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求取 ⇩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凯恩斯革命”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1

前言页1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6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0

一、宏观经济学的一般方法及其两个假定前提10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及其分析方法的变动趋势11

第二章基本经济概念15

第一节 稀缺性与机会成本15

一、稀缺性18

一、变量23

二、存量与流量23

第二节 变量、存量与流量23

二、机会成本23

三、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24

第三节 均衡与失衡25

一、均衡与失衡25

二、稳定均衡与不稳定均衡25

四、静态均衡与移动均衡27

三、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28

第四节 效率与公平28

一、效率28

二、公平31

三、公平、效率与增长33

第三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36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总量指标体系36

一、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37

二、国民生产净值39

三、国民收入40

四、个人收入41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42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44

一、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方法44

二、其它国民收入总量指标的计算51

三、国民收入的价格调整58

四、人均国民收入的计算58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及其纠正58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58

二、国民收入指标的纠正61

第四节 东西方核算体系的比较与换算62

一、东方核算体系的主要总量指标63

二、东西方核算体系的比较65

三、东西方核算体系指标的换算69

第四章消费、储蓄与投资72

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72

一、消费函数72

二、储蓄函数78

三、消费与储蓄的关系81

第二节 投资83

一、投资的概念和种类83

二、决定投资的利率因素86

三、决定投资的其它因素92

四、投资的收入函数94

第三节 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95

一、乘数原理95

二、节俭的悖论99

三、加速原理103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简单流转与决定107

一、两部门经济的假定107

第五章国民收入的流传、决定与调节107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108

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111

四、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12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复杂流转与决定119

一、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119

二、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124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变动与调节131

一、国民收入的变动和失衡131

二、国民收入的调节134

第一节货币的定义与职能137

一、货币的定义及其发展阶段137

第六章货币理论137

二、货币的职能142

三、银行业务与货币142

第二节 货币的需求与供给144

一、货币的需求144

二、货币的供给147

第三节 货币数量论152

一、传统货币数量论153

二、凯恩斯的货币供求方程式156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157

第四节 通货膨胀158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159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161

三、通货膨胀的国际根源165

四、通货膨胀的效应167

一、萨伊定理169

第七章就业理论169

第一节 传统经济学的就业理论169

二、储蓄永远等于投资170

三、工资的决定与工人的充分就业171

四、“摩擦失业”与“自愿失业”的存在同充分就业并不矛盾171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172

一、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172

二、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176

三、失业的存在及其根源178

四、以就业维持就业,以就业扩大就业184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185

一、凯恩斯对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分析186

二、菲利浦斯曲线188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症的解释193

一、IS曲线的产生196

第八章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IS—LM分析196

第一节 商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分析196

二、商品市场的均衡与失衡199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分析203

一、LM曲线的产生203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失衡206

第三节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分析211

一、均衡利息率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211

二、两个市场均衡运动的可能轨迹及其校正213

三、IS和LM的弹性与政策效力216

四、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对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影响219

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222

第一节 宏观财政政策222

一、财政支出政策223

二、财政收入政策226

三、平衡预算乘数与赤字财政231

四、宏观财政政策实施中的困难235

第二节 宏观货币政策236

一、宏观货币政策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236

二、宏观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238

三、宏观货币政策实施中的困难242

四、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244

第三节 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245

一、收入政策246

二、人力政策248

第四节 内在稳定器、相机决策和宏观政策目标的协调251

一、内在稳定器251

二、相机抉择255

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与协调257

第十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分析261

第一节 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261

一、对外贸易乘数262

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265

三、资本的国际流动268

第二节 汇率272

一、汇率的含义及其决定273

二、汇率的变动及其效应278

三、汇率与国民经济全面均衡的几何分析——斯旺图与IS—LM—FE分析281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调节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285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285

二、国际收支的失衡及其原因289

三、调节国际收支的宏观经济政策291

四、实现内外均衡的最佳政策配合与协调294

第十一章经济周期理论297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及其类型298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298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及其特征298

三、经济周期的类型300

第二节 经济周期的原因303

一、纯货币理论304

二、投资过度理论305

三、消费不足理论306

四、心理理论308

五、创新理论309

六、太阳黑子理论310

七、内外部因素论310

第三节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结合与经济变动周期312

一、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结合312

二、经济周期波动的上限和下限314

第十二章经济增长理论317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概念和特点317

一、经济增长的概念317

二、经济增长的特点318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模型320

一、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320

二、新古典学派的增长模型325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329

一、丹厄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划分329

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具体分析330

第四节 经济成长阶段论335

一、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335

二、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的缺陷340

第五节 经济增长的极限341

一、增长极限论342

二、增长价值怀疑论347

第十三章经济发展理论349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概念、特点与理论源流349

一、经济发展理论的概念349

二、经济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350

三、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350

四、经济发展理论的特点351

五、经济发展理论的源流353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与经济发展的障碍357

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357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障碍361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战略途径363

一、资本363

二、技术366

三、资源配置367

四、利用外资370

五、制度变革372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初步分析3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和对象问题的探讨374

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374

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对象问题375

三、中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3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分析378

一、资源配置的微观基础379

二、资源配置的宏观调节380

三、资源配置的重新思考3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分析383

一、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模型384

二、经济增长率与劳动就业量增长率384

三、经济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38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分析387

一、通货膨胀理论的前提387

二、通货膨胀的生成机制389

三、抑制通货膨胀的机制391

第五节 社会主义经济周期分析392

一、经济周期的特征392

二、经济周期的生成机制393

第六节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分析397

一、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397

二、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398

三、中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探索400

附录: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梗概/厉以宁402

一、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402

(一)瑞典经济学家的动态均衡理论407

二、从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宏观经济学407

(二)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409

(三)英国和美国一些经济学家的货币数量理论410

(四)美国经济学家对国民收入及其变动的研究411

三、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412

(一)投资函数理论的发展;各种经济增长模型的出现414

(二)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416

(三)从封闭经济模型发展为开放经济模型417

四、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418

(一)非凯恩斯派宏观经济学的“复兴”419

(二)凯恩斯派宏观经济理论对供给问题和规范经济学问题的强调421

(三)凯恩斯派宏观经济学和非凯恩斯派宏观经济学的互相渗透423

(四)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问题425

后记428

三、经济周期的淡化与协调596

1989《宏观经济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邹东涛主编 1989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宏观经济学(1996 PDF版)
宏观经济学
1996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1982.07 PDF版)
宏观经济学
1982.07
宏观经济学(1996年09月第1版 PDF版)
宏观经济学
1996年09月第1版
宏观经济学(1995年05月第1版 PDF版)
宏观经济学
1995年05月第1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1997 PDF版)
宏观经济学
1997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光学仪器及其应用(1988 PDF版)
光学仪器及其应用
1988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1995 PDF版)
宏观经济学
1995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1997 PDF版)
宏观经济学
1997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列宁哲学的理论和实践(1998 PDF版)
列宁哲学的理论和实践
199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1998 PDF版)
宏观经济学
1998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1999 PDF版)
宏观经济学
1999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1980 PDF版)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1980 北京:人民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1989 PDF版)
宏观经济学
1989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1992 PDF版)
宏观经济学
1992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1994 PDF版)
宏观经济学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