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南盘江流域资源开发与治理研究》求取 ⇩

第一章总体研究报告赵俊臣1

第一节南盘江流域的战略地位2

一、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大2

二、全省农业的基地与示范区域3

三、全省工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区之一4

四、城市的吸引与辐射功能强4

五、急需治理的重点河流区域5

第二节开发与治理的现实条件6

一、农业基础较好,但各地水平不一6

二、工业化水平较高,但分布不均7

三、适用科技推广较快,但覆盖面不广8

四、教育发展较快,但适用人才缺额较多9

五、交通通信较为发达,仍适应不了需要10

六、商业服务业网点星罗棋布,流通不畅仍是重要问题11

七、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左”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11

第三节开发与治理的指导思想与目标12

一、指导思想12

二、发展目标13

三、观念更新13

第四节产业优选与布局15

一、优质高效的商品大农业16

1、商品粮基地16

2、优质烤烟基地16

3、商品猪基地17

4、商品油料基地18

5、蔬菜生产基地19

6、商品水产禽蛋基地20

7、南药生产基地21

8、水果生产基地21

9、优质茶叶基地22

10、速生丰产林基地22

二、名、特、优的工业23

1、卷烟工业23

2、汽车工业24

3、冶金工业24

4、电力工业25

5、煤炭26

6、磷化工27

7、建材工业27

8、蔗糖工业27

9、橡胶工业28

10、中小规模的名、优、特工业28

三、发达的第三产业28

1、科技28

2、教育29

3、通信29

4、交通29

5、商业服务业30

6、金融31

7、旅游31

8、房地产业32

9、宣传文化32

10、法制33

四、治理工程33

1、农田改造工程33

2、植树造林33

3、水利治理工程34

4、上游防洪排涝工程34

5、支流防洪排涝35

6、污染治理35

第五节特殊措施建议36

一、项目研究先行36

二、加大改革力度37

三、强化农业基础38

四、加速交通建设39

五、以水电养水电40

六、科技教育为本41

七、多方筹集资金42

八、优化产业结构43

九、优选开发方式44

十、有力政治保证44

第二章历史形成的经济基础江红47

第一节 云南省南盘江流域的概念与范围47

第二节经济发展概述48

一、流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大48

二、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仍有潜力可挖54

三、工业相对发达,结构有待优化57

四、第三产业初具规模,仍适应不了发展需要62

第三节在全国全省的位置67

一、珠江上游保护区67

二、全省商品粮基地区67

三、全国优质烟草基地区70

四、全省蚕桑基地71

五、省内重要蔗糖基地71

六、省内有色金属开采区71

七、省内轻型汽车基地74

八、省内商品畜牧业区74

九、省内物资出海重要通道75

第四节经济地位形成的原因76

一、历史原因76

二、国家投资77

三、龙头产业带动77

四、劳动者素质较高78

五、优越的区位78

第三章自然资源评价康云海79

第一节气候资源评价79

一、光能充足,光质好79

二、年温差小,活动积温利用率高81

三、干湿季分明,雨季降雨较充沛81

四、气候类型众多,适宜多种生物生长82

五、存在不少灾害天气84

第二节土地资源评价84

一、坝子分布多,土地产出率高85

二、地势开阔,开发利用的程度高85

三、地貌类型复杂,是有名的风景胜地区86

四、人口密度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87

五、区域间土地利用差异大88

六、岩溶地貌发育,水土流失面大89

第三节水资源评价89

一、水资源量相对较少91

二、湖泊较多,可供开发利用量大91

三、水利化程度高93

四、区域间资源量分布差异大95

五、部分区段水质已受到污染95

第四节生物资源评价96

一、品种繁多分散,资源量小96

二、农作物品种多,人均占有量大97

三、水产品种多,生产率低98

四、畜牧业生产和人均占有水平高100

五、农村燃料基本解决,植物资源受到保护101

六、反季蔬菜等新的植物资源得到开发103

第五节矿藏资源评价103

一、种类繁多,储量丰富103

二、开发基础好,优势矿产正在形成107

三、深度加工不够110

第四章九十年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李进参111

第一节外部宏观环境条件111

一、八十年代的发展为今后提供的良好基础111

二、九十年代难得的开发机遇112

三、云南经济振兴的“发展极”115

第二节面临的困难与制约因素118

一、商品经济不发达,区内市场容量小119

二、建设资金短缺,财政困难121

三、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125

第三节两广地区对南盘江开发与治理的要求129

一、滇、黔,桂三省发展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需要129

二、云南、西南乃至全国开放战略的要求131

三、珠江上游保护的重点区域133

第五章战略地位康云海136

第一节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大136

一、对全省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份额大136

二、对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大137

三、对全省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份额大138

第二节全省农业的基地与示范区域139

一、全省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139

二、全省农业发展的主要示范区域141

第三节全省工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区之一145

一、对全省工业产值变化的影响大145

二、烟草工业的主要分布区域146

三、工业发展的后劲大146

第四节城镇的吸引与辐射功能强148

一、已形成三大工业中心148

二、云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149

三、商业贸易中心的作用较为突出149

第五节急需治理的重点河流与重点流域之一150

一、已恶化的生态环境急需治理150

二、珠江三角洲提出的更多要求153

第六章农业发展规划丁祖明154

第一节农业的地位与现状154

一、概况154

二、战略地位155

三、制约因素及成因160

第二节发展目标164

一、定性目标164

二、定量目标173

第三节商品农业基地建设设想174

一、商品粮基地174

二、烤烟生产基地176

三、水产养殖生产基地179

四、水果生产基地179

五、禽蛋生产基地180

六、商品猪生产基地181

七、三七、八角生产基地182

八、蔬菜生产基地182

九、油菜籽生产基地183

第四节主要措施建议183

一、狠抓粮食生产184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88

三、增加对农业的投入188

四、水、电、路综合治理190

五、推广普及农业科技190

第七章工业发展规划卢传智194

第一节发展现状分析194

一、发展概况194

二、历史回顾195

三、产业特征196

第二节发展的制约因素200

一、交通不便200

二、科教落后201

三、资金不足201

四、结构不合理201

五、经济效益差202

第三节加快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02

一、民族繁荣、边疆巩固的需要203

二、省内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203

三、全方位开放的重要部分204

第四节指导思想与目标204

一、指导思想204

二、定性目标205

三、定量目标205

第五节十大基地建设设想206

一、卷烟工业基地206

二、电力工业基地206

三、煤炭工业基地206

四、轻型汽车生产基地207

五、食糖工业基地207

六、磷化工基地207

七、金属原材料基地208

八、名、优、特产品工业基地209

九、橡胶加工基地209

十、建材工业基地209

第六节主要对策建议209

一、努力搞活大中型企业209

二、调整产品产业结构211

三、抓紧重点项目建设213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214

五、推广普及适用科技215

六、争取若干倾斜政策216

第八章乡镇企业发展研究宣宜219

第一节乡镇企业现状分析219

一、乡镇企业的现状特点219

二、乡镇企业的产业构成222

三、乡镇企业的性质与类型224

第二节 发展的机遇和条件224

第三节发展的目标与重点225

一、发展的指导思想225

二、发展目标226

三、发展重点与布局227

第四节发展的对策建议229

一、变低技术构成为多层次技术构成229

二、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讲究规模效益229

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230

四、增加智力投资,培养急需人才231

五、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231

第九章矿产资源开发研究董棣233

第一节矿产资源概况233

一、煤炭233

二、黑色金属234

三、有色金属234

四、贵金属235

五、化工原料非金属236

六、建材非金属237

第二节开发现状评述238

一、煤炭开发初具规模,但开采强度低238

二、金属矿已步入规模,但矿山问题较多240

三、非金属化工矿产已配套开发242

四、建材矿资源获得全面的开发利用243

第三节开发的指导思想和重点244

一、指导思想244

二、开发重点246

第四节对策建议253

一、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资源253

二、建立综合效益型矿业大系统253

三、强化资源开发的监督管理254

四、提高投入产出效益254

五、开拓新的资金渠道255

六、走区域集团型全方位开发道路257

七、推行股份制投资开发258

第十章水利灌溉规划金常印 扬明259

第一节 灌溉现状分析259

第二节规划任务与原则260

一、充分发挥现有工程作用260

二、兴建一批骨干工程260

三、尽快解决缺水地区灌溉260

第三节南盘江上游规划261

一、上游概况261

二、现有中型水库的改、扩建261

三、新建灌溉工程规划264

四、干旱缺水典型地区规划268

第四节海口河支流规划269

一、水利灌溉现状269

二、农田灌溉规划270

三、抚仙湖、星云湖开发方案271

第五节巴江支流规划272

一、规划任务272

二、挖掘现有工程潜力272

三、新修工程272

第六节曲江支流规划273

一、规划任务273

二、上游段—玉溪坝区规划273

三、中下游规划274

四、通海坝区规划274

第七节泸江支流规划275

一、规划任务275

二、异龙湖恢复276

三、现有工程挖潜276

四、蒙自、个旧地区规划277

五、石屏坝区规划278

六、建水坝区规划278

七、倘甸坝、鸡街坝规划279

八、开远市坝区规划279

第八节甸溪河支流规划280

一、规划任务280

二、现有工程挖潜280

三、雨补水库新建281

四、新建七件小型水库281

五、提水工程281

第九节清水江规划281

一、规划任务281

二、丘北县主要规划工程282

三、砚山县主要规划工程282

第十节黄泥河规划283

一、规划任务283

二、独木水库配套工程283

三、快择河二级支流规划283

四、喜旧溪规划283

五、黄泥河干流段规划284

第十一章水力发电规划张善堂 杨明285

第一节 水能利用现状285

第二节 水电开发方计和任务286

第三节 干流梯级开发方案287

第四节抚仙湖抽水蓄能研究291

一、抚仙湖的自然概况291

二、原1958年规划的问题295

三、环湖综合利用现状295

四、抽水蓄能设想296

五、抽水蓄能的影响297

六、抽水蓄能的不可行性299

第五节黄泥河梯级电站规划299

一、黄泥河自然概况299

二、一库六级方案300

三、鲁布革电站300

四、阿岗水库电站302

第十二章航运规划刘大清 杨明303

第一节航运现状分析303

一、河道概况303

二、通航情况303

第二节运量发展预测304

一、磷矿石出省预测305

二、煤炭出省预测305

三、其他物资外运预测307

第三节船舶营运规划307

一、天生桥上港以上规划307

二、天生桥下港规划308

第四节码头工程规划309

一、八达河港309

二、天生桥上港309

三、天生桥下港310

四、打土寨港310

五、设里港310

第五节磷矿石出省方案比较310

一、五级渠化的第一运输线310

二、二级渠化的第二运输线311

三、无梯级的第三运输线311

四、综合分析312

第六节五级、二级开发方案312

一、五级开发方案313

二、二级开发方案315

第七节天生桥枢纽工程315

一、公路运输316

二、铁路运输316

三、皮带运输机运输316

四、索道运输317

第八节 综合效益评价317

第十三章旅游开发研究高耀文319

第一节旅游资源特点319

一、景点类型多样,内容丰富319

二、景观优美宜人,奇特宏大320

三、人文资源自然淳朴,别具一格320

四、人文与自然资源相互交融321

五、旅游环境范围广、潜力大321

六、各旅游点均依托城市322

第二节旅游发展现状及成就322

一、组织机构逐步健全322

二、旅游资源开发初具规模322

三、交通通讯日见改善323

四、接待能力逐步提高324

五、旅游商品丰富多彩325

六、旅游效益日渐显现325

第三节存在的突出问题327

一、旅游理论有待深化327

二、管理体制有待提高327

三、资源开发有待深入327

四、服务质量有待提高328

五、配套设施有待改善328

六、旅游教育有待提高329

第四节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的设想329

一、不断增设新的旅游点329

二、强化名地胜境意识329

三、开展多元旅游330

四、开辟跨区域旅游线路330

五、拓展国际旅游网络331

六、建立国家公园332

七、建立野生动物与鸟类公园332

八、兴建古战场景点332

九、建立旅游博物馆332

第五节主要措施建议333

一、正确认识旅游业的作用和地位333

二、搞好旅游规划333

三、加强旅游宣传334

四、搞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335

五、抓好基础设施的配套337

六、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338

七、提高旅游声誉338

八、加强职工培训和人才开发340

九、促成区域性旅游网络341

第十四章水土保持与防洪治涝研究金常印 杨明342

第一节 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现状342

第二节 人民群众治河的历史经验345

第三节 水土保持规划348

第四节 上游防洪排涝规划350

第五节支流防洪排涝规划353

一、曲江353

二、泸江353

三、甸溪河354

四、黄泥河354

第十五章人口发展研究李常林355

第一节人口的基本情况355

一、人口数量多,密度高355

二、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低,市镇人口比较重大356

三、人口增长率较低356

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363

五、人口发展不平衡363

第二节人口发展的问题366

一、人口增长呈上升趋势366

二、计划外生育控制不住367

三、隐形人口潜伏危机368

四、流动人口来势凶猛371

五、人口素质不高372

六、人口分布不尽合理373

七、人口压力日趋增长375

第三节主要对策建议376

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一起抓376

二、制定人口增长计划377

三、强化计划生育服务工作378

四、提高计划生育管理水平379

五、增加计划生育投入380

六、广泛开展计划生育达标竞赛活动381

七、加强人口基础知识教育382

八、合理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383

九、强化婚姻生育网络管理384

第十六章教育与人才研究庞焜386

第一节 智力开发是经济开发与治理的先决条件386

第二节教育与人才现状分析389

一、教育事业的长足进展38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92

第三节 发展目标设想399

第四节主要对策建议402

一、提高对教育与人才重要性的认识402

二、实行教育、生产、科技统筹404

三、改善办学条件405

四、认真抓好普通中小学教育406

五、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08

六、有计划地发展高等教育409

七、抓好职工培训和干部教育410

八、提高师资队伍素质411

九、搞好人才宏观管理工作413

第十七章科技发展研究黄建国415

第一节依靠科学技术是开发治理的必然选择415

一、科学技术是开发治理的力量源泉415

二、科学技术是开发治理的客观要求416

三、科学技术是开发治理的重要保障417

第二节科技发展的现状与问题417

一、初步形成了科技队伍的网络结构418

二、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418

三、科技事业获得长足进步418

四、科技仍然满足不了开发治理的需要419

第三节主要对策建议419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419

二、正确选择科技进步突破口420

三、增强依靠科技进步的约束机制422

四、加强科技保障体系建设423

第十八章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刘文娴425

第一节产业结构现状与特征425

一、产业结构现状425

二、产业结构特点427

三、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429

第二节调整产业结构的原则431

一、重点推进,协调发展431

二、比较利益最大431

三、有利区域协作431

四、加快对外开放431

五、依靠科技进步432

第三节产业结构优化及发展序列432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432

二、产业结构发展序列及重点432

第十九章配套建设研究刘树森442

第一节科技开发优先442

一、科技开发的基础443

二、科技开发重点444

第二节教育为本449

一、把教育的升学体制转变为素质体制450

二、尽快普及初等义务教育450

三、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51

四、调整高等教育结构451

五、抓好农村技术教育452

六、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453

七、增加教育投资453

八、动员社会力量办学453

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54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454

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遗产455

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456

第四节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457

一、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58

二、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458

三、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459

四、坚持法制宣传教育459

第二十章资金筹措与使用郑宝华461

第一节资金供求预测461

一、基本思路461

二、所需资金预测466

三、资金来源分析467

四、关于资金的时空性说明469

第二节资金筹集渠道472

一、积极争取上级扶持472

二、依靠地方自我积累473

三、主要利用信贷资金474

四、积极引进外部资金475

第三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76

一、讲求投入产出476

二、区分政策性资金与经营性资金477

三、充分发挥现有财源作用478

第二十一章开发方式优选郑宝华480

第一节国外区域经济开发的经验教训480

一、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思路480

二、国外区域开发的基本经验486

第二节国内区域开发的主要理论评价488

一、梯度推移理论489

二、区位选择理论491

第三节开发方式选择的基本原则492

一、专业化开发492

二、优化区域结构493

三、适应投资能力494

四、注重环境保护494

第四节开发方式优选495

一、以区位为指向的开发方式496

二、以主导产业为指向的开发方式497

三、区位指向与产业指向结合的方式500

1993《云南省南盘江流域资源开发与治理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俊臣主编 1993 云南省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