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求取 ⇩

绪言1

一、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二、病理学的基本内容1

三、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1

目录1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2

总论3

第一章 疾病概论3

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3

一、疾病3

二、病理过程及病理状态3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4

一、病因的概念4

二、病因的分类4

二、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6

三、疾病过程中的损害和抗损害反应6

一、疾病时稳态的紊乱6

第三节 发病学概论6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8

一、康复8

二、死亡8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10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0

一、萎缩10

二、变性11

三、坏死15

第二节 细胞与组织的适应性反应18

一、肥大18

二、增生18

三、化生18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19

一、再生与修复19

二、创伤愈合21

三、骨折愈合22

四、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23

一、动脉性充血24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4

第一节 局部充血24

二、静脉性充血25

第二节 局部贫血27

第三节 出血28

第四节 血栓形成29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29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其形态31

三、血栓的结局31

四、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32

第五节 栓塞33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33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33

第六节 梗死35

一、梗死的原因35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36

三、梗死的影响和结局38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39

第四章 水肿39

第一节 水肿的发生机制39

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障碍40

第二节 水肿类型及重要器官的水肿42

一、心性水肿42

二、肺水肿42

三、脑水肿43

第五章 缺氧46

第一节 缺氧的原因和类型46

一、乏氧性缺氧46

二、血液性缺氧46

三、循环性缺氧47

四、组织性缺氧47

第二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48

一、代偿性反应48

二、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障碍49

三、适应性锻炼50

二、机体的代谢状态50

第三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50

一、年龄50

第六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52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52

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52

二、组织严重破坏52

三、血细胞大量破坏53

四、其他促凝物质进入血液54

四、微循环障碍及其他55

一、高凝血期55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展过程及其分期55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诱因55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55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55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55

二、循环功能障碍——休克56

一、凝血功能障碍——出血56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机体的病理变化56

三、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期56

二、消耗性低凝血期56

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57

四、脏器微血栓形成——脏器功能不全57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58

四、心源性休克59

三、感染性休克59

二、创伤性休克59

一、失血失液性休克59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59

第七章 休克59

五、过敏性休克60

六、神经源性休克60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生机制60

一、微循环缺血期60

二、微循环淤血期62

三、微循环衰竭期63

一、血液流变学的变化64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的病理变化64

二、休克时细胞的代谢变化和结构损害65

三、各器官功能的改变66

〔附〕多器官功能衰竭68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68

一、及早预防68

二、积极治疗69

三、异常免疫反应70

二、生物性因子70

一、理化因子70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70

第八章 炎症70

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71

一、变质71

〔附〕常见炎症介质72

二、渗出75

〔附〕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79

三、增生80

二、全身变化81

第三节 炎症时局部和全身的表现81

一、局部表现81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82

一、变质性炎82

二、渗出性炎82

〔附〕卡他性炎85

三、增生性炎85

四、蔓延播散86

三、转为慢性86

二、修复愈合86

一、吸收消散86

第五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86

第九章 发热88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发生机制88

一、致热原和发热激活物88

二、内生致热原89

三、致热原的作用部位及作用方式89

三、体温下降期91

二、发热持续期91

第二节 发热的发展过程91

一、体温上升期91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92

一、物质代谢变化92

二、各系统功能的变化92

第四节 发热的意义及处理原则93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94

一、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94

第十章 免疫功能异常和免疫性疾病94

二、自身免疫病引起组织损伤的机制95

三、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96

四、自身免疫病的分类96

五、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96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98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98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99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100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100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100

第十一章 肿瘤100

二、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102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103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06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06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06

一、肿瘤的命名107

二、肿瘤的分类107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及分类107

第五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109

一、肿瘤的病因学109

二、肿瘤的发病学111

第六节 各类常见肿瘤112

一、上皮组织良性肿瘤112

二、上皮组织恶性肿瘤113

三、间叶组织良性肿瘤123

四、间叶组织恶性肿瘤123

五、淋巴造血组织肿瘤124

第七节 肿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原则125

一、肿瘤的预防125

二、肿瘤的诊断126

三、肿瘤的治疗原则126

各论127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病理127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12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27

二、基本病理变化129

三、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131

对机体的影响131

第二节 高血压病135

一、类型和病变135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38

第三节 风湿病13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40

二、基本病理变化140

三、各器官的病变141

〔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145

第四节 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肌病146

一、病毒性心肌炎146

二、心肌病146

第五节 缺血与再灌注损伤147

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147

二、心、脑、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148

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149

四、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150

第六节 心力衰竭151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和分类151

二、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152

三、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功能及其意义155

四、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改变157

五、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158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病理159

第一节 肺炎159

一、大叶性肺炎159

二、小叶性肺炎162

三、间质性肺炎164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164

肺心病164

一、慢性支气管炎164

二、肺气肿166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67

第三节 结核病167

一、结核病概论167

二、肺结核病170

〔附〕肺外器官结核病174

第四节 呼吸衰竭177

一、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177

二、呼吸衰竭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181

三、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182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病理183

第一节 慢性胃炎183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183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183

二、结局及并发症185

第二节 溃疡病185

一、病理变化185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187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188

一、病因及传染途径188

二、基本病理变化189

三、临床病理类型190

四、发病机制19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94

第四节 肝硬变194

二、病理变化195

三、临床病理联系196

四、结局198

〔附〕胆石症198

第五节 肝功能不全199

一、肝功能不全时的代谢变化200

二、肝性脑病20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07

第十五章 泌尿及生殖系统病理207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207

二、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变209

三、常见的肾小球肾炎209

第二节 肾盂肾炎21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14

二、病理变化215

第三节 肾功能衰竭215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215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218

三、尿毒症221

第四节 生殖系统常见病222

一、乳腺病223

二、子宫内膜增生症223

三、前列腺增生症223

第十六章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225

第一节 伤寒225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227

第三节 阿米巴痢疾229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31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233

第六节 脊髓灰质炎235

第七节 梅毒237

第八节 流行性出血热241

第九节 血吸虫病242

病理学实验指导245

实验一 病因学及发病学245

实验二 组织细胞的损伤和修复246

实验三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48

实验四 休克及缺氧250

实验五 炎症252

实验六 肿瘤254

实验七 心血管系统病理256

实验八 呼吸系统病理258

实验九 消化系统病理260

实验十 泌尿及生殖系统病理262

实验十一 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63

1995《病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魏民主编 199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病理学(1974 PDF版)
病理学
197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学( PDF版)
病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学( PDF版)
病理学
病原病理学(1971 PDF版)
病原病理学
1971
病原病理学(1971 PDF版)
病原病理学
1971
病原病理学(1973 PDF版)
病原病理学
1973
病因病理学(1995 PDF版)
病因病理学
1995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病理学(1994 PDF版)
病理学
1994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病理学(1995 PDF版)
病理学
1995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理学(1989 PDF版)
病理学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学(1995 PDF版)
病理学
1995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病理学(1997 PDF版)
病理学
1997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病理学(1982 PDF版)
病理学
1982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1986 PDF版)
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
198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学(1999 PDF版)
病理学
1999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