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和谈史 1913-1995年》
作者 | 徐向群,宫少明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48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042255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0988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页1
绪论 阿犹冲突:中东的战争与和平1
第一章 最初冲突中的共处努力——以色列建国前的阿犹接触(1913—1948年)1
第一节 阿犹共处的最初尝试2
一、三角关系:奥斯曼——阿拉伯——犹太2
霍克堡使命3
流产的阿犹圆桌会议5
二、费萨尔——魏兹曼历史性的会谈7
《麦克马洪书简》——《赛克斯—皮科协定》——《贝尔福宣言》7
魏兹曼中东之行9
费萨尔—魏兹曼会谈12
三、塞缪尔的箴言:石块和船14
魏兹曼—侯赛尼会谈15
魏兹曼与阿卜杜拉的联系16
犹太人与叙利亚民族主义者的谈判18
第二节 对抗中的和平尝试20
一、西墙事件——阿犹冲突升级21
阿犹低层接触21
西墙事件27
费尔比的十点计划29
奥利费的调解活动31
卡尔瓦里斯基的调解活动32
魏兹曼的个人外交33
二、阿拉伯总罢工——阿犹冲突白热化36
少壮派本-古里安的主张38
阿卜杜拉的盘算41
“分省计划——分治的种子”43
阿拉伯人总罢工45
皮尔调查团50
伍德黑德调查团55
圣詹姆森宫会议与《麦克唐纳白皮书》56
三、阿犹冲突相对缓和58
放慢节奏的阿犹接触59
《比尔特莫尔纲领》61
费尔比计划63
第三节 犹太建国的外交努力66
一、美国介入阿犹冲突:“莫里森—格雷迪计划”67
十万犹太难民67
埃犹釜底抽薪68
阿卜杜拉的“分裂和兼并”69
二、联合国裁决:巴勒斯坦分治71
三、梅厄两访阿卜杜拉73
第二章 战争缝隙中的政治努力——阿以战争中间的政治调解活动(1948—1973年)78
一、巴勒斯坦战争期间的调解活动79
第一节 罗得岛阿以间接谈判79
二、罗得岛阿以停战谈判81
三、阿以停战协议的主要内容84
四、关于难民问题的间接谈判86
洛桑议定书87
十万难民遣返计划89
第二节 约旦——以色列秘密谈判90
一、阿卜杜拉的欲望91
阿卜杜拉会晤夏里特93
第一次耶路撒冷谈判95
二、约以实质性谈判95
第二次耶路撒冷谈判97
约以沃韦谈判97
政治掮客——摩西·诺曼斯基99
三、冬季的收获——约以达成协议100
《解决领土问题的原则》101
《约以互不侵犯条约》103
《约以和平条约》104
四、始作俑者——阿卜杜拉的悲剧107
阿卜杜拉兼并西岸地区108
约以和约破产原因108
第三节 埃以矛盾与苏伊士战争110
一、美国的“诚意”111
二、“伽马行动”——安得逊的秘密使命114
三、苏伊士运河危机118
四、苏伊士战争120
第四节 六·五战争与雅林使命123
一、安理会242号决议124
二、雅林使命125
第一阶段的调解活动125
第二阶段的调解活动127
三、纽约“四大国会议”129
四、“罗杰斯计划”132
第三章 坎坷的和平进程——十月战争后阿以间的和平谈判(1973—1982年)135
一、十月战争和安理会338号决议136
第一节 基辛格的“穿梭外交”136
二、美国“六点停火协议”138
三、日内瓦中东和会140
四、埃以和叙以部队脱离接触协议143
第一个埃以部队脱离接触协议143
第二个埃以部队脱离接触协议146
叙以部队脱离接触协议147
第二节 外交力学:埃、以、美三角外交149
一、卡特:“为了和解,甘冒任何政治风险”150
卡特的中东政策150
卡特的决心151
二、贝京:“我会比佩雷斯走得更远”154
贝京的和平姿态155
达扬的秘密外交156
三、萨达特:“到犹太人的老家去,谈谈我们的和平愿望”159
萨达特震惊世界的决定160
萨达特在以色列161
四、艰难的起步164
埃以谈判搁浅166
开罗会议167
卡特积极干预169
利兹堡埃以谈判174
第三节 戴维营会谈:“成败在此一举”176
一、第一回合(9月5日—7日)177
二、第二回合(9月8日—17日)182
第四节 埃以和约谈判189
布莱尔大厦会议190
第二次戴维营会谈193
卡特最后冲刺195
第五节 西奈撤军,埃以关系正常化197
第四章 阿以全面和解前的斗争——埃以和解后的中东(1982—1992年)200
第一节 黎巴嫩危机201
一、巴解、以色列、叙利亚介入黎巴嫩202
二、黎巴嫩战争205
以色列撤军条件208
三、哈比卜的调解活动208
巴解武装撤离黎巴嫩209
四、黎巴嫩战争中的黎巴嫩政府213
黎巴嫩政府的立场213
黎以直接谈判215
短命的《黎以撤军协议》217
五、以色列撤军,黎巴嫩战争结束219
第二节 非斯方案——阿拉伯国家的和解意向221
一、法赫德的八点建议222
二、里根的和平方案224
三、《非斯宣言》226
约巴谈判228
第三节 非斯会议后的和解努力228
一、错综复杂的双边谈判228
约以谈判230
摩以谈判231
埃以谈判232
约以伦敦协议232
二、巴勒斯坦大起义,阿犹全面和解条件成熟234
第五章 中东和平的曙光——海湾战争后的中东和平进程(1991—1995年)238
第一节 美国主导的马德里和会239
三项主要分歧240
一、不和谐的“开场锣鼓”240
贝克八访中东241
二、世界瞩目马德里244
三、漫漫和谈略248
雷声大,雨点小——前五轮双边谈判250
中场换人——内政乎,外交乎252
小步舞——后五轮双边谈判253
四、“创造气氛”的多边谈判256
第二节 中东政治“魔方”——巴以密谈和自治原则宣言259
一、“挪威丛林中的密谈”260
学者与政治260
保尔高德庄园“论坛”262
二、佩雷斯的决心265
红海·波音707265
《加沙和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的出笼266
巴以密谈中的“双渠道”268
三、最后的努力269
拉宾的抉择270
霍尔斯特为历史作证272
白宫南草坪的盛会274
四、建立新政治空间的协议276
第三节 和平进程中听约—以—巴279
自治进程的谈判280
一、巴勒斯坦自治进程险象环生280
希伯伦的血腥282
“这些地图不是最后文件”285
欢乐中的风波289
二、约以和谈一帆风顺291
侯赛因国王的“两手”291
约以《华盛顿宣言》和《和平条约》295
“圣地之争”298
第四节 漫长而艰难的和平之路300
一、“勇敢者的和平”301
对立面的统一301
逆境中的巴以谈判302
《过渡协议》305
二、只差一步的叙以和解308
撤军与和平309
“一张桌子四条腿”310
佩雷斯的最后冲刺312
三、梁血的“和平之歌”313
结语317
参考文献333
后记338
英文目录339
1998《中东和谈史 1913-1995年》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向群,宫少明主编 199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历史学年鉴 1995
- 1995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中国历史学年鉴 1995
- 1995年12月第1版 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
-
- 中国年鉴 1995
- 中国年鉴社
-
- 河南科技年鉴 1991年
- 河南省科学技术志编辑室
-
-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行史 1913年-2010年
-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行史编纂委员会
-
- 东莞统计年鉴 1995
- 1995
-
- 世界年鉴 1913
- 1913 神州编译社
-
- 山东工会年鉴 1998
- 1999
-
- 东北大学年鉴 1995
- 1996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 周恩来在1949年和谈中
- 1997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 广东统计年鉴 1995
- 1995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 浦东新区年鉴 1995
- 1995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河南年鉴 1993 第10卷
- 1994 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发行科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