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 1949-1989》求取 ⇩

第一编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1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建国初期的形势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和开国大典〕4

〔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6

二、全国大陆的解放和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7

〔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与西藏的和平解放〕7

〔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10

〔新中国的对外关系〕11

三、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与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13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13

〔稳定物价的斗争〕17

〔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19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21

一、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和政协一届二次会议21

第二节 恢复国民经济的纲领的提出 各项社会改革的开展2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二次会议〕25

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27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27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32

〔镇压反革命运动〕34

三、调整工商业和“三反”、“五反”运动36

〔对工商业的合理调整〕36

〔“三反”、“五反”运动〕38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42

一、各项经济建设工作的展开42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社会主义成份的增长47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47

〔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49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53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56

〔恢复国民经济的成就〕56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59

第一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63

一、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63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63

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69

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71

第二节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78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78

二、1956年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82

〔民族区域自治的进一步实行〕84

三、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发展84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86

第三节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90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0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展开〕90

〔粮棉的统购统销〕93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95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3

〔个体企业的公私合营〕107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7

〔全行业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完成〕109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18

第四节 军队建设总方针的确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20

一、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的召开和军队建设总方针的确定120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对外政策的成就12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25

〔对外政策的胜利〕126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30

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和“双百方针”的提出130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130

〔“双百方针”的提出〕132

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34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的提前完成141

〔1956年的反冒进〕141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的提前完成〕142

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任务145

第一节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145

〔国际形势〕14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曲折145

第二编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45

〔国内形势和任务〕147

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149

三、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53

四、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159

〔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159

〔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61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及其理论依据〕165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165

第二节 国民经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65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169

二、1958年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170

〔“大跃进”的酝酿和发动〕170

〔“大跃进”中经济政治体制的变动〕173

〔北戴河会议和得不偿失的大炼钢铁运动〕174

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178

四、教育战线的“大跃进”181

〔第一次郑州会议和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划清了两个过渡的界限〕183

第三节 党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错误的曲折 国民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183

一、党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错误的初步尝试183

〔第二次郑州会议和党的八届七中全会进一步解决了人民公社所有制和“共产风”的问题〕187

〔逐步“压缩空气”,调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190

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192

三、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纠正“左”倾错误的中断196

〔庐山会议从纠“左”转向反右〕196

〔八届八中全会与反右倾运动〕204

〔继续“大跃进”的挫折〕208

四、“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局面的出现208

〔“共产风”再度兴起〕210

〔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武装叛乱的被平定〕211

〔中苏关系恶化和苏联对我国施加经济压力〕213

〔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局面的出现〕214

第四章 国民经济的调整与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进一步发展218

第一节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制定及其初步贯彻执行218

一、“八字方针”的酝酿和提出218

〔1960年冬党在农村工作中重新纠“左”〕218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制定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220

二、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的制定223

〔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统一全党认识〕223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的制定〕226

三、《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和其他各项工作条例的制定228

〔《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的制定〕228

〔商业、手工业工作条例草案的制定〕230

〔教育、科研、文艺工作条例草案的制定〕231

四、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234

一、七千人大会对“大跃进”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236

第二节 各项建设事业的全面调整236

二、国民经济的大幅度调整与农村生产责任制在部分地区的推行243

〔二月“西楼会议”和五月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243

〔对国民经济的大幅度调整〕247

〔农业生产责任制在部分地区推行〕249

三、政治思想领域各项政策的调整和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改善253

〔甄别平反与“右派分子”摘帽工作〕253

〔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254

〔国际形势〕259

一、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的政治形势259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 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新发展259

〔改善党的领导与调整统一战线内部的各种关系〕259

〔国内政治形势〕265

二、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使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进一步升级267

三、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272

四、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与经济体制探索性的改革278

〔继续调整国民经济〕278

〔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281

〔大“三线”建设与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284

一、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289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 意识形态领域“左”倾错误的发展289

二、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292

三、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与“个人崇拜”的发展296

〔良好的社会风气〕296

〔“个人崇拜”错误思潮的发展〕297

四、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批判运动298

〔文艺界的批判运动〕298

〔学术界的批判运动〕301

〔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303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305

第五章 全国政局的大动乱及国民经济的急剧恶化和缓慢恢复305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305

一、1966年上半年的国际国内形势305

二、《五·一六通知》、《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306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五·一六通知》〕306

〔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315

〔红卫兵运动和全国大串连〕318

三、红卫兵运动的掀起,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批判318

〔对“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批判〕319

四、国民经济遭受干扰和冲击320

第二节 全面夺权 全国大动乱325

一、“一月风暴”与全面夺权的开始325

二、二月抗争329

三、“打倒一切、全面内战”332

〔颠倒是非的“革命大批判”〕332

〔对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诬陷迫害〕333

〔挑起武斗,“全面内战”〕336

〔国民经济陷入混乱〕340

四、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340

〔工农业生产下降和财政收入锐减〕342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错误理论与实践的合法化和全国的斗、批、改343

一、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343

〔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343

〔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345

二、斗、批、改运动的开展346

〔工农业生产的回升〕350

三、工农业生产的回升和经济体制的大变动350

〔经济体制的大变动〕353

第四节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被粉碎356

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和抢班夺权的阴谋活动356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356

〔林彪反革命集团抢班夺权的阴谋活动〕357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359

二、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武装政变362

〔批陈整风运动〕362

〔林彪集团策动的反革命武装政变被粉碎〕363

三、“靠山、分散、进洞”的错误方针和“三个突破”368

第六章 全国政治局势的起伏和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曲折371

第一节 周恩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371

一、批林整风371

二、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与各方面工作的转机373

三、国民经济调整和取得的成效374

四、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379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381

〔“批林批孔”运动〕383

第二节 江青等人“组阁”阴谋的失败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和各条战线的全面整顿383

一、“批林批孔”运动与“四人帮”的“组阁”阴谋受挫383

〔“批林批孔”使国民经济急转直下〕387

〔“四人帮”的“组阁”阴谋受挫〕390

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392

三、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和各条战线出现的转机394

第三节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400

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和国民经济再遭挫折400

〔“四人帮”的反经验主义和“评《水浒》”运动〕400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402

〔国民经济再遭挫折〕405

二、周恩来逝世。“天安门事件”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四人帮”的抗议运动406

〔周恩来逝世〕406

〔强大的“四五”运动〕407

三、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加紧篡党窃国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411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的斗争 拨乱反正的开始及受阻416

〔70年代后期国际关系的新变化〕416

一、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416

第七章 拨乱反正和工作着重点的转移416

第四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16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的经济政治形势〕418

二、揭批“四人帮”群众运动的兴起和“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421

〔揭批“四人帮”群众运动的初步开展〕421

〔拨乱反正工作的受阻和邓小平的复出〕424

三、中共十一大的召开和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42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428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指导思想上的求成过急〕430

一、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436

第二节 拨乱反正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在徘徊中前进436

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对“两个凡是”的批判438

三、国家各项工作的整顿和冤假错案平反的开始441

四、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经济指导工作中的新冒进447

〔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447

〔经济指导工作中的新冒进〕450

第三节 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 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452

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52

〔重申四项基本原则〕458

二、重申四项基本原则和对新时期阶级状况、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458

〔对新时期阶级状况和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461

三、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各项政策463

四、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及其贯彻执行468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468

〔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471

五、安定团结局面的发展478

〔中美建交和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胜利及早日实现祖国统一问题的提出〕47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的恢复和发展〕484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恢复和加强〕489

第四节 安定团结方针的进一步贯彻 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494

一、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纲领的提出和初步实行494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纲领的提出〕494

〔领导体制和干部制度改革的初步实行〕498

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逐步展开502

〔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502

〔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逐步展开〕508

〔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的公开审判〕513

三、公开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和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513

〔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516

四、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518

五、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和“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523

〔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523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526

第八章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528

第一节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的制定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528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528

〔新宪法的颁布和“六五”计划的诞生〕535

二、新宪法的颁布和“六五”计划的诞生,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535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540

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543

〔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543

〔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544

四、加强社会主义政法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51

〔加强社会主义政法工作〕55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整党〕555

五、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发展560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经济体制改革蓝图的制定〕565

第二节 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的展开 巩固、发展改革和建设的成果565

一、经济体制改革蓝图的制定,“六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和后期出现的过热现象565

〔“六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和后期出现的过热现象〕569

二、“七五”计划的制定,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巩固深入575

〔“七五”计划的制定〕575

〔经济过热现象的初步调整,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580

三、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新进展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587

〔科学技术事业的新进展〕587

〔教育、文化事业的新成就〕592

〔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598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方案的制定,政治体制改革的酝酿602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602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方案的酝酿〕60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治理、整顿和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开展608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608

二、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统一战线工作的新进展617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617

〔统一战线工作的新进展〕621

三、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发展624

〔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624

〔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进行〕627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的出现〕630

四、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治理、整顿、全面深入改革的进行633

〔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召开〕633

〔我国外交工作的成绩〕636

〔经济环境的治理和经济秩序的整顿〕638

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 1949-1989》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阳等著 1989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