法146

第四节 大事记的编写148

一、大事记的演进148

二、大事记的收录标准150

三、大事记的体例和编写要求151

第五节 专志的编写153

一、专志的类别、特征153

二、专志记述的基本内容156

三、编写专志的基本要求158

第六节 人物传的撰写160

一、人物在志书中的地位160

二、人物立传的范围161

三、人物传的写法162

四、人物传的分类排列问题166

第七节 杂录的编写167

一、杂录的内容167

二、杂录编写要求168

第八节 图表的配置169

一、图、表的运用历史及作用169

二、图的编制170

三、表的制作172

第六章 诸志编纂探讨175

第一节 省志编纂探讨175

一、省志的演变175

二、省志的特点和体例176

三、省志总纂178

第二节 城市志编纂研究181

一、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志的产生181

二、城市志编纂的基本要求182

三、城市志的体例结构183

四、城市志如何突出城市特点185

第三节 地州市志编纂浅议188

一、地州市修志的必要性188

二、地州市志的体例189

三、地州市志的内容记述191

四、地州市志对县(市)志资料的使用192

第四节 县志编纂举要193

一、县志的特性193

二、县志编纂中的资料运用194

三、关于县志总纂196

第五节 乡镇志编纂探讨201

一、乡镇志的产生和发展201

二、新编乡镇志的作用201

三、乡镇志编纂的组织与方法203

第六节 村志编纂小议205

一、村志简顾205

二、村志编修206

第七节 专志编纂选议207

一、地理志207

二、民族志211

三、乡土志216

四、学校志219

五、艺文志225

六、人口志229

第七章 方志资料工作235

第一节 资料工作概说235

一、文字资料237

第二节 资料的种类237

二、实物资料239

三、口头资料239

第三节 资料搜集与整理240

一、资料搜集240

二、资料整理243

三、资料鉴别、考订247

第四节 资料利用与管理250

一、资料利用250

二、资料管理251

第八章 方志功用与读志用志254

第一节 方志功用254

一、旧志功用表述254

二、新志功用探讨259

三、地方志与两个文明建设262

第二节 读志用志271

一、旧志读者用者对象及实践272

二、新方志的读用特点274

三、关于读志用志的几个问题278

第九章 旧志整理282

第一节 旧志整理的必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282

一、旧志整理的必要性282

二、整理旧志需注意的几个问题285

第二节 旧志整理的主要内容286

一、著录286

二、校勘290

三、标点291

四、辑佚292

五、提要293

六、复制、重印出版295

七、类编资料295

第三节 旧志整理的主要成果296

一、著录成果296

二、其它整理主要成果299

第十章 方志续修305

第一节 旧志续修特点305

一、续修、续志概念305

二、旧志续修特点306

第二节 新志续修的标名、断限与体例309

一、新志续修溯源309

二、续志的标名与断限311

三、续志的体裁314

四、续志的体式与篇目315

一、新志续修的有利条件318

第三节 续志内容与编修组织318

二、续志记述内容320

三、续志编修组织形式322

四、续志质量与修志人才323

五、续修志书要由人治走向法制325

第四节 续志编修要求327

一、续志编修应加强整体性327

二、续志的篇幅与周期329

三、重视对前志的遗、缺、误处理331

四、续志应有索引编制333

第十一章 方志评论336

第一节 方志评论的性质、内容及特点336

一、方志评论的性质和内容336

二、志书评论的基本特点338

第二节 方志评论史迹述略339

第三节 新编方志评论342

一、新志评论的发生和发展342

二、新志评论的方式和类型347

三、新志评论存在的问题351

四、做好方志评论应注意的问题353

第十二章 地方志与地方年鉴356

第一节 年鉴定义、种类、特征和作用356

一、定义356

二、种类357

三、特征358

四、作用359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360

二、总体设计360

第二节 年鉴的编写360

三、条目撰写362

四、年鉴编写要体现特色364

第三节 地方志与地方年鉴的关系366

一、地方志与地方年鉴的异同366

二、地方志事业与地方年鉴事业的关系368

第十三章 方志事业管理377

第一节 方志管理的性质、特征和职能377

一、性质377

二、特征378

三、职能380

第二节 方志管理的组织与方法383

一、管理组织383

二、管理方法386

一、决策管理389

第三节 方志管理内容389

二、组织管理392

三、质量管理397

四、效益管理400

附录403

一、明永乐十年颁降《纂修志书凡例》403

二、明永乐十六年颁降《纂修志书凡例》404

三、清雍正六年修志上谕406

四、中华民国18年国民政府令准《修志事例概要》407

五、中华民国35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地方志书纂修方法》409

六、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编纂工作领导的报告》的通知410

七、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条例》412

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416

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417

后记421

1999《中国方志学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军昌著 199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方法学概论(1993 PDF版)
中医方法学概论
1993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中国地方志总论(1981 PDF版)
中国地方志总论
1981
中国方志学通论( PDF版)
中国方志学通论
商务印书馆
新方志编纂概论( PDF版)
新方志编纂概论
中国方志学( PDF版)
中国方志学
辽宁走向世界  上(1998 PDF版)
辽宁走向世界 上
1998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中国方志学概要(1983 PDF版)
中国方志学概要
1983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中国文学概论(1990 PDF版)
中国文学概论
199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方志学概论(1983 PDF版)
方志学概论
1983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地方志分论(1981 PDF版)
中国地方志分论
1981 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
中国地方志总论(1981 PDF版)
中国地方志总论
1981 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
中国地方志论集(1989 PDF版)
中国地方志论集
1989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国方志学概论(1999 PDF版)
中国方志学概论
199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方志学(1994 PDF版)
中国方志学
1994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永寿县志(1991 PDF版)
永寿县志
1991 西安:三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