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史 南宗禅成立以后的政治社会史的考证》求取 ⇩

第一篇唐朝的禅宗史1

第一章 序说3

第二章初期南宗禅的动向9

第一节 南宗禅初期惠能禅师的动向9

第二节 石头、药山的系统18

第三节 马祖、百丈的系统29

第四节 关于天皇道悟及其法嗣45

第五节 雪峰义存与玄学式的佛教49

第六节 唐朝前期南阳慧忠禅师的立场——从北宗禅到南宗禅64

第七节 曹洞宗的成立及其禅宗社会的地位82

第八节 居士庞蕴与唐朝社会94

第三章中期南宗禅的异同117

第一节 唐朝?仰宗考117

第二节 江南佛教的禅及其思想128

第三节 南宗禅思想在中国社会思想史上的关系131

第四节 唐末变革期的禅宗135

第四章 唐代禅宗史在政治、社会史上的意义——唐宋转换期在禅宗史上的诸问题147

第二篇五代吴越的佛教政策——南宗禅转换期的指导方针155

序章156

第一章 关于吴越武肃王钱镠159

第二章武肃王钱镠佛教政策的变迁163

第一节 概要163

第二节 武肃王的宗教观166

第三章武肃王钱镠的宗教政策上的道教及佛教181

第一节 钱镠周遭的道教气氛181

第二节 钱镠与杭州寺院及道士185

第四章 武肃王钱镠与佛教政策的意义215

第五章 文穆王元瓘与宗教221

第六章 忠献王宏佐与佛教231

第七章吴越忠懿王对佛教政策的研究237

第一节 忠懿王的佛教政策237

第二节 法眼宗的趋向256

第三节 有关忠懿王的佛道政策262

第三篇宋朝的禅宗史271

第一章 概耍273

第二章关于云门派系统279

第一节 云门文偃的思想及其周遭279

第二节 佛日契嵩的发展关系286

第三节 佛日契嵩的思想(一)288

第四节 佛日契嵩的思想(二)295

第三章雪宝重显(云门派下四世)311

第一节 重显的生平311

第二节 雪窦重显的佛教思想315

第四章 圆通居讷(云门派下五世)321

第五章云门宗佛印了元的历史意义327

第一节 佛印了元与周濂溪327

第二节 有关居士在社会上的意义338

第六章宋初的临济宗系统359

第一节 从风穴延沼到首山省念359

第二节 首山省念及其法嗣群369

第七章宋初临济宗派下的有关居士381

第一节 宋初的官僚群381

第二节 与杨亿一派的关联383

第三节 浮山法远与官僚群388

第八章黄龙派的发展与居士399

第一节 黄龙慧南399

第二节 黄龙祖心与居士佛教408

第三节 东林常总437

第九章宋朝的四川佛教473

第一节 苏轼的宗教信仰与四川佛教473

第二节 庐山与四川佛教475

第十章北宋末叶的法党与佛教、道教483

第一节 绪言483

第二节 关于蔡京论484

第三节 蔡京与道教488

第四节 林灵素的排佛与蔡京490

第五节 元祐党(旧法)派张商英与佛教494

第六节 结论497

第十一章无尽居士张商英505

第一节 江西禅宗史上的居士地位505

第二节 张商英的庐山佛教意义514

第十二章杭州结社型的佛教529

第一节 居士苏轼与杭州佛教529

第二节 杭州佛教的特征536

第三节 杭州结社佛教于禅宗的地位543

第十三章北宋义学僧德洪觉范575

第一节 绪言——赞宁与德洪的比较575

第二节 德洪的活动与问题的重点577

第三节 张商英的政治立场与德洪580

第四节 邹浩与陈瓘583

第五节 张商英及其禅宗586

第六节 德洪之禅与叙述僧史589

第七节 结论591

第十四章北宋赞宁与德洪的僧史观——宋高僧传与禅林僧宝传597

第一节 绪言597

第二节 宋高僧传与赞宁597

第三节 赞宁的僧史观600

第四节 关于德洪602

第五节 德洪的著述604

第六节 德洪的僧史观606

第七节 德洪之所构思611

第八节 德洪的文章与僧史观614

第九节 两者的特征616

第十五章宗门武库与从容录——南宋初期禅宗的教化621

第一节 绪言621

第二节 临济与曹洞621

第三节 宗门武库与从容录623

第四节 宗门武库与从容录的构思624

第五节 宗门武库的特色(一)627

第六节 宗门武库的特色(二)631

第七节 从容录的特色633

第八节 从容录的意义634

第十六章杨岐派的出现及其发展639

第一节 概要639

第二节 杨岐方会及其法嗣641

第三节 杨岐派的发展——从北宋到南宋646

第四节 五祖法演及其弟子群——尤其以昭觉圜悟克勤的出现过程650

第五节 圜悟克勤的出现及其社会关系660

第六节 杨岐派的思想背景683

第七节 大慧宗杲论——南宋时代698

第八节 大慧宗杲的发展709

第九节 大慧宗杲的思想与杨岐派713

第十节 南宋后期禅宗的动向——以虎丘派下的社会立场为中心719

第十七章北宋末叶南宋初年的曹洞宗与官僚檀越747

第一节 绪言747

第二节 投子义青的立场749

第三节 义青的法嗣芙蓉道楷752

第四节 随州大洪山的报恩757

第五节 芙蓉道楷的法嗣——丹霞子淳761

第六节 真歇清了与天童正觉的出现——丹霞子淳的法嗣765

第七节 曹洞宗宏智正觉772

第八节 宏智正觉与曹洞宗774

第九节 结论777

第十八章天童如净与道元禅师——就其教育层面785

第一节 绪言785

第二节 道元的大悟787

第三节 心尘脱落与身心脱落790

第四节 如净的教育793

第五节 语录中的颂古795

第六节 如净禅师的道教观799

第七节 结论802

第十九章万松行秀与湛然居士集——金朝治下的曹洞禅809

第一节 绪言809

第二节 万松行秀传(一)810

第三节 万松行秀传(二)811

第四节 与耶律楚材的关系813

第五节 耶律楚材传815

第六节 金朝治下的曹洞禅816

第七节 湛然居士集818

第八节 万松行秀的思想821

第九节 万松行秀的禅823

第十节 结论825

第四篇结论831

845

1988《中国禅宗史 南宗禅成立以后的政治社会史的考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阿部肇一著;关世谦译 1988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