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述评》
作者 | 徐崇温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参考页数 | 250 |
出版时间 | 1980(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2002·24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7435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引言1
第一章法兰克福学派的来龙去脉7
一、“社会研究所”的出现7
二、重新确定方向10
(一)霍克海默:题为《社会哲学的现状和社会研究所的任务》的就职演说(1930)11
(二)霍克海默:《社会研究杂志》创刊号前言(1932)14
(三)网罗人才16
三、由德国到美国20
(一)霍克海默:《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1937)21
(二)对法西斯主义的分析、研究和批判27
(三)马尔库兹:《理性与革命》(1941)36
(四)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的辩证法》(1947)霍克海默:《理性的黯然失色》(1947)42
四、在美国和在西德51
(一)马尔库兹:《爱欲与文明》(1955);《五篇论文:精神分析、政治和乌托邦》(1970)52
(二)弗洛姆的“弗洛伊德-马克思的综合”59
(三)马尔库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1958)65
五、越出学术界的圈子71
(一)马尔库兹:《单面的人》(1964)71
(二)阿道尔诺:《否定的辩证法》(1966)86
六、深刻的分歧94
(一)哈伯尔梅斯:《认识与人的兴趣》、《技术与科学即意识形态》(1968)《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化问题》(1973)98
七、分道扬镳和分崩离析98
(二)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1962)112
(三)涅格特的观点117
第二章 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120
一、思想渊源之一: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的批判”121
二、思想渊源之二:存在主义129
三、思想渊源之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137
第三章法兰克福学派的乌托邦“革命”理论142
一、马尔库兹要从马克思退回到傅立叶142
二、从歪曲到否定马克思的革命理论146
三、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科技革命的解释151
四、驳自动化改变了工人被剥削的阶级地位论153
五、驳高消费导致阶级同化论156
六、用本能革命、意识革命取代无产阶级革命163
七、忽隐忽现、忽东忽西的“革命主体”170
八、儿戏一般的斗争策略176
九、极右与极左的奇妙混合180
第四章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观点184
一、否认物质第一性的假唯物主义184
二、只要“创造”、不要反映的“认识”论193
三、主观地应用概念灵活性的假辩证法214
四、鼓吹人本主义的假唯物史观231
后记250
1980《法兰克福学派述评》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崇温著 1980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现代审美哲学新探索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述评
- 1990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法兰克福学派与科学技术哲学
- 1992年6月
-
- 桐城文派评述
- 1933
-
- 克兰福镇
- 1984
-
- 法兰克福学派与科学技术哲学
- 1992
-
- 法兰克福的来信
- 1958 北京:作家出版社
-
- 初中英语基础知识训练
- 1983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
- 1992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 从时代的产儿到时代的弃子 法兰克福学派述评
- 1986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福利经济学评述
- 1965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福克兰战争
- 1986 北京:海洋出版社
-
- 克兰福德镇
- 1985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 福克纳评传
- 1999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
- 克兰福镇
- 1984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 西方现代派文学评述
- 198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