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兴起的潜科学》
作者 | 朱新明,申先甲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11 |
出版时间 | 198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3263·00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9018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潜科学的诞生1
潜科学概述4
初论潜科学12
谈潜科学的几种发展形态24
潜科学的若干特点34
潜科学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41
知识的潜流-论社会的科学能力59
“科学胚胎学”与“科学育种学”72
论潜科学机制80
潜科学创造及其组织培育91
显科学中的潜因子101
常规研究孕育着反常规突破115
现存规范往往构成新理论的障碍123
论潜科学的识别136
潜技术:潜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140
略论潜科学在理科教学中的作用149
潜才初探157
科学-伪科学:界限何在?166
丛科学史看潜科学使命173
历史上的潜科学一瞥177
论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发现的潜科学过程185
门捷列夫周期律的孕育和发现192
试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的孕育、诞生及意义201
狄里克莱原理的沉浮207
哲学预见与潜科学211
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形象思维问题227
科学研究中的几何直观问题241
开发科学资源的重要思维形式247
新的科学思想形成的逻辑依据254
论潜逻辑科学267
科学认识:思维与认识过程278
论科学中的“证实”与“证伪”283
悖论与科学发现299
漫话科学想象307
数学猜想的潜科学意义317
联想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方式325
科学幻想的潜科学价值327
也谈幻想与潜科学332
科学探索中的失败与潜科学337
错误假说的潜科学价值346
极端在认识领域中的作用351
试论存疑发现的发表357
潜科学思路与信息加工361
科学发现的验后效应369
潜科学研究方法三种376
思维技术385
潜科学宣讲材料396
1986《中国兴起的潜科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新明,申先甲主编 1986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比较文学及其在中国的兴起
- 1986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 转折点 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
- 1989
-
- 中国知识分子的兴起
- 1992.04 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 转折点 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
- 198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科学的哲学之兴起
- 1986 水牛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
- 希腊的兴起
- 1961 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
- 新兴的市场 中国证券市场的兴起与发展
- 1994 海口:海南出版社
-
- 美国的科学技术潜力
- 1982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
- 1991.02 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
-
- 潜科学学
- 1987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 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
- 1985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潜龙之梦 中国哲学复兴的展望
- 1995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