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
作者 | 湖北省《中国革命史》编写组马定中主编;李照曾,张俊卿,高士纲 编者 |
---|---|
出版 |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75 |
出版时间 | 198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1106·20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1455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1
第一节 鸦片战争 中国社会开始半殖民地化1
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二 鸦片战争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4
三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
第二节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兴起与发展12
一 太平军的崛起与进军12
二 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16
三 天朝田亩制度17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18
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外反革命势力的勾结18
二 太平天国的内部分裂与重整朝纲23
三 太平天国抗击中外反动派的联合进攻与失败26
第二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30
第一节 洋务运动 边疆斗争 中日甲午战争30
一 洋务运动30
二 中国人民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32
三 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36
第二节 戊戍维新运动41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41
二 维新运动的兴起43
三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47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51
一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及其反抗八国联军侵略的斗争51
二 中外反动派合力镇压义和团53
三 《辛丑条约》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加深55
第三章 辛亥革命58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58
一 帝国主义侵华的新政策与清政府的“新政”58
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62
三 孙中山早期的爱国、革命活动64
四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67
第二节 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运动的高涨71
一 同盟会的成立71
二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大论战74
三 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武装起义76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袁世凯窃国77
一 清王朝的“预备立宪”与四川的保路风潮77
二 武昌首义和各省的响应79
三 袁世凯的再起和“南北议和”82
四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84
五 袁世凯的窃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87
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91
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和反袁世凯的斗争91
一 国民党“二次革命”的失败91
二 袁世凯独裁卖国95
三 “护国运动”袁世凯的覆灭100
第二节 段祺瑞的反动统治 孙中山的护法运动102
一 军阀割据的形成102
二 段祺端的反动统治103
三 孙中山的护法运动106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08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08
二 新文化运动112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16
一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16
二 五四爱国运动118
三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123
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34
第五节 军阀混战 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涨137
一 华盛顿会议137
二 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139
三 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潮142
四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45
五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47
第五章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北洋军阀的崩渍151
第一节 国共合作的建立 国民革命的兴起151
一 国共合作的建立 革命运动的发展151
二 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国民会议运动158
三 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161
四 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65
第二节 北伐战争 北洋军阀的崩溃172
一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72
二 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国民军五原誓师175
三 收回汉口、九江英阻界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78
四 以两湖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180
第三节 大革命的失败182
一 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182
二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84
三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187
四 汪精卫集团的叛变 国民革命失败188
第六章 加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 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191
第一节 国民党新民阀统治的建立和中间党派的政治活动191
一 国民党新军阀内部纷争191
二 新军阀的“北伐”193
三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实质194
四 国民党改组派与中间党派的政治活动196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199
一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和各地武装起义199
二 井冈山和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204
三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207
四 新军阀的混战和国民会议210
五 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剿”和红军反“围剿”的胜利213
第三节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 全国人民抗日反蒋斗争216
一 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反蒋的斗争216
二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内的统治及其危害221
三 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224
四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225
五 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的胜利227
第四节 华北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30
一 华北事变 抗日民族运动的新高涨230
二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232
三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34
第七章 第二次国共合作 伟大的抗日战争239
第一节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两个战场239
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39
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42
三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正面战场246
四 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战场的开辟250
五 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和战略方针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254
第二节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解放区战场成为主要战场258
一 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南京伪政权的建立258
二 国民党消极抗战 共产党打退第一、二次反共高潮261
三 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266
四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71
五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276
六 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278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282
一 解放区军民的局部反攻 国民党的腐朽反动统治282
二 两个中国之命运287
三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90
四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92
第八章 全国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96
第一节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296
一 美蒋反动派加紧准备内战和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方针296
二 重庆谈判300
三 民主党派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协商会议303
四 解放区军民准备自卫战争309
第二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国民党统治的总崩溃311
一 全面内战爆发 中国共产党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311
二 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313
三 官僚资本急剧膨胀316
四 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318
五 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321
六 国民党反动派的垂死挣扎32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28
一 伟大的战略决战 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328
二 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333
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336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338
第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341
第一节 巩固人民政权 恢复国民经济341
一 各级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341
二 抗美援朝和各项社会改革运动347
三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3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359
一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59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363
三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367
1986《中国革命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湖北省《中国革命史》编写组马定中主编;李照曾,张俊卿,高士纲 1986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革命史
- 1994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
- 1994
-
- 中国革命史
- 1988
-
- 中国革命史
- 1999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
- 1990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
- 1988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 情报学研究导论
- 1992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
- 1987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
- 1986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
- 199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
- 新中国土木工程手册
- 1953 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
- 中国革命史
- 1987 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
- 1992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
- 1993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
- 1997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