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 建置41

第一章 建置沿革41

第一节 隶属41

第二节 建置42

第三节 疆域43

一 社牌街46

第一节 清朝时期46

第二章 区划46

二 巡警区47

三 自治城镇乡48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上)49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中)50

一 保甲制50

二 村屯制50

第四节 中华民国时期(下)51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53

附:地名变更62

第三章 县城63

第四章 乡镇65

缸窑镇65

岔路河镇66

桦皮厂镇66

双河镇镇67

江密峰镇67

大绥河镇68

西阳镇68

五里河镇68

河湾子镇69

乌拉街满族乡和乌拉街镇69

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71

口前乡72

万昌乡72

旺起乡73

搜登站乡73

金家乡74

一拉溪乡74

三家子乡74

官厅乡75

大口钦乡75

杨木乡75

两家子乡76

太平乡76

大岗子乡77

黄榆乡77

春登乡77

第二篇 自然环境79

第一章 地质79

第一节 地层79

一 古生界地层79

二 中生界地层79

一 加里东期构造80

三 燕山晚期构造80

二 华力西晚期构造80

第二节 构造80

三 新生界地层80

第三节 岩石81

一 华力西晚期岩浆岩81

二 燕山早期岩浆岩81

第二章 地貌82

第一节 地势82

二 山峰83

一 山脉83

第二节 山脉山峰83

第三节 地貌类型86

一 南部中低山地86

二 西北部平原86

三 中东部丘陵86

第三章 气候物候86

第一节 日照辐射蒸发86

一 日照86

二 地温87

一 气温87

第三节 降水87

二 辐射87

三 蒸发87

第二节 气温地温87

第四节 风88

第五节 湿度88

第六节 霜期冰冻88

一 霜期88

二 冰冻88

第七节 物候88

一 第二松花江91

第四章 水文91

第一节 河流91

二 五里河92

三 牤牛河92

四 鳌龙河93

五 团山子河93

六 饮马河93

二 水化学类型99

一 地下水类型分布及特征99

第二节 地表水99

第三节 地下水99

三 地下水埋深100

四 地下水储量100

第五章 土壤100

第一节 类型100

第二节 分布100

第六章 植被101

第一节 植被类型及植物群落分布101

第二节 植被破坏及保护101

第七章 自然资源102

第一节 生物资源102

一 野生动物102

二 野生植物103

第二节 矿物资源103

一 金属矿物103

二 非金属矿物104

一 松花湖风景区106

二 星星哨水库风景区106

第八章 自然灾害106

第一节 水灾106

第三节 风景资源106

第二节 旱灾108

第三节 风雹灾109

第四节 霜冻、病虫害111

第三篇 人口113

第一章 人口发展113

第一节 历代人口113

第二节 分布与密度115

一 汉族119

二 满族119

三 朝鲜族119

第二章 人口构成119

第一节 民族构成119

四 回族120

五 蒙古族120

六 藏、维吾尔、苗、彝、壮、畲族120

七 外国人加入中国籍120

第二节 性别、年龄构成125

四 高中文化程度126

一 在业人口与不在业人口126

第四节 职业构成126

五 大学文化程度126

二 小学文化程度126

三 初中文化程度126

一 文盲半文盲126

第三节 文化构成126

二 在业人口行业构成127

三 在业人口职业构成128

第二节 宣传教育129

第三章 计划生育129

第一节 人口规划129

四 待业人口129

五 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129

第三节 节育措施130

一 避孕措施130

二 绝育措施131

三 补救措施131

四 辅助措施131

二 少生优生133

三 人口自然增长133

一 晚婚晚育133

第四节 社会效果133

第四篇 农业136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36

第一节 土地占有136

第二节 土地改革137

一 反奸清算137

二 老区土改137

四 新区土改138

三 半老区土改138

一 互助组139

第三节 互助合作139

二 农业合作社140

三 人民公社141

四 联产承包142

第二章 经营管理143

第一节 计划管理143

第二节 生产管理144

二 按劳取酬145

第三节 劳动管理145

一 劳动组织145

第四节 财务管理与效益分配146

一 财务管理146

二 收益分配147

第三章 作物分布、产量147

第一节 粮食作物147

第四节 蔬菜149

第三节 油料作物149

第二节 经济作物149

第四章 农技、农艺157

第一节 耕作栽培157

一 旱田157

二 水田159

第二节 施肥161

一 农家肥161

二 化肥163

五 植物激素164

四 微肥164

三 菌肥164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166

一 虫害防治166

二 病害防治167

三 植物检疫168

第四节 良种繁育推广168

一 良种繁育168

二 良种推广169

第一节 “四田”建设170

三 国营良种繁殖场170

第五章 农田建设170

第二节 深翻地171

第三节 土壤改良172

第六章 畜力172

第一节 耕畜172

第二节 饲养管理173

一 牛的改良174

二 马的改良174

第三节 品种改良174

三 骡、驴改良175

第四节 疫病防治175

一 马癞175

二 口蹄疫175

三 马传染性贫血175

第五节 兽医兽药176

三 收获脱粒农具177

二 中耕除草农具177

第一节 人畜力农具177

第七章 农机、农具177

一 耕翻播种农具177

第二节 农具改革178

第三节 农业机械179

一 拖拉机179

二 机引农具182

三 排灌机械183

四 脱粒机械183

五 后勤加工机械183

七 插秧机184

六 水稻大棚184

第八章 农村副业185

第一节 种植业185

一 果树185

二 药材186

三 晒烟187

第二节 养殖业187

一 养猪187

三 家禽、家兔188

二 养羊188

五 奶牛190

四 养蜂190

第三节 编织业191

一 条编191

二 草编191

三 秫秸编织192

第四节 采集业192

一 野生药材192

三 山果193

二 山菜193

四 菌类194

第五节 特产194

一 种参194

二 养蚕194

三 养鹿195

四 养貂195

一 用材林197

第一节 森林结构197

第五篇 林业197

第一章 森林资源197

二 薪炭林198

三 防护林198

四 经济林198

第二节 森林分布199

一 西北部平原防护林区199

二 东北部丘陵林区199

第三节 蓄积量200

四 松花湖水源涵养林区200

三 南部山区用材林区200

第四节 森林覆盖率201

第二章 植树造林201

第一节 采种201

第二节 育苗202

一 国营育苗202

二 集体育苗202

四 国营苗圃简介203

三 个体育苗203

第三节 造林205

一 国营造林205

二 集体造林206

三 个人造林207

四 四旁绿化207

五 义务植树207

第三章 森林保护209

第一节 护林防火209

一 组织机构209

二 防火组织209

三 法规制度210

四 宣传教育210

五 群众管护211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211

一 病害211

第三节 林政管理212

一 育林费征收212

二 虫害212

三 鼠害212

二 民需用材213

三 木材运输管理213

第四节 林权划分214

一 天然次生林所有权214

二 人工林所有权215

三 坟地和宅旁林木所有权215

二 卫生伐219

四 择伐219

三 抚育间伐219

第四章 林木生产219

一 破坏性采伐219

第一节 采伐219

五 低质林改造220

第二节 林产品经销220

二 五里河林场224

一 旺起林场224

第三节 重点林场简介224

三 双河镇林场225

第六篇 水利228

第一章 防洪除涝228

第一节 防洪工程228

一 松花江堤防228

二 饮马河堤防229

三 鳌龙河堤防230

一 饮马河涝区231

四 小型堤防231

第二节 涝区治理231

二 鳌龙河涝区232

三 小片涝区232

第二章 水利灌溉233

第一节 蓄水工程233

一 大型水库233

二 中型水库235

三 小(一)型水库240

四 小(二)型水库244

第二节 提水工程245

五 塘坝245

第三节 机电井247

第四节 引水工程248

第五节 灌区工程248

一 大型灌区248

二 中型灌区250

三 小型灌区250

第二节 水土保持区划251

第三章 水土保持251

第一节 水土流失251

第三节 水土流失治理252

一 坡耕地治理252

二 荒山荒地治理253

三 沟川地治理253

四 小流域治理253

第四节 管理养护253

第一节 管理队伍254

第四章 水利管理254

一 控制运用255

二 工程观测255

三 维修养护255

第二节 工程管理255

第三节 用水管理256

一 计划用水256

二 灌溉试验256

二 使用257

第五节 体制改革257

一 标准257

第四节 征收水费257

第五章 勘测施工258

第一节 勘测设计258

一 勘测队伍258

二 测量设计258

三 技术革新259

第二节 施工259

第一节 国营渔场260

第六章 养鱼260

第二节 集体渔场261

第三节 个体养鱼261

第七篇 工业 电力265

第一章 经营体制265

第一节 私营、个体工业265

第二节 国营工业266

第三节 二轻工业268

第四节 乡镇企业269

第五节 部门工业270

第二章 工业门类270

第一节 陶瓷业270

第二节 建材业272

第三节 煤炭业273

第四节 金矿业274

第五节 冶金业275

第六节 金属制品业276

第八节 纺织业277

第七节 机构修造业277

第九节 化学工业278

第十节 粮油加工业279

第十一节 食品加工业280

第十二节 木制品加工业282

第十三节 造纸、纸制品业282

第十四节 印刷业283

第十五节 缝纫业283

第十六节 电子、电器业284

第十七节 其他工业285

第三章 工厂与名优产品选介288

第一节 主要工厂288

一 永吉县制缸厂288

二 永吉县石灰厂288

三 永吉县制酒一厂288

四 永吉县色织布厂288

七 永吉县羽绒制品厂289

八 永吉县农业机械修造一厂289

五 永吉县毛毯厂289

六 永吉县粮油机械厂289

九 永吉县农机修配厂290

十 永吉县兽药厂290

十一 永吉县化工厂290

十二 永吉县西阳砖厂291

第四章 驻县省、市营企业292

第一节 省营企业292

第二节 市营企业293

一 电网分布294

第五章 电力294

第一节 网路 设备294

二 输配电设施296

第二节 用电297

第三节 用电管理299

一 安全用电299

二 节约用电300

三 电费收缴300

第一节 古驿道303

第一章 公路303

第八篇 交通 邮电303

第二节 干线公路304

第三节 县、乡公路306

一 县级公路306

二 乡村道路308

第四节 公路桥涵310

第五节 公路管理312

第二章 铁路315

第一节 线路315

第二节 车站316

第三章 水路318

第一节 航道318

第二节 船泊319

第三节 渡口319

第四章 运输320

第一节 客运320

第二节 货运323

第五章 邮电网路327

第一节 邮政网点327

第二节 邮路328

第三节 电信网路329

第六章 邮政业务330

第一节 函件330

第二节 包裹331

第三节 汇兑331

第四节 报刊发行331

第五节 机要通信332

第六节 邮电资费332

第一节 电报333

第七章 电信业务333

第二节 电话334

第八章 邮电设备336

第一节 邮递设备336

第二节 通讯设备336

第九篇 城乡建设339

第一章 县城建设339

第一节 街路 桥建设340

一 街路340

二 桥梁341

第二节 房屋建筑342

第三节 公共设施343

一 供水 排水343

二 主要公共建筑344

第四节 园林绿化345

第二章 乡村建设345

第一节 乡镇345

一 乌拉街镇345

二 双河镇镇346

四 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347

三 岔路河镇347

五 黄榆乡348

第二节 村屯348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349

第一节 房产管理349

一 公房管理349

二 私房管理350

第二节 建筑技术351

第一节 建筑设计351

第四章 建筑施工351

第二节 用地管理351

第三节 建筑队伍352

第五章 环境保护353

第一节 废水治理353

第二节 废气治理354

第三节 刻渣治理354

第一章 财税体制355

第一节 财政体制355

第十篇 财政 税务355

第二节 税收体制356

第二章 财政收支357

第一节 财政收入357

附:农业税358

一 税制、税率358

二 征收方法358

三 地方附加359

四 减免359

第二节 财政支出362

一 行政经费363

二 农业经费365

三 工业、商业、交通经费365

四 教育、文体、卫生、科研经费367

五 城市维护费368

六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369

七 城镇青年就业经费369

一 清末及中华民国时期捐税375

第一节 税种、税率375

第三章 税收375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税收377

第二节 国营企业利改税395

第三节 税务管理与监督402

一 征收管理402

二 税务监督402

第四章 审计监督403

第一节 审计机构403

第三节 经济效益审计404

第二节 财政财务审计404

第四节 内部审计405

第十一篇 金融407

第一章 金融机构407

第一节 钱庄407

第二节 官银钱号407

二 农事合作社408

三 兴农合作社408

一 金融合作社408

第三节 合作社408

四 信用合作社409

第四节 银行410

一 人民银行410

二 农业银行410

三 建设银行411

四 工商银行411

第二章 货币411

第一节 货币种类411

第二节 货币兑换413

第四节 现金管理414

第三节 金银管理414

第三章 存款418

第一节 县属企业存款418

第二节 乡镇企业存款418

第三节 单位存款418

第四节 其它存款418

第五节 储蓄419

第一节 私人借贷421

第四章 信贷421

第二节 典当422

第三节 工商贷款422

第四节 农业贷款425

一 农业基建贷款427

二 开发性贷款428

三 财政贴息贷款428

四 贷款积欠清理428

二 基建贷款429

一 投资拨款429

第五节 基本建设投资和贷款429

第五章 债券436

第一节 公债436

第二节 国库券436

第六章 保险437

第一节 保险公司437

第二节 保险种类438

第三节 理赔439

第一节 解放前的私人商业441

第十二篇 商业441

第一章 私营及个体商业441

第二节 私人商业社会主义改造442

第三节 个体商业443

第二章 国营商业443

第一节 商业布局443

第二节 商品购进444

一 日用工业品444

二 副食品445

三 医药药材446

第三节 商品销售446

一 布匹百货446

二 五金交电446

三 日用杂品447

四 烟酒副食447

第一节 基层供销合作社448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448

六 石油448

五 煤炭448

第二节 县联社449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449

一 农用机电设备449

二 化肥、农药、农膜450

三 中小农具450

第四节 土特产品收购451

一 畜产品451

二 土特产451

三 废旧物资452

第四章 其他商业454

第一节 合作店、组454

第二节 知青商业455

第三节 单位集体商业455

第五章 粮食购销457

第一节 粮食经营体制457

第二节 征购457

第三节 销售459

一 农村统销459

二 城镇居民供应461

三 行业用粮461

四 军需供应461

五 其他用粮462

六 食盐463

第四节 仓储463

一 义仓、积谷仓463

二 粮库464

第五节 粮食市场465

一 私人粮行465

二 粮米市场465

三 议购议销465

第六章 物资供应466

第一节 工业生产物资供应466

一 钢材466

二 水泥466

三 木材466

第二节 基本建设物资供应466

第三节 民用物资供应467

第七章 集市贸易467

第一节 农副产品市场467

第二节 牲畜交易市场468

第三节 轻工市场468

第二节 出口商品种类469

第一节 经营概况469

第八章 对外贸易469

第三节 部分出口产品简介472

一 山野菜472

二 轻工产品473

第十三篇 经济管理475

第一章 计划管理475

第一节 计划体制475

第二节 计划编制475

第三节 综合平衡476

第二章 统计管理477

第一节 统计报表477

第二节 专项调查478

第三节 统计分析478

第三章 工商管理479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480

第二节 企业登记480

第三节 私营与个体工商管理484

第四节 商标管理485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487

第六节 经济检查487

第四章 标准计量488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488

一 标准化制定488

二 新产品检查489

三 标准化监督489

第二节 计量管理490

第五章 物价管理491

第一节 物价492

一 地方工业品价格493

二 粮食购销价格495

三 主要农副产品收购销售价格496

四 主要日用百货商品价格498

五 商品削价处理500

四 明码实价500

六 商品价格调整前的保密500

七 比价和差价500

二 商品价格调整500

一 商品价格登记500

第二节 价格管理500

三 商品价格检查500

第三节 物价监督检查501

第十四篇 党派 群团50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永吉县地方组织503

第一节 中共永吉县委员会503

二 部门、系统党委509

三 乡镇党委509

一 机关党委509

第二节 基层党组织509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510

第四节 党员发展512

第五节 党员教育514

一 普遍教育514

二 党校培训514

第六节 统战工作516

一 机构沿革517

第七节 中国共产党永吉县纪律检查委员会517

二 纪律检查518

三 平反冤假错案519

第八节 专题记述519

一 整党整风519

二 抗美援朝520

三 “三反”“五反”520

四 肃反521

六 社会主义教育522

五 反右派斗争522

七 “文化大革命”52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永吉县地方组织524

第一节 县党部524

第二节 区党部525

第三节 主要活动526

第三章 群众团体526

第一节 工人组织526

一 工会526

二 工人代表大会527

三 工人运动528

四 民主管理530

五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530

六 职工业余文化、技术教育531

七 职工文化、体育活动531

八 职工生活福利532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532

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532

二 少年组织538

三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539

四 韩侨青年团540

第三节 妇女组织540

一 组织沿革540

二 历届妇女代表会541

三 主要活动541

第四节 农民组织543

一 农会543

二 贫下中农协会543

三 工商联合会544

二 商工公会544

四 个体劳动者协会544

第五节 工商组织544

三 农代会544

一 商会544

第六节 卫生组织545

一 卫生工作者协会545

二 学会546

一 中苏友好协会546

第八节 其他社团546

一 县科协546

第七节 科技组织546

二 红十字会546

二 工农社547

三 韩国侨民会547

附:547

一 韩国独立党547

二 协和会548

二 临时参议会549

第一节 议会549

一 议参两会和选举549

第十五篇 政权549

第一章 权力机关54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550

一 代表选举550

二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51

三 县人民代表大会552

一 机构沿革555

二 常委会例会555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555

三 代表联系制度557

四 重要提案处理558

五 人民代表视察559

第二章 行政机关560

第一节 吉林县公署560

第二节 永吉县公署562

第三节 永吉县政府564

一 永吉县民主政府565

二 永北、永南、永吉县政府565

第四节 永吉县人民政权565

三 永吉县人民委员会566

四 永吉县革命委员会567

五 永吉县人民政府567

第五节 乡镇政权572

第六节 信访外事574

一 信访574

二 外事575

第二节 历届会议576

第一节 机构沿革576

第三章 人民政协576

第三节 文史征集577

第四节 委员视察578

第十六篇 政法 民政579

第一章 公安579

第一节 户籍580

第二节 治安581

一 反动党团登记581

二 取缔反动会道门581

四 监督改造582

三 镇压反革命582

六 打击刑事犯罪583

五 侦查破案583

第三节 消防584

二 收审所585

五 劳改队585

三 拘役所585

四 拘留所585

一 看守所585

第五节 拘留、看守585

第四节 交通警察585

第二章 检察586

第一节 刑事检察586

第二节 法纪检察587

第三节 经济检察587

第四节 监所检察588

第五节 申诉控告588

第三章 法院588

第一节 刑事审判589

第三节 民事审判590

第二节 经济审判590

第四节 陪审制度591

第四章 司法593

第一节 法律宣传593

第二节 民事调解594

第三节 公证595

第四节 律师、咨询596

第一节 拥军支前598

第五章 民政598

第二节 优抚、安置599

一 优抚599

二 安置599

第三节 社会救济601

一 救灾601

二 扶持贫困户602

一 敬老院603

第四节 社会福利603

四 收容遣送603

三 定期定量补助603

附:孤儿学校604

二 社会福利厂604

三 殡葬管理605

第五节 婚姻登记605

第一节 干部来源609

一 招收录用609

二 以工代干609

第一章 干部609

第十七篇 人事 劳动609

三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610

四 接收军队转业干部610

五 选聘合同制干部611

第二节 干部构成611

第三节 干部管理611

一 管理611

二 调配613

三 落实干部政策613

一 县直机关编制614

第四节 人事监察614

第五节 编制614

二 乡(镇)编制615

第六节 干部离退休615

第二章 工人616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617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617

一 县属集体所有制617

第一节 供给制618

第三章 工资618

二 乡(镇)村集体所有制618

第二节 工分制619

第三节 工资制619

第四章 劳保福利622

第一节 劳动保护622

第二节 劳动保险622

一 职工福利622

三 公伤待遇624

二 退职退休624

第五章 劳动就业625

第一节 失业安置625

第二节 招工625

第三节 知识青年安置625

第四节 待业安置626

四 人民军队629

三 国民党军队629

二 军阀军队629

一 八旗军629

第一节 驻军629

第一章 武装629

第十八篇 军事629

第二节 地方武装630

一 吉林县保卫团630

二 永吉县自卫团631

三 永吉县保安队631

四 永吉县保安团631

六 吉林游击总队632

五 还乡团632

八 松江游击大队633

九 永吉县大队633

七 吉蛟游击大队633

十 永北县大队634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634

第二节 募兵635

第三节 国兵635

第一节 八旗兵635

第二章 兵役635

第四节 自愿兵636

第五节 义务兵636

第六节 预备役636

第三章 民兵637

第一节 民兵组织637

第二节 民兵训练638

第三节 民兵活动639

第二节 人防宣传640

第四章 人民防空640

第一节 人防组织640

第三节 人防工程641

第四节 工程利用641

第五章 战事641

第一节 乌拉失国战争641

第二节 解放永吉县的主要战斗641

一 口前战斗641

二 乌拉街战斗642

四 前五家子战斗643

三 桦皮厂战斗643

第三节 剿匪644

一 大岗子剿匪644

二 旺起剿匪644

第十九篇 教育648

第一章 学前教育648

第一节 幼儿园648

第二节 学前班648

第一节 设置649

第二章 小学教育649

第二节 课程654

第三节 普及教育654

第四节 实验小学656

一 县实验小学656

二 县朝鲜族实验小学657

第三章 中学教育657

第一节 设置657

一 永吉县第五中学661

第三节 重点中学661

第二节 课程661

二 永吉县朝鲜族第一中学662

第四章 特殊教育662

第一节 聋哑学校662

第二节 学制662

第三节 课程662

第五章 职业技术教育663

第一节 师范学校663

第三节 卫生学校664

第二节 农业中学664

第四节 职业中学665

第五节 技工学校666

第六节 耕读高中666

第七节 劳动大学667

第六章 成人教育667

第一节 农民教育667

一 民众教育667

二 扫盲668

三 文化技术学校669

第二节 职工教育669

一 教师进修学校669

二 职工业余文化学校670

三 商业职工学校670

四 林业职工学校670

七 农业机械化学校671

九 县“五·七”大学671

八 党校中专班、高中班671

六 粮食职工学校671

五 供销职工学校671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672

第七章 教师队伍672

第一节 结构672

第二节 培训673

第三节 工资福利674

第一节 公办经费675

第八章 教育经费675

第二节 民办经费676

第三节 学杂费676

第九章 勤工俭学678

第一节 校办工厂678

第二节 农副业基地678

第十章 附记679

第一节 集体化679

第二节 工贫管校679

第三节 批“小回潮”679

第四节 批“师道尊严”680

第一章 戏剧681

第一节 二人传681

第二十篇 文化 体育681

第二节 吉剧683

第三节 说唱曲艺684

第二章 群众文化685

第一节 文化馆685

第二节 文艺活动686

第三节 秧歌686

第四节 花灯687

第三章 图书687

第一节 图书发行687

第二节 图书阅览688

第四章 电影、电视689

第一节 放映689

第四节 永吉发射台690

第五节 小型差转台690

第二节 管理690

第三节 “三三一”转播台690

第五章 文学艺术创作691

第一节 文学691

一 诗歌692

二 戏曲692

三 小学、散文692

第二节 书法693

第三节 绘画693

第五节 摄影694

第四节 剪纸694

第六章 文化活动场所695

第一节 影剧院695

一 乌拉街电影院695

二 永吉剧场696

三 口前电影院696

第二节 俱乐部696

一 岔路河镇电影院696

二 永吉报697

一 教育月刊697

第七章 新闻广播697

二 永吉县陶瓷工业公司俱乐部697

第一节 报刊697

第二节 广播698

一 广播站698

二 网路698

三 自办节目698

第一节 古迹699

一 古遗址699

第八章 文物699

二 古墓葬701

三 古城址702

四 古建筑址703

五 古碑碣703

第二节 革命烈士纪念碑704

一 土城子革命烈士纪念碑704

二 桦皮厂革命烈士塔704

第三节 出土文物705

四 乌拉街革命烈士纪念塔705

三 旺起革命烈士陵园705

第九章 体育706

第一节 学校体育706

一 体育课程706

二 体育器材和场地708

第二节 业余体育708

一 职工体育708

二 农民体育708

第三节 体育设施709

三 民族体育709

第四节 体育竞赛710

一 县内竞赛710

二 省、地市级以上比赛710

第五节 体育培训711

一 业余体校711

二 等级裁判员、运动员712

三 输送人才712

第三节 四级科技网715

第二节 学会715

第二十一篇 科技715

第一章 科技组织715

第一节 县科研715

附:吉林省蚕业研究所716

第二章 科技队伍716

第一节 科技人员分布716

第二节 评定技术职称717

第三章 科学研究717

第一节 研究成果717

四 狂犬病防治722

七 水稻喷施亚硫酸氢钠722

六 水田化学药剂除草722

五 大棚旱育苗722

第二节 推广应用722

三 软基挑流消能结构的应用722

二 改良本地黄牛722

一 家禽疫病防治722

十二 水稻新品种--双丰八号723

十一 群选一号大豆723

十三 单口压锯法与周期磨锯法723

九 防治病虫害723

十 改进水稻大棚盘育苗机插秧技术723

八 大豆喷施三十烷醇723

十四 名牌产品--电褥子元件724

十五 配合饲料724

十六 马传贫免疫试验726

第四章 科技活动727

第一节 科学技术普及727

一 科普展览727

二 科技电影、广播727

三 科技馆727

四 科技资料727

五 科技交流728

六 科技咨询服务728

七 科技培训728

第二节 科技情报728

第四节 气象观测729

第三节 学术交流729

第五节 人工防雹730

第六节 人工降雨730

第七节 地震监测730

一 监测网730

二 观测预报730

第五章 档案工作731

第一节 科技档案731

第二节 文书档案731

第三节 专业档案732

第二十二篇 卫生733

第一章 医疗733

第一节 私人(个体)诊所733

第二节 永吉县医院734

一 机构队伍734

二 医疗设备735

三 医疗技术735

第四节 永吉县干部疗养所736

第三节 永吉县中医院736

第五节 乡镇卫生院737

第六节 村卫生所(联合诊所、合作医疗站)743

第七节 企事业单位卫生院(所)744

第二章 医药747

第一节 制药747

第二节 药政药检748

第三章 防疫749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749

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753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753

一 防治克山病754

二 防治大骨节病754

三 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瘤754

四 防治克汀病757

第四节 驱绦灭囊757

第一节 女保健758

一 “四期”“五期”保护758

第四章 妇幼保健758

二 妇女病防治759

第二节 儿童保健760

第五章 公共卫生761

第一节 爱国卫生761

第二节 食品卫生761

第三节 饮水卫生762

第一节 农民生活765

第一章 人民生活765

第二十三篇 地方民情765

第二节 职工生活766

第二章 民情习俗766

第一节 衣着766

第二节 饮食767

第三节 住房768

第四节 山行769

第五节 器物769

一 婚嫁770

第六节 妆饰770

第七节 婚丧770

二 丧葬771

第八节 节日772

一 传统节日772

二 新节日773

第三章 良风美德774

第一节 喜事新办774

第二节 尊老爱幼774

第三节 拾金不昧775

第四节 助人为乐776

第五节 舍己为人777

第四章 陋俗流弊777

第一节 吸毒777

第二节 赌博778

第三节 娼妓778

三 看风水779

二 算命779

第四节 迷信779

一 跳神779

第五章 宗教780

第一节 佛教780

第二节 道教780

第三节 伊斯兰教780

第四节 基督教781

第五节 萨满教781

第二节 道德会782

第六章 会道782

第一节 慈善会782

第三节 理善会(在理公所)783

第四节 老母道783

第五节 一贯道783

第七章 方言谣谚784

第一节 方言784

一 汉语方言784

第二节 歇后语785

二 满语方言785

第三节 民谣786

第四节 谚语787

一 气候谚语787

二 农谚787

第八章 民间传说787

第二十四篇 人物793

第一章 人物传793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831

一 全国劳动模范 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838

第三章 模范人物838

二 吉林省综合性劳动模范 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839

三 吉林省各系统模范 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844

附录851

1931年《永吉县志》序851

历代修志记略857

重要史志资料书目860

修志始末864

后记867

编委会及编辑人员名单868

1991《永吉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永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1 长春:长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祥云县志(1996 PDF版)
祥云县志
1996 北京:中华书局
永川县志( PDF版)
永川县志
延吉县志(1914 PDF版)
延吉县志
1914
延吉县志(1914 PDF版)
延吉县志
1914
永吉县志  第8篇  水利(1987 PDF版)
永吉县志 第8篇 水利
1987
永新县志(1992 PDF版)
永新县志
1992 北京:新华出版社
江永县志(1995 PDF版)
江永县志
1995 北京:方志出版社
永丰县志(1993 PDF版)
永丰县志
1993 北京:新华出版社
永宁县志(1995 PDF版)
永宁县志
1995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永吉县文物志(1985 PDF版)
永吉县文物志
1985 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
永吉县志(1988 PDF版)
永吉县志
1988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当代方志学概论(1997 PDF版)
当代方志学概论
1997 北京:方志出版社
安吉县志(1994 PDF版)
安吉县志
1994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永平县志(1994 PDF版)
永平县志
1994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永靖县志(1995 PDF版)
永靖县志
1995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