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求取 ⇩

上篇 中医学术流派1

第一章 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1

第一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1

第二节 学术流派形成、划分的争论3

一、医学流派形成的年代3

二、学派的划分5

第三节 学术流派研究的意义5

第二章 主要中医学术流派8

第一节 伤寒学派8

一、宋金以前伤寒八家8

二、明清伤寒三派10

第二节 河间学派13

一、河间学派的形成14

二、河问学派的发展与演变14

第三节 易水学派17

一、易水学派的形成17

二、易水学派的发展18

第四节 温病学派20

一、奠基阶段20

二、形成阶段22

三、发展阶段22

第五节 汇通学派24

第三章 金元以前著名医家27

第一节 孙思邈的养生及临证用药经验27

中篇 历代著名医家27

一、注重养生28

二、脏腑分证29

三、处方用药经验30

第二节 钱乙儿科学的成就31

一、阐发儿科生理病理特点32

二、确立儿科五脏辨证纲领32

三、发展儿科诊断方法33

四、调剂制方特色34

第三节 陈自明对妇科外科的贡献37

一、对妇科学的贡献37

二、对外科学的贡献39

一、亢害承制论41

第四节 刘完素的火热论及杂病证治经验41

二、火热论42

三、杂病证治经验45

第五节 张元素的脏腑辨证说与遣药制方论48

一、脏腑辨证说48

二、遣药制方论50

三、养正除积治疗经验51

第六章 张从正的攻邪论与情志疗法53

一、病由邪生,攻邪已病53

二、攻邪三法54

三、情志疗法57

第七节 李杲的脾胃内伤论59

一、脾胃为人身之本59

三、脾胃内伤的病机60

二、脾胃内伤的病因60

四、内外伤辨惑61

五、脾胃内伤的治疗62

第八节 朱丹溪的“两论”及杂病论治经验64

一、阳有余阴不足论65

二、相火论66

三、杂病论治经验66

第四章 明代著名医家72

第一节 薛己的温补学说72

一、治病求本,滋其化源72

二、温补脾肾73

三、其他治疗经验73

一、儿科学说77

第二节 万全对儿科及养生学的贡献77

二、养生四要79

第三节 龚廷贤的杂病治疗经验82

一、调理气血82

二、调理脾胃83

三、治疗泄泻、呕吐的经验84

四、对老年医学的研究84

第四节 孙一奎的命门与三焦相火论87

一、论命门动气88

二、论三焦相火89

三、临床运用90

第五节 杨继洲对针灸学的贡献92

一、重视经络92

三、讲究手法93

二、配穴有度93

四、针药并用95

第六节 缪希雍的外感及杂病治疗经验96

一、外感热病的见解97

二、杂病的治疗经验98

第七节 陈实功外科学术思想及特点101

一、补益气血101

二、审因论治102

三、疮疡治疗102

第八节 张介宾的阴阳论及虚损治疗经验104

一、阳非有余、阴本不足论104

二、治疗虚损病证的经验107

一、杂气论111

第九节 吴有性的温疫学说111

二、邪伏募原说112

三、伤寒时疫辨113

四、九传治法114

第十节 李中梓的水火阴阳论及临证经验116

一、水火阴阳论117

二、临证论治经验118

第十一节 绮石的虚劳证治122

一、虚劳的病因122

二、虚劳的病机123

三、虚劳的证治123

四、虚劳的防护125

一、秋燥论128

第一节 喻昌的秋燥论与大气论128

第五章 清代著名医家128

二、大气论129

三、其他治疗经验130

第二节 傅山对妇科学的贡献132

一、重视肝肾脾132

二、证治心得133

第三节 张璐的温补观及证治经验137

一、温补观138

二、血证论治139

三、痢疾论治140

四、产后三冲、三急、三审141

一、医门八法143

第四节 程国彭的医门八法及临床经验143

二、临床证治心得147

第五节 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149

一、胃阴学说150

二、肝阳化风说150

三、虚损证治151

四、奇经辨治152

五、久病入络说152

第六节 徐大椿对医学理论的阐发154

一、论元气155

二、论亡阴亡阳156

三、论病证异同156

四、论遣药制方157

一、伤寒温病病因病机辨159

第七节 杨璿的伤寒温病辨159

二、论温病治法160

第八节 王清任的瘀血证治162

一、瘀血辨治162

二、中风论治164

第九节 王泰林治肝三十法166

一、肝气证治166

二、肝火证治168

三、肝风证治169

第十节 吴师机的外治法171

一、外治之源171

三、临床运用172

二、外治之理172

第十一节 王士雄的温热观及杂病治疗经验175

一、温热观175

二、杂病证治经验176

第六章 近代著名医家181

第一节 张锡纯的汇通观与用药心得181

一、衷中参西181

二、用药心得181

三、论大气183

四、论中风184

第二节 唐宗海治疗血证的经验186

一、阴阳水火气血论186

二、血证的病机187

三、血证的治疗188

一、辨治外感经验192

第三节 丁泽周辨治外感与杂证的经验192

二、辨治杂证经验194

第四节 施今墨临证用药特色196

一、擅用对药196

二、外感病治疗197

三、胃肠与风湿病的治疗197

四、主张十纲辨证198

第五节 蒲辅周的临证施治经验199

一、治暑温的理论200

二、治小儿咳喘的经验200

三、治胸痹的经验201

一、体质的形成203

下篇 中医主要学说203

第七章 体质学说203

二、体质的本质207

三、体质的特性208

四、体质的分类209

五、研究体质的意义210

第八章 形神学说213

一、形神理论213

二、形神疾病214

三、形神调养217

第九章 升降学说220

一、理论探讨220

二、临床发挥223

第十章 脾胃学说227

一、脾胃的生理病理227

二、脾胃学说的形成和发展227

三、脾胃学说的临床应用231

四、近代研究233

第十一章 肾命学说239

一、肾命学说的形成与发展239

二、肾命学说的临床应用242

三、肾命学说的近代研究242

第十二章 痰饮学说244

一、痰饮的产生245

二、痰饮的机理246

三、痰饮的辨证247

四、痰饮的论治249

第十三章 瘀血学说255

一、瘀血的产生255

二、瘀血的本质257

三、瘀血的特性259

四、瘀血的辨证260

五、瘀血的论治261

六、近代研究264

第十四章 郁证学说267

一、五郁之说267

二、六郁之说270

三、情志之郁说272

四、近代研究273

1996《中医各家学说》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鲁兆麟,陈大舜主编 1996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各家学说(1988 PDF版)
中医各家学说
1988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医学解难  各家学说分册(1986 PDF版)
中医学解难 各家学说分册
1986
中医各家学说(1986 PDF版)
中医各家学说
1986
中医各家学说(1986.5 PDF版)
中医各家学说
1986.5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各家学说医案选  中( PDF版)
各家学说医案选 中
北京中医学院
各家学说医案选  下( PDF版)
各家学说医案选 下
北京中医学院
中医养生各家学说( PDF版)
中医养生各家学说
北京中医学院
中医各家学说讲义( PDF版)
中医各家学说讲义
北京中医学院
各家学说医案选  上中下( PDF版)
各家学说医案选 上中下
北京中医学院
中医各家学说(1978.06 PDF版)
中医各家学说
1978.06
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分析( PDF版)
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分析
中医各家学说  北京中医学院(1964 PDF版)
中医各家学说 北京中医学院
196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集( PDF版)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集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集(1999 PDF版)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集
1999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各家学说(1991 PDF版)
中医骨伤科各家学说
199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