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植物生态学的内容范畴1

第二节 植物生态学的任务3

第三节 植物生态学的历史和发展4

第二章植物的环境8

第一节 自然环境8

一、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8

二、生物圈9

第二节 人工环境11

第三节 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11

一、生态因子的分类11

二、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12

第三章植物与光的生态关系14

第一节 光的性质及其变化14

一、太阳光的光谱组成14

二、大气圈中辐射的减弱15

三、地表的光照情况18

四、水体和植物群落中的光照情况20

第二节 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植物的生态适应24

一、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24

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28

三、日照长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30

第三节 光能与植物产量33

一、净光合作用对光的依赖关系34

二、光能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37

三、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40

第四章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43

第一节 温度及其变化规律43

一、热量平衡43

二、温度变化的规律44

第二节 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52

一、植物的感温性52

二、昼夜变温与温周期55

三、物候57

一、低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与植物的生态适应62

第三节 极端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62

二、高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与植物的生态适应68

第四节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70

一、温度与植物的分布70

二、温度与引种驯化72

三、植物温度需要量及其确定方法74

第五章植物与水的生态关系78

第一节 水及其变化规律78

一、水的循环和平衡78

二、水的几种形态及其变化规律80

三、水的分布82

四、群落内的水分状况83

五、植物水分保障指标84

一、植物体的水分平衡85

第二节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其植物生态类型85

二、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87

三、以水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90

第三节 旱涝对植物的危害及植物的抗性96

一、旱害及植物的抗旱性97

二、涝害及植物的抗涝性100

第四节 水与植物的产量101

一、植物的需水量101

二、水分临界期、最大需水期和灌水期102

三、水分的调节与植物的产量103

一、水体污染对植物的危害104

第五节 水污染与植物104

二、植物的净化作用105

三、关于污水灌溉问题107

第六章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109

第一节 空气成分及其对植物的生态作用109

一、二氧化碳和氧的生态作用109

二、氮的生态作用115

第二节 大气污染与植物116

一、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抗性117

二、植物的净化作用122

第三节 风的生态作用和防风林124

一、风的形成及其种类125

二、风的生态作用126

三、防风林129

第七章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133

第一节 土壤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134

一、土壤基本物理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134

二、土壤基本化学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139

三、土壤的生物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145

第二节 以土壤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146

一、盐碱植物147

二、沙生植物151

第三节 土壤污染与植物154

第八章植物的生态适应(生活型和生态型)157

第一节 植物的生活型157

一、生活型的概念157

二、生活型的分类158

三、生活型谱161

第二节 植物的生态型162

一、生态型的概念162

二、生态型的类别163

第九章植物种群生态167

第一节 种群的一般特征167

一、种群的数量和增长模型167

二、种群的年龄组成169

第二节 种群中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171

第四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171

第三节 种间关系172

一、种间竞争173

二、寄生177

三、共生和附生178

四、种间结合179

五、植物分泌物对种间组合的影响180

一、外界环境因素181

二、种内因素183

第十章植物群落的特征185

第一节 植被和植物群落的概念185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186

一、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数目186

二、种的多度和密度187

三、盖度189

四、体积和重量191

五、频度192

六、种的结合193

七、优势度194

第三节 群落的外貌和结构196

一、群落的层片结构(生活型组成)196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198

三、群落的水平结构201

四、周期性和群落的季相203

第四节 群落类型的综合特征205

一、种的存在度和恒有度205

二、确限度206

三、群落系数207

第五节 植物群落与环境的梯度分析208

一、环境梯度与生境格局208

二、排序209

第十一章植物群落的演替215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215

一、植物群落形成的一般作用215

二、植物群落形成的过程218

三、植物群落发育的时期219

第二节 植物群落演替的基本类型220

一、按基质性质和变化趋势而划分的演替类型220

三、按决定演替的主导因素而划分的演替类型221

二、按时间上的发展而划分的演替类型221

第三节 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222

一、旱生演替系列222

二、水生演替系列224

三、演替的进展和逆行225

第四节 群落的次生演替226

一、森林的采伐演替226

二、草原的放牧演替227

三、次生演替的一般特点229

第五节 演替的“顶极”理论及其它230

第十二章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233

第一节 植被分类的意义和研究途径233

一、植被分类的研究途径233

二、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单位和系统239

第二节 地球表面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241

一、常雨木本群落241

二、雨绿木本群落245

三、照叶木本群落247

四、硬叶木本群落248

五、夏绿木本群落250

六、针叶木本群落251

七、雨绿干燥草本群落252

八、夏绿干燥草本群落253

九、中生草本群落254

十一、水生草本群落256

十、湿生草本群落256

十二、干荒漠群落257

十三、冻荒漠群落258

第三节 植被分布的地带规律性258

一、植被分布的概念258

二、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259

三、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264

第十三章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270

第一节 什么是生态系统270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72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274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类型276

一、淡水生态系统型277

二、海洋生态系统型278

三、陆地生态系统型280

第十四章生态系统的功能282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82

一、能量282

二、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285

三、能量流动分析293

四、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00

五、金字塔营养级301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02

一、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302

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类型304

三、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310

四、营养循环的模式316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平衡317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320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管理322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322

二、牧场生态系统的管理324

三、林业生态系统的管理325

第十五章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327

第一节 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327

第二节 系统分析过程329

第三节 系统分析举例332

1980《植物生态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云南大学生物系编 198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生态学教程(1981 PDF版)
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生态学教程
198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植物生态浅说(1984 PDF版)
植物生态浅说
1984
植物种群生态学( PDF版)
植物种群生态学
城市植物生态学(1995 PDF版)
城市植物生态学
199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环境和植物生态学(1989 PDF版)
环境和植物生态学
1989 北京:科学出版社
俄语泛读  第4册(1983 PDF版)
俄语泛读 第4册
1983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植物形态·植物生理(1988 PDF版)
植物形态·植物生理
1988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植物生态学实验(1986 PDF版)
植物生态学实验
198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生态学(1988 PDF版)
植物生态学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级传入中枢联系的形态学基础(1997 PDF版)
初级传入中枢联系的形态学基础
1997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植物生态学的方法(1980 PDF版)
植物生态学的方法
1980 北京:科学出版社
热带植物生态学(1982 PDF版)
热带植物生态学
1982 北京:科学出版社
植物生态学(1980 PDF版)
植物生态学
198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植物形态生理学(1995 PDF版)
植物形态生理学
199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植物微生态学(1998 PDF版)
植物微生态学
1998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