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大纲 第1卷》求取 ⇩

前言1

(一) 《资本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

(1) 《资本论》是时代的产物5

(2) 《资本论》是理论的总结5

(3) 《资本论》是革命的需要6

(二) 《资本论》著作和出版的过程7

(1)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前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对经济专题撰写的经纬7

(2) 《资本论》著作规划的拟定和初稿撰写的过程13

(3) 《资本论》第一卷写作和出版的经过22

(4)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的编辑出版和恩格斯的卓越贡献33

(三)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和目的38

(1)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38

(2) 《资本论》研究的目的50

(四) 《资本论》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54

(1) 《资本论》研究的立场54

(2) 《资本论》研究的观点55

(3) 《资本论》研究的方法58

(五) 《资本论》的体系和结构73

(1) 《资本论》的体系73

(2) 《资本论》体系的特点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三分法”体系的区别79

(3) 《资本论》的结构84

(六) 《资本论》的科学真理永放光芒85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93

绪论93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98

第一章 商品98

第一节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106

(一) 商品的概念及其构成106

(二) 商品构成要素的两因素110

(1) 商品的使用价值110

(2) 商品的价值116

(三) 商品的价值量128

(四) 商品的特征及其矛盾137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140

(一)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大意义141

(二) 具体劳动的内容和特点145

(三) 抽象劳动的意义和作用147

(四) 劳动的内在矛盾151

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157

(一)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61

(1) 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161

(2) 相对价值形式163

(A) 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163

(B) 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168

(3) 等价形式170

(4) 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173

(1) 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175

(二)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75

(2) 特殊等价形式177

(3) 扩大价值形式的缺陷178

(三) 一般价值形式179

(1) 价值形式变化了的性质179

(2)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182

(3) 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183

(四) 货币形式184

第四节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186

(一) 商品拜物教发生的原因187

(二) 商品拜物教存在的必然性191

(三) 商品拜物教不存在于非商品经济社会195

(四) 商品拜物教存在的基础和消亡的条件198

(五) 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对商品拜物教的错误意见199

第二章 交换过程202

(一) 交换关系的实质和交换过程的矛盾202

(二) 交换过程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208

(三) 批判资产阶级两种错误的货币理论215

(四) 货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和实质216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219

第一节 价值尺度220

(一) 价值尺度的意义和职能220

(二) 价值标准的意义和职能222

(三) 价格形式的特点和变动224

(四)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227

第二节 流通手段230

(一) 商品形态的变化230

(1) 商品的交换过程和形态变化230

(2) 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W-G233

(3) 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G-W237

(4) 商品总形态变化和商品流通238

(5) 商品流通的矛盾和危机的可能性241

(二) 货币的流通243

(1) 货币流通的特点及其与商品流通的关系243

(2) 货币流通的数量与决定的因素245

(3) 货币流通数量的规律248

(三) 铸币。价值符号249

(1) 铸币249

(2) 纸币250

第三节 货币253

(一) 货币贮藏253

(二) 支付手段256

(三) 世界货币261

小结263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271

概要271

第一节 资本的总公式273

(一) 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273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273

(二) 资本流通的表现公式277

(三) 资本价值的流通形式和资本的实质279

第二节 总公式的矛盾283

(一) 流通过程不产生剩余价值283

(二) 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286

(三) 总公式的矛盾288

第三节 劳动力的买和卖291

(一)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291

(二)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293

(三) 批判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296

小结298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301

概要301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303

(一) 一般的劳动过程304

第一节 劳动过程304

(二)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310

第二节 价值增殖过程311

(一) 价值形成过程311

(二) 价值增殖过程316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320

(一) 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二重作用321

(二) 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323

(三) 劳动力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325

(四)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326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328

第一节 劳动力的剥削程度329

(一) 预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关系329

(二) 剩余价值率的形成和内容332

(三) 剩余价值率的表现形式和计算方法333

第二节 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335

(一) 生产物价值在相应的各生产要素比例上的表现335

(二) 产品价值在劳动过程时间分配上的表现337

第三节 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338

第四节 剩余产品341

第八章 工作日342

第一节 工作日的界限343

(一) 工作日的构成343

(二) 二律背反--权利与权利的对抗346

第二节至第四节 延长工作日和剥削绝对剩余价值349

第五节至第七节 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过程354

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357

(一) 第一定律357

(二) 第二定律359

(三) 第三定律359

(四)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低限额361

(五) 资本对劳动的强制关系362

小结364

概要369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369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372

(一)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372

(二)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374

(三) 资本主义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对抗性377

第十一章 协作379

(一) 协作的产生和意义379

(二) 协作对劳动过程的作用382

(三) 协作对价值增殖过程的影响384

(四) 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特点386

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388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388

第二节 局部工人及其工具390

第三节 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391

第四节 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394

第五节 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398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401

第一节 机器的发展402

(一) 机器的实质和产生402

(二) 机器的协作和体系404

(三) 机器对手工业的排挤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406

第二节 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408

(一) 机器生产使产品价廉408

(二) 机器使用的资本主义限制410

第三节 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411

(一) 资本对补充劳动力的占有、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411

(二) 工作日的延长412

(三) 劳动的强化415

第四节 工厂417

第五节 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420

第六节 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422

第七节 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挤和吸引。棉纺织业的危机424

第八节 大工业所引起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426

第九节 工厂法的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428

第十节 大工业和农业430

小结433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39

概要439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441

(一)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441

(二)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443

(三)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问题445

(四) 批判歪曲剩余价值起源的错误主张449

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451

(一) 工作日的长度和劳动的强度不变,劳动生产力可变451

(二) 工作日和劳动生产力不变、劳动强度可变454

(三) 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不变、工作日可变455

(四)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同时变化456

第十六章 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458

小结460

第六篇 工资463

概要463

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466

(一) 工资的实质及其假象466

(二) 批判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理论470

(三) 工资表现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473

(四)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必然性476

第十八章 计时工资479

(一) 计时工资的内容和劳动价格的标准479

(二) 资本家对计时工资的利用与对工人的影响482

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485

(一) 计件工资的意义和实质485

(二) 计件工资的特点与资本主义的剥削486

第二十章 工资的国民差异489

小结494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499

概要499

导言503

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504

(一) 简单再生产的概念和条件504

(二) 资本价值的简单再生产506

(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509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513

第一节 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514

(一)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514

(二) 资本积累的实质和无酬劳动的占有517

(三)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518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关于扩大再生产的错误见解524

第三节 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批判节欲说527

(一) 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527

(二) 批判庸俗经济学的节欲说530

第四节 决定积累量的几种情况533

(一) 劳动力的剥削程度533

(二) 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水平534

(三)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增大535

(四) 预付资本的数量增加536

第五节 所谓劳动基金536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539

第一节 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541

(一) 资本构成的意义和内容541

(二) 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时积累增长所发生的影响542

第二节 在积累过程中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547

(一) 资本积累的增长与资本构成的提高547

(二)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549

(三) 资本集中的发展和作用552

(一) 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和意义555

第三节 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555

(二) 相对过剩人口与工资变动的关系560

(三) 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工资谬论562

第四节 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566

(一) 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566

(二)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568

第五节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例证573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575

第一节 原始积累的秘密576

第二节 对农民土地的剥夺578

第三节 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579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581

第五节 农业革命对工业的反作用。工业资本的国内市场的形成582

第六节 工业资本家的产生583

第七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587

第二十五章 现代殖民理论592

小结595

1985《《资本论》大纲 第1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漆琪生著 1985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重读《资本论》  第1卷(1998 PDF版)
重读《资本论》 第1卷
1998 北京:人民出版社
《资本论》 第一卷 学习纲要(1981 PDF版)
《资本论》 第一卷 学习纲要
1981
《资本论》第2卷学习纲要(1979 PDF版)
《资本论》第2卷学习纲要
1979 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资本论》讲稿  第1卷( PDF版)
《资本论》讲稿 第1卷
《资本论》第3卷学习纲要(1980 PDF版)
《资本论》第3卷学习纲要
1980 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资本论》第1卷学习纲要(1979 PDF版)
《资本论》第1卷学习纲要
1979
资本论  第1卷(1953 PDF版)
资本论 第1卷
1953 北京:人民出版社
《资本论》介绍  第1卷(1982.12 PDF版)
《资本论》介绍 第1卷
1982.12 北京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资本论》第1卷引读(1983 PDF版)
《资本论》第1卷引读
1983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资本论》大纲  第2卷(1986 PDF版)
《资本论》大纲 第2卷
1986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资本论》大纲  第3卷(1988 PDF版)
《资本论》大纲 第3卷
1988 北京:人民出版社
《资本论》讲解  第1卷(1981 PDF版)
《资本论》讲解 第1卷
1981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抒情歌曲  1990年  5(1990 PDF版)
抒情歌曲 1990年 5
1990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列宁《哲学笔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1992 PDF版)
列宁《哲学笔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
1992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资本论  第1卷  概述(1981 PDF版)
资本论 第1卷 概述
1981 武汉大学经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