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革史》求取 ⇩

前言页1

前言1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1

二、社会主义改革史的分期6

三、研究社会主义改革史的意义和方法10

第一篇 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14

引言14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初步实践18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18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系统阐述18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21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方法论思想34

第二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41

一、十月革命前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41

二、十月革命后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47

三、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52

第二章 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63

第一节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63

一、苏联政治体制溯源63

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65

三、1918年宪法所确立的政治体制67

四、苏联的建立以及1924年宪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70

五、苏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最终确立73

六、党的领导体制的变化75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79

一、十月革命后的经济改造79

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经济体制80

三、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体制82

四、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84

五、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定型87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主要特征及其弊端90

一、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及其弊端90

二、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及其弊端95

一、制约苏联体制的主客观因素99

第四节 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历史地位99

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历史功绩103

三、苏联体制的消极影响105

第三章 东欧、中国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109

第一节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109

一、南斯拉夫社会主义体制的初步形成109

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115

第二节 其他东欧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118

一、历史遗产:政治经济旧貌略述118

二、政治体制的确立120

三、经济体制的形成124

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127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127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131

第四节 朝鲜、蒙古、越南、老挝、古巴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135

一、朝鲜、蒙古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135

二、越南、老挝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139

三、古巴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142

第二篇 改革的最初尝试144

引言144

第四章 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发端149

第一节 改革发端的历史环境149

一、社会主义发展必然面临抉择149

二、南苏冲突及其实质154

三、在抵抗外来压力中确立改革方针156

第二节 工人自治的理论前提和实践159

一、自治的基本理论及其来源159

二、《工人自治法令》及其初期实践163

三、工人自治的缓慢发展167

第三节 农业政策的调整与改革170

一、解放初期农业落后的原因170

二、新农业政策的推行及其内容174

第四节 政治体制的初步改革178

一、“民主化、分散化、非官僚化”178

二、1953年《根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82

三、政治改革的曲折发展186

第五章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191

第一节 重大的历史转折191

一、党政领导的变动191

二、初步的政策调整193

三、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196

第二节 农业改革201

一、提高农业的战略地位201

二、改革农业管理体制和制度203

三、改革的成效和失误209

一、对垂直型管理结构的批判性认识217

第三节 工业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217

二、工业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组219

三、改组的效果及修补措施224

第四节 关于利别尔曼建议的讨论228

一、经济理论的新探索228

二、利别尔曼建议的主要内容230

三、关于利别尔曼建议的讨论233

四、新的改革方向和试验235

第五节 政治体制改革238

一、党内生活和领导体制的变化238

二、国家政权机关的变化241

三、民主和法制建设244

四、干部队伍建设248

第六章 东欧各国的改革尝试252

第一节 波兰的动荡与改革252

一、波兹南悲剧252

二、波苏十月风波255

三、哥穆尔卡改革257

第二节 匈牙利事件和局部改革261

一、1953~1955年的改革尝试261

二、匈牙利事件263

三、局部改革及其效果266

一、第一次改革的动因271

第三节 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一次改革及其中止271

二、第一次改革的内容和特点273

三、第一次改革的中止及其原因275

第四节 保加利亚的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改革276

一、改革前的社会发展276

二、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改革278

第五节 民主德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改组280

一、“六·一七事件”280

二、经济管理体制改组281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284

第一节 中共八大前后的初步改革284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道路284

二、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87

三、党的建设和党的体制的改革290

四、经济体制的初步改革294

一、“左”倾错误思潮的发展296

第二节 50年代后期的严重失误298

二、“大跃进”时期的体制变动299

三、“左”倾错误的局部纠正与新的反复302

第三节 60年代初期的调整和改革306

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306

二、调整的主要措施309

三、继续调整中的探索性改革313

四、其他方面的调整和改革316

五、“左”倾错误的再发展320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322

一、“文化大革命”的基本过程322

二、政治体制的变动325

三、经济体制的变动328

四、文化、教育、科技体制的变动334

第三篇 改革的深入发展340

引言340

第一节 工人自治向社会自治扩展346

一、工人自治向社会自治扩展的历史动因346

第八章 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发展346

二、1963年《自治宪章》的内容和意义348

三、工会五大和南共联盟八大351

第二节 “新经济措施”及其效果353

一、经济制度危机及其出路353

二、“新经济措施”的内容和实质355

三、“新经济措施”的实施及其效果358

第三节 社会自治原则指导的政治改革361

一、清除“兰科维奇集团”,改革国家安全工作361

二、改组南共联盟,推进党内民主364

三、通过42条宪法修正案,实行联邦改革366

第九章 苏联勃列日涅夫当政前期的改革370

第一节 新经济体制的试验和推行370

一、领导层的变动和政策调整370

二、新经济体制的试验373

三、新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75

四、新体制的特点、推行过程及成效381

第二节 工业管理机构的改组386

一、联合公司的出现和推广的原因386

二、工业管理体制的改组389

三、各种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392

一、恢复和改进农业部门管理体制394

第三节 农业体制和发展战略的调整394

二、加强经济核算,运用经济杠杆刺激农业发展396

三、实行集约化的发展战略399

四、发展跨单位合作与农工一体化402

第四节 政治体制的变化与改革404

一、党政领导体制的变化404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408

三、干部队伍的建设416

第十章 “布拉格之春”及其夭折421

第一节 国民经济新体制和改革序幕421

一、国民经济新体制方案的提出421

二、经济改革受阻423

三、捷共中央的三次会议426

第二节 “布拉格之春”428

一、杜布切克和“布拉格之春”428

二、“布拉格之春”的理论和实践纲领430

三、“布拉格之春”的特点441

第三节 苏联出兵干涉和改革的夭折445

一、苏联的干预和出兵445

二、“正常化”与改革的夭折451

第十一章 60~70年代其他东欧国家的改革456

第一节 匈牙利新体制的全面实行和局部调整456

一、改革前的准备456

二、全面实行新体制459

三、局部调整465

第二节 波兰的新体制新战略及社会动乱467

一、“十二月危机”467

二、新体制的政治前提469

三、新体制新战略472

四、社会动乱与调整的努力474

第三节 保加利亚的国民经济领导新体制476

一、改革的准备476

二、新经济体制477

三、政治体制的初步改革480

一、改革前的社会发展482

第四节 罗马尼亚的改革482

二、首次改革483

第五节 民主德国新体制的试行和中止488

一、背景与准备488

二、新经济体制的试行490

三、新经济体制的效果与中止实行492

第十二章 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495

第一节 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过程495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495

二、第一个七年计划期间的建设496

三、六年计划和第二个七年计划期间的建设498

一、“主体思想”的形成500

第二节 朝鲜金日成的“主体思想”500

二、“主体思想”的实质及其体现503

三、“主体”社会主义的其它理论观点505

第三节 古巴的政治、经济生活体制化508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争论与尝试508

二、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体制化510

三、政治生活的体制化511

第四篇 改革的全面高涨514

引言514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转折522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522

第十三章 中国的改革及其伟大成就522

二、拨乱反正的重大成就525

三、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527

第二节 农村经济改革及其伟大成就530

一、农村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530

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发展533

三、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化537

四、农村经济的第二步改革539

第三节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542

一、经济管理体制的初步改革542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宏伟纲领547

三、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551

一、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554

第四节 对外开放和“一国两制”554

二、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关系557

三、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559

四、“一国两制”的构想563

第五节 政治体制的初步改革565

一、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提出及其发展过程565

二、党和国家机构的初步改革569

三、民主、法制和干部队伍的建设572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57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提出577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及其成就580

三、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583

第七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586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586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原则589

三、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591

第十四章 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完善和调整595

第一节 联合劳动595

一、联合劳动原则的提出与实质595

二、联合劳动组织形式及其管理598

三、自治利益共同体601

四、自治社会计划603

一、代表团制的确立及其意义605

第二节 代表团制和以此为基础的政治体制605

二、三级代表团议会制609

三、自治政治制度的其他重要特征613

第三节 总结经验,局部调整616

一、自治制度的光辉成就与存在问题616

二、以稳定经济为目标的经济调整620

三、《对社会主义自治政治体制运转的批评性分析》623

四、坚持改革,与经济困难作斗争626

第十五章 匈牙利的改革与成绩629

第一节 经济改革的完善与新方案629

一、新的调节制度629

二、组织制度的调整632

三、改革新方案633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636

一、理论上的突破636

二、寻找政治结构模式的改革638

第三节 成就与问题642

一、政治生活民主化642

二、“计划经济的神童”644

三、有待解决的问题647

第四节 “匈牙利模式”的特点和经验648

一、鲜明的特点648

二、宝贵的经验653

三、新的改革态势656

第十六章 波兰的动乱和整顿、改革659

第一节 1980年开始的动乱659

一、波兰新危机的根源659

二、动乱的爆发与蔓延662

三、政府与团结工会矛盾的激化666

第二节 军管和整顿668

一、战时状态的实行668

二、军管时期的整顿与改革670

一、第一阶段的改革673

第三节 改革的发展与深入673

二、第一阶段改革的成效与问题676

三、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蓝图678

四、政治改革的深入679

五、改革的教训680

六、第二阶段的改革浪潮683

第十七章 苏联改革的平稳发展与过渡688

第一节 勃列日涅夫后期的理论与实践688

一、“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及经济战略的制定688

二、70年代末的经济改革692

三、精神文化建设696

一、理论和政策调整698

第二节 安德罗波夫时期的整顿和改革698

二、整顿纪律和作风703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尝试706

第三节 契尔年科时期的平稳状态711

一、过渡性的班子711

二、“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的方针713

三、各项具体的政策、措施715

第十八章 戈尔巴乔夫当政后苏联改革的新态势722

第一节 戈尔巴乔夫的励精图治722

一、富有生气的开端722

二、调整干部,整顿纪律和作风724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探索728

四、筹备苏共二十七大732

第二节 开拓前进的苏共二十七大734

一、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再认识734

二、“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740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742

四、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747

五、领导权力过渡的完成751

第三节 改革实践的发展753

一、经济体制改革753

二、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改革757

三、苏共中央一月全会759

四、六月全会迈开的新步伐763

第十九章 其他东欧国家的改革态势769

第一节 保加利亚的全面改革769

一、全面改革方针的确定与步骤769

二、原则与理论770

三、新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772

四、改革的最新步骤776

第二节 捷克斯洛伐克推行新体制778

一、现行管理新体制的确定778

二、《整套措施》的基本内容与农业新体制779

三、改革新方案783

四、改革浪潮日趋高涨785

第三节 民主德国的改革786

一、改革方针的重新确定786

二、理论与特点788

三、新方略的内容与成效790

第四节 罗马尼亚经济政治体制的完善794

一、新的改革方针的确立与完善794

二、改革原则与理论特色796

三、新经济一财政体制798

四、政治体制的完善802

第五节 阿尔巴尼亚的发展动向803

一、60年代以来的政治经济状况803

二、霍查逝世后的动向805

三、九大提出的若干任务807

第二十章 蒙古、越南、老挝、古巴、朝鲜的改革动向810

第一节 蒙古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和改革810

一、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新体制的试行810

二、80年代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811

三、十九大以来改革的新进展813

第二节 苦苦挣扎的越南改革815

一、在内外交困中放宽政策815

二、越共六大的姿态和改革措施819

三、六大以后改革的新进展822

一、缓慢走上改革道路824

第三节 老挝的改革之风824

二、老挝党四大的改革设想826

第四节 古巴体制和政策的变动828

一、70年代后期以来的体制和社会经济状况828

二、1986年以来的“命革反击”829

第五节 朝鲜的经济体制和发展动向831

一、相对稳定的经济体制831

二、新的要求和动向833

结束语835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就835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经验840

1988《社会主义改革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忠杰等著 1988 北京:春秋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1991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社会主义与改革(1992 PDF版)
社会主义与改革
1992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991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1991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改革学原理(1991 PDF版)
社会主义改革学原理
1991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改革十论(1986 PDF版)
社会主义改革十论
1986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1986 PDF版)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1986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改革论(1988 PDF版)
社会主义改革论
1988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改革: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993 PDF版)
改革: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993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改革(1988 PDF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改革
1988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矛盾·动力与改革(1988 PDF版)
社会主义矛盾·动力与改革
1988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和谐的旋律-社会主义改革(1988 PDF版)
和谐的旋律-社会主义改革
1988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982 PDF版)
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1982 北京:法律出版社
改革春秋  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1989 PDF版)
改革春秋 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
1989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新论(1991 PDF版)
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新论
1991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1992 PDF版)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1992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