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救国 知识分子历史观与中国政治》
作者 | 黄敏兰著 编者 |
---|---|
出版 |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90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15035107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9308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引论1
一 最爱国的知识分子1
二 从政治救国到学术救国4
三 探索根本的救国途径9
第二章研究现代历史观的前提12
一 什么是历史观12
1.历史观与历史意识12
2.历史观与历史哲学14
二 原则和方法18
1.研究而非简单用唯物唯心评价18
2.学术性而非政治化23
第三章集政治、学术与民众运动为一体的唯物史观26
一 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及其优势27
二 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的社会条件32
三 占领政治理论阵地35
1.李大钊树立唯物史观在政治思想领域中的权威35
(1)批判专制君主制度 (241
2.唯物史观取得与科学同等的地位42
四 成为共产党基本理论并进入历史学48
1.为共产党的革命奠定理论基础49
2.社会史论战和唯物史观的学术化55
五 简单化和大众化的结局61
六 总结71
第四章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民生史观73
一 孙中山对唯物史观的修正74
1.从新的角度探讨革命理论74
2.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修正马克思理论76
(1)民生是社会进化的动力76
(2)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忧虑78
(3)民生史观的实践特征79
(4)注重理论的民族化和通俗化84
二 现实与理想结合的理论体系87
1.“民生”的丰富含义87
(1)人类的基本日常生活88
(2)人类的经济活动88
(3)人类的政治、军事活动89
2.决定历史发展的多种因素90
3.人类历史发展的多种形式和规律92
(1)人类的日常生活史93
(2)人类的经济生活史93
(3)人类的政治史94
(4)人类的社会史95
三 孙中山民生史观的总结98
一 以民生史观对抗唯物史观101
第五章为孙文主义设计完美理论体系的运动101
1.原因:国民党人建立基本理论的需要103
2.方式:树圣人和构筑完美的理论体系105
二 构筑孙中山理论体系的三步曲108
(1)哲学对于政治的重要性108
1.特定思维模式的影响108
(2)历史观和宇宙观的决定作用111
2.民生哲学:为三民主义寻找一般哲学基础115
3.民生史观:把孙中山的历史观总结成完整的体系118
4.唯生论:为民生史观奠定宇宙观的基础122
(1)寻找孙中山理论体系的立足点122
(2)试图突破和抛弃非唯物即唯心的哲学原则125
三 总结129
第六章国族集团主义的生物社会史观132
1.历史观在社会政治中的重要作用133
一 生物史观与唯物史观相比的十大优越性133
2.唯物史观不足以担当起指导社会改革运动的重任137
3.生物史观与唯物史观相比的十大优越性140
二 国民性是决定历史发展的动力147
1.生物史观的理论来源和方法148
2.常乃德对生物史观名称的严格界定150
3.生物史观的理论内容151
(1)生物世界是人类社会的基础151
(2)社会有机体的构成方式154
(3)国民性是决定历史发展的动力158
三 国族集团主义的政治理论163
1.常乃德创立生物史观的政治目的164
2.结论:必须将中国建成强大的国族集团166
3.常乃德对国家理论的探讨171
(1)国族社会171
(2)国家的性质173
(3)国家产生的原因178
4.常乃德的具体政治主张180
(1)发动社会革命180
(2)进行思想革命184
(3)提倡民族通婚190
四 常乃德理论体系总结192
第七章知识线进化的生命史观195
一 心智因素重于物质因素196
1.朱谦之早期对唯物史观的全盘否定196
2.朱谦之后期对唯物史观的分析和批评200
1.朱谦之论历史哲学的重要作用205
二 注重“知识线进化”的生命史观理论体系205
2.朱谦之生命史观的方法206
3.生命史观的核心:知识阶层推动历史前进208
三 从社会史观到文化史观以及提倡思想文化运动212
1.朱谦之对社会史观的提倡213
2.从社会史观到文化史观215
3.发动两项思想文化运动218
第八章呼唤民族新生的文化形态史观222
一 以“文化统相法”纠唯物史观之偏223
二 重建中国文化227
1.文化形态史观的对象:“文化”与“形态”227
2.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中国文化230
3.文化重建的主题233
三 文化形态史观的政治思想238
1.民族主义思想239
2.批判专制腐败的政治制度241
(2)批判腐败的官僚制243
3.批判落后的国民性和改造国民250
4.对知识分子的期望和要求257
四 对雷海宗、林同济理论体系的总结和评价261
第九章现代历史观与政治及学术的关系265
一 现代历史观与政治265
1.各派历史观的共同政治特征266
2.各派历史观的不同特点272
二 学术:作为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277
1.对历史观与哲学关系的重新认识277
2.对历史观与历史学关系的重新认识280
三 结局:唯物史观取得胜利284
1995《学术救国 知识分子历史观与中国政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敏兰著 1995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知识分子论
- 1997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
- 1963.03 人民出版社
-
- 知识分子政策
- 中共沈阳特别市工委宣传部
-
- 中国知识分子
- 东北书店
-
- 中国历史知识 卷4
-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
- 1989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 中学历史知识
- 197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史部分
- 1979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国观 1943-1953
- 1999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 1989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 中国知识分子问题
- 1987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 探索与奋斗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足迹
- 1990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 政协知识与实践
- 1994 政协湖南省沅江市委员会
-
- 知识分子与中国社会变革
- 1996 北京:华文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