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试制度史》求取 ⇩

目录3

上编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3

第一章 先秦秦汉时期的取士考试3

第一节 先秦举贤与选能3

一、尧舜选贤举能和试用考察3

二、奴隶制社会乡兴贤能和贡士考察6

三、春秋时期招贤察能和奖励军功9

四、战国时期寓试于养的养士制13

第二节 秦汉的察举制度与考试17

一、举贤良、察孝廉与考试18

1、举贤良策试(18) 2、察孝廉试经21

二、其他科别的荐举与考试27

1、举考秀才(27) 2、举明经射策28

8、举试博士(30) 4、举试童子郎32

5、举勇武知兵者等33

三、秦汉察举制的影响及弊端34

1、察举制的影响(34) 2、察举制的弊病36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察举考试39

一、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发展和演变40

1、从任人唯贤到九品中正制的产生(40) 2、九品中正制选官方式(41) 3、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43

4、九品中正制的流弊46

二、察举考试49

1、举贤良秀异(50) 2、察孝廉试经、举秀才策问51

3、选试博士(55) 4、策试明经57

第二章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59

第一节 隋、唐、五代科举考试59

一、隋朝科举制的萌芽60

1、隋朝对选举制的改造(61) 2、秀才、进士、明经科的设置(62) 3、隋朝科举制的结构65

二、唐前期科举制的确立与形成69

1、常科的三级考试程序(70) 2、进士科74

3、秀才科与明经科(77) 4、明法、书、算科79

5、武则天创置武举科(81) 6、制举科82

7、立法惩弊83

三、唐中期科举制的发展87

1、省试移入礼部(87) 2、礼部省试的发展89

3、吏部的“常选”与“科目选”99

四、唐后期科举制的兴盛103

1、贡举考试(103) 2、吏部选试的特点108

3、科举及第后的出路(109) 4、甲历制的建立与建全112

五、科举制与南选制的结合115

1、南选制的形成(115) 2、唐玄宗在南方试行科举制116

3、南方科举制的发展和变化117

六、五代十国时期的科举制119

1、五代时期兴科举的特点(119) 2、中原王朝的科举条例(120) 3、经史诸科的兴盛(121) 4、进士科与制科(123) 5、吏部科目选123

第二节 宋代科举考试124

一、北宋前期科举制的兴盛与发展125

1、进士科(125) 2、制举科(129) 3、武举科133

二、北宋中后期科举制的改革与演变137

1、庆历科举制度的改革(137) 2、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139) 3、元祐以后的科举制度141

三、南宋时期的科举考试143

1、进士科(143) 2、制举与武举145

四、宋代的科场舞弊与惩治措施146

1、宋代的科场流弊(147) 2、惩治弊窦的措施151

第三节 辽、金、元王朝科举考试154

一、辽王朝的科举考试155

1、科举制的种族特征(155) 2、进士科156

3、制举与其它科目160

二、金王朝的科举考试162

1、“南北选”与科举制的全面确立(163) 2、乡试与府试(164) 3、会试(168) 4、御试171

5、科目设置(174) 6、专门科181

三、元王朝的科举考试183

1、科举制的逐步确立(183) 2、《皇庆诏书》与科举条例(185) 3、乡试(187) 4、会试190

5、殿试(191) 6、进士任职与“下第举人”192

7、童子科、制科和医学科(194) 8、“贡吏试”194

四、辽、金、元科举考试的历史地位196

1、扩大了科举制的范围(197) 2、促进了民族的融合197

3、调节了各族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趋势200

第四节 明代科举考试202

一、明代科举制的确立203

二、文科204

1、乡试(204) 2、会试(209) 3、殿试212

4、考选翰林院庶吉士(214) 5、科举入仕215

三、武科217

1、武科考试制度的推行(217) 2、历朝武科考试办法217

四、明代科举制的历史评价219

1、特点及其积极作用(219) 2、弊端及其痼疾221

第五节 清代科举考试228

一、清代科举制的确立229

二、文科230

1、乡试(230) 2、会试(242) 3、殿试245

4、朝考250

三、宗室与八旗科举252

1、宗室子弟科举考试(252) 2、八旗子弟科举考试253

四、武科254

1、武童试(254) 2、武乡试、会试256

3、武殿试258

五、翻译科260

1、翻译童试(260) 2、翻译乡试、会试262

六、博学鸿词科265

1、康熙十八年已未词科(265) 2、乾隆元年丙辰词科268

七、清代科举制的僵化与腐朽270

1、考试内容的空疏(270) 2、试卷评阅的随意271

3、败坏人才(273) 4、败坏吏治(274) 5、罕见的科场舞弊275

八、科举制的西传及其影响279

九、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废除281

1、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281) 2、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290

第六节 太平天国科举考试296

一、考试程序297

二、考试科别300

1、文科(300) 2、武科(303) 3、女科304

三、考试规则305

1、场规(305) 2、试题(305) 3、录取306

4、考官(307) 5、士阶(307) 6、服制308

四、考试意义和局限性308

第三章 中国古代学校考试312

第一节 隋以前学校考试312

一、先秦学校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选拔313

1、商周官学和考试(313) 2、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校考试315

二、秦汉学校考试319

1、中央官学考试(319) 2、郡国学校考试323

3、私学考试325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校考试327

1、魏晋官学与考试(327) 2、南北朝时期官学与考试331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学校考试333

一、隋代学校考试334

1、各级学校的“乙日试”(334) 2、国子学、太学考试(335) 3、地方州县学校考试(336) 4、私学考试336

二、唐代学校考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37

1、学校考试制度的普遍确立(337) 2、学业管理考试与水平测验考试(338) 3、统一修业范围与考试标准(340) 4、颁行经疏(341) 5、稳定考试题型342

三、唐代中央官学的多种考试形式346

1、培养通用文职人员的常规考试(346) 2、培养专门人才的专项考试348

四、唐代地方学校考试的特点与类型353

1、考试特点(353) 2、招生考试(355) 3、招生限额(356) 4、进业考试与毕业考试(358) 5、私学考试359

五、唐代学校考试的历史评价360

六、五代时期学校考试364

1、“师席”与私学考试(364) 2、官学考试中的一道奇光365

第三节 宋代学校考试367

一、国子监太学生考试368

1、北宋三次兴学促进学校考试制度的发展368

2、南宋太学考试制度的严密370

二、专门学校考试372

1、律学、算学、医学校考试(372) 2、书学、画学校考试(373) 3、武学校考试374

三、地方学校考试375

1、地方学校的兴盛(375) 2、“三舍法”考试制的推行376

四、其他学校考试377

1、国立小学考试(377) 2、宗学考试377

第四节 金、元王朝学校考试379

一、金王朝学校考试379

1、国子监考试(380) 2、太学的“入学试”381

3、女真国子学考试(383) 4、州、府学校考试384

5、女真府学考试(385) 6、专门学校考试385

二、元王朝学校考试387

1、蒙古字学校的蒙文考试(387) 2、蒙古国子学的翰林院试(388) 3、回回学校的回回语译史试388

4、元前期国子学“试贡法”的确立(389) 5、元中期国子学的升斋积分试(392) 6、元后期国子学积分制的演变(396) 7、地方学校的肄业考试398

8、医学校考试399

第五节 明代学校考试402

一、国子监考试403

1、国子监规制(403) 2、国子监的入学考试405

3、监生的日常功课考核(406) 4、监生的月考、季考407

5、监生的升留级制度与积分考试(408) 6、监生的“历事”制度及考核办法(408) 7、监生的科考409

二、专门学校考试411

三、地方学校考试412

1、武学考试(411) 2、宗学考试412

1、府、州、县学规制(413) 2、府、州、县学的入学考试——童试(414) 3、生员的日常课业考试——月考、季考(415) 4、生员的岁考、科考418

5、生员的德行考核及其出路421

第六节 清代(1902年前)学校考试422

一、国子监考试423

1、国子监规制(423) 2、国子监的入学考试426

3、监生的日常功课考核(426) 4、监生的月课、季考427

5、监生的“历事”制度与积分考试(428) 6、监生的录科考试(429) 7、国子监的衰落及其废除430

二、专门学校考试431

1、八旗官学考试(431) 2、算学考试436

3、宗学和觉罗学考试436

三、地方学校考试437

1、府、州、县学规制(437) 2、府、州、县学的入学考试——童试(439) 3、生员的月课、季考442

4、生员的岁试、科试(443) 5、拔贡、优贡考试445

中编 中国近代考试制度451

第一章 学校(堂)考试451

第一节 清末学堂考试451

一、洋务派学堂考试452

1、外国语学堂(452) 2、军事学堂(460) 3、军事技术学堂466

二、维新派学堂考试471

1、万木草堂(471) 2、时务学堂474

三、资产阶级新式学堂招生考试476

1、小学堂(478) 2、中学堂(481) 3、高等学堂483

4、大学堂(485) 5、实业学堂(490) 6、师范学堂499

7、女子学堂504

第二节 民国时期学校考试(上)507

一、高等学校考试513

1、入学招生考试(513) 2、学生操行与学业成绩考试532

二、中等学校考试540

1、入学招生考试(540) 2、学生学业成绩考试554

三、小学教员检定考试556

1、检定的机构(556) 2、考试检定的方法557

第三节 民国时期学校考试(下)560

一、高等学校考试560

1、入学招生考试(560) 2、学生学业成绩考试579

3、学业竞试(586) 4、甄别考试和甄审590

5、学位制考试593

二、中等学校考试598

1、入学招生考试(598) 2、学生学业成绩考试603

3、毕业会考(606) 4、甄别考试、审定资格及甄审620

三、中初等学校教员检定考试621

1、中等学校教员检定考试(622) 2、初等学校教员检定考试625

第二章 留学考试630

第一节 清末留学考试(1872—1911)630

一、出国留学生的派遣631

1、幼童公费赴美留学(631) 2、福建船政学堂选派留欧学生(633) 3、各省选派留比学生办法633

4、练兵处选派陆军学生留学634

二、庚款留美甄别考试636

1、第一次庚款留美甄别考试(638) 2、第二次庚款留美甄别考试(639) 3、第三次庚款留美甄别考试640

三、归国留学毕业生考试641

1、留学奖励政策(641) 2、学务处考试642

3、学部考试(643) 4、廷试(646) 5、弊端与意义648

第二节民 国留学考试(上)650

一、省费留学考试652

二、清华学堂派遣庚款留美学生655

三、归国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659

第三节 民国留学考试(下)663

一、《国外留学规程》663

二、公费留学考试665

1、省费留学初试与复试(665) 2、清华大学公费留美考试(671) 3、中英庚款留英公费考试674

4、中法教育基金会留法公费考试(677) 5、英美奖学金研究生实习生考试(677) 6、教育部公费留学考试678

7、教育部翻译官留学考试679

三、自费留学考试681

1、教育部第一届自费留学考试(681) 2、教育部第二届自费留学考试682

第三章 民国文官考试686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文官考试686

一、文官考试法案的拟议686

二、文官考试的程序内容和特点689

第二节 北京政府文官考试690

一、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691

1、考试资格程序与内容(691) 2、典试委员会的组成与职责(692) 3、考试后的任用693

二、文官考试法规的修订与施行694

1、考试资格程序与内容(695) 2、典试委员会的组成与职责(699) 3、考试后的任用(701) 4、文官考试法规的再修订702

三、检定考试703

第三节 广州革命政府文官考试706

一、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707

二、考试院组织与考试条例710

1、考试院组织条例(710) 2、考试条例及其施行细则711

三、广州国民政府的法官考试制度717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718

一、考试院及其组织719

二、考试、典试、襄试、监试法721

1、考试法(721) 2、典试法(728) 3、襄试法、监试法733

三、任命人员考试734

1、高等考试(735) 2、普通考试(743) 3、特种考试746

四、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748

五、公职候选人考试753

六、检定考试755

第四章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考试759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学校考试759

一、高校的招生与考试760

1、苏区高校的招生与考试(760) 2、抗日根据地高校的招生与考试(763) 3、解放区高校的招生与考试773

二、中等学校的招生与考试775

1、抗日根据地中等学校的招生与考试(775) 2、解放区中等学校的招生与考试778

三、小学的招生与考试780

1、苏区小学的招生与考试(780) 2、抗日根据地小学的招生与考试(783) 3、解放区小学的招生与考试786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千部选拔与考试787

一、根据地开辟前干部学校的招生与考试788

二、苏区的干部选拔791

1、苏区干部学校学员的选拔(791) 2、苏区训练班学员的选拔792

三、抗日根据地的干部选拔与考试794

1、抗日根据地在职干部的选拔与考试(794) 2、抗日根据地干部训练班的招生与考试795

四、解放区的干部选拔与培训796

第一节 普通高等学校考试799

下编 中国现代考试制度799

第一章 普通高校、中专和研究生考试799

一、招生考试800

1、招生制度(800) 2、招生对象(807) 3、考试科目(813) 4、政治审查(818) 5、健康检查824

6、录取工作(827) 7、招生机构(838) 8、管理处罚(841) 9、招考制度改革844

二、学业成绩考核852

1、考核目的与范围(853) 2、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853

3、升级、留级与降级(860) 4、毕业与学士学位的授予865

5、舞弊处罚866

第二节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考试868

一、招生考试869

1、招生办法(869) 2、招生对象(871) 3、考试、政审与体检(873) 4、录取工作875

二、学业成绩考核878

1、考核办法(878) 2、留级、升级与毕业881

第三节 研究生考试883

一、研究生招生考试883

1、非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884) 2、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889

二、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业成绩考核892

1、非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业成绩考核(893) 2、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业成绩考核896

三、博士后研究制度899

第二章 成人高校考试与高教自学考试901

第一节 成人高等学校考试901

一、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901

1、招生制度(901) 2、招生对象与报考条件909

3、招生考试与录取工作(915) 4、招生制度改革923

二、成人高等学校学业成绩考核928

1、考核的目的与方法(928) 2、补考、升级与留级933

3、毕业、结业与肄业934

第二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937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937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937) 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938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机构与职责946

1、全国考委(946) 2、专业委员会(947) 3、考试研究委员会(947) 4、全国考办(948) 5、省考委、地市考委和高校自考办949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政策与制度950

1、专业考试计划(950) 2、课程自学考试大纲952

3、命题和课程命题大纲(953) 4、专业证书制度956

5、社会助学活动(957) 6、奖励与处罚958

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开考与组织管理959

1、确定和公布开考专业(959) 2、考试办法961

3、考籍管理(963) 4、毕业964

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改革965

第三章 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考试967

第一节 新时期党校教育的基本任务967

一、党校的教育对象968

二、党校的基本任务969

第二节 党校干部培训考试969

一、党校教育的班次和学制970

二、培训班、理论班考试970

1、招生办法(970) 2、考试科目(971) 3、学业成绩考核972

三、党校函授教育考试973

1、招生对象(974) 2、考试科目与方法974

3、学业成绩考核975

第四章 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977

第一节 录用考试977

一、考试种类977

二、考试内容978

三、考试方式979

四、主考机关980

五、监考人员980

第二节 严格考核980

一、考核内容981

二、考核方法982

三、考核结果983

四、考核机构983

第三节 择优录用983

一、录用程序984

二、特殊录用984

三、录用规定984

四、照顾对象985

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985

后记1001

1995《中国考试制度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谢青,汤德用主编 1995 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外考试制度之比较(1984 PDF版)
中外考试制度之比较
1984 中央文物供应社
中华民国公职侯选人考试制度(1985 PDF版)
中华民国公职侯选人考试制度
1985
双月楼说书( PDF版)
双月楼说书
中华民国高普考试制度( PDF版)
中华民国高普考试制度
中国考试制度史(1996 PDF版)
中国考试制度史
1996 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科举考试制度(1993 PDF版)
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1993 北京:新华出版社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1997 PDF版)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
1997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考试制度史(1995 PDF版)
中国考试制度史
1995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1992 PDF版)
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
1992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制度史(1985 PDF版)
中国制度史
1985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制度史论丛书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1989 PDF版)
中国制度史论丛书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
1989 台北:联经出版社
中国考试制度史  全1册(1982 PDF版)
中国考试制度史 全1册
1982 台湾学生书局
中国族产制度考(1986 PDF版)
中国族产制度考
1986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
中国书院制度考略(1981 PDF版)
中国书院制度考略
1981 台湾中华书局
中国法制度史(1989 PDF版)
中国法制度史
1989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