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词典》求取 ⇩

总 论1

Ⅰ 刑 法1

目 录1

第一节 刑法的意义和功能3

1.刑法的意义3

(1)刑法与犯罪法3

(2)刑法的概念3

一、广义的刑法4

二、刑法普通法与刑法特别法4

三、刑法的种类5

四、国际刑法5

五、刑法的公法性质5

(3)刑法的从属性与独立性5

(4)刑法的适用者6

(1)刑法日的的多样性7

2.刑法的目的7

(2)刑法的目的8

一、刑法上的正义理念8

二、刑法上的安定性理念9

三、刑法上的公共福利理念9

四、刑法的目的、理念的相互关系9

3.刊法的机能9

(1)刑法的一般机能9

(2)保护机能9

(3)规律机能10

一、评价机能10

二、意思决定机能10

(4)保障机能10

一、格老秀斯11

(2)启蒙时代刑法的刑法思想11

三、托马鸠斯11

四、孟德斯鸠11

二、普芬多洛夫11

1.启蒙思想与近代刑法11

第二节 近代刑法学的历史11

(5)机能的协调11

(1)启蒙思想的意义11

五、法国百科全书学派12

六、卢梭12

七、贝卡里亚12

八、伏尔察12

九、边沁12

(3)启蒙思想与现代刑法13

十、费尔巴哈13

2.古典学派14

(1)意义14

(2)德国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15

3.现代学派16

(1)意义16

(2)近代学派的基本思想16

一、刑罚的目的16

三、犯罪学、刑事政策、社会政策17

二、行为与行为人17

(4)犯罪外表说18

(3)国际刑事学协会的创立18

(5)现代学派的影响19

4.刑法学派之争19

(1)意义19

(2)学派对立的原因19

一、德国社会经济的变化20

二、犯罪统计学、意大利学派的形成20

二、行为与意思21

(3)争议的论点21

一、刑罚的本质21

三、行为与行为人的关系22

四、刑事政策的要求22

(4)学派之争的终结及收获22

一、教育刑论和刑事政策学的发达23

二、日本刑法理论中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23

1.社会主义国家的刑法思想24

(1)基本思想的特色24

第三节 现代刑法思潮24

(2)具体特色25

一、罪刑法定主义原则25

二、国家正当防卫与国家紧急救助26

三、死刑26

2.资本主义国家的刑法思想26

(1)学派之争以后的刑法思想26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8

一、目的行为论与因果行为论28

二、日本最近的刑法思想31

第四节 各国刑法31

1.德国刑法31

(1)概说31

(2)沿革31

一、古代日耳曼31

四、启蒙时代32

五、现行刑法的制定32

二、中世纪32

三、罗马法的影响32

(3)修改刑法的工作33

一、战前的全面修改工作33

二、战后的全面修改工作33

三、刑法的部分修改34

二、历史实证主义35

三、黑格尔学派35

一、古典时代35

(4)刑法学35

四、学派之争36

五、新康德学派36

六、纳粹刑法学36

七、联邦德国刑法学37

八、民主德国刑法学37

2.法国刑法37

(1)概况37

(2)制定过程和基本性质37

四、第四期39

三、第三期39

一、第一期39

二、第二期39

(3)刑法的变迁39

(4)内容40

3.英国刑法41

(1)概说41

(2)沿革41

(3)法律渊源43

一、普通法43

二、从属的立法43

三、制定法43

(4)解释43

(5)刑罚制度44

4.美国刑法45

(1)概说45

(2)沿革46

(3)法源47

(5)模范刑法典48

(4)解释48

5.意大利刑法50

(1)历史概况50

(2)现行刑法的要点51

(3)战后的刑法修改52

(4)学术界的动态53

6.苏俄刑法53

(1)刑事立法的历史54

(2)刑法思想的历史55

(3)刑事立法及刑法思想的现状和问题56

第五节 日本刑法典的沿革58

1.明治初年的刑法58

(1)临时刑律58

(2)新律纲领、改定律例58

2.旧刑法59

(1)旧刑法的制定59

(2)旧刑法的特色59

(2)现行刑法的特色60

3.现行刑法60

(1)现行刑法的制定60

(3)现行刑法的部分修改61

一、战前的部分修改61

二、战后的部分修改61

4.刑法修改工作62

(1)修改刑法假案62

(2)修改刑法准备草案63

第六节 罪刑法定主义66

1.罪刑法定主义66

(1)意义66

(2)沿革66

3.略诱及和诱罪67

(3)思想基础67

(4)派生的要求68

一、从刑法的渊源上排斥习惯法68

三、禁止类推解释69

四、排斥绝对不定期刑69

二、排斥刑法溯及力69

(5)日本的制度70

(6)否定罪刑法定主义70

(7)现代意义71

第七节 刑法的渊源71

1.刑法典71

(1)实质意义上的刑法和形式意义上的刑法71

(2)形式意义上的刑法与刑法典72

(3)刑法典与总则的适用72

(2)法定犯与自然犯73

2.特别刑法73

(1)意义73

(4)刑法典的性质73

(3)与刑法总则的关系76

3.空白刑法78

(1)意义78

(2)罪刑法定主义与空白刑法79

(3)补充规范的修改废止与空白刑法的时间效力79

第八节 刑法的解释81

1.刑法的解释81

(1)刑法解释的特色81

(2)缩小解释与扩张解释81

2.类推解释82

(1)意义82

一、类推解释赞成论83

(2)对于类推解释的观点83

二、允许类推的立法化84

(3)禁止类推解释的限度85

第九节 刑法的效力85

1.刑法的地域的效力85

(1)属地主义86

(2)保护主义86

(3)属人主义87

(4)世界主义87

(5)外国刑法的效力87

(6)国际刑法88

一、国际刑法的意义与名称88

二、法的性质88

三、国际刑法的课题88

(1)刑法不溯及原则89

2.刑法的时间效力89

(2)行为时法主义和审判时法主义90

(3)刑罚的变更92

3.限时法93

(1)问题的所在93

(2)限时法的意义93

一、认为规定在一定的有效期间所制定的法律就是限时法93

二、在一定有效期间所规定的法律以外的法律内容包括按照一时情况的法律,作为限时法93

(3)判例的变迁94

4.刑法对人的效力95

(1)问题95

(2)国内法上的限制95

(3)国际法上的限制97

(4)其他97

(2)形式意义的犯罪98

(1)实质意义的犯罪98

Ⅱ 犯 罪98

1.犯罪的意义98

第一节 犯罪的意义98

三、责任(有责性)99

(2)须与犯罪成立要件区别的概念99

(1)意义、内容99

二、违法性99

2.犯罪的成立要件99

一、构成要件该当性99

(1)意义100

(2)法益概念的变迁100

三、人的处罚阻却事由和责任性阻却事由100

3.法益100

(3)法益的分类101

(4)法益的机能101

4.客观的可(处)罚条件102

(1)意义102

(2)问题103

三、人的处罚阻却事由和人的刑罚消灭事由的区别104

(2)人的处罚阻却事由与犯罪的成立与否104

二、关于刑法第105条以及天皇、国会议员、外交官104

一、人的处罚阻却事由与刑法第244条104

(1)意义104

5.人的处罚阻却事由104

(3)非身份人的共犯与排除适用人的处罚阻却事由105

一、排除适用的根据105

二、第三者教唆犯人的亲属,让他们藏匿犯人、湮灭证据的情况105

(4)人的处罚阻却事由否定论105

(5)人的处罚阻却事由和犯罪不成立的事由106

一、人的处罚阻却事由与构成要件106

二、人的处罚阻却事由与违法性阻却事由106

第二节 行为107

1.行为的意义107

(1)作为犯罪概念基础的行为概念107

(2)关于行为概念的对立观点107

(3)忘却犯109

2.因果的行为论110

3.目的的行为论112

(1)意义112

(2)内容112

(4)结束语115

(3)理论上的结论115

第三节 构成要件116

1.构成要件的意义116

(1)构成要件的意义116

(2)构成要件与类型概念116

(3)构成要件与构成要件该当性117

(4)构成要件与犯罪构成事实117

(5)构成要件与犯罪类型117

(6)构成要件与违法性、有责性118

(7)构成要件的诸要素119

(8)构成要件意义的、规范的要素119

(9)主观的违法要素120

2.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121

(1)意义121

(2)特殊的主观的违法要素122

(3)一般的主观的违法要素123

3.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124

(1)意义124

(2)和罪刑法定主义的关系126

一、立法上126

二、解释上126

(3)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与故意、错误126

4.犯罪主体126

(1)法人的犯罪能力126

一、理论的考察126

二、日本国法制中的法人处罚128

(2)身份犯129

一、意义129

(4)追缴的价额131

二、纯正身份犯131

三、不纯正身份犯132

四、身份犯与刑法第65条133

一、意义134

(3)两罚规定、代罚规定134

二、处罚事业主的根据135

5.犯罪客体136

三、处罚事业主的独立性136

(1)意义137

6.构成要件该当性137

(2)构成要件该当性与构成要件以及犯罪构成事实的区别138

(3)判断构成要件该当性的性质138

(4)构成要件该当性的状态内容138

(5)实行行为138

7.不作为犯139

(1)作为犯与不作为犯139

(2)不纯正(不真正)不作为犯139

一、意义139

二、不纯正不作为犯与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判断140

三、违反作为义务在体系上的地位141

一、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142

(3)作为义务142

二、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143

8.因果关系144

(1)因果关系144

一、意义144

二、因果关系论在体系上的地位144

三、因果关系的理论145

四、不作为的因果关系146

(2)条件说147

一、意义147

五、因果关系否定论147

二、批判148

三、判例的立场148

一、意义149

二、判断相当性的基础149

(3)相当因果关系说149

三、对于相当因果关系说的批判和研究150

四、判例和相当因果关系说150

(4)因果关系的中断152

一、意义152

二、批判153

三、判例的观点153

五、因果关系的断绝154

一、历来的各种学说154

(5)不作为的因果关系154

四、溯及禁止论154

二、批判155

(6)过失犯的因果关系155

一、总说155

二、条件说的适用156

三、具体的事例156

9.犯罪的种类157

(1)即时犯、继续犯、状态犯157

(2)实质犯、形式犯157

(3)侵害犯、危险犯158

(5)目的犯159

(4)举动犯、结果犯159

一、概念160

(6)结果加重犯160

三、有故意的结果加重犯161

二、“偶然的结果加重犯”和“基于过失的结果加重犯”161

(7)隔离犯163

(8)结合犯163

1.违法性的意义164

(1)违法性的意义164

一、犯罪与违法性164

二、违法性与构成要件164

三、违法性与违法阻却事由164

第四节 违法性164

(2)客观的违法性与主观的违法性165

(一)作为命令规范的性质165

一、违法性的本质165

五、客观的违法性与主观的违法性165

四、形式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165

(二)法律规范的理论结构——评价规范和意思决定规范166

二、客观的违法性论和主观的违法性论之间的对立166

(一)客观的违法性论的意义166

(二)主观的违法性论的立场166

三、主观的违法论对客观的违法论的反驳166

四、客观违法性论者的反论167

五、违法性论的方向168

三、实质的违法性的意义169

二、形式的违法性与构成要件该当性169

一、构成要件的违法性的意义169

(3)形式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169

四、形式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的联系170

五、形式的违法性和历史的、社会的制约171

一、不作为与刑法规范172

三、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违法性172

(4)不作为的违法性172

二、纯正不作为犯的违法性172

(一)基于法令的情况173

(二)基于法律行为(契约、事务管理)的情况173

(三)以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作为根据的作为义务173

(5)过失犯的违法性173

三、作为违法要素的注意义务的标准174

二、注意义务与违法性174

一、问题174

四、与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关系175

五、违法阻却事由175

(1)总说175

一、意义175

2.违法性阻却事由(正当化事由)175

二、原理176

三、分类177

(2)社会的相当性177

一、意义177

二、视作违法阻却原理的见解178

三、视为构成要件该当性阻却事由的见解179

四、否定的见解179

二、关于主观正当化要素的学说180

一、意义180

(3)主观的正当化要素180

(一)职权(职务)行为、权利(义务)行为181

三、认定主观正当化要素的范围181

一、依照法令的行为181

(4)依照法令的行为、正当行为181

(三)明示法令适法性的行为182

二、正当行为182

(二)排除政策上违法性的行为182

三、劳资争议行为183

(一)争议行为与刑法的联系183

(二)市民刑法规范与劳动法规范183

(三)劳动组合法第1条Ⅱ项与判断违法性的标准184

(四)目的正当性184

(五)手段的正当性185

(三)违法阻却的范围187

四、基于受害者承诺的行为187

(二)违法阻却的根据187

(一)总说187

(六)争议行为与刑法36条、37条187

(四)承诺的要件189

(五)承诺的效果189

五、基于推定承诺的行为189

(一)总说189

(二)推定的根据190

(三)效果190

六、治疗行为190

(一)客观上行为是以治疗为目的的190

(二)行为者认识到治疗目的190

(三)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在专业上一般是得到承认的190

(四)得到本人的承诺191

七、去势、绝育、人工流产191

(五)有治疗能力者的行为191

(一)意义192

(二)毁灭没有生存价值的人的生命192

(三)不伴随缩短生命的纯正安乐死192

八、安乐死192

(四)伴随着缩短生命的积极安乐死193

九、被允许的危险194

(一)意义194

(二)过失和被允许的危险194

(三)“被允许的危险”的理论作用195

(四)故意犯和被允许的危险195

十、自救行为195

(一)意义195

(二)确认的根据196

(三)成立要件196

一、正当防卫的意义和要件197

(一)正当防卫与紧急行为197

(二)正当防卫的要件197

(5)正当防卫197

(三)侵害方面198

(四)防卫行为199

二、防卫的意识200

(一)对立的学说200

(二)防卫行为的相适应性200

(一)问题201

(四)消除对立的学说201

三、打架斗殴与正当防卫201

(三)防卫意识和积极的意识201

(二)打架斗殴判例的变迁202

(三)打架斗殴与“紧迫”202

(四)打架斗殴与防卫意识202

四、对物防卫202

五、防卫过当204

六、假想防卫204

(6)紧急避难205

一、紧急避难的本质205

(一)违法阻却说205

(二)阻却责任说206

(三)二元说207

(二)现实的危难208

(一)能构成紧急避难的法益的范围208

二、紧急避难的要件208

(三)不得已而进行避难的行为209

(四)保持法益权衡的原则210

(五)在业务上负有特别义务者的例外210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难的区别211

四、超法规的紧急避难212

(一)根据违法阻却说213

(二)根据责任阻却说213

五、对避难行为的正当防卫214

(一)从违法阻却说得出的结论214

(二)从责任阻却说得出的结论214

(三)要件215

(二)法律性质215

(一)意义215

六、义务的冲突215

七、避难过当216

(四)作为责任阻却理由的义务的冲突216

(一)避难过当的法律性质217

(二)避难过当的两种情况217

八、假想避难217

第五节责任218

1.总说218

(1)责任的本质218

一、意义218

二、违法性与责任的区别218

三、责任评价的对象219

四、行为责任与人格责任220

(2)道义责任论221

(3)社会责任论221

(4)人格责任论222

(5)心理责任论223

(6)规范责任论224

(7)责任主义224

一、意义224

(一)“没有责任就没有刑罚”的原则225

(二)责任主义与刑罚225

(三)作为量刑标准的责任主义226

(一)确信犯的定义227

一、确信犯与犯罪的成立227

(8)确信犯与责任227

二、结论227

(二)确信犯与违法意识228

二、确信犯与动机228

2.责任能力229

一、责任能力的实质意义229

(一)刑法上的规定229

(二)通说229

(三)少数说229

(1)责任能力的意义229

二、责任能力形式上的意义230

(一)通说230

(二)少数说230

三、限定责任能力231

四、原因上的自由行为231

(2)心神丧失人和心神耗弱人231

二、与少年法的关系232

一、意义232

(4)刑事责任年龄232

(3)又聋又哑的人232

三、立法例233

(5)原因上的自由行为234

二、责任与行为同时存在原则234

一、概念234

3.故意237

(1)故意体系的地位237

一、刑法第38条1项的237

“犯罪故意”与体系上的动摇237

二、故意与主观违法要素237

三、故意与目的行为论238

四、故意与刑法第38条238

五、故意在体系上的地位与刑法第38条239

(2)故意的要件241

一、事实的认识241

(一)可罚性的认识241

(二)目的犯的目的与故意241

二、违法的意识(认识)242

(三)幻觉犯罪242

三、期待可能性242

一、对符合构成要件的客观事实的认识243

(一)行为(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状况)243

(二)结果243

(三)因果关系243

(3)事实的认识243

二、有关违法性事实的认识244

三、对内容的认识244

一、未必的故意与不确定故意245

(4)未必的故意245

三、盖然性说246

二、未必故意与有认识的过失246

四、容认说247

五、判例上反映的观点247

六、故意的内容与判断标准..247

(一)概念248

二、侵害故意、危险故意248

(5)故意的种类248

一、确定的故意、不确定的故意248

七、弗兰克公式248

(二)危险故意和未必故意249

三、概括的故意249

(一)意义249

(二)行为两分说250

(三)概括故意说251

(6)违法的意识251

一、概说251

二、责任说与故意说253

(二)故意说253

(一)总说253

(三)责任说256

4.错误257

(1)错误的意义257

一、意义258

二、分类258

(3)具体的事实错误258

(2)事实错误258

一、意义258

二、具体事实错误的重要性的判断标准259

(一)具体的符合说259

(二)法定符合说259

(4)抽象的事实错误260

一、意义260

二、抽象的事实错误的重要性的判断标准260

(二)构成要件符合说261

(三)法益符合说261

(一)法定符合说261

(四)抽象符合说262

三、不权衡感情是抽象符合说的基础263

(5)客体的错误263

一、意义263

(二)错误是跨越有关属于不同构成要件抽象事实的情况264

(7)因果关系的错误264

(一)错误是有关属于同一构成要件的具体事实的情况264

一、意义264

(6)方法的错误264

二、方法错误重要性的判断标准264

一、意义264

(二)错误是有关属于不同构成要件客体的情况264

(一)错误是有关属于同一构成要件客体的情况264

二、判断客体错误重要性的标准264

二、韦伯的概括故意265

. (8)具体符合说、动机说266

一、意义266

二、检讨266

(9)法定符合说267

一、判定错误重要性的标准267

二、法定符合说和具体符合说267

三、法定的符合说和方法错误268

(10)法益符合说268

三、草野说269

一、抽象符合说269

二、牧野说269

(11)抽象符合说269

(12)可罚的符合说270

四、批判270

(1 3)违法性阻却理由的错误271

(1 4)人的处罚阻却事由的错误273

(15)法律错误273

一、意义273

二、法律错误的效果274

三、法律错误还是事实错误274

二、包摄错误的重要性276

(一)对法律概念的适用错误276

(16)刑罚法规的错误和非刑罚法规的错误276

一、意义276

(17)包摄的错误276

二、这些错误在刑法上的重要性276

一、意义276

二、新理论的展开277

一、传统的见解277

(三)对构成要件的包摄错误277

(1)过失体系的地位277

5.过失277

(二)对社会概念的包摄错误277

三、社会背景278

四、过失犯的违法和责任279

(2)过失的要件279

一、概说279

二、实现构成要件279

三、违法性280

四、有责性280

(五)狭义的客观注意义务281

(四)客观的结果回避义务281

(三)客观的结果回避可能性281

(二)客观的预见义务281

二、客观的注意义务281

一、概说281

(一)客观的预见可能性281

(3)注意义务281

三、主观的注意义务282

(一)主观的预见可能性282

(二)主观的预见义务282

(三)主观的结果回避可能性282

(四)主观的结果回避义务282

四、注意义务的根据、标准、程度283

(一)根据283

(二)标准283

(三)程度283

五、实现构成要件的行为和违反客观的注意义务283

四、有认识的过失和无认识的过失284

(一)意义284

一、在心理方面的区别284

三、在规范方面的区别284

二、关于对象的区别284

(4)过失的种类284

(二)有认识的过失与未必的故意的区别285

(三)其他问题285

五、业务上的过失286

(一)总说286

(二)加重刑罚的根据286

(三)业务的意义287

(一)意义288

(二)过失的重大性288

(一)总说288

六、重大过失288

七、法律的过失288

(二)违法认识不要说289

(三)违法认识必要说289

(四)违法认识可能说290

(五)自然犯、法定犯区别说290

(六)责任说290

6.期待可能性291

(1)期待可能性的意义291

(2)期待可能性上的问题焦点292

一、期待可能性与责任能力292

二、期待可能性的标准293

四、作为责任阻却事由的期待可能性的意义294

三、期待可能性体系的地位294

五、关于期待可能性的错误295

(3)过失行为与期待可能性296

(4)违法拘束命令297

第六节 未遂犯298

1.未遂犯的意义298

(1)概念298

(2)处罚未遂的根据299

(3)要件299

(4)处罚299

2.着手实行300

(1)意义300

一、过失犯的未遂300

三、结果加重犯的未遂300

(5)未遂犯成立与否有争议的情况300

二、不作为犯的未遂300

一、间接正犯302

(2)着手实行时期有争议的犯罪302

二、作为原因的自由行为303

三、隔离犯303

四、结合犯303

五、过失犯303

3.预备、阴谋303

(1)意义以及刑法上的处理303

(2)可罚的预备、阴谋304

(3)预备、阴谋的处罚305

(4)预备的不完成305

(1)本质306

二、法律说306

一、刑事政策说306

4.中止犯306

(2)成立要件308

一、任意性308

二、中止行为308

(3)处罚309

一、加重的未遂309

二、预备中止309

5.预备的中止310

(1)准用否定论310

(2)准用肯定论310

(3)作为修正形式的预备311

(4)准用的效果311

6.结果加重犯的未遂312

一、客观说(实质的客观说)314

7.不能犯314

(1)关于不能犯的学说314

二、主观说315

三、定型说(形式的客观说)316

(2)关于不能犯的判例316

一、关于方法的不能316

二、关于客体的不能317

(3)关于不能犯的立法317

8.事实的欠缺318

(1)意义318

一、关于主体事实的欠缺318

(2)处理319

四、关于行为状况的事实欠缺319

三、关于手段事实的欠缺319

二、关于客体事实的欠缺319

第七节 正犯共犯321

1.总说321

(1)正犯与共犯的区别321

一、意义321

二、学说史的概论322

三、区别正犯与共犯的各种学说322

(一)主观说322

(二)客观说323

(三)折衷说特殊的目的行为支配说324

四、正犯与共犯的区别际准325

(二)规定包括的正犯者概念的共犯立法326

一、意义326

(一)传统的共犯立法326

二、共犯立法的两种倾向326

(2)包括的正犯者慨念326

三、包括的正犯者慨念的特征与批判327

(二)批判328

(一)特征328

(3)正犯概念与支配行为329

一、意义329

三、对支配行为概念的批判330

(一)是现实的支配行为,还是可能的支配行为330

二、目的的行为论的支配行为的意义330

(二)教唆、帮助行为是支配行为吗?331

(三)间接正犯与支配行为说331

(4)限制的正犯论、扩张的正犯论331

一、限制的正犯论331

二、扩张的正犯论332

(5)正犯的种类332

一、单独正犯332

一、概念333

五、同时正犯333

二、处分333

六、其他333

(6)同时犯333

四、其同正犯333

三、间接正犯333

二、直接正犯333

三、过失共同与同时犯334

(7)间接正犯335

一、总说335

二、间接正犯的正犯性335

三、间接正犯的非共犯性336

四、间接正犯的形态337

(一)利用无制法上的行为能力者337

(二)利用他人的适法行为337

(三)利用没有责任的人338

五、间接正犯的着手实行时期338

一、意义339

(8)自手犯339

三、认定为自手犯的情况340

二、否定说与肯定说340

(9)有故意的工具341

一、共犯的意义344

二、必要的共犯344

三、任意的共犯344

(11)必要的共犯与任意的共犯344

一、任意的共犯与共犯慨念344

(10)共犯的种类344

二、必要的共犯的概念345

三、集合犯罪与共犯规定345

(一)集合犯罪的概念345

(二)集合犯罪与刑法总则“共犯”规定的适用345

四、对立犯罪与共犯规定345

(一)对立犯罪的概念345

(二)对立犯罪的规定形式345

(三)对立犯罪与共化规定的适用345

(12)犯罪共同说.行为共同说347

(13)共犯独立性说,共犯从属性说348

一、共犯从属性问题348

二、共犯从属性的理论(共犯从属性说)349

(一)最极端的从属形式349

(二)极端从属形式349

(三)限制的从属形式349

(四)最低限度的从属形式349

三、共犯独立性理论(共犯独立性说)350

(一)意义350

(二)作为特别罪的教唆未遂350

(14)共犯的从属性(程度)351

2.共同正犯352

(1)共同正犯的要件352

一、总说(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352

二、共同正犯的要件与共谋共同正犯353

三、偶然的共同正犯与承继的共同正化354

四、共同正犯与同时犯354

二、判例上的所谓共谋共同正犯355

(2)共谋共同正犯355

一、意义355

三、共犯共同意思主体说的意义与价值356

(3)无形的共同正犯358

一、意义358

二、批判358

(4)承继的共同正犯359

一、意义359

二、成立范围359

(5)片面的共同正犯361

一、片面共犯的问题361

二、片面的共同正犯361

(6)过失犯的共同正犯361

一、过失共同正犯成立与否361

二、过失共同正犯的构成362

三、“作为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的共同正犯363

四、结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364

3.教唆犯365

(1)教唆犯的要件365

一、使他人产生犯罪决意的行为365

二、基于被教唆者的犯罪实行367

(2)基于过失的教唆犯367

一、基于过失的共犯367

二、基于过失的教唆犯367

(3)未遂的教唆367

一、意义367

二、煽动者的问题368

(4)煽动者368

一、意义368

二、教唆者的故意与未遂的教唆368

(5)教唆的未遂369

(6)间接教唆、再间接教唆370

(7)独立教唆371

(8)煽动372

4.从犯(帮助犯)372

(1)从犯的要件372

一、从犯的意义372

二、从犯成立的要件372

三、从犯的未遂373

四、从犯的帮助(间接从犯)374

五、从犯的处罚374

(2)基于过失的从犯374

(3)片面的从犯375

二、具体的区别376

三、错误376

一、区别的标准376

(4)无形的从犯与教唆犯的区别376

(5)有形的从犯与共同正犯的区别377

一、区别从犯和正犯的问题点377

二、区别从犯和正犯的标准377

(一)形式说377

(二)决意标准说377

三、守望行为是否从犯377

二、预备罪的共同正犯378

5.预备罪与共犯378

(1)预备罪与共同正犯378

一、实行行为者与预备行为者的共同378

二、预备罪的从犯380

三、自己预备和他人预备380

(2)预备罪与从犯380

一、预备行为与从犯380

(1)刑法65条Ⅰ项的意义381

一、意义381

6.共犯与身份381

二、根据382

三、“身份”的意义383

四、“共犯”的范围383

五、身份者对非身份者加功的情况384

(2)刑法65条Ⅱ项的意义384

一、根据384

二、“身份”的意义384

三、“共犯”的意义385

四、身份者对非身份者加功的情况385

7.共犯和未遂386

一、共犯的未遂386

二、共同正犯的未遂386

(1)共同正犯和未遂386

三、共同正犯的中止未遂387

(2)教唆犯、从犯和未遂388

一、共犯的未遂和共犯的从属性388

二、教唆的未遂389

三、从犯的未遂389

四、狭义的共犯和中止未遂390

8.共犯和错误390

(1)共同正犯上的错误390

(2)教唆犯、从犯上的错误391

一、教唆犯上的错误392

二、从犯上的错误392

(4)间接正犯和教唆犯的错误393

(3)共犯形式相互之间的错误393

(2)行为说395

9.共犯的竞合395

第八节 罪数395

(1)罪数论395

1.决定罪数的标准395

(4)构成要件该当次数说396

(5)意思说396

(3)法益说396

(6)判例的立场397

2.法条竞合397

(1)特别关系397

(2)吸收关系397

(3)择一关系397

(4)补充关系397

二、营业犯、职业犯398

(1)结合犯398

一、常习犯(惯犯)398

(2)集合犯398

3.包括的一罪398

(3)接续犯399

(4)狭义的包括一罪399

(5)其他399

4.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不可罚的事前行为400

(1)不可罚的事后行为400

(2)不可罚的事前行为400

5.科刑上的一罪400

(1)观念的竞合(想像的竞台)400

(2)牵连犯401

(3)科刑上的一罪402

(1)意义403

6.并合罪403

(4)连续犯403

(2)并合罪处断的各种原则404

一、吸收主义404

二、并科主义404

三、加重单一刑主义404

(3)现行法的立场404

Ⅲ 刑 罚406

第一节刑罚的本质406

1.报应刑论和目的刑论406

(1)意义406

一、报应刑论的意义406

二、目的刑论的意义407

(2)对报应刑论和目的刑论的批判408

一、对报应刑论的批判408

二、对目的刑论的批判409

(1)意义410

(2)一般预防说410

一、基于执行刑罚的一般预防说410

2.一般预防说与特别预防说410

三、世界的倾向410

二、心理强制说411

三、基于规律机能的一般预防411

(3)特别预防说411

一、格罗尔曼的特别预防说411

二、李斯特的特别预防说412

三、批判的考察412

(4)一般预防说、特别预防说与报应刑论、教育刑论的关系412

3.社会防卫说412

(1)意义412

(2)新社会防卫论413

二、最低限度原则414

一、国际社会防卫协会会议414

三、对新社会防卫论的批判415

4.刑罚的个别化416

(1)意义416

(2)犯罪学的发展和刑罚的个别化416

(3)现代刑法与刑罚的个别化417

(2)自由刑418

第二节 刑罚的种类418

1.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418

(1)生命刑418

2.主刑、附加刑419

(3)财产刑419

一、死刑废止论的展开420

(2)死刑废止论的历史及其影响420

(1)意义420

3.死刑废止论420

二、世界上废止死刑的国家421

(3)死刑废止论的根据421

4.惩役、监禁、拘留423

5.自由刑的单一化424

(1)意义424

一、国际刑法及刑事会议的决议和比较法的考察424

二、对自由刑单一化赞成与否的见解425

(2)关于日本刑法的立法论426

6.罚金、罚款426

7.拘押在劳役场427

8.没收428

(1)没收的意义、性质428

(2)能够没收的物429

一、总说429

二、构成犯罪行为之物429

(3)特别规定430

三、供给或准备供给实行犯罪行为之物430

四、由犯罪行为所产生之物430

六、作为前款所列之物的代价而取得之物430

五、因犯罪行为所得之物、作为犯罪行为的报酬所得之物430

9.追缴431

(1)性质431

(2)追缴的目的431

(3)允许追缴的情况431

(3)处分431

第三节刑罚的适用432

1.法定刑、处断刑、宣告刑432

(1)法定刑432

(2)处断刑432

(3)宣告刑432

(2)要件433

(1)意义433

3.累犯433

(3)刑的减轻433

(2)刑的加重433

(1)意义433

2.刑的加重、减轻433

4.常习犯435

(1)意义435

(2)立法例435

(3)现行法的立场436

(4)准备草案436

5.自首、认罪436

6.酌量减轻437

7.加减例438

8.刑的量定439

(3)行为人责任与刑的量定439

(2)行为责任与刑的量定439

(1)刑事责任与刑的量定439

(1)意义440

(4)行为责任与行为者责任的综合统一440

9.不定期刑440

一、刑法学派之争与不定期刑441

二、加重刑和保安收容处分的二元主义441

三、是不定期刑还是二元主义441

(2)关于不定期刑理论的变迁441

(3)不定期刑与假释制度442

(4)不定期刑的确立及其条件442

10.刑的免除442

(1)免除的种类442

(1)规定的精神443

11.未决前羁押日数的计算方法443

(2)任意计算和法定计算443

(3)刑罚执行的免除443

(2)免除的性质443

(3)无期刑与未决计算444

第四节 刑罚的执行444

1.刑罚的执行444

(1)总说444

(2)死刑的执行445

(3)自由刑的执行445

(4)财产刑的执行446

2.行刑446

(1)意义446

(2)行刑的发展446

(3)现行行刑制度的概观447

(5)分类处遇制448

(4)累进处遇制448

二、缓刑制度的机能449

3.缓刑449

一、意义449

(1)缓刑制度449

(2)缓刑制度的本质450

一、理论上的对立450

二、本质的特征451

(3)现行法上的结构451

一、缓刑的要件451

二、缓刑期间和保护观察451

三、缓刑的撤销452

4.缓期宣告452

(1)意义及沿革452

(2)与缓刑的比较453

(3)准备草案上的缓期宣告453

5.保护观察454

(2)现行法上的保护观察454

(1)意义454

6.刑罚执行的减轻、免除455

(1)受到外国判决的人456

(2)时效456

7.假释456

(1)假释、累进制度、保护观察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456

(2)累进制度的机能456

(3)假释制度的开展457

一、假释制度的本质457

二、与保护观察制度的结合457

三、现行法上的结构458

第五节 刑罚的消灭458

1.刑罚的消灭458

(1)刑罚执行权的消灭458

(2)刑罚的宣告的失效459

2.刑的时效459

3.恩赦460

(1)大赦、特赦461

(2)减刑461

(3)刑罚执行的免除461

(4)复权462

(5)手续462

4.法律上的复权462

第六节期间计算463

1.期间的计算方式463

2.刑期的计算463

(1)意义464

一、定义464

第七节保安处分464

3.其他期间的计算464

1.保安处分的意义、种类464

二、必要性465

三、沿革465

四、要件466

(2)种类467

一、对人的保安处分467

(2)二元主义468

一、并科主义468

2.一元主义、二元主义468

(1)一元主义468

二、对物的保安处分468

二、替换主义469

3.刑罚和保安处分的替换性469

(1)可以认定替换性吗?469

(2)被立法所承认的替换性的形态470

4.保安处分和刑罚的异同470

(1)意义471

5.少年法上的保护处分471

(2)保护处分471

Ⅰ 序 说475

1.刑法总论与各论的关系475

各 论475

2.犯罪类型476

Ⅱ 侵害国家法益罪479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479

1.内乱罪479

(1)总说479

一、犯罪性质479

二、犯罪类型479

(一)内乱罪、内乱未遂罪479

(二)内乱预备、阴谋罪480

(三)内乱帮助罪,内乱预备、阴谋帮助罪481

(四)破坏活动防止法与内乱罪481

(2)紊乱国宪的目的482

(3)暴动482

(4)内乱罪与总论中共犯规定的关系483

2.外患罪485

(1)总说485

一、罪质485

二、犯罪类型485

(一)诱致外患罪485

(二)援助外患罪485

(三)诱致外患未遂罪、援助外患未遂罪485

(四)预备、阴谋外患罪485

3.危害国交罪485

(1)概说485

一、罪质485

(三)违背局外中立命令罪486

(二)私战预备及阴谋罪486

二、犯罪类型486

(一)损坏外国国徽罪486

第二节对国家作用的犯罪487

1.妨害执行公务罪487

(1)总说487

一、罪质487

二、妨害执行公务罪(狭义)487

三、职务上的强制罪489

四、损坏封印罪489

五、非法避免强制执行罪489

六、妨害拍卖、投标罪489

七、非法协议罪490

八、抱有政治目的的妨害执行公务罪及职务上的强制罪的预备、防间谍、教唆、煽动等(破防法第40条3款)490

九、以促使犯妨害执行公务罪或职务上的强制罪为目的,集体提供利益等(禁止暴力行为法第3条Ⅱ项)490

(2)公务员、公务机关490

二、适法性的要件492

一、问题492

(3)职务行为的适法性492

三、适法性的判断标准494

四、职务行为适法性在体系上的地位494

(4)刑法上强暴的概念495

一、最广义的强暴495

二、广义的强暴496

三、狭义的强暴497

四、最狭义的强暴497

(5)刑法中胁迫的概念498

一、广义的胁迫498

二、狭义的胁迫499

三、最狭义的胁迫500

(6)职务上的强制500

(7)损坏封印501

一、客体501

三、罪数502

二、行为502

(8)非法避免强制执行502

(9)非法协议503

2.脱逃罪504

(1)总说504

一、罪质504

二、单纯脱逃罪505

(一)主体505

(二)行为505

(三)在发生天灾事变时脱逃的囚犯505

三、加重脱逃罪505

(一)主体505

(二)行为506

五、援助脱逃罪506

(一)主体506

四、抢夺被拘禁人罪506

(二)行为506

六、看守人等援助脱逃罪507

(一)主体507

(二)行为507

七、未遂罪507

(2)脱逃罪的主体507

一、既决或未决的囚犯507

二、受传唤状执行的人507

(3)脱逃行为与使他人脱逃的行为508

一、脱逃行为508

(1)总说509

一、罪质509

二、使他人脱逃的行为509

3.藏匿犯人及湮灭证据罪509

(三)故意510

二、藏匿犯人罪510

(二)行为510

(一)客体510

三、湮灭证据罪511

(一)客体511

(二)行为511

四、有关亲属的特例511

五、准备草案和藏匿犯人、湮灭证据罪511

(2)犯应处罚金以上刑罚的罪的人512

(3)藏匿和隐避512

(4)湮灭有关他人的刑事被告案件的证据513

一、他人的刑事被告案件513

(一)“他人的”刑事被告案件513

(二)刑事被告案件514

二、证据514

(5)藏匿犯人、湮灭证据罪和共犯515

三、湮灭、伪造、变造、使用515

(6)有关亲属的特例516

(7)威逼证人517

一、罪质517

二、客体517

三、行为518

四、故意518

4.伪证罪519

(1)总说519

一、意义519

二、伪证罪519

(一)主体519

(二)行为520

(三)处罚521

三、虚伪鉴定、虚伪翻译罪521

(2)伪证罪的主体522

(3)虚伪的陈述524

5.诬告罪525

(1)总说525

一、意义525

二、目的526

三、行为527

四、处罚527

(2)虚伪的申告528

6.渎职罪529

(1)总说529

一、滥用职权罪和贿赂罪529

(二)犯罪类型530

(一)意义530

二、滥用职权罪530

三、贿赂罪531

(一)本质531

(二)主体531

(三)收贿罪的客体532

(四)行为532

(五)收贿罪的犯罪类型532

(六)行贿罪的犯罪类型534

(七)贿赂罪与恐吓罪的关系534

(八)没收、追缴534

(2)滥用职权534

(3)凌虐535

(4)“比照伤害罪,从重处断”的意义536

(6)“关于职务”的意义537

二、行贿罪537

一、收贿罪537

(5)贿赂罪的本质537

一、职务538

二、“与职务有密切关系的行为”的概念539

(7)贿赂540

一、对价(等价)关系540

二、可以成为贿赂内容的利益540

三、社交上的馈赠和贿赂540

四、和职务分不开的职务外的报酬541

(8)贿赂的提供与收受541

(9)请托的意义542

(10)向第三者提供贿赂542

(11)斡旋收贿罪543

一、收贿人把贿赂归还给行贿人的情况545

(12)贿赂和没收、追缴545

二、追缴数人共同收贿546

三、其他问题546

(13)贿赂罪和共犯546

Ⅲ 对社会法益的犯罪第一节 对公共安宁的犯罪547

1.骚扰罪547

(1)总说547

一、骚扰罪的本质547

二、骚扰罪的构成要件548

(一)概说548

(二)共同实行和共同意思549

三、骚扰罪的处罚549

四、聚众不解散罪549

二、对群集犯罪的处罚规定550

(三)群集犯罪550

(一)群集犯罪与共同正犯550

(一)群集与无名性550

一、群集与犯罪550

(2)群集犯罪550

(二)对群集的规章制度550

(3)搔扰罪的主观要件551

一、搔扰罪和共同意思551

(二)群集犯罪与骚扰罪551

(三)群集犯罪和内乱罪551

(四)集团游行、集团示威游行的规则551

二、未必的共同意思实体552

三、共同意思和各个分担者的意思552

(4)骚扰罪和总则的共犯规定553

一、问题553

二、探讨553

2.放火罪及失火罪554

(1)总说554

一、罪质554

三、放火555

(二)非现住建筑物555

(一)现住建筑物555

二、放火罪的客体555

四、烧毁556

五、公共危险556

(2)放火罪与公共危险556

一、意义556

二、公共危险556

三、判断危险性的标准557

四、公共危险和故意557

(3)放火与延烧557

一、延烧罪的意义557

二、概念558

一、烧毁在构成要件上的地位558

二、延烧罪的认识对象558

三、与失火的关系558

(4)烧毁558

二、不作为的放火559

一、妨害救火罪559

三、具体事例559

(5)妨害救火罪与不作为放火559

三、两罪的关系560

(6)业务上失火560

一、业务上失火罪560

二、业务的意义560

三、业务的具体事例560

3.关于决水及妨害水利的犯罪561

(1)总论561

一、罪质561

二、决水罪561

(一)浸害罪561

(四)过失浸害罪562

(二)决水危险罪562

(三)妨害防汛罪562

(2)决水与浸害563

一、决水563

二、浸害563

三、妨害水利罪563

4.妨害交通罪564

(1)总说564

一、客体564

二、行为565

三、责任565

四、结果责任566

(2)妨害交通与危害交通566

一、两者的差别566

二、责任567

(3)颠覆破坏火车,电车等罪与危害交通罪的结果加重犯567

一、是否需要有人在内568

二、“与前条之例相同”的意思568

(2)鸦片烟569

5.关于鸦片烟罪569

(1)麻醉药的规定569

6.关于饮用水的犯罪概说570

(3)鸦片烟、鸦片烟的吸食器具的输入、制造及贩卖罪570

(5)持有鸦片烟罪570

(4)吸食鸦片罪、提供吸食场所罪570

(1)污染罪571

一、污染净水罪571

二、污染水道水源罪571

第二节 关于公共信用的犯罪572

(1)总说572

1.伪造货币罪572

一、本质572

(2)混入有毒物质罪572

(3)损坏水道罪572

三、污染净水、水道致死伤罪572

一、净水混入毒物罪572

二、向水道、水源混入毒物罪572

二、中心概念573

(一)伪造、变造573

(二)行使573

三、犯罪类型573

(一)伪造货币罪(狭义)、行使伪造的货币罪573

(二)伪造外国货币罪、行使伪造的外国货币罪574

(三)收受伪造的货币罪574

(四)收受后知情行使罪574

(五)伪造货币预备罪574

(2)伪造、变造货币575

一、伪造575

三、伪造与变造的区别576

(3)行使伪造的货币与诈欺576

二、变造576

(4)收受伪造货币后的知情行使577

(1)总说578

一、意义578

二、文书578

(一)意义578

2.伪造文书罪578

(二)真正文书、不真正文书、虚伪文书579

三、行为579

(一)有形伪造579

(二)变造581

(三)无形伪造581

(四)行使581

四、犯罪类型581

(二)伪造公文书罪582

(三)伪造私文书罪582

(一)伪造诏书罪582

(四)制作虚伪公文书罪583

(五)对公证证书等作不实记载罪583

(六)制作虚伪私文书罪584

(2)文书的意义584

一、刑法上的文书584

二、伪造文书罪上的文书584

(一)伪造文书罪中的保护法益584

(二)狭义的文书584

(三)图画586

三、猥亵罪中的文书586

四、毁弃文书罪中的文书586

(3)名义人的实际存在性586

一、问题586

二、判例的动向587

二、学说、判例的概观588

(4)形式主义和实质主义588

一、意义588

(5)有形伪造和无形伪造589

一、伪造的概念589

二、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的对立589

三、无形伪造的处罚589

四、处罚冒用代理名义的根据590

(一)是有形伪造还是无形伪造590

(二)以刑法159条Ⅲ项为根据说590

(三)本人作名义人说590

(四)设定特殊制作名义的见解590

(一)问题591

(二)违反委托意图而行使代理权的情况591

五、超越代理权限与伪造文书罪的成立与否591

(五)立法上的解决591

(三)在代理权界限内的行为592

(6)伪造与变造文书592

一、伪造与变造的区别592

(一)伪造592

(二)变造593

二、伪造与变造界限内的问题593

(一)改变证据价值的程度593

(二)从制作名义出发的探讨593

(7)冒用代理、代表名义594

一、伪造文书与冒用代理名义594

二、处罚冒用代理名义的根据594

(一)以刑法第159条第Ⅲ项作为根据说594

(二)违反委托意志而行使代理权的情况595

(一)问题595

三、超越代理权的行为和伪造文书罪的成立与否595

(三)设定特殊制作名义的见解595

(四)按照立法的解决595

(二)名义人本人说595

(三)行为符合代理权限的情况596

(8)制作虚伪公文书罪与间接正犯597

3.伪造有价证券罪599

(1)总说599

一、特征599

二、有价证券600

三、行为600

(一)伪造600

(二)变造600

(三)虚伪登载600

(四)行使600

(五)交付600

(2)有价证券的意义601

(三)行使伪造的有价证券罪601

(六)输入601

(二)虚伪登载有价证券罪601

(一)伪造有价证券罪601

四、犯罪类型601

(3)有价证券的伪造、变造与虚伪登载602

一、伪造有价证券罪的本质602

二、伪造与虚伪登载602

三、变造603

4.伪造印章罪603

概说603

一、意义603

二、客体603

(1)总说604

1.猥亵、奸淫及重婚罪604

四、犯罪的形态604

三、行为604

第三节 有关风化的犯罪604

(2)公然猥亵606

(3)猥亵书刊607

(4)陈列猥亵物609

一、图画609

二、其他物609

三、公然陈列609

(5)强奸与准强奸610

一、强奸罪610

二、准强奸610

三、强奸、准强奸与亲告要件611

(6)强奸致死伤611

2.有关赌博及彩票的犯罪612

(1)概说612

一、赌博罪612

(一)单纯赌博罪612

(二)常业赌博罪613

二、彩票罪614

(三)开设赌场罪、聚集赌徒罪614

(一)发行彩票罪615

(二)经销发行的彩票罪615

(三)授受彩票罪615

3.对于礼拜场所及坟墓的犯罪615

总说615

一、对礼拜场所不敬罪615

二、妨害传教、礼拜、葬仪罪616

三、挖掘坟墓罪616

四、损坏、遗弃、取得尸体等罪616

五、由于挖掘坟墓而损坏、遗弃、取得尸体等罪618

六、对非正常死亡人的秘密埋葬罪618

Ⅳ 对个人法益的犯罪第一节对生命、身体的犯罪619

一、客体619

1.杀人罪619

(1)总说619

二、行为620

三、共犯621

一、区别的意义621

二、阵痛说621

(2)人和胎儿的区别621

三、全部露出说622

四、独立呼吸说622

五、一部分露出说、头部露出说622

(3)杀人罪与参与自杀罪的区别622

2.伤害罪624

(1)总说624

二、伤害的手段625

三、伤害和暴力625

一、总说625

(2)伤害的意义625

(3)故意伤害罪626

一、问题626

二、结果加重犯说的根据626

三、故意犯说的根据626

四、结果加重犯说的妥当性626

(4)伤害助势罪627

一、宗旨627

二、构成要件627

(5)同时犯的特例628

(6)准备凶器聚集罪628

一、概说628

二、聚集罪的构成要件629

三、集结罪的构成要件629

(1)总说630

一、过失致伤罪630

二、过失致死罪630

三、业务上过失致死伤罪630

3.过失伤害罪630

四、重过失致死伤罪631

(2)业务上过失致死伤631

一、意义631

二、业务的意义632

三、业务上过失加重处罚的理由633

4.堕胎罪633

(1)总说633

一、意义633

(三)业务上经同意的堕胎罪634

(二)经同意的堕胎罪634

(四)未经同意的堕胎罪634

二、客体634

(一)自己堕胎罪634

四、类型634

三、行为634

(2)自己堕胎与经同意堕胎的关系635

一、两罪的基本关系635

二、能否成为间接正犯635

三、能否成为共同正犯635

四、能否成为教唆犯、从犯635

(二)客体636

二、单纯遗弃罪636

(一)主体636

5.遗弃罪636

(1)总说636

一、罪质636

(三)行为637

三、保护责任者的遗弃罪637

(一)主体637

(二)客体638

(三)行为638

四、遗弃尊亲属罪638

五、遗弃致死伤罪639

(2)遗弃的意义639

第二节关于自由、安全的犯罪641

1.逮捕及监禁罪641

(1)总说641

一、意义641

二、客体641

三、行为642

(一)逮捕、监禁罪643

(二)逮捕、监禁尊亲属罪643

(三)逮捕、监禁致死伤罪643

五、罪数643

(2)监禁的意义643

四、类型643

2.胁迫罪644

(1)总说644

一、意义644

二、胁迫罪645

(一)胁迫的对象645

(二)胁迫的意义、程度、方法645

(三)聚众与胁迫645

(四)与其他犯罪的关系646

(三)妨害他人行使应行使的权利646

(五)关于处罚暴力行为等的法律646

(二)强迫他人实行无义务实行之事、646

(一)手段、方法646

三、强迫罪646

(四)关于处罚暴力行为等的法律646

(2)行使权利和胁迫罪的成立与否647

(1)总说647

一、罪质、法益、意义648

二、犯罪的各种类型648

(一)拐取未成年人罪648

(二)营利拐取罪649

(三)移送国外拐取罪649

(四)以移送国外为目的的买卖人口罪649

(五)将被拐取人或被卖人移送国外罪649

(六)收受、藏匿、隐避被拐取人或被卖人罪649

一、立法的沿革650

(2)诱拐身价金650

三、假案、准备草案等650

(七)亲告罪650

二、改正法的基本立场651

三、改正法的内容651

(一)诱拐身价金罪651

一、意义652

(1)总说652

4.侵犯居住罪652

(四)预备诱拐身价金652

(三)由于解放被诱人而减轻刑罪652

(二)帮助诱拐身价金、以身价金为目的而收受被拐取人652

二、客体653

三、行为653

(一)侵入653

(2)侵入居住和违法性655

五、罪数655

(二)不退出罪655

(一)侵入居住罪655

(二)不退出655

四、类型655

5.妨害秘密罪656

概说656

一、意义656

二、犯罪类型657

(一)开拆书信罪657

(二)泄露秘密罪657

第三节对名誉、信用的犯罪658

1.对名誉的犯罪658

(1)总说658

一、意义658

二、类型658

(一)毁损名誉罪658

(2)名誉的意义660

一、作为名誉犯罪里保护法益的名誉660

三、告诉660

(二)侮辱罪660

二、外部的名誉661

(3)公然的意义661

(4)侮辱和毁损名誉663

一、问题663

二、区分的标准663

(一)以侵害法益为区分标准的观点663

(二)以有无指摘事实为区分标准的观点663

(5)毁损名誉和事实证明664

一、问题664

二、事实的证明664

三、事实证明的法的性质665

(一)刑罚阻却事由说665

四、判例的动向666

(二)违法阻却事由说666

(三)构成要件该当性阻却事由说666

五、事实证明和正当行为667

2.对信用及业务的犯罪668

(1)总说668

一、毁损信用罪668

(一)财产罪说668

(二)毁损名誉罪说669

(三)独立罪说669

二、妨害业务罪669

(一)财产罪说669

(二)并有说669

(三)保护自由说669

(2)刑法上的诈术、势力的意义670

一、诈术670

三、立法上的问题670

二、势力671

(3)业务的意义671

一、业务的意义671

二、业务中是否包括公务672

(一)积极说672

(二)消极说672

(三)折衷说672

(4)用势力妨害业务和劳资纠纷672

一、用势力妨害业务罪的成立与否672

(一)势力的意义672

(二)妨害业务与危险说673

二、劳资纠纷与用势力妨害业务罪673

(一)劳资纠纷和刑法上的犯罪673

(二)罢工纠察员与用势力妨害业务罪673

一、财物罪与利益罪、得利罪674

(1)财产罪的分类674

第四节对财产的犯罪674

1.总说674

二、领得罪和毁损罪675

三、夺取罪与侵占罪,冒得罪和骗取罪675

(2)财物的意义676

一、是有体物还是可能管理物677

二、是否必须是具有财产上的价值678

三、是否包括不可移动的物679

(3)财产上的不法利益679

(4)不法占有的意思680

二、客体682

(一)财物682

(二)不动产682

(1)总说682

2.窃盗罪682

一、意义682

(三)占有(所持)683

三、行为683

(一)窃取683

(二)侵夺683

(三)着手683

(四)既遂683

五、亲属之间相盗的立法例684

(五)非法占有的意思684

四、处罚684

(2)窃盗罪的法益685

一、本权说685

二、所持说686

三、批判的考察687

(3)占有(持有)687

一、意义687

四、占有上锁或封印容器内的物品689

二、占有(持有)与本权689

三、共同占有689

五、死者的占有690

六、不动产的占有(持有)690

七、脱离占有物690

(4)侵夺不动产690

一、罪质690

二、客体691

三、行为691

四、主观要件691

五、处罚未遂692

(5)亲属之间的窃盗、侵夺692

一、免除刑罚的性质692

二、适用范围692

3.强盗罪693

一、意义693

(1)总说693

四、共犯693

五、准用规定693

三、亲属关系的认识及错误693

二、客体694

三、行为694

(一)暴力、胁迫694

(二)抢劫694

(三)不法得利695

四、类型695

(一)强盗罪695

(二)事后强盗罪695

(三)昏迷强盗罪695

(四)强盗致死伤罪695

(2)强盗罪与恐吓罪的区别696

(六)强盗预备罪696

(五)强盗强奸罪、强盗强奸致死罪696

(3)强盗得利罪与处分行为698

(4)事后强盗699

(5)强盗致死伤罪700

一、是结果加重犯的规定吗?701

(一)第1说701

(二)第2说701

(三)第3说702

(四)批判702

二、在强盗时机就够了吗?703

4.诈欺罪703

(1)总说703

一、欺骗703

二、骗取704

(一)因果关系704

(四)对心神丧失者的骗取705

(二)被骗人和被害人705

(三)骗取和放弃705

三、客体706

四、财产上的损失706

(一)必要说707

(二)不要说707

(三)财产上损失的意义707

五、Ⅱ项诈欺707

六、事后行为708

(2)诈欺罪和恐吓罪的区别708

一、诈欺罪与恐吓罪的异同708

二、以虚构的危害事实相告708

(一)判例的态度708

(二)从客观上把握欺骗行为和恐吓行为708

(一)诈称为警察官的情况709

三、假冒身份骗取财物709

(三)原因标准说709

(二)诈称学生资格的情况710

(3)无钱饮食与诈欺710

(4)不法得利711

(5)诉讼诈欺713

(6)准诈欺714

5.恐吓罪716

(1)总说716

一、意义716

二、客体716

三、行为716

(一)恐吓716

四、和贿赂罪的关系717

(三)不法利益的取得717

(二)财物的取得717

(2)行使权利和恐吓罪718

一、判例的态度718

二、学说上的见解719

6.侵占罪720

(1)总说720

一、意义720

二、单纯侵占罪721

(一)客体721

(二)行为722

(三)违法性、有责性723

(四)和窃盗罪的关系723

四、侵占脱离占有物724

(二)成立要件724

(一)脱离占有物724

三、业务上侵占罪724

(一)业务724

(二)特殊性725

五、亲属之间相盗的立法例725

(2)侵占罪和违背任务罪的区别725

一、问题725

二、历来的区分标准725

三、侵占罪和违背任务罪的本质特征726

五、法条竞合727

四、侵占罪和违背任务罪的区别727

(3)不法原因的给付和侵占728

一、问题728

二、肯定侵占罪说728

三、否定侵占罪说728

四、探讨729

二、主体730

一、意义730

(1)总说730

7.违背任务罪730

三、行为731

(一)目的731

(二)故意731

(三)违背任务的行为731

(四)财产上的损害731

四、处罚732

五、与其他犯罪的关系732

(2)违背任务罪的本质732

一、滥用权限说732

二、处理事务说733

三、违背信任说733

8.关于赃物的犯罪733

(1)总说733

(二)搬运734

(一)收受734

(三)寄藏734

二、沿革734

一、慨论734

三、行为状态734

(四)故买735

(五)牙保735

四、行为主体735

(2)赃物罪的本质736

(3)赃物的意义737

一、总说737

二、由于财产犯罪而取得的财物737

三、可以请求返还之物738

(4)赃物罪的故意739

(5)关于亲属之间的特例740

二、毁弃公文书罪741

四、损坏建筑物罪741

三、毁弃他人的文书罪741

一、概论741

(1)总说741

9.毁弃及隐匿罪741

五、损坏器物罪742

六、损坏界标罪742

七、隐匿书信罪743

(2)毁弃文书743

一、毁弃文书743

二、公文书743

三、私用文书744

四、毁弃744

(3)毁损境界744

(1)潜伏罪746

1.总说746

2.轻犯罪的类型746

第一节 轻犯罪法746

V 特别刑法之罪746

(2)携带凶器罪747

(3)携带侵入用器具罪747

(4)流浪罪747

(5)粗野、蛮横罪747

(6)灭灯罪747

(7)妨碍水路交通罪748

(8)拒绝援助事故罪748

(9)滥用烟火罪748

(10)滥用爆炸物罪748

(11)投注危险物罪748

(12)释放危险动物罪748

(16)申告虚构的事实罪749

(15)诈称称号、冒用标志证章等罪749

(13)粗暴罪、挤进队伍罪749

(14)妨碍安静罪749

(17)不实记载典当帐簿等罪750

(18)不申报需要扶助的人、尸体等罪750

(19)变更非正常死亡的尸体现场罪750

(20)裸露身体罪750

(21)虐待动物罪750

(26)在街路上便溺罪751

(29)共谋加害身体罪751

(28)妨碍通路、围观、尾随罪751

(27)丢弃污染物罪751

(23)偷窥罪751

(25)妨害水路流通罪751

(24)妨害仪式罪751

(22)乞食罪751

(34)虚伪广告罪752

(33)滥用招贴、除去或污损标志罪752

(31)恶作剧妨碍业务罪752

(30)唆使动物、牛马惊奔罪752

(32)非法侵入田地罪752

第二节 暴力行为等处罚法753

1.关于第1条753

2.关于第2条755

3.关于第3条756

第三节 盗犯防止法757

1.总说757

2.正当防卫的特则758

(1)正当防卫要件的扩张和缩小758

一、要件758

一、要件759

二、效果759

二、效果759

(2)对假想防卫、防卫过当的免责759

3.常习窃盗、强盗罪760

(1)常习特殊窃盗、强盗罪760

(2)常习累犯窃盗、强盗罪760

(3)常习强盗伤人、常习强盗强奸罪761

第四节 取缔爆炸物罚则761

1.总说762

(1)罪质与其体系的地位762

(2)爆炸物的概念762

(5)使用爆炸物帮助罪763

(4)使用爆炸物胁迫、教唆、煽动、共谋罪763

(6)不能证明有使用爆炸物的目的763

(7)爆炸物的不告发罪763

(3)使用爆炸物预备罪763

(2)使用爆炸物未遂罪763

(1)使用爆炸物罪763

2.各犯罪类型与它的问题763

(8)爆炸物犯罪的不告发罪764

(9)藏匿、隐蔽爆炸物犯人之罪764

(10)自首免刑764

(11)与刑法的比较764

3.立法问题764

第五节 防止卖淫法765

1.防止卖淫法765

(1)总说765

(2)卖淫关系法制的沿革765

(3)卖淫的定义766

(4)刑事处分766

2.防止卖淫的困难性767

(5)辅导处分和保护更生767

第六节 破坏活动防止法768

1.总说768

2.暴力主义的破坏活动769

3.煽动770

4.限制破坏性团体770

二、主张实施内乱罪、外患罪的正当性、必要性等771

一、内乱罪、外患罪的教唆、煽动771

(1)刑罚规定的补充调整771

5.各种犯罪类型771

三、自首减免772

四、因政治目的的放火预备罪772

五、因政治目的的骚拢预备罪772

(2)担保规定772

一、团体行为的违禁罪772

二、违反团体活动的限制处分罪773

三、违反退出命令的罪773

(3)滥用公安调查官职权罪773

1991《刑法学词典》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木村龟二主编;顾肖荣等译 1991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法学词典(1980 PDF版)
法学词典
1980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军事法学词典( PDF版)
军事法学词典
诉讼法学词典(1992 PDF版)
诉讼法学词典
1992
刑法事典(1989 PDF版)
刑法事典
1989 立花書房
印度刑法典(1988 PDF版)
印度刑法典
1988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刑法学(1999 PDF版)
刑法学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
澳门刑法典  澳门刑事诉讼法典(1999 PDF版)
澳门刑法典 澳门刑事诉讼法典
199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刑法词典(1989 PDF版)
中国刑法词典
1989 上海:学林出版社
诉讼法学词典(1992.07 PDF版)
诉讼法学词典
1992.07 北京市:中国检察出版社
中华法学大辞典  刑法学卷(1996 PDF版)
中华法学大辞典 刑法学卷
1996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宪法学词典(1989 PDF版)
宪法学词典
1989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经济法学词典(1988 PDF版)
经济法学词典
1988 北京:华夏出版社
现代实用刑事法律词典(1990 PDF版)
现代实用刑事法律词典
1990 北京:北京出版社
法学知识词典(1988 PDF版)
法学知识词典
1988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刑事法学词典(1987 PDF版)
刑事法学词典
1987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