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 上》求取 ⇩

目 录1

总 序1

凡 例1

前 言1

一、新闻性节 目 294

第一章 旧中国的广播事业7

第一编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况7

第一节 中国早期的广播电台7

第二节 抗日战争以前的广播事业8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广播事业10

第四节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统治区的广播事业12

第二章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15

第一节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筹建和开始播音15

第二节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区的广播电台17

第三节 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四次转移19

第三章 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25

第一节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主要成就25

一、建立和健全了各级领导机构25

二、事业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27

三、对国内外影响越来越大29

四、有了一支宏大的职工队伍32

第二节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33

一、第一阶段(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33

二、第二阶段(一九五七——一九六六年)38

三、第三阶段(一九六七——一九七六年)41

四、第四阶段(一九七七——一九八四年)43

一、坚持党性原则,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47

第三节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基本经验47

二、坚持“自己走路”的方针,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48

三、正确处理宣传和技术的关系,重视广播电视技术工作49

四、从实际出发,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51

五、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52

六、大力建设专业干部队伍53

七、加强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建立和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理论体系54

第一节 发展历程59

第二编对国内的无线广播59

第一章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概况和经验59

一、迅速发展(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60

二、曲折前进(一九五七——一九六六年)62

三、十年风雨(一九六七——一九七六年)64

四、走向振兴(一九七七——一九八四年)65

二、节 目设置67

一、性质和任务67

第二节 任务和节 目设置67

第三节 作用和影响70

一、增加新闻广播的信息量,加强时效,适应听众的需要70

二、突出报道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革新精神和创造性活动71

三、开展批评性报道,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72

四、各种教育性节 目发挥了“空中学校”的作用72

五、思想健康、题材多样的文艺节 目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72

六、民族语言广播增强了民族团结73

七、对台湾广播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73

第四节 主要经验74

一、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党性原则是做好广播宣传工作的根本保证75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广播宣传的根本宗旨75

三、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真实性原则,才能树立广播的信誉76

四、正确处理“自己走路”和“开门办广播”的关系76

五、注意广播特点,改进文风,努力做到民族化和大众化77

六、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各类节 目的共性和个性关系77

七、加强同地方电台的合作,更好地发挥国家电台的作用77

八、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听取意见,锐意改革,不断创新78

一、地方广播电台的发展79

第一节 发展概况79

第二章 地方人民广播电台的成就和经验79

二、大行政区广播电台的建立和撤销82

三、地方电台的节 目设置84

一、开创多艰辛(一九四九——一九五二年)87

第二节 宣传工作的历程87

二、在探索中前进(一九五三——九五七年)88

三、道路是曲折的(一九五八——一九六○年)91

四、调整中迈开新步伐(一九六——一九六五年)93

五、风雨路坎坷(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96

六、走上振兴之路(一九七七——一九八四年)97

第三节 主要经验102

一、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是办好地方电台的重要途径102

二、充分发挥地方特点和优势是办好地方电台的关键105

第三章 新闻性节 目108

第一节 广播新闻和新闻节 目109

一、必须真实,力求快速109

二、《记录新闻》的历史功绩111

三、探索广播新闻的新形式113

四、两组重点新闻节 目的形成和影响120

第二节 新时期的新闻改革122

一、从“快”入手,推动新闻改革123

二、改革新闻内容125

三、发展有广播特点的报道形式和报道方法134

四、改革新闻节 目的结构和布局140

第三节 广播评论和评论节 目143

一、《各地人民广播电台编排的节 目》147

第四节 新闻性综合节 目和专题广播147

二、进行重点宣传的专题广播149

第五节 国际新闻和国际评论152

第六节 体育报道和体育比赛实况转播156

一、新闻节 目中的体育报道157

二、《体育节 目》158

三、体育比赛的实况转播159

第四章 教育性节 目166

第一节 理论学习节 目167

第二节 为特定对象举办的节 目174

一、对农村广播节 目175

二、人民子弟兵节 目183

三、对少年儿童广播节 目187

四、对青年广播节 目197

第三节 知识节 目200

一、科学知识节 目201

二、史地知识节 目205

三、文化和生活知识节 目209

四、《星期演讲会》210

第四节 教学节 目211

一、广播学校211

二、教学讲座214

第五章 文艺性节 目218

第一节 文艺节 目的历史和现状218

第二节 音乐节 目226

第三节 戏曲节 目234

第四节 文学节 目239

第五节 广播剧243

第六节 电影、话剧录音剪辑249

第七节 曲艺节 目252

第八节 文艺录音和录音资料工作256

第六章 服务性节 目260

第七章 少数民族语言广播270

第一节 中国国情和少数民族语言广播270

二、节 目设置和特点272

一、遍布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广播272

第二节 地方广播电台的民族语言节 目272

三、作用和影响276

第三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少数民族语言广播278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电台的一个标志278

二、方针、任务和语种279

三、发展历程280

四、节 目特色281

五、作用和影响284

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汉语《民族大家庭》节 目286

一、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要长期办下去287

第四节 几点体会287

二、办好民族语言广播,要发挥中央电台和地方288

电台各自的优势288

三、重视队伍建设是办好民族语言广播的组织保证288

第八章 对台湾广播290

第一节 概况290

一、发展概况290

二、各界人士关心对台湾广播292

第二节 节 目的设置293

三、服务性节 目295

二、专题节 目295

四、文艺性节 目297

五、受欢迎的方言广播和节 目主持人297

第三节 对台湾广播的影响298

一、促进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299

二、使台湾同胞感受到祖国的亲切和温暖300

三、增强了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凝聚力302

第九章 依靠群众办广播305

第一节 通联工作306

一、发展通讯员306

二、聘请特约撰稿人308

三、加强社会协作309

四、开展社会活动310

第二节 听众工作312

一、发展广播之友和评播队伍313

二、认真处理听众来信315

三、到听众中去调查研究317

第十章 编辑、记者、播音员和节 目主持人320

第一节 编辑工作和广播编辑320

一、广播编辑的任务和工作320

二、对广播编辑的特殊要求322

第二节 记者工作和广播记者329

一、广播记者和集体记者329

二、对广播记者的要求330

三、在艰苦条件下活跃着的广播记者332

第三节 播音工作和播音员336

一、播音工作的地位、作用、任务336

二、播音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38

三、播音队伍的培养339

四、播音风格341

第四节 编、采、播合一的节 目主持人344

第三编 对国内的有线广播351

第一章 有线广播的发展历程351

第一节 星罗棋布的收音站351

第二节 农村有线广播网的诞生354

一、电话串音的启示355

二、艰苦创业的九台县广播站355

三、深受农民欢迎的新兴事业356

第三节 典型引路,逐步发展357

第四节 方向正确,稳步前进358

第五节 在动乱中发展362

第六节 整顿、巩固、发展、提高364

第七节 城市有线广播和专业有线广播367

一、城市有线广播的发展367

二、处理好城市中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的关系369

三、专业有线广播371

第二章 有线广播的优势372

第一节 县级的新闻宣传机关372

一、新闻的传播中心373

二、全县的舆论阵地374

三、经济信息的传递网375

四、听众的知心朋友376

第二节 传知识、育人才的银线378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尖兵379

二、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参谋380

第三节 抗灾斗争的应急工具384

一、牵动千家万户的气象预报、水文公报和虫情测报384

二、抗震救灾的得力助手385

三、抗洪抢险中有效的宣传、指挥工具386

四、处理不测事件的应急工具388

一、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艺节 目390

第四节 本乡本土的音乐戏曲舞台390

二、建立业余文工团,发掘、整理传统的民族、392

民间文艺392

三、办好文艺节 目,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393

第五节 依靠社会力量建立通讯网394

一、建立通讯网394

二、加强通联工作,保证通讯队伍的稳定395

第三章 有线广播的管理396

第一节 有线广播的管理体制396

一、制订发展规划,完善事业方针398

第二节 有线广播的事业管理398

二、有线广播的经济管理原则399

第四编 对国外广播403

第一章 历史和现状403

第一节 对国外广播的发展历程403

第二节 对国外广播的探索和曲折408

第三节 对国外广播的现状和展望411

第二章 对中国情况的报道414

第一节 介绍中国是对国外广播的首要任务414

一、关于时事政治的报道418

第二节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的报道418

二、关于经济建设的报道420

第三节 关于中国基本情况和新社会风貌的报道421

一、关于中国基本情况的报道422

二、关于新中国社会风貌的报道423

第四节 关于旅游和体育的报道426

一、关于旅游事业的报道426

二、关于体育活动的报道427

第三章 国际新闻和评论429

第一节 国际事务是对国外广播的重要内容429

一、报道中国党和政府的对外政策和主张430

第二节 国际事务的报道重点430

二、报道中国和各国友好交往和合作关系的发展431

三、报道重大国际事件432

四、报道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正义斗争433

五、报道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和问题433

第三节 国际新闻报道的做法434

第四节 国际事务的采访438

第五节 国际事务评论441

第四章 文艺广播443

第一节 对国外文艺广播历史的回顾443

第二节 对国外文艺广播的任务和内容446

第三节 多种形式的音乐广播447

第四节 引人入胜的文学广播449

第五节 几点体会451

一、按文艺的规律办文艺广播451

二、把最好的文艺节 目献给听众,力求题材和风格多样化452

三、做好对文艺节 目的内容和背景的介绍452

四、照顾听众的接受水平和欣赏习惯453

五、把对国外文艺广播节 目办得生动活泼而有趣味454

第五章 联系实际,精办节 目455

第一节 在共同的基础上办出各自的特色455

第二节 经过调查研究安排节 目456

第三节 一些特别受欢迎的节 目458

第四节 掌握和用好外语是关键462

一、翻译工作和翻译人员463

二、外语播音和播音员465

第六章 同听众的联系467

第一节 听众工作的任务467

第二节 同听众的通信联系468

第三节 通过广播节 目联系听众473

第四节 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的对国外广播475

第五节 同听众的交往477

第一节 对华侨广播和它的听众480

第七章 对华侨广播480

第二节 根据华侨听众的需要办节 目482

第三节 乡土气息浓厚的文艺节 目486

第四节 对华侨广播影响日益扩大487

第八章 经验和体会490

一、努力争取了解和友谊491

二、了解对象,联系实际491

三、生动活泼,有情有理493

四、发挥优势,办出特色494

第一节 广播电视艺术团体的发展概况499

第一章 广播电视艺术团体499

第五编 艺术团体和出版事业499

第二节 中国广播艺术团503

一、为广播电视提供了大量的文艺节 目504

二、坚持民族化、群众化和广播电视化505

三、注意团结、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508

四、通过舞台实践同听众、观众见面,通过访问演出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509

第三节 地方的广播电视艺术团体509

一、根据当地广播电视的需要建团510

二、贯彻为广播电视服务的方针510

三、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512

第四节 业余广播艺术团体的作用513

一、专业艺术团体的重要补充514

二、为专业艺术团体培养和输送人才516

第五节 主要经验教训516

一、建立广播电视艺术团体是“自己走路”的需要516

二、必须坚持为广播电视服务的方针517

三、地方的艺术团体特别要坚持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517

四、表演节 目要十分注意社会效益517

第一节 旧中国唱片生产简况519

第二章 中国的录音录像出版事业519

第二节 新中国唱片事业发展历程520

第三节 中国唱片出版事业的主要成就527

一、向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527

二、唱片内容丰富多彩,品种多种多样,满足各界群众的不同需要527

三、健全了编辑出版机构,有了比较先进的录音设备和初具规模的唱片工业体系528

四、建立了遍及全国的唱片发行网,出口业务有了新的发展529

五、科研、技术革新、设备更新和新产品研制取得许多成果529

六、培养了一支唱片专业队伍531

第四节 盒式录音和录像制品的兴起531

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在普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533

一、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同时注意经济效益533

第五节 主要经验533

三、唱片事业和广播事业互相补充,密切配合,共同发展534

第三章 广播电视图书报刊出版事业536

第一节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536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 目报541

第三节 广播电视刊物542

附录 附表10个545

表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 目时间表(一九八四年)547

表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一览表550

表3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各语言节 目开播时间及播向地区表552

表4 日语广播节 目表555

表5 英语广播节 目表556

表6 豪萨语广播节 目表556

表7 世界语广播节 目表557

表8 全国好新闻评选优秀广播节 目获奖作品557

表9 历届全国优秀广播节 目评选获奖作品559

表10 历届评选的优秀广播剧563

彩色插图目录565

人名索引573

英文目录585

1987《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左漠野主编 198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回忆录  第2集(1995 PDF版)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回忆录 第2集
1995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国广告媒体  广播电视卷  上  2001( PDF版)
中国广告媒体 广播电视卷 上 2001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中国广告媒体  广播电视卷  上  2004( PDF版)
中国广告媒体 广播电视卷 上 2004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中国广告媒体  广播电视卷  上  2000( PDF版)
中国广告媒体 广播电视卷 上 2000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云南省资料性文稿( PDF版)
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云南省资料性文稿
云南省广播电视厅
当代世界广播电视(1991 PDF版)
当代世界广播电视
1991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  下(1987 PDF版)
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 下
198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河南的广播电视  1949-1993(1994 PDF版)
当代河南的广播电视 1949-1993
1994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电视采编设备原理与使用(1998 PDF版)
电视采编设备原理与使用
1998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外国广播电视史(1997 PDF版)
外国广播电视史
1997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台百卷丛书  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卷(1997 PDF版)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台百卷丛书 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卷
1997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台百卷丛书  河北电视台卷(1998 PDF版)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台百卷丛书 河北电视台卷
1998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国的广播电视技术(1988 PDF版)
中国的广播电视技术
1988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当代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大事记  1984-1995(1997 PDF版)
当代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大事记 1984-1995
1997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回忆录  第3集  周恩来与广播电视(1994 PDF版)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回忆录 第3集 周恩来与广播电视
1994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