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89年的中国 1 凯歌行进的时期》
作者 | 林蕴晖等编著 编者 |
---|---|
出版 |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687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1500625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0131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廖盖隆)1
第一篇 开国奠基1
第一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1
一 漫漫长夜2
二 艰难曲折的斗争3
三 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7
四 共和国的蓝图11
第二章 共和国的筹建17
一 人民政权和人民团体的壮大和统一18
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1
三 新中国的大宪章--《共同纲领》26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29
一 开国大典30
二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35
三 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39
第二篇 恢复经济47
第一章 祖国大陆的统一47
一 继续向西南、中南进军48
二 西藏回到祖国怀抱53
三 地方各级政权的建立58
四 少数民族区域自治63
第二章 新中国经济基础的建立67
一 没收官僚资本67
二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74
三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81
四 与投机资本的一场较量85
五 统一财经管理91
第三章 争取国家财经好转的努力(一)97
一 实现财经好转的纲领98
二 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103
三 合理调整工商业108
四 彻底改革土地制度119
五 国家机构的整编和精简130
六 大张旗鼓镇压反革命137
第四章 争取国家财经好转的努力(二)145
一 大力恢复农业生产145
二 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150
三 不失时机的重点建设158
四 国内外贸易事业的发展165
第五章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73
一 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侵略朝鲜173
二 抗美援朝的正确决策178
三 把美国侵略者打回到“三八线”182
四 打、谈结合的复杂斗争187
五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及其历史意义197
六 强大的后盾--五亿人民201
第六章 建国初期的文化教育事业204
一 对旧有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205
二 二百万知识分子的学习运动212
三 电影《武训传》的风波221
第七章 整风整党和“三反”、“五反”228
一 执政党面临的新考验229
二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和整党234
三 增产节约和“三反”运动242
四 “五反”运动251
第八章 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262
一 光辉的成就262
二 新因素的增长272
三 有益的启示279
第三篇 创业探索289
第一章 战略思想的转轨289
一 新情况、新问题290
二 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主张295
三 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301
四 高岗、饶漱石反党319
第二章 以农业生产作为农村的中心工作335
一 互助合作中的小冒进336
二 毛泽东强调农村一切工作要为生产服务344
三 邓子恢的重要政策思想350
四 梁漱溟的“九天九地”357
五 由强调照顾小农经济特点到批评“言不及义”367
第三章 改造工商业的必经之路382
一 过渡时期有两个联盟382
二 工商界学习总路线385
三 加快私营工业的公私合营391
四 对私商由“排挤”到“改造”394
第四章 工业化的起步399
一 工业化的目标和道路400
二 “一五”计划的蓝图407
三 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确立413
第五章 第一部宪法的诞生416
一 普选制度开始实行416
二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23
三 第一部根本大法430
四 人大召开后的政协435
第六章 向国防现代化迈进440
一 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任务441
二 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444
三 “三大制度”的实行447
四 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449
第七章 和平外交的成就452
一 步入国际舞台453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65
三 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469
四 中美会谈482
五 扩大建交492
第八章 反胡风和“潘、杨事件”494
一 支持“小人物”批评“大人物”495
二 胡风的历史错案506
三 所谓“潘、杨事件”523
四 肃反运动529
第九章 生产力“暴动”和“停缩发”方针532
一 购了“过头粮”532
二 生产力起来“暴动”537
三 “停缩发”三个字方针540
四 各地整社546
第十章 反“右倾”和社会主义“高潮”551
一 “上马”和“下马”之争552
二 规划的日新月异565
三 改造全面加快577
四 跨入社会主义的恐后争先598
第十一章 经济建设中的反冒进611
一 计划年年“吃紧”611
二 要“多快好省”615
三 膨胀了的计划619
四 综合平衡稳步前进624
第十二章 新思想的萌芽633
一 社会主义的“鸭子应更好吃”634
二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641
三 “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661
结束语668
1989《1949-1989年的中国 1 凯歌行进的时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蕴晖等编著 198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奋进中的浙江 1949-1989
- 1989 浙江省统计局
-
- 凯歌行进的时期
- 1989年12月第1版 河南人民出版社
-
- 襄樊奋进四十年 1949-1989
- 1987
-
- 鄂州奋进四十年 1949-1989
- 1990
-
- 凯歌行进的时期
- 1996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人性的弱点
- 1986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
- 新中国编年史 1949-1989
- 1989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1949-1989年的中国 4 改革开放的历程
- 198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1949-1989年的中国 2 曲折发展的岁月
- 198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新中国的历程 1949年10月1日-1989年10月1日
- 198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大动乱的年代 1949-1989年的中国
- 1988.12 郑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
-
- 1949-1992年中国会计制度的演进
- 1998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